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0101U -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0101U
CN210220101U CN201920850070.4U CN201920850070U CN210220101U CN 210220101 U CN210220101 U CN 210220101U CN 201920850070 U CN201920850070 U CN 201920850070U CN 210220101 U CN210220101 U CN 210220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ing
cold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500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kui Wu
吴延奎
Shuyuan Zhu
朱树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ke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ke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ke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ke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500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0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0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0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包括冷源系统和末端系统,冷源系统包括低温冷水机组(1)、中温冷水机组(9)、高温冷水机组(15)和分别与其相连的冷却水系统和乙二醇循环系统,末端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利用高中低温冷水机组串联,既增大供回水温差减小了供水流量,又充分利用高中温冷水机组能效高的特点弥补了低温机组能效低的不足,充分发挥蓄冷空调系统削峰填谷、节约运行费用和空调系统能耗,同时采用多出口板式换热器,末端可提供两种不同温度的空调水系统,增大了末端供回水温差,节约了空调水泵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央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节费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为了满足城市用电削峰填谷的需要,利用蓄冰、蓄水的方式,在夜间利用低温冷水机组(双工况冷水机组)制取低温冷水以冰或水的方式存储,白天在用电高峰时段将夜间存储的冷量在不开冷水机组的情况下提供给用户,即节省了高峰时段的用电量,同时也节约了运行费用。但蓄冷空调会造成增加初投资,增加空调系统能耗,且不节能。
采用温湿分控系统,可以对温湿度进行独立调节,既提高了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又节约了空调能耗。
如何将两种空调系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目前还没有特别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空调系统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其能够在发挥蓄冷空调优势,保证削峰填谷节约运行费用的前提下,又能发挥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的优势,既提高了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又节约了空调能耗。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源系统和末端系统,冷源系统包括低温冷水机组、中温冷水机组、高温冷水机组和分别与其相连的冷却水系统和乙二醇循环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低温冷却塔、中温冷却塔、高温冷却塔、低温冷却水泵、中温冷却水泵、高温冷却水泵,乙二醇循环系统包括第一乙二醇泵、第二乙二醇泵、蓄冰槽、多出口板式换热器,末端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高温冷水泵、干式空调末端空调设备,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低温冷水泵、新风机组。根据上文所述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其干式空调末端空调设备包括:高温风机盘管、高温空气处理机组、冷辐射吊顶、地板辐射盘管等。
根据上文所述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冷源系统与末端系统采用多出口板式换热器连接。
根据上文所述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根据项目需要,多用户共用一套冷源系统。
根据上文所述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根据项目需要,湿度控制系统采用双冷源新风机组。
根据上文所述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各工况之间的转换通过各个电动阀门来实现。
根据上文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电动阀门A位于中温冷水机组与电动阀门B、电动阀门C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B位于低温冷水机组与电动阀门C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C位于电动阀门A与蓄冰槽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D位于电动阀门E、电动阀门F前的联通管水上,电动阀门E位于第一乙二醇泵与多出口板式换热器之间的水管上,电动阀门F位于蓄冰槽与多出口板式换热器之间的水管上,电动阀门G位于第一乙二醇泵前后的旁通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提出了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提高室内舒适度,节约运行费用,又能节约空调系统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用于多个末端用户的空调系统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用于双冷源新风机组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用于多用户使用双冷源新风机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包括冷源系统和末端系统,冷源系统包括低温冷水机组(1)、中温冷水机组(9)、高温冷水机组(15)和分别与其相连的冷却水系统和乙二醇循环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低温冷却塔(7)、中温冷却塔(11)、高温冷却塔(17)、低温冷却水泵(8)、中温冷却水泵(12)、高温冷却水泵(16),乙二醇循环系统包括第一乙二醇泵(2)、第二乙二醇泵(6)、蓄冰槽(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末端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高温冷水泵(5)、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低温冷水泵(13)、新风机组(14)。
电动阀门A位于中温冷水机组(9)与电动阀门B、电动阀门C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B位于低温冷水机组(1)与电动阀门C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C位于电动阀门A与蓄冰槽(3)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D位于电动阀门E、电动阀门F前的联通管水上,电动阀门E位于第一乙二醇泵(2)与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之间的水管上,电动阀门F位于蓄冰槽(3)与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之间的水管上,电动阀门G位于第一乙二醇泵(2)前后的旁通管上。
低温冷水机组(1)夜间蓄冰工况时段,电动阀门(A)(E)(F)(G)关闭,冷却水依次经过低温冷却塔(7)、低温冷却水泵(8)、低温冷水机组(1)完成一个内循环,乙二醇溶液依次经过低温冷水机组(1)、电动阀门(B)、电动阀门(C)、蓄冰装置(3)、电动阀门(D)、乙二醇泵(2)完成一个内循环。
白天高温冷水机组(15)中温冷水机组(9)与蓄冰装置(3)联合供冷时段,电动阀门(B)(D)(E)(G)关闭,冷却水依次经过中温冷却塔(11)、中温冷却水泵(12)、中温冷水机组(9)完成一个内循环,冷却水依次经过高温冷却塔(17)、高温冷却水泵(16)、高温冷水机组(15)完成一个内循环,乙二醇溶液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机组(15)、中温冷水机组(9)、电动阀门(A)、电动阀门(C)、蓄冰装置(3)、电动阀门(F)、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乙二醇泵(6)完成一个内循环,高温冷水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泵(5)、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完成一个内循环,低温冷水依次经过低温冷水泵(1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新风机组(14)完成一个内循环。
白天高温冷水机组(15)中温冷水机组(9)与低温冷水机组(1)联合供冷时段,电动阀门(C)(D)(F)关闭,冷却水依次经过中温冷却塔(11)、中温冷却水泵(12)、中温冷水机组(9)完成一个内循环,冷却水依次经过低温冷却塔(7)、低温冷却水泵(8)、低温冷水机组(1)完成一个内循环,冷却水依次经过高温冷却塔(17)、高温冷却水泵(16)、高温冷水机组(15)完成一个内循环,乙二醇溶液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机组(15)、中温冷水机组(9)、电动阀门(A)、电动阀门(B)、低温冷水机组(1)、电动阀门(G)、电动阀门(E)、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乙二醇泵(6)完成一个内循环,高温冷水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泵(5)、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完成一个内循环,低温冷水依次经过低温冷水泵(1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新风机组(14)完成一个内循环。
根据图2所示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用于多个末端用户的空调系统原理图,温度控制系统增设第一板式换热器(18)和第一冷水泵(19),高温冷水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泵(5)、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一板式换热器(18)形成一个内循环环路,高温冷水依次经过第一冷水泵(19)、第一板式换热器(18)、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形成一个内循环环路,湿度控制系统增设第二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冷水泵(21),低温冷水依次经过低温冷水泵(1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二板式换热器(20)形成一个内循环环路,低温冷水依次经过第二冷水泵(21)、第二板式换热器(20)、新风机组(14)形成一个内循环环路。
根据图3所示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用于双冷源新风机组的原理图,根据项目需要,新风机组(14)改为多冷源新风机组(22)。高温冷水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泵(5)、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多冷源新风机组(22)形成一个内循环环路,低温冷水依次经过低温冷水泵(1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多冷源新风机组(22)形成一个内循环环路。
根据图4所示的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用于多用户使用双冷源新风机组的原理图,温度控制系统增设第一板式换热器(18)和第一冷水泵(19),高温冷水依次经过高温冷水泵(5)、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一板式换热器(18)形成一个内循环,高温冷水依次经过第一冷水泵(19)、第一板式换热器(18)、干式空调末端空调设备(10)、多冷源新风机组(22)形成一个内循环,湿度控制系统增设第二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冷水泵(21),低温冷水依次经过低温冷水泵(1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二板式换热器(20)形成一个内循环,低温冷水依次经过第二冷水泵(21)、第二板式换热器(20)、多冷源新风机组(22)形成一个内循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际制作结构不局限与上述的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低温冷水机组台数的调整、高温主机台数的调整、电动阀门位置的变化、其他阀门的增加、末端用户数量的增加等所作的变化,凡是与前述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源系统和末端系统,冷源系统包括低温冷水机组(1)、中温冷水机组(9)、高温冷水机组(15)和分别与其相连的冷却水系统和乙二醇循环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低温冷却塔(7)、中温冷却塔(11)、高温冷却塔(17)、低温冷却水泵(8)、中温冷却水泵(12)、高温冷却水泵(16),乙二醇循环系统包括第一乙二醇泵(2)、第二乙二醇泵(6)、蓄冰槽(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末端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高温冷水泵(5)、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低温冷水泵(13)、新风机组(14)。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系统增设第一板式换热器(18)和第一冷水泵(19),其中,高温冷水泵(5)、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一板式换热器(18)形成一个环路,第一冷水泵(19)、第一板式换热器(18)、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形成一个环路;湿度控制系统增设第二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冷水泵(21),其中,低温冷水泵(1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二板式换热器(20)形成一个环路,低温冷水依次经过第二冷水泵(21)、第二板式换热器(20)、新风机组(14)形成一个环路。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增设第一板式换热器(18)和第一冷水泵(19),第二板式换热器(20)和第二冷水泵(21),其中,高温冷水泵(5)、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一板式换热器(18)形成一个环路,第一冷水泵(19)、第一板式换热器(18)、干式末端空调设备(10)、多冷源新风机组(22)形成一个环路,低温冷水泵(13)、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第二板式换热器(20)形成一个环路,第二冷水泵(21)、第二板式换热器(20)、多冷源新风机组(22)形成一个环路。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冷源系统与末端系统采用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干式末端空调设备包括:高温风机盘管、高温空气处理机组、冷辐射吊顶、地板辐射盘管。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冷源新风机组(22)。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工况之间的转换通过各个电动阀门A、电动阀门B、电动阀门C、电动阀门D、电动阀门E、电动阀门F、电动阀门G来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阀门A位于中温冷水机组(9)与电动阀门B、电动阀门C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B位于低温冷水机组(1)与电动阀门C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C位于电动阀门A与蓄冰槽(3)的连通水管上,电动阀门D位于电动阀门E、电动阀门F前的联通管水上,电动阀门E位于第一乙二醇泵(2)与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之间的水管上,电动阀门F位于蓄冰槽(3)与多出口板式换热器(4)之间的水管上,电动阀门G位于第一乙二醇泵(2)前后的旁通管上。
CN201920850070.4U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Active CN210220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0070.4U CN21022010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0070.4U CN21022010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0101U true CN210220101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50070.4U Active CN21022010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0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7678U (zh) 一种冰蓄冷热泵系统
CN202532617U (zh) 双向节能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202928089U (zh) 一种多温区二氧化碳热泵热水机组
CN203336754U (zh) 分布式能源与蓄冰空调组网运行系统
CN103438530A (zh) 一种地冷与冰蓄冷联合制冷系统
CN102345910B (zh)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03453691A (zh) 三合一冷暖空调与热水供应装置
CN210220101U (zh) 一种多冷源的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05444309A (zh) 一种lng船用空调及冻库系统
CN210220103U (zh) 一种大温差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204345836U (zh) 高温蓄水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CN105135575A (zh) 一种地源热泵和冷却塔并联复合式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03323455U (zh) 全热回收多循环多用空调机组
CN210267584U (zh) 一种多冷源的高效大温差空调系统
CN210220102U (zh) 一种温湿分控高低温联合供冷空调系统
CN205037480U (zh) 一种地源热泵和冷却塔并联复合式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5507405A (zh) 一种区域能源系统及运行方式
CN214841288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水蓄冷/热及流态蓄冰的中央空调系统
CN212362185U (zh)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0399090U (zh) 带有热泵的冷热分隔式多组态双热源供热系统
CN205037498U (zh) 一种地源热泵和冷却塔串联复合式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04526043U (zh) 一种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的注塑机冷却系统
CN203586604U (zh) 三合一冷暖空调与热水供应装置
CN204514109U (zh) 多层冷却扇区的间接空冷塔
CN109282456B (zh) 放冷可分散控制独立运行的大型集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