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3241U -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3241U
CN210263241U CN201920566690.5U CN201920566690U CN210263241U CN 210263241 U CN210263241 U CN 210263241U CN 201920566690 U CN201920566690 U CN 201920566690U CN 210263241 U CN210263241 U CN 210263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supply
storage container
pipeline
t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66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文俊
石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shui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shui Energy Saving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shui Energy Saving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shui Energy Saving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666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3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3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3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该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活饮用水供水存在的二次污染、管网安全性不能保证、终端水龙头存在污染隐患等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向工艺进水中通入臭氧及紫外消毒,并将通入有臭氧的工艺进水进入密闭可伸缩蓄水容器,经有效接触氧化,通过密闭可伸缩蓄水容器出水管道出水;在出水管道处通入臭氧及紫外消毒,经过供水泵加压,进入供水管网;供水到达终端取水龙头,取水龙头一端连接工艺进水管道,一端连接工艺回水管道,中间为用户取水口,其中取水口的设计为无引流装置,实现用户获取的用水均为循环水,无死水。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生活饮用水的供水中,尤其是管道直饮水供水。

Description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饮用水供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及全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包括工频供水方式和变频供水方式。工频供水方式也就是泵箱联合供水方式,从人类聚居后的集中供水,大约在1820年左右至今,这种供水方式一直存在。在1995年变频供水方式开始后,工频供水方式慢慢减少,变频供水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包括直饮水供水方式。
工频供水方式的技术路线是:
市政供水→地下水池→二次供水水泵→屋顶水箱→用户水龙头
工频供水方式中,地下水池与外界联通的结构包括溢流管、通气管、检修人孔;屋顶水箱与外界联通的结构包括溢流管、检修人孔。地下水池与屋顶水箱的二次污染严重,其中2003年7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长春市邮政小区居民集体中毒事件,是由地下生活水池溢流管污水倒灌导致饮用水的污染事件。屋顶水箱的二次污染也不断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为了解决二次污染,在沿海地区强制取消屋顶水箱。
变频供水的设备分类包括叠压供水、无负压供水、箱式无负压供水等,技术路线是:
市政供水→真空破坏装置→变频水泵→用户水龙头
市政供水→不锈钢水箱→变频水泵→用户水龙头
变频供水中,真空破坏装置和不锈钢水箱都有空气进入供水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次污染。
目前直饮水的供水技术路线是:
净水机组→不锈钢水箱→变频水泵→循环管路→用户水龙头直饮水供水,也没有解决空气进出水箱的问题。
水的二次污染,关键是水中细菌的繁殖,水中细菌的繁殖,关键是水中原有细菌的自繁殖。空气中带入的外来细菌不容忽视,但工程上的实际运行说明,完全去除空气中带入的外来细菌,仍然无法保证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性。
管网生物稳定性是管网供水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能与空气隔绝的供水方式均无法保证管网生物稳定性,也就是无法保证管网供水安全。
目前使用的直饮水龙头,从水龙头的关断结构到出水口之间都有引流管,引流管的污染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综上,目前尚未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或装置,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箱二次污染、管网安全性、终端水龙头污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活饮用水供水中存在的二次污染、管网供水安全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及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该供水方式及系统运行可靠,可在保证生活饮用水无二次污染的同时,保证供水管网安全,实现用户终端的管道水可直接饮用。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包括储水容器、出水管路、回水管路、水龙头、供水泵,其中:水龙头包含进水口、取水口、循环出水口,储水容器通过接入外部水源,储水容器通过出水管路与水龙头的进水口连接,供给水龙头的取水口用水,水龙头的循环出水口连接回水管路,回水管路另一端连接至储水容器,实现系统中水循环及管路及水龙头中无死水,还设置供水泵提供供水与循环动力,设置消毒装置对系统中的水进行消毒。
储水容器为与空气隔绝的柔性可伸缩结构,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的下底板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顶板可移动,进水大于出水时,上顶板上移;反之上顶板下移。
消毒装置设置在储水容器的进水端,所述消毒装置为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线消毒仪。
储水容器的出水端连接的出水管路中也设置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为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线消毒仪。
设置水表,所述的水表对用水和回水实施计量,水表分别设置在取水龙头进水口之前、循环水回水口之后。
臭氧含量为0.01-3毫克/升,紫外剂量为40mJ/cm2。
储水容器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管路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储水容器的二次污染,在真空包装状态下的水通过工艺管道进入用户水龙头;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式可通过储水容器顶板配重来增加管网压力,提高供水管网安全;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式可全循环供水,保证终端用水为新鲜水,无死水;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中,用户终端水龙头去掉引流结构,避免了普通水龙头的关断结构到引流结构的污染。装置结构优化,操作简便,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取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取水龙头的用户取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水龙头的非取水状态下的水循环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进水管道消毒装置,2-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3-出水管道消毒装置,4-供水水泵,5-水表,6-取水龙头,7-进水口,8-全循环流道,9-用户取水口,10-循环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活饮用水的密闭全循环供水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储水容器的进水端加消毒,消毒方法包括臭氧和紫外,消毒后的水进入储水容器,储水容器是柔性可伸缩结构,与空气隔绝,即对消毒后的水进行真空包装。
在储水容器的出水端加消毒,消毒方法包括臭氧和紫外,消毒后的水通过水泵加压进入供水管网。
供水管网到水龙头处,加回水管网,回水管道接至储水容器进水端。
全密闭供水系统的压力通过储水容器顶板配重设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向储水容器进水中通入的臭氧含量为0.01-3毫克/升,向储水容器出水中通入的臭氧含量为0.01-3毫克/升,紫外剂量为40mJ/cm2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储水容器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管路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根据储水容器出水的水质情况,将进水端的臭氧或紫外进行剂量调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根据水龙头出水的水质情况以及回水终端的水质情况进行相应消毒剂量的调整或循环流量的调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根据水龙头出水的水质情况以及回水终端的水质情况进行储水容器顶板配重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生活饮用水的供水装置,包括:
可生成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连通分支管道和第二连通分支管道。后面可连接紫外消毒反应器。
储水容器的进水工艺管道,在进水管道上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分支管道与所述工艺水管道相连通。后面可连接紫外消毒反应器。
储水容器的出水工艺管道,在出水官道上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分支管道与所述工艺水管道相连通。后面可连接紫外消毒反应器。
消毒后的水通过管道到水泵进水口,经水泵加压通过水泵出水口进入供水工艺管道。
供水工艺管道进入用户水龙头进水端,进入水龙头的水一部分供用户饮用,另一部分通过回水工艺管道接回至储水容器进水端工艺管道上。
水龙头一端连接工艺进水管道,一端连接工艺回水管道,中间为用户取水口,其中取水口的设计为无引流装置,同时用户获取的用水均为循环水,无死水。
全密闭供水工艺管道的压力,或用户水龙头的出水压力,尤其是最不利层用户水龙头,通过储水容器顶板配重设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储水容器的进水端加消毒,消毒方法包括臭氧和紫外,消毒后的水进入储水容器,储水容器是柔性可伸缩结构,与空气隔绝,即对消毒后的水进行真空包装。
本步骤中,向储水容器进水中通入的臭氧含量为0.01-3毫克/升,紫外剂量为40mJ/cm2
S2:在储水容器的出水端加消毒,消毒方法包括臭氧和紫外,消毒后的水通过水泵加压进入供水管网。
本步骤中,向储水容器出水中通入的臭氧含量为0.01-3毫克/升,紫外剂量为40mJ/cm2
S3:供水管网到水龙头处,加回水管网,回水管道接至储水容器进水端。
S4:全密闭供水系统的压力通过储水容器顶板配重设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储水容器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管路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储水容器出水的水质情况,将进水端的臭氧或紫外进行剂量调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水龙头出水的水质情况以及回水终端的水质情况进行相应消毒剂量的调整或循环流量的调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水龙头出水的水质情况以及回水终端的水质情况进行储水容器顶板配重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生活饮用水的供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接入点或紫外线消毒仪1,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连通分支管道和第二连通分支管道,并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分支管道与所述工艺水管道相连通;
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2,所述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2的下底板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顶板可移动。当水进入,进水大于出水时,上顶板上移;反之上顶板下移;
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接入点或紫外线消毒仪2,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第一连通分支管道和第二连通分支管道,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分支管道与所述工艺水管道相连通;
供水水泵4,所述的供水水泵4提供供水与循环动力;
水表5,所述的水表5对用水和回水实施计量;
取水龙头6,所述的取水龙头6包括进水口和循环水回水口,同时设有取水口,取水口结构无引流装置。
所述连接取水龙头相应形成的水循环管路可以为多组。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生活饮用水的供水装置,其中,主要包括工艺水管道、臭氧发生器或紫外消毒仪的接入结构、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以及取水龙头,通过在储水容器顶板配重设定供水管网压力,供水系统可靠。该装置操作简单,结构优化,可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
还需说明的是,在利用本装置进行供水时,所使用的取水龙头,见附图2和图3,取水龙头包括:进水口7,全循环流道8,用户取水口9,循环水出口10;所述的取水龙头,特点一是无引流装置,特点二是水的全循环。
上述取水龙头直视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一种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实现水在管路中循环避免不流动的水形成,从而阻止细菌滋生。其实现方式可以是取水时管路中的水仍然循环,如上述取水龙头;也可以是取水时,水停止循环,停止取水后水保持循环,即将该水龙头结构修改。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生活饮用水的供水装置可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例如可使用在大规模建筑群的集中式供水泵站,也可使用在单一建筑物的独立供水泵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使用。
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及装置,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将二次供水的自来水作为工艺进水水源,工艺进水与第一连通分支管道中的臭氧混合或紫外线消毒仪,进入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供水时,工艺出水与第二连通分支管道中的臭氧混合或紫外线消毒仪,进入供水水泵,工艺水通过供水管道进入取水龙头,进入取水龙头的水一部分为用户取出,另一部分通过循环回水管道输送至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的进水口,进入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
其中密闭可伸缩蓄水容器中的臭氧接触反应时间是15-30分钟;密闭可伸缩蓄水容器的出水工艺管道中臭氧接触反应时间为15-30分钟。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7)

1.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包括储水容器、出水管路、回水管路、水龙头、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水龙头包含进水口、取水口、循环出水口,储水容器通过接入外部水源,储水容器通过出水管路与水龙头的进水口连接,供给水龙头的取水口用水,水龙头的循环出水口连接回水管路,回水管路另一端连接至储水容器,实现系统中水循环及管路及水龙头中无死水,还设置供水泵提供供水与循环动力,设置消毒装置对系统中的水进行消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水容器为与空气隔绝的柔性可伸缩结构,密闭可伸缩,储水容器的下底板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顶板可移动,进水大于出水时,上顶板上移;反之上顶板下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消毒装置设置在储水容器的进水端,所述消毒装置为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线消毒仪。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水容器的出水端连接的出水管路中也设置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为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线消毒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水表,所述的水表为两个分别对用水和回水实施计量,两个水表分别设置在取水龙头进水口之前、循环水回水口之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臭氧含量为0.01-3毫克/升,紫外剂量为40mJ/cm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水容器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管路中接触反应的时间为15-30分钟。
CN201920566690.5U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Active CN210263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6690.5U CN210263241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6690.5U CN210263241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3241U true CN210263241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2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6690.5U Active CN210263241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3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5100A (zh) * 2019-04-24 2019-08-30 清华大学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及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5100A (zh) * 2019-04-24 2019-08-30 清华大学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及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5100A (zh)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及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CN214400168U (zh) 一种地上式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0263241U (zh) 一种密闭全循环供水系统
CN210395510U (zh) 一种可对供水进行消毒和水质检测的户外型智慧泵房
CN201296711Y (zh) 一种循环供水系统
CN201429197Y (zh) 即沸式纯净水电开水器
CN101967844B (zh) 既有屋顶水箱和楼宇给水管网分质供水改造方法及系统
CN204715452U (zh) 智能静音变频恒压供水设备
CN207632675U (zh) 太阳能型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632828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4108739A (zh) 一种可提供生活用水、纯净水及中水的多质供水设备
CN205420086U (zh) 全自动太阳能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1688566U (zh) 一种直饮水分质供水系统
CN204715468U (zh) 一种智能静音变频恒压供水设备
CN210237246U (zh) 一种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
CN209383575U (zh) 一种小型的生活用水处理装置
CN207998517U (zh) 一种多功能净水装置
CN209259777U (zh) 一种智能高效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CN208933196U (zh) 一种使用绿色能源的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的装置
CN220520221U (zh) 一种城市分质供水直饮装置
CN207749009U (zh) 一种高效低能污水生化处理设备
CN204237686U (zh) 一体化医院污水处理装置
CN218435368U (zh) 一种智慧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617482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供水设备
CN219657631U (zh) 一种管网末端水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4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uashui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uashui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