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9886U -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9886U
CN210259886U CN201920726474.2U CN201920726474U CN210259886U CN 210259886 U CN210259886 U CN 210259886U CN 201920726474 U CN201920726474 U CN 201920726474U CN 210259886 U CN210259886 U CN 210259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veyor
column
shaft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64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真
李开领
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Ader Conveyor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Ader Conveyo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Ader Conveyor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Ader Conveyo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264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9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9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9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包括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上的辊体单元;其中,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以及竖直设置于底板中两个相对的端面上的两根立柱(2);辊体单元包括顺次铰接连接的可自转设置的第一辊柱(3)、第二辊柱(4)和第三辊柱(5),且第二辊柱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中远离第二辊柱的一端通过滑块(13)可滑移地各自设置于不同的立柱上,第二辊柱通过伸缩杆(6)连接于底板上。实现了能够形成有一定凹陷,同时能够根据传输的货物的需要调节其运输高度,给输送带预留合适的凹陷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背景技术
托辊是运输机中重要的组成部件,其承载着输送带,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对于货物的运输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运输过程中,往往直接置于水平设置的托辊上进行传输的输送带上会导致货物掉落等问题的出现。而采用统一的凹陷形状的托辊匹配输送带传送时,根据不同运输货物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同,也容易造成凹陷程度不适宜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输送带传输过程中凹陷形状不易调节,对不同体积和重量的货物传输时容易造成凹陷程度不适宜,传输的货物出现掉落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形成有一定凹陷,同时能够根据传输的货物的需要调节其运输高度,给输送带预留合适的凹陷度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中,所述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包括安装座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辊体单元;其中,
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中两个相对的端面上的两根立柱;
所述辊体单元包括顺次铰接连接的可自转设置的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且所述第二辊柱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辊柱和所述第三辊柱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
所述第一辊柱和所述第三辊柱中远离所述第二辊柱的一端通过滑块可滑移地各自设置于不同的立柱上,所述第二辊柱通过伸缩杆连接于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柱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辊柱的外侧面上的第一轴杆;
所述第二辊柱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辊柱的外侧面上的第二轴杆;
所述第三辊柱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辊柱的外侧面上的第三轴杆;
所述第一轴杆、所述第二轴杆和所述第三轴杆之间顺次通过铰接件连接。
优选地,两根所述立柱上各自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三轴杆中未设置有铰接件的一端各自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滑槽上滑移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柱、所述第二辊柱和所述第三辊柱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面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根凸起的防滑条。
优选地,每个所述滑槽中各自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一端与所述滑槽的内底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
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滑槽形成为“凸”形,所述滑块嵌设于所述滑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柱套接于所述第一轴杆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二辊柱套接于所述第二轴杆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三辊柱套接于所述第三轴杆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一辊柱、所述第二辊柱和所述第三辊柱中至少一个内侧面上设置有耐磨垫片。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上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伸缩杆沿竖直方向伸缩。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杆、所述第二轴杆和所述第三轴杆能够沿轴向方向拉伸或压缩。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安装座设置为包括底板和立柱,使得可以通过底板和/或立柱将其安装在运输机上,进一步在两根立柱之间顺次铰接连接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并使得第二辊柱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同时将其通过伸缩杆连接在底板上,使得可以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来带动第二辊柱的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其凹陷的底部位置,进一步,使得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能够滑移地设置在立柱上,进而使得可以根据货物的体积和重量以及第二辊柱的高度更好地调节其凹陷度,从而使得传输带在被重物压陷后,能够得到第一辊柱、第二辊柱和第三辊柱的有效支撑,且因第一辊柱和第三辊柱均为斜向上设置,避免了一侧漏料的问题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辊柱、第二辊柱或第三辊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滑槽和滑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柱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辊柱、第二辊柱或第三辊柱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 2-立柱
3-第一辊柱 4-第二辊柱
5-第三辊柱 6-伸缩杆
7-第一轴杆 8-第二轴杆
9-第三轴杆 10-铰接件
11-滑槽 12-防滑条
13-滑块 14-弹簧
15-耐磨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竖直和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包括安装座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辊体单元;其中,
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中两个相对的端面上的两根立柱2;
所述辊体单元包括顺次铰接连接的可自转设置的第一辊柱3、第二辊柱4和第三辊柱5,且所述第二辊柱4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辊柱3和所述第三辊柱5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
所述第一辊柱3和所述第三辊柱5中远离所述第二辊柱4的一端通过滑块13可滑移地各自设置于不同的立柱2上,所述第二辊柱4通过伸缩杆6连接于所述底板1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安装座设置为包括底板1和立柱2,使得可以通过底板1和/或立柱2将其安装在运输机上,进一步在两根立柱2之间顺次铰接连接第一辊柱3、第二辊柱4和第三辊柱5,并使得第二辊柱4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同时将其通过伸缩杆6连接在底板1上,使得可以通过伸缩杆6的伸缩来带动第二辊柱4的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其凹陷的底部位置,进一步,使得第一辊柱3和第三辊柱5能够滑移地设置在立柱2上,进而使得可以根据货物的体积和重量以及第二辊柱4的高度更好地调节其凹陷度,从而使得传输带在被重物压陷后,能够得到第一辊柱3、第二辊柱4和第三辊柱5的有效支撑,且因第一辊柱3和第三辊柱5均为斜向上设置,避免了一侧漏料的问题的出现。
这里的第一辊柱3、第二辊柱4和第三辊柱5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可自转地设置,当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辊柱3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辊柱3的外侧面上的第一轴杆7;所述第二辊柱4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辊柱4的外侧面上的第二轴杆8;所述第三辊柱5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辊柱5的外侧面上的第三轴杆9;所述第一轴杆7、所述第二轴杆8和所述第三轴杆9之间顺次通过铰接件10连接。当然,这里的伸缩杆6需要实现既能够对第二辊柱4起到支撑作用,也需要能够保证第二辊柱4有效实现自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此效果进行合理的设置,例如,可以将伸缩杆6的顶部设置为具有与第二辊柱4的部分外侧面相契合的弧形结构,同时,将伸缩杆6的顶面与第二辊柱4为接触连接即可,以使得第二辊柱4能够实现自转。当然,类似的设置方式在此均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这里的滑块13和立柱2之间的可滑移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根所述立柱2上各自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槽11,所述第一轴杆7和所述第三轴杆9中未设置有铰接件10的一端各自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滑槽11上滑移的滑块13。当然,这里的滑块13也可以与第一轴杆7和第三轴杆9之间为铰接设置,以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带动第一轴杆7和第三轴杆9滑移。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对输送带的输送效果,提高整个托辊结构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防止打滑,所述第一辊柱3、所述第二辊柱4和所述第三辊柱5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面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根凸起的防滑条12。
当然,为了避免滑块13滑移程度太过,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滑槽11中各自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一端与所述滑槽11的内底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块13相连。通过弹性复位元件的设置,使得其能够在过分压缩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避免整个第一辊柱3和第三辊柱5滑动掉落至过低的位置。
这里的弹性复位元件可以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类型,例如,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弹簧14。
滑槽11和滑块13的设置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设置,例如,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滑块13滑出滑槽11造成掉落等问题,且所述滑槽11靠近内部一侧的宽度大于靠近外部一侧的宽度,所述滑槽11形成为“凸”形,所述滑块13嵌设于所述滑槽11中。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辊柱3套接于所述第一轴杆7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辊柱4套接于所述第二轴杆8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三辊柱5套接于所述第三轴杆9的外侧面上。从而使得第一辊柱3、第二辊柱4和第三辊柱5能够各自以第一轴杆7、第二轴杆8和第三轴杆9为轴转动。进一步地,为了增大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以更好地提高其对输送带的传递效果,所述第一辊柱3、所述第二辊柱4和所述第三辊柱5中至少一个内侧面上设置有耐磨垫片15。这里的耐磨垫片15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类型,例如,可以为橡胶片等。
这里的伸缩杆6的设置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设置,例如,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6上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伸缩杆6沿竖直方向伸缩。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可以根据滑块13的滑移位置和第二辊柱4的高度作适应性调整,所述第一轴杆7、所述第二轴杆8和所述第三轴杆9能够沿轴向方向拉伸或压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包括安装座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辊体单元;其中,
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中两个相对的端面上的两根立柱(2);
所述辊体单元包括顺次铰接连接的可自转设置的第一辊柱(3)、第二辊柱(4)和第三辊柱(5),且所述第二辊柱(4)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辊柱(3)和所述第三辊柱(5)的轴线方向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
所述第一辊柱(3)和所述第三辊柱(5)中远离所述第二辊柱(4)的一端通过滑块(13)可滑移地各自设置于不同的立柱(2)上,所述第二辊柱(4)通过伸缩杆(6)连接于所述底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柱(3)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辊柱(3)的外侧面上的第一轴杆(7);
所述第二辊柱(4)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辊柱(4)的外侧面上的第二轴杆(8);
所述第三辊柱(5)沿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辊柱(5)的外侧面上的第三轴杆(9);
所述第一轴杆(7)、所述第二轴杆(8)和所述第三轴杆(9)之间顺次通过铰接件(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立柱(2)上各自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槽(11),所述第一轴杆(7)和所述第三轴杆(9)中未设置有铰接件(10)的一端各自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滑槽(11)上滑移的滑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柱(3)、所述第二辊柱(4)和所述第三辊柱(5)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面上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根凸起的防滑条(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槽(11)中各自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一端与所述滑槽(11)的内底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块(1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弹簧(1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形成为“凸”形,所述滑块(13)嵌设于所述滑槽(11)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柱(3)套接于所述第一轴杆(7)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二辊柱(4)套接于所述第二轴杆(8)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三辊柱(5)套接于所述第三轴杆(9)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一辊柱(3)、所述第二辊柱(4)和所述第三辊柱(5)中至少一个内侧面上设置有耐磨垫片(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6)上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伸缩杆(6)沿竖直方向伸缩。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7)、所述第二轴杆(8)和所述第三轴杆(9)能够沿轴向方向拉伸或压缩。
CN201920726474.2U 2019-05-20 2019-05-20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Active CN210259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6474.2U CN210259886U (zh) 2019-05-20 2019-05-20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6474.2U CN210259886U (zh) 2019-05-20 2019-05-20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9886U true CN210259886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6474.2U Active CN210259886U (zh) 2019-05-20 2019-05-20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9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67398C (en) Elevator conveyor belt with adjustable slope
US4773521A (en) Compact portable conveyor
CN210150128U (zh) 一种塑胶跑道合成材料生产用物料输送装置
CN107327150A (zh) 一种可快速上料的建筑玻璃运送装置
CN210259886U (zh) 用于运输机中的托辊结构
CN108382835A (zh) 一种建筑用的室外货运推车
US5452788A (en) Device to facilitate the transport of bunches of bananas at the time of their harvest
CN208050014U (zh) 压碎机
CN218908638U (zh) 一种具有倾斜机构的托辊组件
CN208390383U (zh) 一种高效分拣输送带
CN110239915A (zh) 一种多头高速带式组合秤
CN202729264U (zh) 可变角度吊挂托辊
US4284190A (en) Horizontal accumulating conveyor
CN214058792U (zh) 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螺旋平直滑道
CN219095545U (zh) 一种石膏板裁切设备
CN210312426U (zh) 一种辊筒输送线用气动托盘限位装置
CN209530031U (zh) 可多人使用的多功能体育健身装置
CN203899954U (zh) 一种快递件分拣槽的操作装置
CN208920699U (zh) 一种冰柜滚轮固定装置
JP2005060102A (ja) 青果物等のコンベア
CN220181816U (zh) 一种智能化皮带输送机阻尼装置
CN215325261U (zh) 一种即食食品全自动化生产用输送装置
GB2210012A (en) Portable conveyor
CN210365812U (zh) 一种筒状产品的运输带终端交接装置
CN214826437U (zh) 一种固定旋转式胶带输送机用物料缓冲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