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8170U -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8170U
CN210238170U CN201920617841.5U CN201920617841U CN210238170U CN 210238170 U CN210238170 U CN 210238170U CN 201920617841 U CN201920617841 U CN 201920617841U CN 210238170 U CN210238170 U CN 210238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green belt
greenbelt
filter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78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anduo Lin
林善舵
Kui Chen
陈魁
Qiang Qiu
邱强
Xiuqiong Zhan
詹秀琼
Ping Cai
蔡平
Shaoping Wang
王少萍
Yanjun Lin
林焱君
Wenjing Zhuo
卓雯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78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8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8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8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包括行车道和绿化带,行车道和绿化带之间通过路缘石隔离;所述的行车道靠近路缘石的位置设有暗排水沟,路缘石上间隔设置连通暗排水沟和绿化带的排水通道;所述的绿化带包括自下而上铺设的砂石土、种植土和覆盖土,绿化带内还设过滤井、蓄水池和溢流井,过滤井设置在对应排水通道的位置并埋于种植土内,蓄水池间隔布置于绿化带中并埋于种植土内,蓄水池中配有与绿化带顶部连通的进水管,进水管底部设有水泵,内部设有出水管,蓄水池用于灌溉,溢流井沿绿化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顶部设溢流井井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施工工艺简单,过滤井、益水井可随时清洗,具有较好的透、排、储水能力。

Description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沉式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海绵城市城镇道路下沉式道路绿化带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施工。
背景技术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概念,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的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这样能最有效地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具有一定调蓄容积,可以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吸收、渗透、净化和调蓄小流量的地面径流。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内还应设置排放多余径流雨水的溢流口,为确保较大流量的地表径流顺利排放,溢流口的顶部标高一般应低于路面 30~100mm。
在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施工过程中发现,过滤井、溢流井井盖在使用过程中时间久了容易出现泥沙堆积现象,道路的储水、调蓄能力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道路现浇结构排水困难的问题现象,提出了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很好地解决现浇道路环境影响大及道路排水困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包括行车道和绿化带,行车道和绿化带之间通过路缘石隔离;所述的行车道靠近路缘石的位置设有暗排水沟,路缘石上间隔设置连通暗排水沟和绿化带的排水通道;所述的绿化带包括自下而上铺设的砂石土、种植土和覆盖土,绿化带内还设过滤井、蓄水池和溢流井,过滤井设置在对应排水通道的位置并埋于种植土内,蓄水池间隔布置于绿化带中并埋于种植土内,蓄水池中配有与绿化带顶部连通的进水管,进水管底部设有水泵,内部设有出水管,溢流井沿绿化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顶部设溢流井井盖。
优选地,所述的蓄水池包括蓄水箱,蓄水箱的外侧包裹隔水土工布,蓄水箱的底部设有基层,顶部设有细沙上层。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井包括若干上下堆叠的钢丝网箱,钢丝网箱的内部均填充有碎石过滤层,钢丝网箱上还设有拉手。
优选地,所述的溢流井井盖包括双层井盖,双层井盖的上、下盖通过合页铰接,双层井盖上下面均设有进水口,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碎石,碎石外包网袋。
优选地,所述的溢流井的两侧设有泥沙过滤带。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井的外圈除靠近暗排水沟一侧外,其余三个侧面设有围栏。
优选地,所述的路缘石的底部设有路缘石基础层,内侧设有混凝土挡体。
优选地,所述的种植土的顶部两侧设有防水层。
优选地,所述的暗排水沟的顶部覆盖有篦子。
优选地,所述的绿化带通过间隔布置的挡水墙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的溢流井设置在相邻两个隔水墙中间位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内填碎石过滤层的钢丝网箱组成过滤井,时间久了可直接提出钢丝网箱用水冲洗泥沙后重新组装继续使用,解决了过滤井被泥沙堆积无法快速下水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利用外包隔水土工布蓄水池进行储水,并结合进、出水管、水泵组成二次用水系统,进行调蓄灌溉,增加区域内土壤中的含水量,节约道路绿化灌溉用水。
(3)本实用新型利用内填碎石的网袋配合双层井盖组成溢流井井盖,实现随时清洗的难题,避免溢流井堵塞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在溢流井两侧设置泥沙过滤带,有效的避免了泥沙流入溢流井而导致的溢流井堵塞的现象发生。
(5)本实用新型的路缘石和混凝土挡体下方设置路缘石基础层,避免出现传统下沉式绿化带路由于下沉过大导致缘石基础不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是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A-A剖面图;
图3是内填碎石过滤层的钢丝网箱示意图;
图4是双层井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填充碎石并闭合的溢流井井盖的示意图;
图6是填充碎石并闭合的溢流井井盖的剖面图。
图示说明:1.路缘石,2.行车道,3.篦子,4.过滤井,401.碎石过滤层,402. 钢丝网箱,403.拉手,5.围栏,6.蓄水池,601.蓄水箱,602.隔水土工布,603.基层,604.细沙上层,7.进水管,8.溢流井井盖,801.双层井盖,802.合页,803.螺栓,804.网袋,805.碎石,806.进水口,9.泥沙过滤带,10.出水管,11.水泵,12. 路缘石基础层,13.混凝土挡体,14.防水层,15.暗排水沟,16.种植土,17.覆盖土,18.挡水墙,19砂石土,20.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包括行车道2和绿化带,行车道2和绿化带之间通过路缘石1隔离,路缘石1 的内侧设有混凝土挡体13,路缘石1的底部设有路缘石基础层12;所述的绿化带通过间隔布置的挡水墙18分隔成多个区域,挡水墙18的顶面高程比相邻路缘石1顶面高程低50mm以上,各区域内种植植被。
所述的行车道2靠近路缘石1的位置设有暗排水沟15,暗排水沟15的顶部覆盖有篦子3,用于避免行车道2的大颗粒石子等掉入暗排水沟15中而导致的暗排水沟15堵塞的问题,路缘石1上间隔设置连通暗排水沟15和绿化带的排水通道20,行车道2上的雨水通过暗排水沟15和排水通道20流入绿化带中。
结合附图2所示,所述的绿化带包括自下而上铺设的砂石土19、种植土16 和覆盖土17,种植土的顶部两侧设有防水层14,防水层14采用复合土工防渗膜,绿化带内还设过滤井4、蓄水池6和溢流井。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过滤井4设置在对应排水通道20的位置并埋于种植土16内,用于过滤从排水通道20流入的雨水中的颗粒物等杂质,过滤井 4包括若干上下堆叠的钢丝网箱402,钢丝网箱402尺寸为80×50×50cm;结合附图3所示,钢丝网箱402的内部均填充有碎石过滤层401,碎石过滤层401为鹅卵石,钢丝网箱402上还设有拉手403,用于将钢丝网箱402连同内部的碎石过滤层401一起提出并冲洗干净。过滤井4的外圈除靠近暗排水沟15一侧外,其余三个侧面设有围栏5,围栏5高度比过滤井4高15cm。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蓄水池6间隔布置于绿化带中并埋于种植土 16内,蓄水池6包括蓄水箱601,蓄水箱601为PP蓄水模块,蓄水箱601的外侧包裹隔水土工布602,隔水土工布602采用HDPE材质防渗膜,厚度不得小于 1.0mm,重量不得低于300g/m2,隔水土工布602必须在池底平铺焊接,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蓄水箱601的转角处要采用多层隔水土工布602叠加,蓄水箱601的底部设有基层603,基层603采用100mm厚C15混凝土,基层603表面应平整光滑,高程误差值控制在±20mm,顶部设有至少200mm厚的细砂上层 604以保护隔水土工布602,蓄水池6中配有与绿化带顶部连通的进水管7,进水管7贯穿蓄水池6顶部的隔水土工布602并且其顶端与绿化带顶面齐平,进水管7与隔水土工布602贴合面边长应大于2倍进水管7管道直径,并且进水管7 与隔水土工布602使用双箍固定。进水管7底部设有可用于遥控开关的水泵11,内部设有出水管10。
溢流井沿绿化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溢流井设置在相邻两个隔水墙18 中间位置,溢流井的两侧设有泥沙过滤带9,两侧泥沙过滤带9的宽度均为30cm,泥沙过滤带9采用细砾石,用于阻隔绿化带内的土壤进入溢流井,避免溢流井发生堵塞的问题,溢流井的顶部设溢流井井盖8。结合附图4~6所述,所述的溢流井井盖8包括双层井盖801,双层井盖801的上、下盖通过合页802铰接,该合页802通过螺栓803固定,用于实现双层井盖801的开关,双层井盖801上下面均设有进水口806,用于水穿过,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碎石805,碎石805 外包网袋804,进一步阻隔泥沙进入溢流井,每间隔一端时间,可以打开双层井盖801并取出外包网袋804的填充碎石805,对其进行冲洗后重新放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的施工步骤为:
步骤一,施工行车道2;
步骤二,在预设路缘石1的位置开槽并浇筑路缘石基础层12,在路缘石基础层12上方砌筑路缘石1并浇筑形成混凝土挡体13,路缘石1与行车道2之间预留空隙形成暗排水沟15,每间隔一段距离所砌筑的路缘石1预设孔,形成排水通道20,排水通道20和暗排水沟15连通,在暗排水沟15上盖上篦子3;
步骤三,在设置绿化带的位置开槽并铺设砂石土19,在砂石土19的上方浇筑一层基层603,基层603上方逐个堆叠蓄水箱601形成蓄水池6,蓄水池6顶部预留孔用于安装进水管7,蓄水池6外侧整体包裹隔水土工布602,安装进水管7,进水管7的内部放有水泵11,水泵11上配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延伸至进水管7顶部以上的位置,蓄水池6上表面覆盖一层细沙上层604;
步骤四,在路缘石1之间的部位设置溢流井,并在其上方盖上溢流井井盖8;
步骤五,分层铺设种植土16,且每铺设一层种植土16时,在靠近溢流井两侧的位置铺设等厚度的泥沙过滤层9,当种植土16铺设至设置过滤井的高度时,将内填碎石过滤层401的钢丝网格402堆叠起来,在排水通道处形成过滤井4,并在过滤井4的三个面上安装围栏5,用于固定过滤井4,然后继续分层铺设种植土16和泥沙过滤层9至设计标高;
步骤六,在种植土16上方铺设一层覆盖土17,并种植植被。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的作用机理为:雨水首先从行车道2流入暗排水沟15中,再通过排水通道从暗排水沟15排入绿化带位置;排入到绿化带中的部分水渗入种植土16中,多余的水经过过滤井4过滤后从进水管7的位置进入到蓄水池6中储存,蓄水池6中水储存慢后,还有多余的水则从溢流井中排出;当需要对绿化带上的植被进行灌溉时,首先用水泵11将蓄水池 6中的水抽出,通过出水管10对植被进行灌溉,蓄水池6内水不足的情况下,再启动市政用水进行灌溉,节约灌溉时所需水资源。长期使用过程中,过滤井4 以及溢流井井盖8处积累了大量尘埃和泥土,影响了排水和过滤的效果,此时通过拉手403拉出钢丝网箱402,对其进行冲洗,通过打开双层井盖801取出内部的包有碎石805的网袋804,对网袋804进行冲洗,冲洗后的钢丝网箱402和网袋804重新装入,重复利用。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行车道(2)和绿化带,行车道(2)和绿化带之间通过路缘石(1)隔离;所述的行车道(2)靠近路缘石(1)的位置设有暗排水沟(15),路缘石(1)上间隔设置连通暗排水沟(15)和绿化带的排水通道(20);所述的绿化带包括自下而上铺设的砂石土(19)、种植土(16)和覆盖土(17),绿化带内还设过滤井(4)、蓄水池(6)和溢流井,过滤井(4)设置在对应排水通道(20)的位置并埋于种植土(16)内,蓄水池(6)间隔布置于绿化带中并埋于种植土(16)内,蓄水池(6)中配有与绿化带顶部连通的进水管(7),进水管(7)底部设有水泵(11),内部设有出水管(10),溢流井沿绿化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顶部设溢流井井盖(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6)包括蓄水箱(601),蓄水箱(601)的外侧包裹隔水土工布(602),蓄水箱(601)的底部设有基层(603),顶部设有细沙上层(6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井(4)包括若干上下堆叠的钢丝网箱(402),钢丝网箱(402)的内部均填充有碎石过滤层(401),钢丝网箱(402)上还设有拉手(4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井井盖(8)包括双层井盖(801),双层井盖(801)的上、下盖通过合页(802)铰接,双层井盖(801)上下面均设有进水口(806),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碎石(805),碎石(805)外包网袋(8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井的两侧设有泥沙过滤带(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井(4)的外圈除靠近暗排水沟(15)一侧外,其余三个侧面设有围栏(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缘石(1)的底部设有路缘石基础层(12),内侧设有混凝土挡体(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土的顶部两侧设有防水层(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排水沟(15)的顶部覆盖有篦子(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绿化带通过间隔布置的挡水墙(18)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的溢流井设置在相邻两个挡水墙(18)中间位置。
CN201920617841.5U 2019-04-30 2019-04-30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Active CN210238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841.5U CN210238170U (zh) 2019-04-30 2019-04-30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841.5U CN210238170U (zh) 2019-04-30 2019-04-30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8170U true CN210238170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7841.5U Active CN210238170U (zh) 2019-04-30 2019-04-30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8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918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6869237B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82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6193247A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一体化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193758B (zh)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7347481B (zh) 箱体汇水覆土种植系统及利用其进行露天坑体复垦的方法
CN112252115A (zh)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
CN210164015U (zh) 斜坡段道路阶梯渐变式蓄排水生态绿化带系统
CN112982072B (zh)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CN112854405B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滞留池及其施工方法
CN207633496U (zh) 一种超大广场海绵城市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0163741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调蓄树池
CN210238170U (zh)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CN110700386A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带有补给地下水功能的雨水井
CN114457855B (zh) 一种下沉式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组合结构
CN206768590U (zh) 一种高架桥下绿化带雨水利用系统
CN21335850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CN211816750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系统
CN210712413U (zh) 一种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化带过滤排水储蓄系统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10049321U (zh) 一种适用于公园山林环境中的雨水调蓄工具
CN219862180U (zh) 植草沟
CN210439421U (zh) 一种开阔场地适用的溢流排水结构
CN217628032U (zh) 一种潜流型雨水花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