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9639U -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9639U
CN210269639U CN201921074307.0U CN201921074307U CN210269639U CN 210269639 U CN210269639 U CN 210269639U CN 201921074307 U CN201921074307 U CN 201921074307U CN 210269639 U CN210269639 U CN 210269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d
rods
stand
card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743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海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0743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9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9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96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裂缝测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第一立柱右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套杆,所述第二立柱左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横杆,且两个所述横杆插接在两个套杆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带动拉杆向上拉动,由于拉杆与卡板固定连接,因此拉杆向上移动带动卡板一起向上移动,将卡板向上拉出并且不再与卡块卡接,而后将横杆向右侧拉动,并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后,而后通过把手将卡板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之间,通过第三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卡板与卡块卡紧,从而达到调节测量杆长度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裂缝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背景技术
地裂缝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进性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内动力形成的构造地裂缝,如地震裂缝、基底断裂活动地裂缝、隐伏裂隙开启裂缝等;另一种是非构造型,即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裂缝,如松散土体潜蚀地裂缝黄土湿陷地裂缝、膨胀土胀缩地裂缝、滑坡地裂缝等。构造地裂缝的延伸稳定,不受地表地形、岩土性质和其他地质条件影响,可切错山脊、陡坎、河流阶地等线状地貌。构造地裂缝的活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周期性。构造地裂缝在平面上常呈断续的折线状、锯齿状或雁行状排列;在剖面上近于直立,呈阶梯状、地堑状、地垒状排列,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地裂缝的形成是指强烈地震时因地下断层错动使岩层发生位移或错动,并在地面上形成断裂,其走向和地下断裂带一致,规模大,常呈带状分布。
现有的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现有的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在测量时由于测量杆的长度有时不足,导致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需要多次换位进行测量,从而存在着测量误差,精确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第一立柱右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套杆,所述第二立柱左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横杆,且两个所述横杆插接在两个套杆的内部,所述套杆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卡块,所述横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横杆的一端穿设通槽并固定连接有卡板,且所述卡板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之间;
两个所述套杆之间和两个横杆之间均活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片,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远离插杆的一端与连接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杆左右两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活动板远离定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与连接盒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卡环,两个所述卡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三复位弹簧套接在伸缩杆的表面。
优选的,两个所述套杆相对的一侧和两个横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在滑槽的内部,且所述滑板在滑槽的内部滑动。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射板和红外测距传感器,且所述反射板位于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穿设连接盒的侧板并插接在定位孔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通过设置套杆、横杆、通槽、卡块、伸缩杆、卡板、拉杆、把手、卡环和第三复位弹簧,当测量杆的长度不足时,通过把手带动拉杆向上拉动,由于拉杆与卡板固定连接,因此拉杆向上移动带动卡板一起向上移动,将卡板向上拉出并且不再与卡块卡接,而后将横杆向右侧拉动,并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后,而后通过把手将卡板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之间,通过第三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卡板与卡块卡紧,从而达到调节测量杆长度的作用,再通过滑板、连接柱、插杆和滑槽的配合,使得两个插杆之间测量的距离增加,从而避免测量杆长度不足,需要多次换位测量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的状况。
(2)、该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通过设置连接柱、插杆、垫片、第一复位弹簧、连接盒、活动板、定位杆、第二复位弹簧、反射板、红外测距传感器和定位孔,当测量时,将左侧的连接柱通过滑槽滑动至最左侧,而后将定位孔内部的定位杆向里按动,当两个定位杆移出定位孔后,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插杆向下弹出,并插接在裂缝一侧边缘的泥土中,同理将另一个插杆插接在裂缝另一侧边缘的泥土中,而后通过反射板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配合,测量出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测量精确,测量结束后,将插杆向上移动,直至两个定位杆与定位孔接触,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定位杆插接在定位孔的内部,从而方便对插杆进行收纳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杆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垫板、4套杆、5横杆、6通槽、7卡块、8伸缩杆、9卡板、10滑板、11连接柱、12插杆、13垫片、14第一复位弹簧、15连接盒、16活动板、17定位杆、18第二复位弹簧、19拉杆、20把手、21卡环、22第三复位弹簧、23滑槽、24反射板、25红外测距传感器、26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包括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3,第一立柱1右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套杆4,第二立柱2左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横杆5,且两个横杆5插接在两个套杆4的内部,套杆4的顶部开设有通槽6,通槽6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卡块7,横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卡环21,两个卡环2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22,且第三复位弹簧22套接在伸缩杆8的表面,伸缩杆8远离横杆5的一端穿设通槽6并固定连接有卡板9,且卡板9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7之间,卡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19,拉杆19远离卡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通过设置套杆4、横杆5、通槽6、卡块7、伸缩杆8、卡板9、拉杆19、把手20、卡环21和第三复位弹簧22,当测量杆的长度不足时,通过把手20带动拉杆19向上拉动,由于拉杆19与卡板9固定连接,因此拉杆19向上移动带动卡板9一起向上移动,将卡板9向上拉出并且不再与卡块7卡接,而后将横杆5向右侧拉动,并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后,而后通过把手20将卡板9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7之间,通过第三复位弹簧22的弹性作用,卡板9与卡块7卡紧,从而达到调节测量杆长度的作用;
两个套杆4之间和两个横杆5之间均活动连接有滑板10,两个套杆4相对的一侧和两个横杆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3,两个滑板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在滑槽23的内部,且滑板10在滑槽23的内部滑动,两个滑板10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射板24和红外测距传感器25,且反射板24位于红外测距传感器25的左侧,滑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底端插接有插杆12,再通过滑板10、连接柱11、插杆12和滑槽23的配合,使得两个插杆12之间测量的距离增加,从而避免测量杆长度不足,需要多次换位测量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的状况,插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片13,插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4,第一复位弹簧14远离插杆12的一端与连接柱1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插杆12左右两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15,连接盒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6,活动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7,连接柱11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26,定位杆17远离活动板16的一端穿设连接盒15的侧板并插接在定位孔26的内部,活动板16远离定位杆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8,且第二复位弹簧18远离活动板16的一端与连接盒15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柱11、插杆12、垫片13、第一复位弹簧14、连接盒15、活动板16、定位杆17、第二复位弹簧18、反射板24、红外测距传感器25和定位孔26,当测量时,将左侧的连接柱11通过滑槽23滑动至最左侧,而后将定位孔26内部的定位杆17向里按动,当两个定位杆17移出定位孔26后,在第一复位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插杆12向下弹出,并插接在裂缝一侧边缘的泥土中,同理将另一个插杆12插接在裂缝另一侧边缘的泥土中,而后通过反射板24和红外测距传感器25的配合,测量出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测量精确,测量结束后,将插杆12向上移动,直至两个定位杆17与定位孔26接触,在第二复位弹簧18的弹性作用下,定位杆17插接在定位孔26的内部,从而方便对插杆12进行收纳和保护。
工作原理:当测量杆的长度不足时,通过把手20带动拉杆19向上拉动,由于拉杆19与卡板9固定连接,因此拉杆19向上移动带动卡板9一起向上移动,将卡板9向上拉出并且不再与卡块7卡接,而后将横杆5向右侧拉动,并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后,而后通过把手20将卡板9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7之间,通过第三复位弹簧22的弹性作用,卡板9与卡块7卡紧,从而达到调节测量杆长度的作用,再通过滑板10、连接柱11、插杆12和滑槽23的配合,使得两个插杆12之间测量的距离增加,从而避免测量杆长度不足,需要多次换位测量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的状况,当测量时,将左侧的连接柱11通过滑槽23滑动至最左侧,而后将定位孔26内部的定位杆17向里按动,当两个定位杆17移出定位孔26后,在第一复位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插杆12向下弹出,并插接在裂缝一侧边缘的泥土中,同理将另一个插杆12插接在裂缝另一侧边缘的泥土中,而后通过反射板24和红外测距传感器25的配合,测量出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测量精确,测量结束后,将插杆12向上移动,直至两个定位杆17与定位孔26接触,在第二复位弹簧18的弹性作用下,定位杆17插接在定位孔26的内部,从而方便对插杆12进行收纳和保护。
综上可得,该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通过设置套杆4、横杆5、通槽6、卡块7、伸缩杆8、卡板9、拉杆19、把手20、卡环21和第三复位弹簧22,当测量杆的长度不足时,通过把手20带动拉杆19向上拉动,由于拉杆19与卡板9固定连接,因此拉杆19向上移动带动卡板9一起向上移动,将卡板9向上拉出并且不再与卡块7卡接,而后将横杆5向右侧拉动,并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后,而后通过把手20将卡板9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7之间,通过第三复位弹簧22的弹性作用,卡板9与卡块7卡紧,从而达到调节测量杆长度的作用,再通过滑板10、连接柱11、插杆12和滑槽23的配合,使得两个插杆12之间测量的距离增加,从而避免测量杆长度不足,需要多次换位测量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的状况。
同时,通过设置连接柱11、插杆12、垫片13、第一复位弹簧14、连接盒15、活动板16、定位杆17、第二复位弹簧18、反射板24、红外测距传感器25和定位孔26,当测量时,将左侧的连接柱11通过滑槽23滑动至最左侧,而后将定位孔26内部的定位杆17向里按动,当两个定位杆17移出定位孔26后,在第一复位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插杆12向下弹出,并插接在裂缝一侧边缘的泥土中,同理将另一个插杆12插接在裂缝另一侧边缘的泥土中,而后通过反射板24和红外测距传感器25的配合,测量出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测量精确,测量结束后,将插杆12向上移动,直至两个定位杆17与定位孔26接触,在第二复位弹簧18的弹性作用下,定位杆17插接在定位孔26的内部,从而方便对插杆12进行收纳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包括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3),所述第一立柱(1)右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套杆(4),所述第二立柱(2)左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横杆(5),且两个所述横杆(5)插接在两个套杆(4)的内部,所述套杆(4)的顶部开设有通槽(6),所述通槽(6)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卡块(7),所述横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远离横杆(5)的一端穿设通槽(6)并固定连接有卡板(9),且所述卡板(9)卡接在两个相邻的卡块(7)之间;
两个所述套杆(4)之间和两个横杆(5)之间均活动连接有滑板(10),所述滑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底端插接有插杆(12),所述插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片(13),所述插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4),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4)远离插杆(12)的一端与连接柱(1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杆(12)左右两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15),所述连接盒(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7),所述活动板(16)远离定位杆(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8),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8)远离活动板(16)的一端与连接盒(15)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19),所述拉杆(19)远离卡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卡环(21),两个所述卡环(2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22),且所述第三复位弹簧(22)套接在伸缩杆(8)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套杆(4)相对的一侧和两个横杆(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3),两个所述滑板(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在滑槽(23)的内部,且所述滑板(10)在滑槽(23)的内部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板(10)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反射板(24)和红外测距传感器(25),且所述反射板(24)位于红外测距传感器(25)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1)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26),所述定位杆(17)远离活动板(16)的一端穿设连接盒(15)的侧板并插接在定位孔(26)的内部。
CN201921074307.0U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69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4307.0U CN210269639U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4307.0U CN210269639U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9639U true CN210269639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8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7430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69639U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96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2324A (zh) * 2020-09-22 2021-01-22 芜湖质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搭接和延伸的水利工程施工用桩点定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2324A (zh) * 2020-09-22 2021-01-22 芜湖质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搭接和延伸的水利工程施工用桩点定位装置
CN112252324B (zh) * 2020-09-22 2021-11-12 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于搭接和延伸的水利工程施工用桩点定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ckwell et al. Lateral offsets on surveyed cultural features resulting from the 1999 Izmit and Duzce earthquakes, Turkey
Hoffmann et al. Seasonal subsidence and rebound in Las Vegas Valley, Nevada, observed b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CN210269639U (zh)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杆
CN1274916C (zh) 便携式工程地质裂缝测量装置
CN211234199U (zh) 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装置
CN105093314A (zh) 一种测定微地震震源的方法
CN211118567U (zh) 一种用于勘察测绘的测绘放样装置
CN201548175U (zh) 接地线挖埋地沟深度检测器
Marchetti et al. Comparisons CPT-DMT in soft clay at Fucino-Telespazio GeoTest site
CN104570057B (zh) 一种基于人工夯锤震源的水上地震折射数据采集方法
Hanafy* Mapping the Qademah fault with traveltime, surface-wave, and resistivity tomograms
CN212865912U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止水帷幕装置
Wotherspoon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soil stiffening from stone column installation using direct push crosshole testing
Cladouhos et al. Production well targeting at Newberry volcano EGS demonstration
CN110243341A (zh) 道路沉陷测量装置
CN213397697U (zh) 一种土壤取样装置
CN221031882U (zh) 一种围栏
CN215725876U (zh) 一种公路路基沉降检测装置
CN217738386U (zh) 一种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用自动水位观测装置
Schmeissner et al. Recording seismic reflections using rigidly interconnected geophones
Green et al. VSP and Cross-hole seismic surveys used to determin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a hot dry rock geothermal system
CN214893296U (zh) 一种基坑监测用全站仪标杆
CN219492229U (zh) 一种地质勘查用新型钻杆
CN218545680U (zh) 一种城市地面沉降检测装置
Cosma et al.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ing for tunnel engineering at Olkiluoto, Finl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