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3584U -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3584U
CN210273584U CN201920966728.8U CN201920966728U CN210273584U CN 210273584 U CN210273584 U CN 210273584U CN 201920966728 U CN201920966728 U CN 201920966728U CN 210273584 U CN210273584 U CN 210273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supply
diode
control uni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67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伟
郭清国
杨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on Chat Unio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on Chat Unio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on Chat Unio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on Chat Unio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67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3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3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3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UPS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包括两路互为主从的控制单元和两路互为备份的供电单元,分别为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供电单元一和供电单元二,控制单元是集旁路静态开关控制,并机均流控制和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供电单元不仅为系统控制装置提供工作电源,也为旁路静态开关模块提供控制电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实现全面覆盖关键功能的备份冗余,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块化UPS因为弱电控制回路上的单点故障而导致旁路静态开关以及并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降成本目标,大大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UPS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数据中心对需求的UPS可靠性和易于维护性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模块化UPS正是由于其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模块化UPS由主功率模块、旁路静态开关模块、监控显示模块以及系统控制装置等四大部分组成。主功率模块由整流器,逆变器及充电器等组成;旁路静态开关模块由双向可控硅和驱动电路组成;监控显示模块提供人机交互的界面;而系统控制装置则主要负责旁路静态开关控制,系统内关键数据的通讯以及系统间并机的均流控制等。
模块化UPS的主功率模块采用分散式逻辑控制方式,任一个模块的单点故障或者加入退出均不影响系统中其他模块或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块化UPS更多采用集中旁路方案,虽然旁路静态开关模块功率部分抗负载冲击和过载能力非常强,但只要旁路静态开关模块的弱电控制回路出现单点故障,旁路静态开关模块就无法正常工作。类似地,并机均流控制和通讯回路的单点故障也将直接导致并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一般只是针对上述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或者并机均流控制中的单一部分功能做了冗余,并没有完全覆盖上述所有关键控制功能的备份冗余,未能真正全面有效的避免上述涉及的单点故障;也没能实现完全模块化设计,无法支持热插拔和在线维护;并且使用DSP等微处理器的数量多,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块化UPS中驱动控制回路的单点故障造成旁路静态开关模块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
两路互为冗余的控制单元,分别为控制单元一和控制单元二,所述控制单元一包括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所述控制单元二包括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和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分别与或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包括第一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或门电路连接,
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包括第二芯片、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串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或门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或门电路包括阴极相互连接的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带限流保护的驱动电路一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互为备份的供电单元,分别为供电单元一和供电单元二,所述供电单元一和所述供电单元二均包括供电输出电路一、供电输出电路二和供电输出电路三,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与所述控制单元二连接,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与所述控制单元一连接,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三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
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包括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包括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当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输出电流超过设定的限流值时,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动作,将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的输出截止,当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输出电流超过设定的限流值时,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动作,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的输出截止。
进一步,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包括第三芯片、第三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九二极管,所述第三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串联,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
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包括第四芯片、第四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十二极管,所述第四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串联,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
进一步,所述系统控制装置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系统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系统间同步总线通讯。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一包括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和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两路同步信号电路,所述控制单元二包括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和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两路同步信号电路,
所述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的一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所述的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的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
所述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的一端通过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所述的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的一端通过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系统间同步总线和所述系统内同步总线还采用CAN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一和控制单元二通过或门电路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正常工况下,控制单元一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控制单元二处于备份状态,如果控制单元一发生故障,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动作,控制单元一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断开连接,同时控制单元二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控制单元二可以正常对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实施控制;同理,如果控制单元二发生故障,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动作,控制单元二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断开连接,同时控制单元一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控制单元一可以正常对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实施控制。
当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自行退出,有效地避免控制单元一内的其它驱动控制电路被整体拉垮而影响到其他驱动控制电路(风扇驱动,并机控制等)的执行,进而避免了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的单点故障扩大化;同理,当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自行退出,有效地避免控制单元二内的其它驱动控制电路被整体拉垮而影响到其他驱动控制电路(风扇驱动,并机控制等)的执行,进而避免了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的单点故障扩大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路控制单元和或门电路实现了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的冗余控制,且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的设计,避免了控制单元一的单点故障扩大化,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的设计,避免了控制单元二的单点故障扩大化,从而全面有效地消除了驱动控制回路的单点故障。
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控制单元一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1时,U1导通,Q1截止,D3截止,将控制单元一的输出关断,即控制单元一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1,通过调整R1的值,可以调整控制单元一的限流保护值。
同理,第二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控制单元二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2时,U2导通,Q2截止,D4截止,将控制单元二的输出关断,即控制单元二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2,通过调整R2的值,可以调整控制单元二的限流保护值。
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或门电路采用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并联的形式,当控制单元一正常时,第五二极管导通、第六二极管截止,控制单元一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由控制单元一控制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当控制单元一故障时,第五二极管截止、第六二极管截止,控制单元二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由控制单元二控制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
4、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供电单元一和供电单元二均包括供电输出电路一、供电输出电路二和供电输出电路三,这里,供电输出电路一、供电输出电路二和供电输出电路三的输出电压均为24Vdc。供电输出电路一为控制单元二供电,供电输出电路二为控制单元一供电,供电输出电路三为旁路静态开关模块供电,这样就实现了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和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都至少有两路24V供电电源保障。
当供电输出电路一发生故障时,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将供电输出电路一自动关断,当供电输出电路二发生故障时,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将供电输出电路二自动关断,不影响供电输出电路三为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供电。因此任何一路供电输出电路的故障均不影响其他两路供电,有效地避免故障扩大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路备份的供电单元一和供电单元二、以及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和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来实现对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以及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的供电备份,全面消除供电电源的单点故障。
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供电输出电路一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3时,U3导通,Q3截止,D9截止,将供电输出电路一的输出关断,即供电输出电路一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3,通过调整R3的值,可以调整供电输出电路一的限流保护值。
同理,第四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供电输出电路二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4时,U4导通,Q4截止,D10截止,将供电输出电路二的输出关断,即供电输出电路二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4,通过调整R4的值,可以调整供电输出电路二的限流保护值。
6、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若干个主功率模块、监控显示模块构成一个模块化UPS系统,能够实现冗余控制,提高系统可靠性。若干个这样形成的模块化UPS 系统之间通过系统间同步总线进行通讯,实现模块化UPS系统之间的同步,进而方便功率扩容。
如图4所示,为两个模块化UPS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一和系统二)之间通信的示意图,以系统一为例,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通过D7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通过D11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通过D4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通过D3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通过D8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并机信号发送电路二通过D12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通过D2与系统间同步总线连接,通过D17与系统内同步总线连接。
正常工况下,当控制单元一是主控单元,控制单元二为从控单元时,SW1_1接通,D7导通,SW2_1关断,D8截止,系统内同步总线的同步信号通过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发送到系统间同步总线。此时,控制单元二处于接收待命状态,SW2_2接通,D17导通,实时监控系统内同步总线的状态。一旦控制单元一发生故障时,SW1_1关断,D7截止,控制单元二上升为主控单元,SW2_1接通,D8导通,系统内同步总线的同步信号通过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发送到系统间同步总线,充分保障了系统一与系统间同步总线通讯的可靠性。同理,系统二的冗余设计,充分保障了系统二与系统间同步总线通信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系统一和系统二之间的同步。
系统间同步总线和系统内同步总线均采用CAN通信,两个节点能够同时独立的发送自身的并机信号,不会因为冲突导致某些节点不发送,也不存在某一系统的故障或者退出而导致并机系统通讯瘫痪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单元一和控制单元二中互为冗余的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和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实现了对模块化UPS系统间并机的冗余控制,全面有效消除了并机控制和通讯回路的单点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旁路静态开关模块冗余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供电单元冗余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系统间并机同步冗余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中:1-控制单元一,11-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2-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 13-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2-控制单元二,21-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2-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3-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3-或门电路,4-供电单元一,41-供电输出电路一,411-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2-供电输出电路二,421-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3- 供电输出电路三,5-供电单元二,6-系统内同步总线,7-系统间同步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包括
两路互为冗余的控制单元,分别为控制单元一1和控制单元二2,
或门电路3,控制单元一1包括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控制单元二2包括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和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分别与或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或门电路3的输出端用于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一1和控制单元二2通过或门电路3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正常工况下,控制单元一1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控制单元二2处于备份状态,如果控制单元一1发生故障,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动作,控制单元一1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断开连接,同时控制单元二2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控制单元二2可以正常对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实施控制;同理,如果控制单元二2发生故障,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动作,控制单元二2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断开连接,同时控制单元一1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控制单元一1可以正常对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实施控制。
当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 11自行退出,有效地避免控制单元一1内的其它驱动控制电路被整体拉垮而影响到其他驱动控制电路(风扇驱动,并机控制等)的执行,进而避免了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的单点故障扩大化;同理,当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自行退出,有效地避免控制单元二2内的其它驱动控制电路被整体拉垮而影响到其他驱动控制电路(风扇驱动,并机控制等)的执行,进而避免了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的单点故障扩大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路控制单元和或门电路3实现了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的冗余控制,且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的设计,避免了控制单元一1的单点故障扩大化,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的设计,避免了控制单元二2的单点故障扩大化,从而全面有效地消除了驱动控制回路的单点故障。
进一步,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包括第一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第一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串联,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一端串联,第三二极管的一端与或门电路3连接,
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包括第二芯片、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四二极管,第二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串联,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一端串联,第四二极管的一端与或门电路3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控制单元一1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1时,U1导通,Q1截止,D3截止,将控制单元一1的输出关断,即控制单元一1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1,通过调整R1的值,可以调整控制单元一1 的限流保护值。
同理,第二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控制单元二2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2时,U2导通,Q2截止,D4截止,将控制单元二2的输出关断,即控制单元二2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2,通过调整R2的值,可以调整控制单元二2的限流保护值。
进一步,或门电路采用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阴极并联,阳极独立的形式,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或门电路3采用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并联的形式,当控制单元一1正常时,第五二极管导通、第六二极管截止,控制单元一1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由控制单元一1控制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当控制单元一1故障时,第五二极管截止、第六二极管截止,控制单元二2与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由控制单元二2控制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互为备份的供电单元,分别为供电单元一4和供电单元二5,供电单元一4和供电单元二5均包括供电输出电路一41、供电输出电路二42和供电输出电路三43,供电输出电路一41与控制单元二2连接,供电输出电路二42与控制单元一1连接,供电输出电路三43用于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
供电输出电路一41包括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11,供电输出电路二42包括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当供电输出电路一41输出电流二过大时,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11动作,将供电输出电路一41的输出断开,当供电输出电路二42输出电流二过大时,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动作,将供电输出电路二42的输出断开。
本实用新型中供电单元一4和供电单元二5均包括供电输出电路一41、供电输出电路二42和供电输出电路三43,这里,供电输出电路一41、供电输出电路二42和供电输出电路三 43的输出电压均为24Vdc。供电输出电路一41为控制单元二供电,供电输出电路二42为控制单元一供电,供电输出电路三43为旁路静态开关模块供电,这样就实现了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和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都至少有两路24V供电电源保障。
当供电输出电路一41发生故障时,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11将供电输出电路一41自动关断,当供电输出电路二42发生故障时,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将供电输出电路二 42自动关断,不影响供电输出电路三43为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供电。因此任何一路供电输出电路的故障均不影响其他两路供电,有效地避免故障扩大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路备份的供电单元一4和供电单元二5、以及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 411和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来实现对控制单元一、控制单元二以及旁路静态开关控制模块的供电备份,全面消除供电电源的单点故障。
进一步,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11包括第三芯片、第三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九二极管,第三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串联,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串联,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
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包括第四芯片、第四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十二极管,第四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串联,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串联,第十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供电输出电路一41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3时,U3导通,Q3截止,D9截止,将供电输出电路一41的输出关断,即供电输出电路一41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3,通过调整R3的值,可以调整供电输出电路一41的限流保护值。
同理,第四芯片TL431的参考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UREF,当供电输出电路二42的输出电流大于UREF/R4时,U4导通,Q4截止,D10截止,将供电输出电路二42的输出关断,即供电输出电路二42的限流保护值为UREF/R4,通过调整R4的值,可以调整供电输出电路二 42的限流保护值。
进一步,系统控制装置为若干个,若干个系统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系统间同步总线7通信。
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若干个主功率模块、监控显示模块构成一个模块化UPS系统,能够实现冗余控制,提高系统可靠性。若干个这样形成的模块化UPS系统之间通过系统间同步总线7进行通讯,实现模块化UPS系统间的同步,进而方便功率扩容。
进一步,控制单元一1包括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2和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3 两路同步信号电路,控制单元二2包括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2和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3两路同步信号电路,
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2的一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七二极管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13的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二极管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
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2的一端通过第十二二极管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3的一端通过第十七二极管的阴极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
如图4所示,为两个模块化UPS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一和系统二)之间通信的示意图,以系统一为例,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2通过D7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通过D11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3通过D4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通过D3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2通过D8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 连接,并机信号发送电路二22通过D12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3通过D2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通过D17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
正常工况下,控制单元一1是主控单元,控制单元二2为从控单元,SW1_1接通,D7导通,SW2_1关断,D8截止,系统内同步总线6的同步信号通过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 12发送到系统间同步总线7。此时,控制单元二2处于接收待命状态,SW2_2接通,D17导通,实时监控系统内同步总线6的状态。一旦控制单元一1发生故障时,SW1_1关断,D7 截止,控制单元二2上升为主控单元,SW2_1接通,D8导通,系统内同步总线6的同步信号通过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2发送到系统间同步总线7,充分保障了系统一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通讯的可靠性。同理,系统二的冗余设计,充分保障了系统二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 通信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系统一和系统二之间的同步。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单元一1和控制单元二2中互为冗余的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2 和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2,实现了对模块化UPS系统间并机的冗余控制,全面有效消除了并机控制和通讯回路的单点故障。
进一步,系统间同步总线7和系统内同步总线6均采用CAN通讯方式,两个节点能够同时独立的发送自身的并机信号,不会因为冲突导致某些节点不发送,也不存在某一系统的故障或者退出而导致并机系统通讯瘫痪的情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路互为冗余的控制单元,分别为控制单元一(1)和控制单元二(2),所述控制单元一(1)包括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所述控制单元二(2)包括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和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分别与或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3)的输出端用于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一(11)包括第一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或门电路(3)连接,
所述带限流保护的旁路驱动电路二(21)包括第二芯片、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串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或门电路(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或门电路(3)包括阴极相互连接的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带限流保护的驱动电路一(11)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带限流保护的驱动电路二(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互为备份的供电单元,分别为供电单元一(4)和供电单元二(5),所述供电单元一(4)和所述供电单元二(5)均包括供电输出电路一(41)、供电输出电路二(42)和供电输出电路三(43),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41)与所述控制单元二(2)连接,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42)与所述控制单元一(1)连接,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三(43)用于与旁路静态开关模块连接,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41)包括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11),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42)包括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当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41)输出电流超过设定的限流值时,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11)动作,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一(41)的输出截止,当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42)输出电流超过设定的限流值时,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动作,所述供电输出电路二(42)的输出将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一(411)包括第三芯片、第三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九二极管,所述第三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串联,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
所述自恢复限流保护电路二(421)包括第四芯片、第四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十二极管,所述第四芯片的具体型号为TL431,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串联,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用于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装置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系统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系统间同步总线(7)通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一(1)包括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2)和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3),所述控制单元二(2)包括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2)和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3),
所述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2)的一端通过第十一二极管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七二极管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所述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一(13)的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二极管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
所述发送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2)的一端通过第十二二极管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八二极管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所述接收并机同步信号电路二(23)的一端通过第十七二极管与系统内同步总线(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二极管与系统间同步总线(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间同步总线(7)和所述系统内同步总线(6)均采用CAN通信。
CN201920966728.8U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Active CN210273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728.8U CN210273584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6728.8U CN210273584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3584U true CN210273584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6728.8U Active CN210273584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3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0093B (zh) 基于高压直流变换技术的海底观测网多模块电源系统
CN112531880A (zh) 一种冗余控制装置及方法
KR20200030819A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CN101499910B (zh) 模块化交换机及其通信方法
CN210273584U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ups的系统控制装置
CN201315486Y (zh) 一种在直流输电系统中进行冗余逻辑切换的模块
CN210608666U (zh) 一种冗余电源的控制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12445751A (zh) 适用于多模冗余系统的计算机主机接口板
CN103067205A (zh) 同一主机管理下共用同一地址的rt与备份rt切换方法
CN114335764B (zh) 控制方法及装置、储能系统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3589831U (zh) 一种冗余热备份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电源
KR102374263B1 (ko)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CN116191645A (zh) 一种基于优先级的飞机双余度供电防并联电路
CN112506457B (zh) Led拼接墙系统无缝实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158452B (zh) 一种冗余的单输入电源系统
CN213517922U (zh) 一种应对核电厂控制系统通讯双断点的单环网络结构
KR102407417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KR102299860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KR102518223B1 (ko)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KR102336316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CN219801973U (zh) 发电机组的启停装置、柴油发电机组系统及数据系统
CN201742154U (zh) 一种高可靠性电源系统
CN216086256U (zh) 一种电源自动切换系统
CN101895147B (zh) 一种高可靠性电源系统
CN215186045U (zh) 一种电源切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