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2861U -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2861U
CN210272861U CN201921256285.XU CN201921256285U CN210272861U CN 210272861 U CN210272861 U CN 210272861U CN 201921256285 U CN201921256285 U CN 201921256285U CN 210272861 U CN210272861 U CN 210272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le
base
insulating
block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62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zhou Tiann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zhou Tian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zhou Tiann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zhou Tian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62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2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2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2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绝缘座、第一磁性件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孔,所述第一绝缘座至少部分活动插设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绝缘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磁性件及若干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均与所述第一绝缘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座、第二磁性件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磁性件及若干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相连,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第二绝缘座插接相连,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制造难度及应用场景广泛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其作用是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人眼无法直视,需用手摸索着拔插;或着不需人工干预,由机械装置来自动拔插的场合,一般的连接器使用起来就不太方便,原因是在这种场合连接器的两部分都无法严格的对准,因而联接器很难插入,这样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也容易在多次插接过程中导致连接器的磨损甚至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引入磁铁辅助对位机构,通过设置辅助对位机构虽然能够方便地找到接口,但是在插接过程中,如果插偏了还是无法插入,需要人工辨别方向。所以其无法精准定位,这样在使用时还是不够方便,安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可提高安装效率及降低制造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绝缘座、第一磁性件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孔,所述第一绝缘座至少部分活动插设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绝缘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磁性件及若干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均与所述第一绝缘座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座、第二磁性件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磁性件及若干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相连,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第二绝缘座插接相连,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盖体,所述容纳孔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阻碍所述第一绝缘座从所述容纳孔的第一端脱落;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容纳孔的第二端上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用于阻碍所述第一绝缘座从所述容纳孔的第二端脱落。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阻挡壁及第一对接座,所述第一对接座位于所述阻挡壁的第一侧并与所述阻挡壁相连,所述第一对接座位于所述阻挡壁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阻挡壁及所述第一对接座均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一对接座距所述容纳孔孔壁的距离大于所述阻挡壁距所述容纳孔孔壁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阻挡壁及所述第一对接座内,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对接座插接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座还包括固定座,所述盖体设置有穿孔,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阻挡壁的第二侧并与所述阻挡壁相连,所述第一对接座及所述固定座分别位于所述阻挡壁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固定座插设在所述穿孔内,所述穿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阻挡壁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贯穿所述固定座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穿孔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呈环形并环绕所述容纳孔的第一端端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一端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磁性件插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扣接相连的第一弹性扣接臂。
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磁性件插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扣接相连的第二弹性扣接臂。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性件距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端面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二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二端垂直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因而,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较容易对位,可提高安装效率。此外,通过在所述第一绝缘座外设置有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孔,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绝缘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预设角度,安装时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所述壳体安装到安装目标上,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对接时,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不正对,则通过转动所述第一绝缘座以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相对接,因而不仅便于连接,降低了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制造难度,解决了制造时产生的误差,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避免了由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不正对时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使用寿命。此外,还便于调节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应用场景较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第一绝缘座12、第一磁性件13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4,所述壳体11设置有容纳孔111,所述第一绝缘座12至少部分活动插设在所述容纳孔111内,所述第一绝缘座12与所述容纳孔111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环绕所述第一绝缘座12的外周面设置,即所述第一绝缘座12的整个外周面与所述容纳孔111的孔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绝缘座12能够相对所述壳体11转动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磁性件13及若干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均与所述第一绝缘座12相连。
其中,所述间隙可以为0.5mm、1mm或2mm等,所述预设角度可以是5°、10°或15°等,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由于所述第一绝缘座12与所述容纳孔111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安装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时可以产生较大的误差,也不会影响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之间的连接。同理,将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安装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时,也可以产生较大的误差,因而较便于安装和制造。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实现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较便于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还实现电源与信号线的隐藏式连接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均为LED显示屏单元。
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座21、第二磁性件22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3,所述第二磁性件22及若干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均与所述第二绝缘座21相连,所述第一绝缘座12与所述第二绝缘座21插接相连,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磁性相吸,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相互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运用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分离时,所述第一绝缘座12可能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与所述容纳孔111的孔壁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可以由铁、钴、镍等磁性材料制成,其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磁性相吸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13由磁铁制成,所述第二磁性件22由铁制成,当然,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可均由磁铁制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均包括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也可以仅为电源端子或信号端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盖体15,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部112,所述限位部112用于阻碍所述第一绝缘座12从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一端脱落。所述盖体15盖设在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二端上并与所述壳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15用于阻碍所述第一绝缘座12从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二端脱落,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一绝缘座12限制在所述盖体15与所述限位部112之间活动。通过设置所述盖体15,因而在生产时,可先将所述第一绝缘座12插设在所述容纳孔111内,然后再盖设所述盖体15,使所述盖体15与所述壳体11连接在一起,因而便于生产制造,避免所述盖体15与所述第一绝缘座12一体成型时,不便于装配所述第一绝缘座12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座12包括阻挡壁121及第一对接座122,所述第一对接座122位于所述阻挡壁121的第一侧并与所述阻挡壁121相连,且所述第一对接座122位于所述阻挡壁121与所述限位部112之间,所述阻挡壁121及所述第一对接座122均位于所述容纳孔111内,所述第一对接座122距所述容纳孔111孔壁的距离大于所述阻挡壁121距所述容纳孔111孔壁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阻挡壁121及所述第一对接座122内,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对接座122插接相连。
由于所述第一对接座122距所述容纳孔111孔壁的距离大于所述阻挡壁121距所述容纳孔111孔壁的距离,因而不仅转动角度较大,而且较好地避免所述第一绝缘座12脱落。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接座122距所述容纳孔111孔壁的距离为1.5mm-3mm,所述阻挡壁121距所述容纳孔111孔壁的距离0.5mm-1mm,所述第一对接座122的厚度小于所述阻挡壁121的3倍,因而不仅使所述第一绝缘座12具有较大的旋转角度,而且避免在转动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连接的导线断裂。较佳地,所述阻挡壁121及第一对接座122均为多边形,因而可阻碍所述第一绝缘座12绕所述容纳孔111的中心任意旋转,以避免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连接的导线断裂。
更佳地,所述容纳孔111、阻挡壁121及第一对接座122均呈方形,即所述容纳孔111、阻挡壁121及第一对接座122均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因而使所述第一对接座122仅能够上下转动及左右转动,从而可提高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连接效率,避免了任意转动时,不容易对准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座122上套设有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对接座122的外周面接触,所述气囊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孔111的孔壁接触,因而较好地避免所述第一对接座122随意转动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座12还包括固定座123,所述盖体15设置有穿孔151,所述固定座123位于所述阻挡壁121的第二侧并与所述阻挡壁121相连,所述第一对接座122及所述固定座123分别位于所述阻挡壁121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固定座123插设在所述穿孔151内,所述穿孔15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阻挡壁121的横截面积,所述固定座123与所述穿孔151的孔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因而固定较稳固可靠。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无需设置所述穿孔151,所述盖体15覆盖所述穿孔151孔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贯穿所述固定座123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穿孔151内,因而便于将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4焊接相连。所述限位部112呈环形并环绕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一端端口设置,因而较好地避免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从所述容纳孔111的第一端端口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座12的一端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24,所述第一磁性件13插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24内,所述第一容纳槽124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13扣接相连的第一弹性扣接臂125,因而组装时,仅需将所述第一磁性件13插入所述第一容纳槽124内即可,无需额外的连接件对所述第一磁性件13进行固定,因而不仅较便于装配,而且较好地避免了通过螺丝等固定所述第一磁性件13时,所述第一磁性件13较容易脆裂的问题。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13及所述第一容纳槽124均呈方形,所述第一弹性扣接臂125的数量为四个,且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24的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弹性扣接臂125与所述第一绝缘座12为一体成型结构,因而较便于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座2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211,所述第二磁性件22插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槽211内,所述第二容纳槽211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扣接相连的第二弹性扣接臂212。所述第二磁性件22距所述第二绝缘座21的第一端端面预设距离,因而较好地避免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碰撞,以致脆裂的问题。较佳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22面向所述第一磁性件13的端面处盖设有硅胶层,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插接到预设位置时,所述硅胶层与所述第一磁性件13相抵接,因而不仅可避免所述第二磁性件22生锈,而且避免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相互撞击,以及便于用户感知连接是否到位。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21的第一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21的第二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绝缘座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21的第二端垂直相连,即所述第二绝缘座21大致呈L形,因而便于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座21的第一端端面处设置有三个圆形的导向槽213,所述导向槽213等间距设置,且所述导向槽213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第一绝缘座12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213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导向柱126,所述导向柱126插设在所述导向槽213内。由于所述导向槽213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因而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连接时,较好地避免误接。若干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中的部分第二导电端子23一一对应地插设在所述导向槽213内,因而不仅可准确地对接,而且可减小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100设置有所述第一磁性件13,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设置有第二磁性件22,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13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2磁性相吸,因而,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较容易对位,可提高安装效率。此外,通过在所述第一绝缘座12外设置有所述壳体11,所述壳体11设置有容纳孔111,所述第一绝缘座12与所述容纳孔111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绝缘座12能够相对所述壳体11转动预设角度,安装时所述第一连接器100通过所述壳体11安装到安装目标上,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对接时,若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不正对,则通过转动所述第一绝缘座12以与所述第二绝缘座21相对接,因而不仅便于连接,降低了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的制造难度,解决了制造时产生的误差,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避免了由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不正对时容易损坏的问题,提高了使用寿命。此外,还便于调节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及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应用场景较广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绝缘座、第一磁性件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孔,所述第一绝缘座至少部分活动插设在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绝缘座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磁性件及若干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均与所述第一绝缘座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座、第二磁性件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磁性件及若干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相连,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第二绝缘座插接相连,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盖体,所述容纳孔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阻碍所述第一绝缘座从所述容纳孔的第一端脱落;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容纳孔的第二端上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用于阻碍所述第一绝缘座从所述容纳孔的第二端脱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阻挡壁及第一对接座,所述第一对接座位于所述阻挡壁的第一侧并与所述阻挡壁相连,所述第一对接座位于所述阻挡壁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阻挡壁及所述第一对接座均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一对接座距所述容纳孔孔壁的距离大于所述阻挡壁距所述容纳孔孔壁的距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阻挡壁及所述第一对接座内,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对接座插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还包括固定座,所述盖体设置有穿孔,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阻挡壁的第二侧并与所述阻挡壁相连,所述第一对接座及所述固定座分别位于所述阻挡壁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固定座插设在所述穿孔内,所述穿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阻挡壁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贯穿所述固定座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穿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呈环形并环绕所述容纳孔的第一端端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一端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磁性件插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扣接相连的第一弹性扣接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磁性件插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扣接相连的第二弹性扣接臂,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距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端面预设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二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第二端垂直相连。
CN201921256285.XU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0272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6285.XU CN210272861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6285.XU CN210272861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2861U true CN210272861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6285.XU Active CN210272861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2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18462A1 (en) Magnetic connector assembly
US84543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plug and power socket
TW202130067A (zh) 電連接器
CN104505679B (zh) 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实现方法
TWM438061U (en) Connector module and a male connector and the female connector
JPH1197107A (ja) 極性決め機構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9535102U (zh) 一种数据线
WO2001063702A1 (fr) Element de connexion de cable d'alimentation
TW201828539A (zh) 磁吸式連接器組合
TWM613621U (zh) 電連接器
CN210517181U (zh) 第一磁性连接器、第二磁性连接器及磁性连接器组合
TW201611430A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2004342559A (ja) コネクタ
CN210272861U (zh)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CN210272840U (zh) 连接器
TWI758393B (zh) 磁吸式連接器組合
CN109560419B (zh) 可盲插连接器装置
CN211456175U (zh) 一种数据线
CN2102245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0404197U (zh) 磁吸式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US11502467B2 (en) Data cable
CN110401069A (zh) 一种自动对位的连接器组件
JP6606371B2 (ja) 端子接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234627A (ja) 小型マグネット式コネクター
TWM583635U (zh) 插頭電連接器、插座電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