CN210275406U - 一种城市绿化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绿化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5406U
CN210275406U CN201921174676.7U CN201921174676U CN210275406U CN 210275406 U CN210275406 U CN 210275406U CN 201921174676 U CN201921174676 U CN 201921174676U CN 210275406 U CN210275406 U CN 210275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ayer
water
green belt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46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清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Zhongt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Zhongt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Zhongt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Zhongt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46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5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5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5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城市绿化带,属于绿化带技术领域,包括道路和绿化区,绿化区与水沟之间设置有路沿石,绿化区内设置有土壤层,土壤层上种植有树木,土壤层的上端设置有草皮层,草皮层将树木包围,土壤层的下方设置有砂石层,砂石层的下方设置有储水池,储水池的底端两侧均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的一侧延伸至土壤层的外侧设置有喷头,位于土壤层外侧的导流管设置有水泵,砂石层与储水池之间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上设置有过滤网一,通孔上插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伸入至储水池内。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市绿化带,使得绿化带具有锁水保湿能力强、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绿化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绿化带。
背景技术
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在下雨天,道路上的雨水会先经过绿化带然后流入排水沟,这样会把绿化带处的表面土壤、树叶等冲入排水沟中,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排水沟内淤积等,绿化带处的表层营养物质也会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城市绿化带,使得绿化带具有锁水保湿能力强、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绿化带,包括道路、绿化区以及水沟,所述绿化区与水沟之间设置有路沿石,所述路沿石将绿化区包围形成腰形结构,所述绿化区内设置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上种植有树木,所述土壤层的上端设置有草皮层,所述土壤层的下方设置有砂石层,所述绿化区的两侧且靠近路沿石的位置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上连通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背离集水箱的一侧延伸至草皮层的外侧设置有喷水头,位于草皮层外侧的所述喷水管设置有水泵,所述砂石层、集水箱与绿化区的底端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绿化区分成上端腔以及下端腔,所述下端腔用于积水的收集和排放,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隔离板靠近砂石层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一,所述下端腔的底端两侧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背离下端腔的一侧与水沟连通,所述路沿石对应集水箱的位置设置有空腔,所述路沿石上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导流孔,所述路沿石的内侧壁且对应空腔的位置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集水箱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化区域道路之间设置的路沿石用于将绿化区包围,防止道路中的雨水漫过路沿石,对绿化区的土壤进行冲刷,而导致绿化带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然后通过土壤层设置的草皮层用于雨水对土壤进行冲刷而影响土壤密集度,防止水土流失,通过隔离板的设置将绿化区分成上端腔和下端腔,隔离板上开设的通孔用于绿化带上的积水渗入至下端腔内,然后在隔离板靠近砂石层的一侧设置的过滤网一用于防止沙土堵塞通孔,起到分隔的作用,底端两侧设置的排水管,且排水管与水沟连通,用于将渗入至下端腔内的积水排放至水沟,防止绿化带的积水过多而导致绿化带出现水土流失以及绿化带水分过多而影响植物的种植,然后雨天的时候,使雨水通过导流孔流入至空腔内,再通过导流管流入至集水箱内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喷水管上的水泵将水吸收至喷水头,然后通过喷水头对植物进行灌溉,保障绿化带树木、草皮生长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壤层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呈U形结构,所述凹槽的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凹槽的两侧与路沿石相互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壤层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用于雨水的收集槽,然后凹槽的表面设置的混凝土层用于防止雨水与土壤接触冲刷后而影响凹槽的结构牢固度,再将凹槽的两侧与路沿石导通用于雨水排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沿石上设置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上设置第一连接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的第一固定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沿石上设置有安装架,两个安装架之间设置有防护网,且通过防护网上的第一连接件与安装架上的第一固定套扣合连接,能够对行人、车辆以及绿化带进行保护,防止人和车辆掉落进绿化带内,造成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过滤网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二的设置用于防止沙土或是树枝从导流孔掉落至空腔内而影响水质,以及造成导流管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沿石对应空腔的位置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导流孔位于盖板上,所述过滤网二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的第二固定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盖板可拆卸连接,方便对过滤网二进行更换,以及处理过滤网二上的杂物,且过滤网二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空腔内侧壁上的第二固定套进行拆卸连接实现过滤网二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过滤网二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的外侧壁上开设的排水孔用于将空腔内的水排出外界,防止空腔内的水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壤层与草皮层之间设置有纤维网格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壤层与草皮层之间设置的纤维网格布用于防止草皮层在雨水冲刷也不会导致流失,且为草皮层的根须提供附着,有利于草皮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土壤层上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水泵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壤层上设置的湿度感应器,且湿度感应器与水泵电性连接,用于湿度感应器感应泥土湿润程度,干燥时控制水泵抽出集水箱中的水对植物进行浇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空腔、导流孔、导流管、集水箱、喷水管、喷水头以及水泵的设置用于雨水的收集以及对植物的灌溉。
通过隔离板、过滤网、通孔以及排水管的设置用于对绿化带内的积水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城市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出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出的放大图。
图中:1、道路;2、绿化区;201、土壤层;2011、凹槽;2012、混凝土层;202、树木;203、草皮层;204、砂石层;205、集水箱;206、喷水管;207、喷水头;208、水泵;209、隔离板;2091、通孔;210、下端腔;211、过滤网一;212、排水管;213、纤维网格布;3、水沟;4、路沿石;41、空腔;411、过滤网二;412、第二连接件;413、第二固定套;414、排水孔;42、导流孔;43、导流管;44、盖板;5、安装架;6、防护网;7、第一连接件;8、第一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城市绿化带,参照图1-3所示,包括道路1、绿化区2以及水沟3,在绿化区2与水沟3之间设置有路沿石4,路沿石4将绿化区2包围形成腰形结构,通过路沿石4将绿化区2进行包围,防止道路1的水冲刷到绿化区2中的土壤层201,导致土壤层201在雨水的冲刷后,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在土壤层201上种植有树木202,该树木202采用香樟,香樟的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可提高生态环境,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在生长季节病虫较少,土壤层201的上端设置有草皮层203,草皮层203覆盖在土壤层201上,防止雨水冲刷土壤而导致土壤密集度降低,防止水土流失,其中,土壤层201与草皮层203之前设置的纤维网格布213用于防止草皮层203在雨水冲刷也不会导致流失,且草皮层203的根须提供附着,有利于草皮的生长,土壤层201的下方设置有砂石层204,砂石层204将土壤分隔,砂石之间的间隙有助于水的渗透,在砂石层204、集水箱205与绿化区2的底端之间设置有隔离板209,隔离板209将绿化区2分成上端腔以及下端腔210,通过隔离板209上开设有通孔2091,使得绿化带的积水先通过土壤层201再渗入至砂石层204,通过砂石之间的间隙渗入通孔2091将水渗入至下端腔210内,然后通过下端腔210的底端两侧连通的排水管212,且排水管212背离下端腔210的一侧与水沟3连通,能够将下端腔210内的水排放至水沟3内,防止绿化带的积水过多而导致绿化带出现水土流失以及绿化带水分过多而影响植物的种植,然后在路沿石4对应集水箱205的位置设置有空腔41,路沿石4上开设有与空腔41连通的导流孔42用于将雨水导入至空腔41内,然后路沿石4的内侧壁且对应空腔41的位置连通有导流管43,将空腔41内的水流入至集水箱205内,利用集水箱205上连通的喷水管206,通过喷水管206上的水泵208将水吸收,再从喷水头207喷出实现了绿化带的灌溉,有助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起到了节约水资源的作用,促进了绿化带植物、草皮的生长,其中,土壤层201上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与水泵208电性连接,当湿度感应器感应泥土湿润程度时,控制水泵208抽出集水箱205中的水对植物进行浇水,同时空腔41内设置有过滤网二411,用于防止沙土或是树枝从导流孔42掉落至空腔41内而影响水质,以及造成导流管43的堵塞,而且路沿石4对应空腔41的位置拆卸连接有盖板44,方便对过滤网二411进行更换,导流孔42位于盖板44上,过滤网二41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12,空腔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件412配合连接的第二固定套413,通过第二连接件412与第二固定套413的套合连接,可实现过滤网二411的更换,其中,空腔4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414,排水孔414位于过滤网二411的上方,用于将空腔41内的水排出外界,防止空腔41内的水溢出。
参照图3所示,土壤层20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2011用于雨水的收集,然后凹槽2011的表面设置的混凝土层2012用于防止雨水与土壤接触冲刷后而影响凹槽2011的结构牢固度,再将凹槽2011的两侧与路沿石4导通用于雨水排放。
参照图1、图2所示,在路沿石4上设置有安装架5,两个安装架5之间设置有防护网6,且通过防护网6上的第一连接件7与安装架5上的第一固定套8扣合连接,能够对行人、车辆以及绿化带进行保护,防止人和车辆掉落进绿化带内,造成安全事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城市绿化带,包括道路(1)、绿化区(2)以及水沟(3),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区(2)与水沟(3)之间设置有路沿石(4),所述路沿石(4)将绿化区(2)包围形成腰形结构,所述绿化区(2)内设置有土壤层(201),所述土壤层(201)上种植有树木(202),所述土壤层(201)的上端设置有草皮层(203),所述土壤层(201)的下方设置有砂石层(204),所述绿化区(2)的两侧且靠近路沿石(4)的位置设置有集水箱(205),所述集水箱(205)上连通有喷水管(206),所述喷水管(206)背离集水箱(205)的一侧延伸至草皮层(203)的外侧设置有喷水头(207),位于草皮层(203)外侧的所述喷水管(206)设置有水泵(208),所述砂石层(204)、集水箱(205)与绿化区(2)的底端之间设置有隔离板(209),所述隔离板(209)将绿化区(2)分成上端腔以及下端腔(210),所述下端腔(210)用于积水的收集和排放,所述隔离板(209)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091),所述隔离板(209)靠近砂石层(204)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一(211),所述下端腔(210)的底端两侧连通有排水管(212),所述排水管(212)背离下端腔(210)的一侧与水沟(3)连通,所述路沿石(4)对应集水箱(205)的位置设置有空腔(41),所述路沿石(4)上开设有与空腔(41)连通的导流孔(42),所述路沿石(4)的内侧壁且对应空腔(41)的位置连通有导流管(43),所述导流管(43)的一端与集水箱(205)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0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011),所述凹槽(2011)呈U形结构,所述凹槽(2011)的表面设置有混凝土层(2012),所述凹槽(2011)的两侧与路沿石(4)相互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4)上设置有安装架(5),两个所述安装架(5)之间设置有防护网(6),所述防护网(6)上设置第一连接件(7),所述安装架(5)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7)配合连接的第一固定套(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1)内设置有过滤网二(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4)对应空腔(41)的位置拆卸连接有盖板(44),所述导流孔(42)位于盖板(44)上,所述过滤网二(41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12),所述空腔(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件(412)配合连接的第二固定套(4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414),所述排水孔(414)位于过滤网二(41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01)与草皮层(203)之间设置有纤维网格布(2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01)上设置有湿度感应器,所述湿度感应器与水泵(208)电性连接。
CN201921174676.7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城市绿化带 Active CN210275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4676.7U CN210275406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城市绿化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4676.7U CN210275406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城市绿化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5406U true CN210275406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10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4676.7U Active CN210275406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城市绿化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54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9385A (zh) * 2021-08-04 2021-10-22 蔡奇峰 一种智慧城市道路土壤养护方法
CN115152590A (zh) * 2022-07-20 2022-10-11 绿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景与灌溉结合的园林绿地灌溉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9385A (zh) * 2021-08-04 2021-10-22 蔡奇峰 一种智慧城市道路土壤养护方法
CN115152590A (zh) * 2022-07-20 2022-10-11 绿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景与灌溉结合的园林绿地灌溉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7511U (zh) 一种具有雨水过滤及固土功能的园林三维生态护坡
CN211228545U (zh) 一种道路边坡绿化排水结构
CN21339017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墙
CN210275406U (zh) 一种城市绿化带
CN112673930A (zh) 一种用于建设海绵城市的道路
CN21071242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道路
CN213268306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屋顶
CN210421325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绿化带
CN208803519U (zh) 一种屋顶蓄排水结构
CN109944294A (zh)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CN216960986U (zh) 矿山生态修复植被种植用辅助结构
CN214784489U (zh) 一种利于排水的植草沟
CN215648571U (zh) 一种用于灌溉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2742715U (zh) 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CN210976007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园林排水系统
CN210395504U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N208987463U (zh) 园林绿化的节能排水系统
CN210168642U (zh) 一种人工花园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8675884U (zh) 一种生态道路
CN208777281U (zh) 一种生态景观渠
CN220571093U (zh) 一种储水绿化带
CN21317347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CN216920138U (zh) 一种具有保湿和排湿功能的城市绿化带
CN211510095U (zh) 一种园林用集水灌溉装置
CN215302111U (zh) 一种植物风沙防护根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