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8331U -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8331U
CN210258331U CN201921001037.0U CN201921001037U CN210258331U CN 210258331 U CN210258331 U CN 210258331U CN 201921001037 U CN201921001037 U CN 201921001037U CN 210258331 U CN210258331 U CN 210258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grounded
capacitor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10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磊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9210010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8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8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8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包括车内检测子系统,以及与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连接的远程监控子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可以准确的检测校车内是否有遗漏幼儿和遗漏幼儿的数量,能准确的检测校车熄火且车门是否关闭,并将上述信息传送至远程监控子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远程监控中心随时可看校车内幼儿的情况,当车内有遗漏幼儿时,远程控制中心发出声光报警并显示车辆信息和车内遗漏幼儿姓名、班级等信息,有效地避免了因幼儿遗留在校车内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具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远程监控,远程查询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幼儿园校车遗漏幼儿在车上,致残致亡的悲剧时有发生,幼儿园校车接送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随之却带来了安全问题,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旦遗漏车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可怕后果。当前,幼儿园校车缺少必要的检测装置,光靠人的检测,很难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由于每年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所以也有人对此展开研究,通常的方法是:当检测到汽车熄火且车门关闭时,通过传感器检测幼儿是否在车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是否有幼儿在车内,但是人体热释电会受到周围人体、动物、热源、电磁波的干扰,在幼儿处于睡眠等静止状态时,难以准确检测,这种方法的可靠行不高,存在误报、漏报的情况,难以达到实用的要求;
2、通过红外收发检测是否有幼儿在车内,当幼儿在车内时会挡住红外光线,触发报警,但是:存在车内货物或物体挡住红外线引起误报,或车外红外线的干扰等,同样会引起误报或漏报,可靠行不高;
3、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有幼儿在车内,但是:存在有物体放于车内引起误报的可能,也有可能幼儿站起或未坐在压力传感器有效检测范围内,引起漏报,存在可靠行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包括车内检测子系统,以及与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连接的远程监控子系统,其中,
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第一通信单元以及RFID阅读器、与所述RFID阅读器连接的RFID标签,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其中,所述RFID阅读器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和所述远程监控子系统连接;
所述远程监控子系统包括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的第三电源电路、报警器、PC电脑端以及第二通信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电源电路还分别与第二通信电路、报警器以及所述PC电脑端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通单元通过无线方式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车内检测子系统传送的监测信息,位于幼儿园的远程监控中心也可随时查询车内幼儿情况,若存在幼儿遗漏在校车内,通过报警器及时报警,大大提高了幼儿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利用RFID阅读器识别RFID标签的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同时识别车内幼儿所有RFID标签,同时利用RFID阅读器识别标签具有极高可靠性的特点,提高了监测幼儿是否在车内的可靠性,当校车熄火、门窗关闭时,能准确快速地将监测信息传送至远程监控子系统,远程监控子系统通过第二通信单元接收车内检测子系统的信息,通过第二控制器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将结果通过PC电脑端显示出来,若校车出现遗漏幼儿,则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性,还能实时反映校内的情况,便于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实时了解情况。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型号为STC15W4K32S4的单片机芯片U1、汽车点烟器接口P4、型号为SJM12-10D1的磁控开关S3以及程序下载接口P3,其中,
所述芯片U1的第9引脚以及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RFID阅读器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1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滑动变阻器R6的第一固定端以及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P4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4的第1引脚接地,滑动变阻器R6的滑动端分别与滑动变阻器R6的第二固定端以及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4以及晶体振荡器Y2的一端连接,晶体振荡器Y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3以及芯片U1的第15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7的正极、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第一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第一电源电路连接,极性电容E17的负极和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1引脚与所述接口P3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22引脚与所述接口P3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23引脚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磁控开关S3的一端连接,磁控开关S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以及第3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3引脚与所述RFID阅读器连接,所述接口P3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还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9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9的负极与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P4为汽车点烟处接口,提供点烟处电压,通过单片机内置AD转换,单片机可以检测点烟处电压以检测汽车是否熄火,S3是型号为SJM12-10D1的磁控开关,可以准确检测车门是否关好,并将上述监测的信息传送至型号为STC15W4K32S4的单片机,单片机经分析处理将上述信息通过第一通讯单元传送至远程监控子系统,远程监控子系统经分析可以有效地判别校车内是否有遗漏的幼儿,并显示是否有遗漏幼儿的基本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性。
再进一步地,所述RFID阅读器包括型号为RD905M的读卡芯片U2,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0的正极、第二电源电路以及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10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2的第8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1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5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33引脚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电源电路为所述RFID阅读器提供10V电源,RD905M芯片为超高频读写器,工作频率:902M-928MHZ,支持主动、应答、触发等多种工作方式,可以工作在FHSS广谱跳频或定频方式,支持EPC和TID两种防冲突方式,阅读器识别标签距离不少于5米,可以准确识别校车内每一个幼儿的RFID标签,提高了监测幼儿是否在车内的可靠性,且一个RFID标签对应一个幼儿,有效地避免误识别或漏识别。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型号为SIM800A的通信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第1引脚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极性电容E12的正极、电阻R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以及第一电源电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1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3的第6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3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27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8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28引脚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型号为SIM800A的GSM通信模块,其中,SIM800A工作频段为:GSM900/1800MHZ,可实现电话语音,SMS短信、GPRS数据传输,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且快速的条件,且第一电源电路为第一通信单元提供5V电源。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MC34063的开关电源芯片U4,所述芯片U4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4的第8引脚、第7引脚、第6引脚、极性电容E7的正极、极性电容E8的正极、接地电容C8以及第二电源电路连接,极性电容E7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E8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3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以及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3引脚与极性电容E6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6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4引脚接的,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11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口P3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电阻R9的一端以及所述芯片U3的第1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11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MC34063的开关电源芯片U5以及电源接口P5,其中,所述芯片U5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5的第8引脚、第7引脚、第6引脚、极性电容E14的正极、接地电容C12、极性电容E15的正极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2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2的动端分别与单刀双掷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以及接口P5的第3引脚连接,接口P5的第1引脚与接口P5的第2引脚连接,并接地,极性电容E15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E14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5的第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8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5的第2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16的正极、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4的第6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16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5的第3引脚与极性电容E13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13的负极接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汽车蓄电池供电,所以要减少电源的消耗,提高电源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均采用MC34063DC-DC开关电源芯片,可以有效提高电源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接口P5接汽车电瓶,给系统提供电源,且第一电源电路为第一控制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提供5V电源。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型号为STC15W4K32S4的单片机芯片U6以及程序下载接口P1,其中,
所述芯片U6的第9引脚与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PC电脑端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6以及晶体振荡器Y1的一端连接,晶体振荡器Y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6的第15引脚以及接地电容C5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极性电容E5的正极、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报警器、所述PC电脑端以及第三电源电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5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1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连接以及所述接口P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2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连接以及所述接口P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1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1的第4引脚还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2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以及第3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33引脚与所述报警器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通信单元接收来自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监测的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分析结果发送至PC电脑端供管理人员查看,当监测信息正常,则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当监测信息异常,则控制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提醒监控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LM7810的线性电源芯片U7以及电源适配器插座P2,其中,
所述芯片U7的输入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极性电容E3的正极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1的动端分别与所述接口P2的第3引脚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接口P2的第1引脚与所述接口P2的第2引脚连接,并接地,极性电容E3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7的接地端接地,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4的正极、接地电容C4、电阻R1的一端、所述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报警器、所述PC电脑端以及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4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LM7810的线性电源芯片是常用的线性电源芯片,由于监控室内可以使用市电,不存在电池消耗问题,所以用线性电源,电路简洁,成本低。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包括型号为SIM800A的通信芯片U8,所述芯片U8的第1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8的第6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3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27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8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28引脚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SIM800A为GSM通信模块,与单片机串口通信,SIM800A工作频段为:GSM900/1800MHZ,可实现电话语音,SMS短信、GPRS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通信单元将车内检测子系统所监测的信息传送至第二控制器进行分析以及处理,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且快速的条件,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查看以及即使了解校车内的情况。
再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包括型号为DC103的喇叭LS1、型号为IN4148的二极管D4以及型号为8050的三极管Q1,其中,
所述喇叭LS1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喇叭LS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6的第33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报警器接收来自第二控制器所分析的监测信息,当监测信息正常,则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当监测信息异常,则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监控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再进一步地,所述PC电脑端(12)包括USB接口P5,所述接口P5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5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5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5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电容C16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18的正极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18的负极连接,并接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PC电脑端通过USB接口P5与第二控制器中单片机的串口进行连接,实现PC电脑端与第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RFID阅读器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通信单元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源电路以及第二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通信单元的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报警器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PC电脑端接口的电路图。
其中,1-车内检测子系统,2-远程监控子系统,3-第一控制器,4-第一电源电路,5-第一通信单元,6-RFID阅读器,7-RFID标签,8-第二电源电路,9-第二控制器,10-第三电源电路,11-报警器,12-PC电脑端,13-第二通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可以准确的检测校车内是否有遗漏幼儿和遗漏幼儿的数量,能准确的检测校车熄火且车门是否关闭,并将上述信息传送至远程监控子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远程监控中心随时可看校车内幼儿的情况,当车内有遗漏幼儿时,远程控制中心发出报警并显示车辆信息和车内遗漏幼儿姓名、班级等信息,有效地避免了因幼儿遗留在校车内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具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远程监控,远程查询等优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包括车内检测子系统1,以及与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1连接的远程监控子系统2,其中,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1包括第一控制器3、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3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4、第一通信单元5以及RFID阅读器6、与所述RFID阅读器6连接的RFID标签7,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8,其中,所述RFID阅读器6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路8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5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和所述远程监控子系统2连接;所述远程监控子系统2包括第二控制器9,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9连接的第三电源电路10、报警器11、PC电脑端12以及第二通信单元13,其中,所述第三电源电路10还分别与第二通信电路13、报警器11以及所述PC电脑端12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与所述第一通单元5通过无线方式通信。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器3包括型号为STC15W4K32S4的单片机芯片U1、汽车点烟器接口P4、型号为SJM12-10D1的磁控开关S3以及程序下载接口P3,其中,所述芯片U1的第9引脚以及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RFID阅读器6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1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滑动变阻器R6的第一固定端以及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P4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4的第1引脚接地,滑动变阻器R6的滑动端分别与滑动变阻器R6的第二固定端以及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4以及晶体振荡器Y2的一端连接,晶体振荡器Y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3以及芯片U1的第15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7的正极、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第一通信单元5以及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连接,极性电容E17的负极和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1引脚与所述接口P3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22引脚与所述接口P3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23引脚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磁控开关S3的一端连接,磁控开关S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以及第3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5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3引脚与所述RFID阅读器6连接,所述接口P3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还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9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9的负极与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如图3所示,所述RFID阅读器6包括型号为RD905M的读卡芯片U2,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0的正极、第二电源电路8以及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10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2的第8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1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5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33引脚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通信单元5包括型号为SIM800A的通信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第1引脚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极性电容E12的正极、电阻R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以及第一电源电路4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1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3的第6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3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27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8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28引脚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包括型号为MC34063的开关电源芯片U4,所述芯片U4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4的第8引脚、第7引脚、第6引脚、极性电容E7的正极、极性电容E8的正极、接地电容C8以及第二电源电路8连接,极性电容E7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E8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3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以及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3引脚与极性电容E6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6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4引脚接的,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11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口P3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电阻R9的一端以及所述芯片U3的第1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11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电源电路8包括型号为MC34063的开关电源芯片U5以及电源接口P5,其中,所述芯片U5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5的第8引脚、第7引脚、第6引脚、极性电容E14的正极、接地电容C12、极性电容E15的正极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2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2的动端分别与单刀双掷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以及接口P5的第3引脚连接,接口P5的第1引脚与接口P5的第2引脚连接,并接地,极性电容E15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E14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5的第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8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5的第2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16的正极、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4的第6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16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5的第3引脚与极性电容E13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13的负极接地。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控制器9包括型号为STC15W4K32S4的单片机芯片U6以及程序下载接口P1,其中,所述芯片U6的第9引脚与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PC电脑端12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6以及晶体振荡器Y1的一端连接,晶体振荡器Y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6的第15引脚以及接地电容C5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极性电容E5的正极、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所述报警器11、所述PC电脑端12以及第三电源电路10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5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1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连接以及所述接口P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2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连接以及所述接口P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1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1的第4引脚还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2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以及第3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33引脚与所述报警器11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电源电路10包括型号为LM7810的线性电源芯片U7以及电源适配器插座P2,其中,所述芯片U7的输入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极性电容E3的正极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1的动端分别与所述接口P2的第3引脚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接口P2的第1引脚与所述接口P2的第2引脚连接,并接地,极性电容E3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7的接地端接地,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4的正极、接地电容C4、电阻R1的一端、所述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所述报警器11、所述PC电脑端12以及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4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
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包括型号为SIM800A的通信芯片U8,所述芯片U8的第1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8的第6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3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27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8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28引脚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报警器11包括型号为DC103的喇叭LS1、型号为IN4148的二极管D4以及型号为8050的三极管Q1,其中,所述喇叭LS1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喇叭LS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6的第33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如图10所示,所述PC电脑端12包括USB接口P5,所述接口P5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5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5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5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电容C16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18的正极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18的负极连接,并接地。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3是车内检测子系统1的控制部分,RFID阅读器6和第一控制器3相连,RFID标签7为手环,每个幼儿配戴一个RFID标签7(标签可以是手环,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校牌等),每个RFID标签7内都有幼儿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班级等。第一控制器3中的P4接口为汽车点烟处接口,提供点烟处电压,以检测汽车是否熄火,磁控开关S3的型号为SJM12-10D1,可以准确检测车门是否关好。第一电源电路4和第二电源电路8均采用型号为MC34063的DC-DC开关电源芯片,由于采用汽车蓄电池供电,所以要减少电源的消耗,提高电源的效率,采用MC34063DC-DC开关电源芯片,可以有效提高电源效率。RFID阅读器6可以准确识别车内每一个标签,一个标签对应一个幼儿,能准确识别了每一个幼儿,避免误识别或漏识别,识别到的信息通过第一控制器3的处理,再传给第一通信单元5,第一通信单元5再传送给远程监控子系统2,远程监控子系统2中的第二通信单元13接受来自第一通信单元5的信息,并通过第二控制器9分析处理后,控制RFID阅读器6对手环进行识别,识别结果通过PC电脑端12进行显示,若有幼儿遗漏在校车上,则通过报警器11发出报警,远程监控子系统2中的第三电源电路10采用型号为LM7805的常用线性电源芯片,由于监控室内可以使用市电,不存在电池消耗问题,所以用线性电源,电路简洁,成本低。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5中VCC接口以及图6、图7以及图8中的VCC2接口均为5V直流电源,图5与图3中VCC1均为10V直流电源。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9将接收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能把车内幼儿的信息显示出来,如:某年某月某日几时几分,1号幼儿接送车已熄火,车门已关闭,车内有幼儿0个,情况正常。或者:某年某月某日几时几分,1号幼儿接送车已熄火,车门已关闭,车内有幼儿1个,情况异常。当监测信息正常,报警器11工作;当监测信息异常,报警器11作,发出报警,提醒监控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监控人员也可通过监控中心发出指令,命令车内监测系统立即发送车内幼儿信息,或者命令车内监测系统在规定时刻发送车内幼儿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于RFID阅读器6别标签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同时识别车内幼儿所有RFID标签7,同时,由于RFID阅读器6别标签具有极高的可靠性,能有效监测幼儿是否在车内。当汽车熄火、门窗关闭时,本实用新型根据准确监测的信息及时发出报警,位于幼儿园的远程监控中心也可随时查询车内幼儿情况,便于及时管理,当某班发现某幼儿没按时来园时,也可通过远程监控子系统2及时查询,以尽快了解情况,大大提高幼儿的安全性。

Claims (10)

1.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内检测子系统(1),以及与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1)连接的远程监控子系统(2),其中,
所述车内检测子系统(1)包括第一控制器(3)、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3)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4)、第一通信单元(5)以及RFID阅读器(6)、与所述RFID阅读器(6)连接的RFID标签(7),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8),其中,所述RFID阅读器(6)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路(8)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5)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和所述远程监控子系统(2)连接;
所述远程监控子系统(2)包括第二控制器(9),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9)连接的第三电源电路(10)、报警器(11)、PC电脑端(12)以及第二通信单元(13),其中,所述第三电源电路(10)还分别与第二通信单元(13)、报警器(11)以及所述PC电脑端(12)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5)通过无线方式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3)包括型号为STC15W4K32S4的单片机芯片U1、汽车点烟器接口P4、型号为SJM12-10D1的磁控开关S3以及程序下载接口P3,其中,
所述芯片U1的第9引脚以及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RFID阅读器(6)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1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滑动变阻器R6的第一固定端以及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P4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4的第1引脚接地,滑动变阻器R6的滑动端分别与滑动变阻器R6的第二固定端以及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14以及晶体振荡器Y2的一端连接,晶体振荡器Y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3以及芯片U1的第15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7的正极、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第一通信单元(5)以及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连接,极性电容E17的负极和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1引脚与所述接口P3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22引脚与所述接口P3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23引脚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以及磁控开关S3的一端连接,磁控开关S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以及第3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5)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3引脚与所述RFID阅读器(6)连接,所述接口P3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还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9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9的负极与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阅读器(6)包括型号为RD905M的读卡芯片U2,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0的正极、第二电源电路(8)以及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容C10的另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10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2的第8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2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1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5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33引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5)包括型号为SIM800A的通信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第1引脚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极性电容E12的正极、电阻R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所述接口P3的第4引脚以及第一电源电路(4)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1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3的第6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3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27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8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28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包括型号为MC34063的开关电源芯片U4,所述芯片U4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4的第8引脚、第7引脚、第6引脚、极性电容E7的正极、极性电容E8的正极、接地电容C8以及第二电源电路(8),极性电容E7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E8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3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以及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3引脚与极性电容E6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6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4的第4引脚接的,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11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口P3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电阻R9的一端以及所述芯片U3的第1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11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源电路(8)包括型号为MC34063的开关电源芯片U5以及电源接口P5,其中,所述芯片U5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5的第8引脚、第7 引脚、第6引脚、极性电容E14的正极、接地电容C12、极性电容E15的正极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2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2的动端分别与单刀双掷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以及接口P5的第3引脚连接,接口P5的第1引脚与接口P5的第2引脚连接,并接地,极性电容E15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E14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5的第5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8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5的第2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16的正极、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2的第1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4的第6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16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5的第3引脚与极性电容E13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13的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9)包括型号为STC15W4K32S4的单片机芯片U6以及程序下载接口P1,其中,
所述芯片U6的第9引脚与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PC电脑端(12)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14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6以及晶体振荡器Y1的一端连接,晶体振荡器Y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6的第15引脚以及接地电容C5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极性电容E5的正极、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所述报警器(11)、所述PC电脑端(12)以及第三电源电路(10)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5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1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连接以及所述接口P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2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连接以及所述接口P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1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1的第4引脚还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2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6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以及第3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连接,所述芯片U6的第33引脚与所述报警器(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源电路(10)包括型号为LM7810的线性电源芯片U7以及电源适配器插座P2,其中,
所述芯片U7的输入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极性电容E3的正极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1的动端分别与所述接口P2的第3引脚以及单刀双掷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接口P2的第1引脚与所述接口P2的第2引脚连接,并接地,极性电容E3的负极接地,所述芯片U7的接地端接地,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分别与极性电容E4的正极、接地电容C4、电阻R1的一端、所述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所述报警器(11)、所述PC电脑端(12)以及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连接,极性电容E4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3)包括型号为SIM800A的通信芯片U8,所述芯片U8的第1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E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8的第6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3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7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27引脚连接,所述芯片U8的第10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8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28引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11)包括型号为DC103的喇叭LS1、型号为IN4148的二极管D4以及型号为8050的三极管Q1,其中,
所述喇叭LS1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以及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喇叭LS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6的第33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电脑端(12)包括USB接口P5,所述接口P5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接口P5的第2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5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6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接口P5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6的第18引脚、接口P1的第4引脚、所述芯片U7的输出端、电容C16的一端以及极性电容E18的正极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E18的负极连接,并接地。
CN201921001037.0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Active CN210258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1037.0U CN210258331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1037.0U CN210258331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8331U true CN210258331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1037.0U Active CN210258331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83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1381A (zh) * 2019-06-28 2019-08-27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1381A (zh) * 2019-06-28 2019-08-27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7848U (zh) 射频识别rfid防丢器
CN203310444U (zh) 一种环境质量实时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式终端
US8072314B1 (en) Secondary card reader
CN205193283U (zh) 监狱用人体生命体征检测和人员定位系统
US10332381B2 (en) Intelligent asset detachment sensor system
CN103745574A (zh) 防止物品遗落在家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US11132924B2 (en) Holder for a user identification badge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US20160275764A1 (en) Door/window contact system
CN104512324A (zh) 用于留在车辆中的物品的提醒系统
AU2010295352A1 (en) Retail product tracking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361371A (zh) 基于rfid技术的定位系统和定位方法
CN104778485A (zh) 物体监控系统与方法及智能箱包
US106218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g management and theft detection
CN210258331U (zh)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CN103473578B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摔倒告警系统及方法
CN203659143U (zh) 基于rfid定位的智能箱包系统
CN204948172U (zh) 一种物品提示系统
US11688258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location verification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US20190355197A1 (en) Portable safety apparatus
CN108347717A (zh) 基于rfid和摄像头的室内物品追踪定位系统
CN203300012U (zh) 基于rfid的电子管家系统
CN110171381A (zh) 一种基于rfid的幼儿园校车防遗漏装置
CN11451954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主动式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CN102799846A (zh) 一种智能实时信息采集安防管理系统
Gunasekaran et al. A novel control of disaster protection (NCDP) for pilgrims by pan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