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3361U -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63361U CN210263361U CN201920762413.1U CN201920762413U CN210263361U CN 210263361 U CN210263361 U CN 210263361U CN 201920762413 U CN201920762413 U CN 201920762413U CN 210263361 U CN210263361 U CN 2102633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pandrel girder
- concrete
- frame structure
- torsional de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柱顶部连接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所述框架梁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所述第二承重梁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第一砼梁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所述第三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第二砼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将楼梯间设置在框架结构的端部,显而易见地,楼梯间的抗震能力因为没有得到框架结构更多的支撑和缓冲而削弱,但其框架结构内部、尤其是转折处得到更加牢固的框架连接,从而使得框架结构整体的抗扭转能力变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受场地条件约束、使用功能限制、造型美观要求等,使平面布置趋于不规则,如经常遇到L形平面布置,造成地震、风等水平荷载作用下扭转效应明显,使结构计算难以满足规范对抗扭转的要求,同时楼梯间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疏散通道,其结构应有足够的抗倒塌能力,且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楼梯自身的刚度对结构地震作用和地震反应有着较大的影响,若楼梯平面布置不当会进一步造成结构平面不规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调整楼梯间的平面布置达到减小框架结构扭转变形的建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柱顶部连接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其中第一承重梁与第二承重梁平行,第三承重梁与第四承重梁平行,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垂直,所述第二承重梁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第一砼梁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所述第三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第二砼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将楼梯间设置在框架结构的端部,显而易见地,楼梯间的抗震能力因为没有得到框架结构更多的支撑和缓冲而削弱(也就是容易破裂或者断裂),但其框架结构内部、尤其是转折处得到更加牢固的框架连接(因为内部无需设置楼梯间等减弱连接强度的结构),从而使得框架结构整体的抗扭转能力变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三砼梁,所述第三砼梁平行于第二承重梁设置有辅助梁,所述辅助梁与对面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框支梁。其作用是在整个框架结构的转角位置通过大幅设置加固体系,使得地震期间不容易发生整体的扭转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所述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提高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梯板与第二上梯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相交处均设置有立柱。提高支撑能力和抗震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虽然楼梯间平面布置位于对抗震不利的端角部位,但楼梯间在结构抗震中属于对抗扭转的有利作用,同时楼梯方向对结构刚度贡献有明显帮助,对某些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有较大的抗扭转变形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柱;2、框架梁;3、第一承重梁;4、第二承重梁;5、第三承重梁;6、第四承重梁;7、第一砼梁;8、第一上梯板;9、第一下梯板;10、第三砼梁;11、辅助梁;12、框支梁;13、第二砼梁;14、第二上梯板;15、第二下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2,所述框架柱1顶部连接有框架梁2,所述框架梁2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2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其中第一承重梁3与第二承重梁4平行,第三承重梁5与第四承重梁6平行,第一承重梁3、第二承重梁4与第三承重梁5、第四承重梁6垂直,所述第二承重梁3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7,第一砼梁7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8和第一下梯板9,所述第三承重梁5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13,第二砼梁13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14和第二下梯板15。将楼梯间设置在框架结构的端部,显而易见地,楼梯间的抗震能力因为没有得到框架结构更多的支撑和缓冲而削弱(也就是容易破裂或者断裂),但其框架结构内部、尤其是转折处得到更加牢固的框架连接(因为内部无需设置楼梯间等减弱连接强度的结构),从而使得框架结构整体的抗扭转能力变强。
所述第二承重梁4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三砼梁10,所述第三砼梁10平行于第二承重梁4设置有辅助梁11,所述辅助梁11与对面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框支梁12。其作用是在整个框架结构的转角位置通过大幅设置加固体系,使得地震期间不容易发生整体的扭转变形。
所述第一上梯板8和第一下梯板9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所述第二上梯板14和第二下梯板15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提高强度。
所述第一上梯板8与第二上梯板14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承重梁3、第二承重梁4与第三承重梁5、第四承重梁6相交处均设置有立柱。提高支撑能力和抗震能力。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柱顶部连接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其中第一承重梁与第二承重梁平行,第三承重梁与第四承重梁平行,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垂直,所述第二承重梁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第一砼梁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所述第三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第二砼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三砼梁,所述第三砼梁平行于第二承重梁设置有辅助梁,所述辅助梁与对面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框支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所述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提高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梯板与第二上梯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相交处均设置有立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2413.1U CN210263361U (zh) | 2019-05-25 | 2019-05-25 |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2413.1U CN210263361U (zh) | 2019-05-25 | 2019-05-25 |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63361U true CN210263361U (zh) | 2020-04-07 |
Family
ID=7003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6241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63361U (zh) | 2019-05-25 | 2019-05-25 |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633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8511A (zh) * | 2021-04-02 | 2021-06-01 |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 |
-
2019
- 2019-05-25 CN CN201920762413.1U patent/CN2102633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8511A (zh) * | 2021-04-02 | 2021-06-01 |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95789B (zh) | 内藏型钢柱-格构钢梁-网状钢撑混凝土墙体及作法 | |
CN104895229A (zh) | 预制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板柱结构及其吊装方法 | |
CN111519762A (zh) | 一种悬挑桁架结构体系 | |
CN210263361U (zh) |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 |
CN207776093U (zh) | 一种用于高烈度地区的框架结构体系 | |
CN204876252U (zh) | 预制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板柱结构 | |
CN111809726A (zh) | 一种桁架结构及建筑结构 | |
CN102828616A (zh) | 一种屋盖高支模体系 | |
CN216042835U (zh) | 一种具有轻质墙板的挑高框架结构的加层装置 | |
CN214090322U (zh) | 一种抗震混凝土钢筋框架结构 | |
CN212716016U (zh) | 一种新型的减震加层结构 | |
CN215211968U (zh) | 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板式剪刀梯 | |
JP2008208612A (ja) | 外部耐震補強構造 | |
CN212427527U (zh) | 一种悬挑桁架结构体系 | |
CN108824920B (zh) | 一种新型屈曲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122836U (zh) | 一种越跨控力防屈曲中心支撑结构 | |
CN109610640B (zh) | 一种基于复合柱肢的门式刚架连接结构 | |
CN109469104B (zh) | 地下室及其建筑 | |
CN110616851A (zh) | 一种带平托柱帽的有梁楼盖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674972A (zh) | 一种装配式耗能钢板剪力墙 | |
CN2487800Y (zh) | 大跨度伸缩结构梁体 | |
JP2001200654A (ja) | 制振建物 | |
CN102409758A (zh) | 一种改善大跨度桁架动力性能的桁架结构体系 | |
CN215166515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交错桁架和钢框架混合结构 | |
CN219343498U (zh) | 一种外交叉网格斜柱框架结构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