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5010U -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5010U
CN210225010U CN201921356473.XU CN201921356473U CN210225010U CN 210225010 U CN210225010 U CN 210225010U CN 201921356473 U CN201921356473 U CN 201921356473U CN 210225010 U CN210225010 U CN 21022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erminal
voltage
por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64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xiong Zhou
周俊雄
Jianze Chen
陈建泽
Jinhao Huang
黄锦浩
Yixian Du
杜义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64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5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用于提供充电电压;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输出端以对外部电池充电;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截止;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提供第二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电池充电时,电池正负极反接造成电路损坏的问题,实现了电池反接保护,避免电池反接对控制端干扰。

Description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蓄电池作为一种性能可靠的化学电源,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便携式电子产品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对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中,如果出现电池反接的情况将会导致电池或设备元件损坏,甚至烧毁整个电路引起火灾。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直接连接二极管或场效应管对电路进行反接截止控制。但是这种情况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较大,功率损耗大,效率低;场效应管的防反接电路一般是通过控制端控制器栅极和源极的电压从而控制器截止,受限于其开启电压,对电气的依赖性较强,当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若电池电压较高,达到场效应管的开启电压,容易产生漏电路,不具备通用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反接电路,以实现电池反接保护,避免电池反接对控制端干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用于提供充电电压;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输出端以对外部电池充电;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截止;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提供第二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截止。
可选的,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外部电池之间,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池正极,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2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池负极,所述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用于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到所述外部电池中。
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NMOS管Q1,所述NMOS管Q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三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所述NMOS管Q1用于控制所述外部电池和电压电流调节电路之间是否能建立电池充放电的导通回路。
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用于滤除高频电压,延缓所述NMOS管Q1开断时间,消除电路干扰。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EN、三极管Q2、光电耦合器U1、电压输入端V1、电压输入端V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2与所述输入端EN、接地端DGNG和光电耦合器U1相连,所述电阻R2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1,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电源端,所述电阻R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电源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1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第一端连接到所述二极管Q2,第二端连接到第一接地端DGND。
可选的,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4用于限流,所述电压输入端V1用于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电压输入端V2用于提供第二电压,所述信号输入端EN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所述三极管Q2用于控制所述光电耦合器U1通断,所述光电耦合器U1用于控制所述NMOS管Q1通断。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电阻R3第一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EN,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2第一端,所述电阻R4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3第二端,第二端连接到第一接地端DGND,所述电阻R3和电阻R4用于限流。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光电耦合器U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5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电源端,所述二极管D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5第二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电源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和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电阻R5用于限流,所述光电耦合器U2用于控制所述NMOS管Q1通断,所述二极管D1用于限制电流流向。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二极管D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2用于减少静态损耗。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用于提供充电电压;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输出端以对外部电池充电;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截止;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提供第二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截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电池充电时,电池正负极反接造成电路损坏的问题,实现了电池反接保护,避免电池反接对控制端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速度差值为第二速度差值,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速度差值称为第一速度差值。第一速度差值和第二速度差值两者都是速度差值,但其不是同一速度差值。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用于避免电池充电电路电池正负极反接造成线路损坏,本实施例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开关电路2、接口电路3、第一控制电路4和第二控制电路5。
本实施例中,接口电路3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2和所述外部电池之间。所述接口电路3包括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具有连接电路元件并分流的作用。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各具有两个接线端口,本实施例,第一接口P1包括端口P11和端口P12,第二接口P2包括端口P11和端口P22。端口P11和端口P22通过导线电连接,端口P12和端口P21通过导线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用于连接所述外部电池正极,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2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用于连接所述外部电池负极,所述第一接口P1用于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外部电池,所述第二接口P2用于将外部电池的当前电压反馈至开关电路2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电路2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用于提供充电电压,例如为外部电池提供充电电压。本实施例中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输入端、升压电路、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电压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压产生设备,将电压接入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中。升压电路一般包括电压存储元件,接收电压输入端产生的电压后存储该电压,在释放时提高该电压,提高充电效率。滤波电路一般由LC谐振回路等滤波部件组成,起到稳压滤波的作用,保证电路稳定。控制电路一般由微控制器和开关组成,可以通过脉宽调变信号(PWM)驱动开关实时控制升压电路的开启和关闭,从而调节充电电压的大小。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具有自动调节,反应时间快等效果,保证提供给外部电池的电压稳定和适合。
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连接在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输出端以对外部电池充电。在本实施例中,输出端为接口电路3。开关电路2主要用于开启或者关闭对外部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开关电路2可以由NMOS管或者IGBT管等一系列功率器件组成,可以连接能够产生控制信号的电路以对开关电路2中的功率器件进行控制,达到可以实时启动或者停止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对外部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
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2包括NMOS管Q1,NMOS管为压控元件,只要加到它的栅极的电压超过阈值就能使它导通,它的导通就像三极管在饱和状态一样,导通结的压降最小,因此起到开关作用,当栅极的电压低于阈值时NMOS管就截止。本实施例中,所述NMOS管Q1第一端,例如源极连接到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第二端,例如栅极连接到第一控制电路4,第三端,例如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所述NMOS管Q1用于控制所述外部电池和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之间是否能建立电池充放电的导通回路。当施加给NMOS管Q1一个导通电压时,NMOS管Q1导通,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中提供的充电电压即可流入到外部电池中以对外部电池进行充电。当停止施加给NMOS管Q1的导通电压时,NMOS管Q1关闭,阻止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中充电电压流入外部电池中,停止对外部电池充电。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4,与所述开关电路2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导通或截止。第一开关信号能够产生提供给NMOS管Q1的导通电压,控制NMOS管Q1导通,此时,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的充电电压提供到接口电路3中以对外部电池充电。当充电完成或者需要停止充电时,第一控制电路4不产生控制信号,即不对NMOS管Q1提供导通电压,此时NMOS管Q1截止,停止对外部电池的充电过程。通过第一控制电路4能够实时控制NMOS管Q1的导通或截止,达到了实时控制对外部电池充电的过程,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4包括信号输入端EN、三极管Q2、光电耦合器U1、电压输入端V1、电压输入端V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2的第一端,例如基极连接到所述输入端EN,三极管Q2的第二端,例如射极连接到第一接地端DGND,三极管Q2的第三端,例如集极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控制输入端,所述电阻R2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1,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电源端,所述电阻R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电源端,所述电阻R4第一端连接到二极管Q2,第二端连接到第一接地端DGND,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栅极。所述信号输入端EN连接至外部控制芯片,外部控制芯片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开关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4的信号输入端EN。所述三极管Q2用于控制所述光电耦合器U1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的通电发光或截止,三极管Q2在本实施例中主要起到开关作用。具体地,信号输入端EN接收高电平的第一开关信号之后三极管Q2导通,以控制光电耦合器U1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的通电发光,光电耦合器U1内部的感光三极管接收光线后导通,使得电压输入端V2的电压通过光电耦合器U1的控制输出端提供给NMOS管Q1的栅极,进而控制所述NMOS管Q1导通,此时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通过导通的NMOS管Q1对外部电池充电。反之,信号输入端EN的第一开关信号变为低电平后三极管Q2截止,光电耦合器U1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的截止并停止发光,光电耦合器U1内部的感光三极管截止,使得电压输入端V2的电压不能通过光电耦合器U1的控制输出端提供给NMOS管Q1的栅极,进而所述NMOS管Q1截止,此时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停止通过NMOS管Q1对外部电池充电。本实施例的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4用于限流,避免了电压直接输送到电路中使电流过大烧毁电路,造成安全事故。所述电压输入端V1用于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电压输入端V2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优选的,电压输入端V1一般输入5V电压,电压输入端V2一般输入15V电压。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电路5,与所述开关电路2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4和接口电路3连接,用于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提供第二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截止和接收外部电池的反馈电压,并根据反馈电压判断外部电池的正负极是否连接正确。当外部电池正负极连接正确时,第二控制电路5为高阻态。当外部电池正负极连接不正确,即反接时,第二控制电路5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NMOS管Q1截止,防止充电电压流入外部电池错误电极造成损坏,此时,第一控制电路4也无法控制NMOS管Q1的导通或者截止,起到了避免电池反接损坏电路的问题。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5包括电阻R5、光电耦合器U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5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电源端。所述二极管D1第一端,例如负极连接到所述电阻R5第二端,第二端例如正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电源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和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例如栅极。所述电阻R5用于限流,所述光电耦合器U2用于控制所述NMOS管Q1通断,所述二极管D1用于稳定光电耦合器U2的工作电压。
具体地,参阅图2,A+端、A-端和B端为接线端点。当电池没有接入电路中时,B端为悬空端,无实际作用。A+端连接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A-端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当电池正负极正常连接在接口电路3时,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正极,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负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正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负极,B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二极管D1导通,光电耦合器U2不导通,电流通过电阻R5后消耗。当电池正负极反接时,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负极,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正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负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正极,B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负极。二极管D1截止,光电耦合器U2导通,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耦合器U2中光敏三极管感觉到光照即导通,此时外部电池负极连接到NMOS管Q1第二端,NMOS管Q1的第二端处于负电平,致使NMOS管Q1截止,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停止对外部电池充电。此时由于光电耦合器U1和光电耦合器U2并联,光电耦合器U1的输出电平也会被拉低到负电平,故信号输入端EN输入的控制信号也无法控制NMOS管Q1导通,达到了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断开充电电路的作用,保护了电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通过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用于提供充电电压;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输出端以对外部电池充电;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截止;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提供第二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截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电池充电时,电池正负极反接造成电路损坏的问题,实现了电池反接保护,避免电池反接对控制端干扰。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电路连接关系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用于避免电池充电电路电池正负极反接造成线路损坏,本实施例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包括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开关电路2、接口电路3、第一控制电路4和第二控制电路5。
本实施例中,接口电路3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2和所述外部电池之间,所述接口电路3包括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池正极,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2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池负极,所述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用于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到所述外部电池中。
本实施例中,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用于提供充电电压。
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连接在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输出端以对外部电池充电。所述开关电路2包括NMOS管Q1,所述NMOS管Q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第三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所述NMOS管Q1用于控制所述外部电池和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之间是否能建立电池充放电的导通回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2还包括电容C1。电容C1电容值较小,优选的,为电容C1为20pF。所述电容C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用于滤除高频电压,延缓NMOS管Q1开断时间,消除电路干扰。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4与所述开关电路2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控制电路4包括信号输入端EN、三极管Q2、光电耦合器U1、电压输入端V1、电压输入端V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2第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入端EN,第二端连接到第一接地端DGND,第三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电源端,所述电阻R2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1,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电源端,所述电阻R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电源端,所述电阻R4第一端连接到二极管Q2,第二端连接到第一接地端DGND,所述光电耦合器U1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用于限流,所述电压输入端V1用于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电压输入端V2用于提供第二电压,所述信号输入端EN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所述三极管Q2用于控制所述光电耦合器U1通断,所述光电耦合器U1用于控制所述NMOS管Q1通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4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第一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EN,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2第一端例如基极,所述电阻R3用于限流,电阻R3防止外接芯片传输信号的电压过大,对三极管Q2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电路5与所述开关电路2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4连接,用于提供第二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2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控制电路5包括电阻R5、光电耦合器U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5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电源端,所述二极管D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5第二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电源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和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用于限流,所述光电耦合器U2用于控制所述NMOS管Q1通断,所述二极管D1用于限制电流流向。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5还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第一端,例如负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所述二极管D2的第二端,例如正极连接到所述二极管D1的第二端,例如正极,所述二极管D2用于减少静态损耗。
具体地,参阅图3,A+端、A-端和B端为接线端点。当电池没有接入电路中时,B端为悬空端,无实际作用。A+端连接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A-端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当电池正负极正常连接在接口电路3时,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正极,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负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正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负极,B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二极管D1导通,光电耦合器U2不导通,电流通过电阻R5后消耗。当电池正负极反接时,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负极,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正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负极,A-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电池的正极,B端通过连接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电池的负极。二极管D1截止,光电耦合器U2导通,光电耦合器U2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耦合器U2中光敏三极管感觉到光照即导通,此时外部电池负极连接到NMOS管Q1第二端,NMOS管Q1的第二端处于负电平,致使NMOS管Q1截止,电压电流调节电路1停止对外部电池充电。此时由于光电耦合器U1和光电耦合器U2并联,光电耦合器U1的输出电平也会被拉低到负电平,故信号输入端EN输入的控制信号也无法控制NMOS管Q1导通,达到了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断开充电电路的作用,保护了电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通过在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加入电路防护元器件和二极管,保证了电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电池充电时,电池正负极反接造成电路损坏的问题,实现了电池反接保护,避免电池反接对控制端干扰。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用于提供充电电压;
开关电路,连接在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可选择地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至所述输出端以对外部电池充电;
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或截止;
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在外部电池反接时提供第二开关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外部电池之间,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池正极,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2和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池负极,所述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用于将所述充电电压提供到所述外部电池中。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NMOS管Q1,所述NMOS管Q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三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口P1的端口P11,所述NMOS管Q1用于控制所述外部电池和电压电流调节电路之间是否能建立电池充放电的导通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用于滤除高频电压,延缓所述NMOS管Q1开断时间,消除电路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EN、三极管Q2、光电耦合器U1、电压输入端V1、电压输入端V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2与所述输入端EN、接地端DGNG和光电耦合器U1相连,所述电阻R2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1,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电源端,所述电阻R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入端V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电源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1连接到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第一端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2,第二端连接到第一接地端DGND。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4用于限流,所述电压输入端V1用于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电压输入端V2用于提供第二电压,所述信号输入端EN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所述三极管Q2用于控制所述光电耦合器U1通断,所述光电耦合器U1用于控制所述NMOS管Q1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第一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EN,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三极管Q2第一端,所述电阻R3用于限流。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光电耦合器U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5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2,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电源端,所述二极管D1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5第二端,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电源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和所述NMOS管Q1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5用于限流,所述光电耦合器U2用于控制所述NMOS管Q1通断,所述二极管D1用于限制电流流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P2的端口P21,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二极管D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2用于减少静态损耗。
CN201921356473.XU 2019-08-20 2019-08-20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Active CN210225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6473.XU CN210225010U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6473.XU CN210225010U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5010U true CN210225010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9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6473.XU Active CN210225010U (zh) 2019-08-20 2019-08-20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5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453A (zh) * 2019-08-20 2019-10-0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453A (zh) * 2019-08-20 2019-10-0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44455A1 (en) Switch driving circuit and battery control circuit
CN103904628A (zh) 一种充电器及其过流保护电路
WO2017016012A1 (zh) 一种保护电路
CN212519502U (zh) 遥控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遥控器
WO2023016574A1 (zh) 开关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用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0225010U (zh)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EP325858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direct current source
CN111668807B (zh) 电池测试设备输出端口过压保护电路
CN212435389U (zh) 一种光伏控制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及光伏控制器
CN110311453A (zh)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N104184205A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照明设备
CN113472048A (zh) 一种开关机控制系统和开关电源供电系统
CN115276171A (zh) 充电控制装置及离网电源系统
CN115021580A (zh) 一种稳压输出电源电路
CN210074760U (zh)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CN211655724U (zh) 一种pfc电路及其保护电路
CN107249235B (zh) 一种兼容带指示灯开关的led驱动电路
CN216819712U (zh) 具有长掉电保持时间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11126439U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驱动保护电路
CN104092370A (zh) 一种自激式Boost电路
CN104714580B (zh) 一种改进的磁保持继电器星载相机供电系统
CN109302052A (zh) 一种高压启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19322275U (zh) 供电电路、辅助电源及电子设备
CN217824263U (zh) 反接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及电源设备
CN212323716U (zh) 多路输出电源的短路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