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1838U -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1838U
CN210241838U CN201920681104.1U CN201920681104U CN210241838U CN 210241838 U CN210241838 U CN 210241838U CN 201920681104 U CN201920681104 U CN 201920681104U CN 210241838 U CN210241838 U CN 210241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water
inlet pipe
communicated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11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chen Fu
傅筵琛
Changkui Wang
王常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he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he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he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he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11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41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1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1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污水循环系统、换热器、中介水循环系统、热泵机组、空调水循环系统、给空调水循环系统补水的空调补水系统,中介水循环系统与空调水循环系统通过热泵机组连接;换热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能绕壳体的轴线旋转的换热盘管,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换热盘管连通,污水循环系统包括倾斜设在壳体侧壁的污水入水管和设在壳体底端的污水出水管,污水入水管与壳体交点的切线与污水入水管的夹角为0‑30度、使污水进入壳体形成涡流带动换热盘管旋转;箱体上设有污水入口、污水出口、空调补水入口、空调水入口和空调水出口。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污水源空调系统安装复杂,占用面积大,很难重复利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源热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污水源热泵空调是利用污水(生活废水、工业温水、工业设备冷却水、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温水),借助制冷循环系统,通过消耗少量的电能,在冬天将水资源中的低品质能量“汲取”出来,经管网供给室内空调、采暖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夏天,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并释放到水中,以达到夏季空调的效果。
现有的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有污水循环系统、换热器、中介水循环系统、空调水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设备,在安装该系统时,由于设备较多,并且设备之间的间距较大,而造成整体系统占用面积变大,而且安装复杂,安装成本高;并且目前的热泵系统均为工程产品,为一次性建设,很难重复利用;并且系统中的换热器容易被污水中的杂质堵塞,而致使换热效率低,而且需要经常维修,增加维修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污水源空调系统安装复杂、占用面积大、为一次性建设很难重复利用和系统中的换热器容易被污水中的杂质堵塞的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所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能够解决现有污水源空调系统安装复杂、占用面积大、为一次性建设很难重复利用和系统中的换热器容易被污水中的杂质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污水循环系统、换热器、中介水循环系统、热泵机组、空调水循环系统、用于给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补水的空调补水系统,所述污水循环系统与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通过所述换热器相连接、以进行热交换,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均通过所述热泵机组相连接、以进行热交换;
所述换热器包括有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能够绕所述壳体的轴线旋转的换热盘管,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所述换热盘管相连通,所述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有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的污水入水管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底端的污水出水管,所述污水入水管与所述壳体交点的切线与所述污水入水管的夹角为0-30度、以使污水进入所述壳体内形成涡流带动所述换热盘管旋转;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污水入水管相连通的污水入口和与所述污水出水管相连通的污水出口、与所述空调补水系统相连通的空调补水入口、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的空调水入口和空调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污水入水管包括有第一污水入水管和第二污水入水管,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与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均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和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与所述壳体交点的切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和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的夹角均为0-30度、以使所述污水进入所述壳体内形成涡流并带动所述换热盘管旋转,当所述污水沿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进入时,所述涡流方向为顺时针且带动所述换热盘管正转;当所述污水沿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进入时,所述涡流方向为逆时针且带动所述换热盘管反转。
优选地,所述污水入水管与所述壳体交点的切线与所述污水入水管的夹角均为0度、以使所述污水沿所述切线方向进入所述壳体内形成涡流带动所述换热盘管旋转。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端相连通的中介入水管和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端相连通的中介出水管,所述中介入水管套在所述中介出水管外,所述中介入水管的侧壁与所述中介出水管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供中介水流入的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端相连通,且所述中介入水管和所述中介出水管位于所述壳体上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换热盘管能够绕所述中介入水管旋转。
优选地,所述空调补水系统包括有与所述空调补水入口相连通的系统补水箱和变频补水泵,所述变频补水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系统补水箱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组包括有与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的中介水进水端和中介水出水端、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的空调水进水端和空调水出水端。
优选地,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包括有空调循环泵,所述空调循环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空调水入口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水进水端相连通,且所述空调水出口与所述空调水出水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变频补水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循环泵的第一端或所述空调水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包括有中介水循环泵,所述中介水循环泵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中介水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端与所述中介水出水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有结构为空心圆柱的第一部分和形状为倒锥台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污水入水管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污水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包括箱体,换热器、中介水循环系统、热泵机组、空调水循环系统、空调补水系统均设置在箱体内,空调补水系统用来给空调水系统补水,中介水循环系统和空调水系统均与热泵机组相连通,并在热泵机组内进行热交换,换热器上设置有污水入水管,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换热盘管相连通,以使中介水和污水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以此实现供热和制冷功能,整体布置灵活,可以根据需求,放置在有污水源的水渠、水池或管道附近,可以直接为建筑物供冷供暖,并且使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属于节能环保的系统,经济实惠,避免了目前热泵系统复杂的施工安装过程,实现了工厂化,既降低了安装成本,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可重复利用,目前的热泵系统均为工程产品,均为一次性建设,很难重复利用,本机组是一个整体,便于吊装运输,在不需要该机组时,可以将其运至其他项目继续使用;
污水入水管倾斜设置在换热器壳体上,并且污水入水管与壳体的交点的切线与污水入水管的夹角为0-30度,在使用时,污水沿污水入水管进入壳体内,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在离心力、向心力、浮力和流体曳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壳体内形成向下的涡流,由于污水出口位于壳体底端,这样,能有效的防止污水内的沉积物沉积和堵塞,污水在壳体内以旋流的形式流动,形成了向下的吸力,将悬浮或漂浮在污水中的杂质吸出,有效地防止悬浮或漂浮物堵塞换热器。
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污水源空调系统安装复杂、占用面积大、为一次性建设很难重复利用和系统中的换热器容易被污水中的杂质堵塞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换热器的俯视图(第一污水入水管和第二污水入水管倾斜设置在壳体侧壁上时);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换热器的俯视图(第一污水入水管和第二污水入水管与壳体侧壁相切时);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热泵机组的结构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的供热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的制冷流程图。
图中:
1-箱体,2-换热器,3-热泵机组,4-系统补水箱,5-变频补水泵,6-中介水循环泵,7-空调循环泵,8-污水入口,9-污水出口,10-第一污水入水管,11-第二污水入水管,12-空调补水入口,13-空调水入口,14-空调水出口,15-污水出水管,16-壳体,17- 换热盘管,18-中介入水管,19-中介出水管,20-第一密封垫圈, 21-第二密封垫圈,22-第一承托轴承,23-第二承托轴承,24-蒸发器,25-冷凝器,26-压缩机,27-膨胀阀,28-第一阀门,29-第二阀门,30-第三阀门,31-第四阀门,32-污水池,33-污水潜水泵,34-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参照附图1-7,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包括有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污水循环系统、换热器2、中介水循环系统、热泵机组3、空调水循环系统、空调补水系统,这些设备均设置在箱体1内,并通过相应的管道相连通,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其中,污水循环系统和中介水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2 相连接、以在换热器2内进行热交换,中介水循环系统和空调水循环系统通过热泵机组3相连接、以在热泵机组3内进行热交换,以便于实现供热或制冷,并且空调补水系统与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以给空调水循环系统进行补水,从而防止空调水系统内的空调水由于泄漏导致过少而不能给用户34供水,以至于无法实现供暖或制冷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污水循环系统和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换热器2 通过管路相连通,中介水循环系统和空调水循环系统与热泵机组3 通过管路相连通,空调补水系统与空调水循环系统通过管路相连通。
其中,换热器2包括有壳体16和位于壳体16内的换热盘管 17,换热盘管17能够绕壳体16的轴线旋转,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有倾斜设置在壳体16的侧壁上的污水入水管和设置在壳体16的底端的污水出水管15,并且污水入水管与壳体16的交点的切线和污水入水管的夹角可以为0-30度,以使污水能够在壳体16内形成涡旋流动,并且带动换热盘管17旋转,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换热盘管17相连通,由于换热盘管17位于壳体16内并与污水接触,中介水可以在换热盘管17内与污水进行热交换。如此设置,污水在一定的压力下从污水入水管进入壳体16内后,产生强烈的旋转运动,由于密度不同,在离心力、向心力、浮力和流体曳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换热器2内形成向下的旋流,不但有效地防止沉积物沉积和堵塞,更能增加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污水入水管与壳体16交点的切线和污水入水管的夹角优选为0度,即污水入水管与壳体16相切,以便于污水沿壳体16的切向进入,以使污水更容易在壳体16内形成涡旋流动,从而更容易带动换热盘管17转动;当然污水入水管与壳体16交点的切线和污水入水管的夹角也可以为15度,以使污水进入壳体16时更容易冲击在换热盘管17 上。
这里的交点可以是污水入水管的外侧管壁与壳体16的交点,外侧管壁为远离壳体16的管壁。
如图1所示,箱体1上设置有与污水入水管相连通的污水入口8、与污水出水管15相连通的污水出口9、与空调补水系统相连通的空调补水入口12、与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的空调水入口 13和空调水出口14,以便于实现污水、空调水的循环。
该机组整体布置灵活,可以根据需求,放置在有污水源的水渠、水池或管道附近,可以直接为建筑物供冷供暖,并且使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属于节能环保的系统,经济实惠,避免了目前热泵系统复杂的施工安装过程,实现了工厂化,既降低了安装成本,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可重复利用,目前的热泵系统均为工程产品,均为一次性建设,很难重复利用,本机组是一个整体,便于吊装运输,在不需要该机组时,可以将其运至其他项目继续使用。
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污水源空调系统安装复杂、占用面积大、为一次性建设很难重复利用和系统中的换热器容易被污水中的杂质堵塞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污水入水管包括有第一污水入水管10和第二污水入水管11,第一污水入水管 10和第二污水入水管11均倾斜设置在壳体16上,并且第一污水入水管10与壳体16的交点的切线与第一污水入水管10的夹角为 0-30度,第二污水入水管11壳体16的交点的切线与第二污水入水管11的夹角为0-30度,以使污水能够进入壳体16内形成涡流,并带动换热盘管17旋转,当污水沿第一污水入水管10进入壳体 16内时,涡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并且能够带动换热盘管17正转;当污水沿第二污水入水管11进入壳体16内时,涡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并且能够带动换热盘管17反转。
当污水从第一污水入水管10进入后在壳体16内顺时针流动时,污水中的一部分杂质可能会缠绕在换热盘管17上,为了使缠绕在换热盘管17上的杂质松脱,停止对第一污水入水管10供水,对第二污水入水管11供水,使污水从第二污水入水管11进入,污水在壳体16内逆时针流动,使换热盘管17反转,缠绕在换热盘管17上的杂质脱落,随污水从污水出水管15流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换热器2的壳体16设置有与换热盘管17进水端相连通的中介水入水管和与换热盘管17出水端相连通的中介出水管19,中介入水管18套在中介出水管19外,并且中介入水管18和中介出水管19位于壳体16上端的中间位置,中介入水管18和中介出水管19均与壳体16固定连接,换热盘管 17能够绕中介入水管18旋转,这样设置,换热盘管17旋转不会对中介水的循环产生影响。
其中,中介入水管18的侧壁与中介出水管19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与换热盘管17的进水端相连通,以供中介水流入换热盘管17。
本实施例中,壳体16内还设置有第一层腔室和第二层腔室,第一层腔室与中介入水管18相连通,并且换热盘管17的进水端均位于第一层腔室内,并与第一层腔室相连通,以便于中介水换热盘管17内;第二层腔室与中介出水管19相连通,换热盘管17 的出水端均位于第二层腔室内,并与第二层腔室相连通,以便于中介水从换热盘管17内流出。
优选地,中介入水管18伸入第一层腔室的一端外套设有第一承托轴承22,第一承托轴承22的外圈与第一层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承托轴承22的内圈与中介入水管18固定连接,一方面,该第一承托轴承22用来支撑第一层腔室,即用来支撑与第一层腔室相连接的换热盘管17,另一方面,第一承托轴承22不会妨碍第一层腔室和中介入水管18的相对转动。这样设置,既能够实现第一层腔室与中介入水管18的相对转动,又能对第一层腔室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换热盘管17起到支撑作用。
中介出水管19伸入第二层腔室的一端外套设有第二承托轴承 23,第二承托轴承23的外圈与第二层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承托轴承23的内圈与中介出水管19固定连接,一方面,该第二承托轴承23用来支撑第二层腔室,即用来支撑与第二层腔室相连接的换热盘管17,另一方面,第二承托轴承23不会妨碍第二层腔室和中介出水管19的相对转动。这样设置,既能够实现第二层腔室与中介入水管18的相对转动,又能对第二层腔室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换热盘管17起到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承托轴承22和第二承托轴承23均可以为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与第一层腔室或第二层腔室的内壁相连接,内圈与中介入水管18或中介出水管19相连接,以实现第一层腔室(或第二层腔室)与中介入水管18(或中介出水管19)的相对转动。
其中,第一层腔室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供中介入水管18伸入的第一通孔,以便于中介水流入第一层腔室内并流入换热盘管17 内。为了防止中介水从第一层腔室内流出,在第一通孔与中介入水管18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20,第一密封垫圈20将第一通孔与中介入水管18之间的间隙密封,从而防止中介水从第一通孔流出。
第二层腔室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供中介出水管19伸入的第二通孔,以便于第二层腔室内的中介水流出。为了防止中介水从第二层腔室内流出,在第二通孔与中介出水管19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21,第二密封垫圈21将第二通孔与中介出水管19之间的间隙密封,从而防止中介水从第二通孔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换热盘管17包括有多根U型管,多根U型管的进水端位于第一层腔室内并与第一层腔室相连通,多根U型管的出水端均位于第二层腔室内并与第二层腔室相连通,以增加换热面积,增加换热器2的传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壳体16包括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结构为空心圆柱,第二部分的形状为倒锥台形,污水入水管位于第一部分上,污水出水管15位于第二部分的底端,以便于污水形成涡旋流动,使污水具有流体曳力,以便于污水和杂质从污水出水管15排出。
本实施例中,热泵机组3包括有中介水进水端、中介水出水端、空调水进水端和空调水出水端,中介水进水端和中介水出水端与中介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空调水进水端和空调水出水端与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以防止空调水和中介水相混合,以便于空调水和中介水分别进入热泵机组3从而进行热交换。
这里可以是,中介水进水端与中介出水管19相连通,中介水出水端与中介入水管18相连通。
其中,如图5所示,热泵机组3包括有蒸发器24、冷凝器25、压缩机26和膨胀阀27,压缩机26和膨胀阀27的一端与蒸发器 24相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25相连通,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内设置有介质,该介质在蒸发器24内蒸发汽化后可以通过压缩机26 压缩后进入冷凝器25内,并在冷凝器25内冷凝液化;介质液化后在通过膨胀阀27进入蒸发器24内蒸发汽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介质可以为水,以便于实现汽化和液化,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其中,中介出水管19与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的第一端相连通,中介入水管18与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的第二端相连通,以便于中介水能流经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出水口与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的第一端相连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进水口与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的第二端相连通,以便于空调水能流经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内均设置有用于盛装介质的空腔,压缩机26和膨胀阀27均与空腔相连通,以便于实现介质从蒸发器24与冷凝器25之间的流通;中介水和空调水均流经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与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相连通,但本实施例中,中介水和空调水只与蒸发器24和冷凝器25的壳体 16相连通,并不与空腔相连通,以防止介质中介水或空调水混合后失去吸热放热的作用,而造成热泵机组3无法实现换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中介水循环泵6与蒸发器 24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28,中介水循环泵6与冷凝器25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29,并且第一阀门28和第二阀门29互锁,即当第一阀门28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阀门29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二阀门29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阀门28处于关闭状态。
空调循环泵7与蒸发器24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30,空调循环泵7的出水口与冷凝器25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31,并且第三阀门 30和第四阀门31互锁,即当第三阀门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四阀门31处于关闭状态;当第四阀门3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阀门30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的被涂黑的阀门为关闭状态,并且阀门均为两通阀门。
在冬季时,中介水在换热器2吸取污水的热量后,流经第一阀门28,第一阀门28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门29处于关闭状态,以使中介水能够流经蒸发器24,而不能流经冷凝器25,从而使蒸发器24吸收中介水的热量,使蒸发器24内的介质汽化后进入冷凝器25内;空调水从空调循环泵7流经第四阀门31,第四阀门 31处于打开状态,第三阀门30处于关闭状态,以使空调水能够流经冷凝器25,而不能流经蒸发器24,从而使空调水能够吸收冷凝器25内介质冷凝后产生的热量,而实现取热过程。
在夏季时,中介水在换热器2放热后,流经第二阀门29,第二阀门29处于打开状态,第一阀门28处于关闭状态,以使中介水能够流经冷凝器25,而不能流经蒸发器24,从而使中介水吸收冷凝器25的热量;空调水从空调循环泵7流经第三阀门30,第三阀门30处于打开状态,第四阀门31处于关闭状态,以使空调水能够流经蒸发器24,而不能流经冷凝器25,从而使蒸发器24能够吸收空调水的热量,使空调水温度降低,而实现制冷过程。
本实施例中,空调补水系统包括有系统补水箱4和变频补水泵5,系统补水箱4与空调补水入口12相连通,以使水能够进入系统补水箱4内;变频补水泵5的第一端与系统补水箱4相连通,第二端与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以便于随时能够对空调水循环系统进行补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采用变频补水泵5能够调节进水速度,以保证正常补水。
本实施例中,空调水循环系统包括有空调循环泵7,空调循环泵7的第一端与空调水入口13相连通,第二端与热泵机组3上的空调水进水端相连通,以使空调水能进入热泵机组3内,并且空调水出口14与热泵机组3上的空调水出水端相连通,以使空调水能从热泵机组3流出,以便于实现空调水循环。
进一步地,变频补水泵5的第二端与空调循环泵7的第一端相连通,或者变频补水泵5的第二端与空调水入口13相连通,即变频补水泵5的出水端与空调循环泵7的入水端相连通,如此设置,便于为空调水循环系统进行补水,防止空调水在流经热泵机组3时水量较小而无法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中介水循环系统包括有中介水循环泵6,中介水循环泵6的第一端与换热盘管17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二端与热泵机组3上的中介水进水端相连通,即中介水循环泵6的第一端与中介出水管19相连通,其中,换热盘管17的进水端与热泵机组3 上的中介水出水端相连通,即中介水出水端与中介入水管18相连通,如此设置,以便于实现中介水循环。
变频补水泵5的第二端与中介水循环泵6的第一端相连接,以便于为中介水系统进行补水。
本实施例中,污水在污水水渠或污水池32或沟槽中通过污水潜水泵33抽出,流入换热器2,在换热器2中与中介水进行热交换后从污水出口9排入污水水渠或污水池32或沟槽,以便于污水抽取或排出。
该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中的变频补水泵5、中介水循环泵6、空调循环泵7均设置有两个,并且均并联,一个使用,另一个备用,以防止使用的水泵损坏后,机组无法运行。
在冬季,污水从污水入口8进入换热器2内,中介水在换热器2内与污水交换热量后,从中介出水管19流出后,被中介水循环泵6抽入到热泵机组3内,流经蒸发器24,蒸发器24内的介质蒸发汽化将中介水的热量吸收,空调水从空调水循环泵流入热泵机组3,经过冷凝器25,蒸发器24内的汽化的介质通过压缩机26 压缩后进入到冷凝器25内,在冷凝器25内冷凝为液体放热,空调水将冷凝器25的热量吸收,使空调水的温度升高后流入空调水出口14,送至用户34,以为用户34供暖。
在夏季,空调水从空调水入口13被空调循环泵7抽入到热泵机组3内,经过蒸发器24,蒸发器24内的介质汽化将空调水的热量吸收,使空调水的温度降低,再从空调水出口14供给用户34,以实现制冷;中介水从中介出水管19流出后被中介水循环泵6抽入到热泵机组3内,流经冷凝器25,蒸发器24内汽化后的介质经过压缩机26压缩后进入冷凝器25内,冷凝液化放热,中介水将冷凝器25的热量吸收后流入中介入水管18内,在换热器2内将热量传递给污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污水循环系统、换热器(2)、中介水循环系统、热泵机组(3)、空调水循环系统、用于给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补水的空调补水系统,所述污水循环系统与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通过所述换热器(2)相连接、以进行热交换,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均通过所述热泵机组(3)相连接、以进行热交换;
所述换热器(2)包括有壳体(16)和位于所述壳体(16)内的能够绕所述壳体(16)的轴线旋转的换热盘管(17),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与所述换热盘管(17)相连通,所述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有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16)上的污水入水管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6)底端的污水出水管(15),所述污水入水管与所述壳体(16)的交点的切线与所述污水入水管的夹角为0-30度、以使污水进入所述壳体(16)内形成涡流带动所述换热盘管(17)旋转;
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污水入水管相连通的污水入口(8)和与所述污水出水管(15)相连通的污水出口(9)、与所述空调补水系统相连通的空调补水入口(12)、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的空调水入口(13)和空调水出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入水管包括有第一污水入水管(10)和第二污水入水管(11),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10)与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11)均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16)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10)和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11)与所述壳体(16)交点的切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10)和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11)的夹角均为0-30度、以使所述污水进入所述壳体(16)内形成涡流并带动所述换热盘管(17)旋转,当所述污水沿所述第一污水入水管(10)进入时,所述涡流方向为顺时针且带动所述换热盘管(17)正转;当所述污水沿所述第二污水入水管(11)进入时,所述涡流方向为逆时针且带动所述换热盘管(17)反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入水管与所述壳体(16)交点的切线与所述污水入水管的夹角均为0度、以使所述污水沿所述切线方向进入所述壳体(16)内形成涡流带动所述换热盘管(17)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上设有与所述换热盘管(17)的进水端相连通的中介入水管(18)和与所述换热盘管(17)的出水端相连通的中介出水管(19),所述中介入水管(18)套在所述中介出水管(19)外,所述中介入水管(18)的侧壁与所述中介出水管(19)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供中介水流入的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换热盘管(17)的进水端相连通,且所述中介入水管(18)和所述中介出水管(19)位于所述壳体(16)上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换热盘管(17)能够绕所述中介入水管(18)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补水系统包括有与所述空调补水入口(12)相连通的系统补水箱(4)和变频补水泵(5),所述变频补水泵(5)的第一端与所述系统补水箱(4)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3)包括有与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的中介水进水端和中介水出水端、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相连通的空调水进水端和空调水出水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水循环系统包括有空调循环泵(7),所述空调循环泵(7) 的第一端与所述空调水入口(13)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水进水端相连通,且所述空调水出口(14)与所述空调水出水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补水泵(5)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循环泵(7)的第一端或所述空调水入口(13)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水循环系统包括有中介水循环泵(6),所述中介水循环泵(6)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盘管(17)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二端与所述中介水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盘管(17)的进水端与所述中介水出水端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包括有结构为空心圆柱的第一部分和形状为倒锥台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污水入水管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污水出水管(15)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端。
CN201920681104.1U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Active CN210241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1104.1U CN210241838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1104.1U CN210241838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1838U true CN210241838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70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1104.1U Active CN210241838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1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3043U (zh) 一种水冷却家用空调室外机组
JP2011122745A (ja) 双羽根車動力式冷却塔水力タービン及び冷却塔
CN208332764U (zh) 节能卧式冷凝器
CN201196508Y (zh) 一种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CN210241838U (zh) 一种污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CN209857299U (zh) 一种污水源热泵系统
CN202133042U (zh) 一种改进室外机换热器的水冷却家用空调
CN210772603U (zh) 一种喷淋系统及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CN115854450B (zh) 一种建筑冰或水蓄冷空调开式输配系统排气方法及系统
CN201731581U (zh) 一种新型水蓄冷系统
CN106989495A (zh) 中央空调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9857298U (zh) 一种污水源热泵设备
CN110057000A (zh) 一种污水源热泵系统
CN204404414U (zh) 一种地源供暖空调热泵
CN110057001B (zh) 一种污水源热泵设备
CN1987228A (zh) 采用虹吸原理用江水作冷源的中央空调系统
CN107327311B (zh) 一种长隧道气源降温设备
CN206919446U (zh) 一种污水作为直接冷热源的热泵机组
CN102312688B (zh) 一种利用低温余热回收的发电装置
CN108266835A (zh) 一种户式集中空调系统
CN210241839U (zh) 一种污水换热系统
CN209945121U (zh) 风扇型水轮式雾化冷却装置
CN102155855A (zh) 恒温恒湿热交换器及用其制作的冰晶蓄能中央空调
CN208108575U (zh) 一种冰浆制备系统
CN206247702U (zh) 一种高效的能源塔溶液热泵机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