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6397U -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6397U
CN210216397U CN201920621465.7U CN201920621465U CN210216397U CN 210216397 U CN210216397 U CN 210216397U CN 201920621465 U CN201920621465 U CN 201920621465U CN 210216397 U CN210216397 U CN 210216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ile
precast
small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14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odi Zhou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214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6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6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6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拔承载性能好、挤土效应小的预制桩,该预制桩包括沿其轴向形成一体结构的至少一小截面桩段和至少一大截面桩段,大截面桩段的至少一外壁面外凸于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且外凸于小截面桩段的大截面桩段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凹槽;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进一步提高了桩身与周围土体间的接触面积,以达到桩身与周围土体间的更紧密的贴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桩身与周围土体间的摩擦力、增强了预制桩的抗拔承载性能,第一凹槽之间的空隙、第一凸起之间的空隙还可以让沉桩施工时周围被挤压的土体进入,从而减轻挤土效应。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一般情况之下是在工厂预制出来的,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的地点之上,在对锤击、静压等工艺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使得桩体进入到预定的位置之上,相较于其他的桩来说,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荷载能力比较强、沉降变形比较小、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以及效率比较高等优点,因而在桩基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现有混凝土预制桩通常是圆形桩或者是方桩,且在混凝土预制桩的轴向上,桩的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但是,这种预制桩普遍存在混凝土用量大,抗拔承载力差的问题。
如中国专利(CN 208266855 U)公开了一种多边形预制桩,包括沿一直线方向形成一体结构的至少一细桩段和至少一粗桩段,其中,细桩段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外凸的肋板,且粗桩段外壁面至多边形预制桩中轴线的最小直线距离 L2大于肋板外端面至多边形预制桩中轴线的最大直线距离L1;于粗桩段开设多条环绕多边形预制桩中轴线排布的凹槽,凹槽的槽深L4小于粗桩段外壁面至细桩段外壁面的最小直线距离L2。
相对于现有的普通预制桩桩,上述的多边形预制桩增加了细桩段和粗桩段的比表面积,使得桩体与周围土体之间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还保证了细桩段与周围土体环绕成一整体结构,提高了桩身与周围土体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了桩的抗拔承载性能,但是,前述多边形预制桩中细桩段的肋板呈一体式的长条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比表面积,但由于一体式的长条状肋板相对于无肋板的预制桩,进一步增加了自身“占用”桩周土体原有的空间,加剧沉桩施工时的挤土效应。另外,粗桩段的每个外壁面都外凸于细桩段的外壁面,在制造时浪费物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拔承载性能好、混凝土材料使用少、挤土效应小的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桩,包括沿其轴向形成一体结构的至少一小截面桩段和至少一大截面桩段,大截面桩段的至少一外壁面外凸于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且外凸于小截面桩段的大截面桩段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凹槽;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
优选地,大截面桩段外壁面相对于小截面桩段外壁面的凸起高度为L1;第一凸起外端面至小截面桩段外壁面的凸起高度为L2,且L2为L1的1/4~3/4。
优选地,数个第一凸起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和/或数个第一凹槽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第一凹槽的最大槽深为L3,且L3小于L1。
优选地,至少部分数量的大截面桩段于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数个第二凸起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至少部分数量的小截面桩段于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凹槽;和/或数个第二凹槽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
优选地,第二凸起的形状、第一凸起的形状为圆台形、或为椭圆台形、或为长条梯形;第一凹槽的形状、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倒圆台形、或为倒椭圆台形、或为倒长条梯形。
优选地,小截面桩段和相邻的外凸于小截面桩段外壁面的大截面桩段之间形成有过渡桩段;且在预制桩的轴向上,过渡桩段与大截面桩段的外壁面间形成91°~179°的夹角。
优选地,预制桩包括多节小截面桩段和多节大截面桩段,且小截面桩段和大截面桩段沿轴向交替排列;小截面桩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大截面桩段的长度;在预制桩的轴向上,各小截面桩段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和/或各大截面桩段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预制桩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固定有端板,且相邻两个预制桩的端板焊接或由卡箍连接固定。
一种预制桩组合,包括两个以上的预制桩,当相邻两个预制桩相拼接时,一预制桩端部的第一接头组件对接另一预制桩端部的第二接头组件;其中,第一接头组件包含:裸露于一预制桩一端的第一螺母接头,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螺母接头连接固定的插杆;第二接头组件包括:裸露于另一预制桩一端的第二螺母接头,和内置于第二螺母接头用于逆向卡止插杆另一端部的止脱机构;所述插杆的一端部与第一螺母接头螺纹连接固定,插杆的另一端部具有可伸入第二螺母接头内的变径插接头,插杆的杆体与变径插接头之间由插脖过渡衔接。
优选地,所述止脱机构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部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部一端的弹性夹持部;弹性夹持部具有多个环绕旋接部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在由旋接部至弹性夹持部的方向上,各弹性片逐渐径向聚拢;变径插接头贯穿所述弹性夹持部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待变径插接头越过弹性夹持部,则各弹性片径向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优选地,所述止脱机构包含:由管状旋接件封盖在第二螺母接头内的环状卡止体,和内置于所述第二螺母接头并向管状旋接件方向抵推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弹性元件;其中,管状旋接件朝向环状卡止体设置内锥形挡面,变径插接头依次贯穿管状旋接件和环状卡止体后,环状卡止体卡接所述插脖;所述环状卡止体具有两个以上可依次首尾连接以组合环绕形成有中心通孔的弧形卡块,变径插接头经中心通孔贯穿并撑散开环状卡止体后,各弧形卡块在弹性元件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呈一整体,且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内周壁环绕中轴线开设有至少两条径向沟槽,当所述插杆向环状卡止体的一端面施加轴向抵推力和/或远离中轴线的径向抵推力时,所述环状卡止体于至少部分数量的径向沟槽处分裂成两个以上独立的弧形块,变径插接头贯穿分裂的环状卡止体后,各弧形块在弹性元件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底板和环形夹持体;环形夹持体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环形底板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其中,夹爪具有爪部和弹性连接片,弹性连接片由环形底板向管状旋接件方向延伸而出以衔接爪部,变径插接头贯穿所述爪部时径向撑开各弹性连接片,待变径插接头越过爪部,则各弹性连接片径向复位以使得各爪部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大截面桩段的外壁面部分外凸于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可以节省制造大截面桩段的物料,降低预制桩的成本,从而提高桩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在外凸于小截面桩段外壁面的大截面桩段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的第一凹槽,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的第一凸起,进一步提高了桩身与周围土体间的接触面积,以达到桩身与周围土体件的更紧密的贴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桩身与周围土体间的摩擦力、增强了预制桩的抗拔承载性能,第一凹槽之间的空隙、第一凸起之间的空隙还可以让沉桩施工时周围被挤压的土体进入,从而减轻挤土效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桩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桩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C-C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大截面桩段的3个外壁面外凸的小截面桩段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大截面桩段的2个外壁面外凸的小截面桩段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大截面桩段的1个外壁面外凸的小截面桩段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大截面桩段的3个外壁面平齐的小截面桩段的剖面图;
图8本实施例中的小截面桩段的4个外壁面均设置第一凸起的示意图;
图9本实施例中的小截面桩段的3个外壁面设置第一凸起的示意图;
图10本实施例中的小截面桩段的2个外壁面设置第一凸起的示意图;
图11本实施例中的小截面桩段的1个外壁面设置第一凸起的示意图;
图12本实施例中的小截面桩段的4个外壁面均设置第一凸起、第二凹槽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圈A中的放大图;
图14是图2中圈B中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桩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圈D的放大图;
图17是预制桩组合中的第一接头组件、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预制桩组合中的第一接头组件、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中圈E的放大图;
图20是预制桩组合中的第一接头组件、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8中的管状旋接件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8中的环状卡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另一种环状卡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又一种环状卡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的弧形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预制桩;
11、大截面桩段;111、第一外壁面;112、第二外壁面;113、第三外壁面; 114、第四外壁面;115、第一凹槽;116、第二凸起;
12、小截面桩段;121、第一凸起;122、第二凹槽;
13、过渡桩段;14、端板;
10、第一接头组件;101、第一螺母接头;1011、第一开口;102、插杆; 1021、变径插接头;1022、杆体;1023、插脖;1024、止脱面;
20、第二接头组件;201、第二螺母接头;2011、第二开口;2012、第三开口;202、止脱机构;2021、旋接部;2022、弹性夹持部;2023、弹性片;2023a、阻挡面;2024、管状旋接件;2024a、轴向通孔;2024b、内锥形挡面;2025、环状卡止体;2025a、环形底板;2025b、环形夹持体;2025c、夹爪;2025d、爪部;2025e、弹性连接片;2025f、阻挡面二;2025g、径向沟槽;2025h、弧形块;2025i、中心通孔;2025j、弧形卡块;2025k、垫圈;2025l、中心孔; 2026、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桩1由混凝土浇筑成型,预制桩1内埋设有钢筋笼或者是刚性骨架(图中未显示钢筋笼或刚性骨架)。预制桩1包括沿其轴向方向交替排列、形成一体结构的至少一大截面桩段11和至少一小截面桩段12,大截面桩段11和小截面桩段12均为同一种型桩,区别在于横截面尺寸的大小不同,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桩1优选为实心正四边形方桩,且设有多节大截面桩段11和小截面桩段12。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1还可以是正三角形桩、正五边形桩、正六边形桩等任意一种正多边形实心桩或正多边形空心桩。
为了提高预制桩1的端面承载能力,预制桩1的两端部均优选为大截面桩段11。本实施例中,为了在不影响抗拔抗压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用量和预制桩 1的自重,小截面桩段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大截面桩段11的长度。
以下以实心正多边形方桩来描述本实施例的预制桩1,如图1所示,大截面桩段11的外周壁设有4个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外壁面111、第二外壁面 112、第三外壁面113和第四外壁面114,如图3所示,第一外壁面111、第二外壁面112、第三外壁面113和第四外壁面114均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大截面桩段11外壁面相对于小截面桩段12外壁面的凸起高度为L1。
如图3所示,大截面桩段11的4个外壁面均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内凹于大截面桩段11外壁面的第一凹槽115和数个间隔分布的、外凸于大截面桩段11 外壁面的第二凸起116,第一凹槽115和第二凸起116可排列成规则的形状,比如,如图2所示,沿预制桩1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每个外壁面设有2条,沿预制桩1的中轴线等间隔排列,还可以排列成圆形、方形或其他规则的形状,当然,也可以排列成无规律的形状。
除了如图1、图2所示的倒梯形的第一凹槽115,第一凹槽115还可以设置成倒圆台形、倒椭圆台形等形状,或者是多种形状的第一凹槽115的组合;同理,除了如图1、图2所示的圆台形的第二凸起116,第二凸起116还可以设置成梯形、椭圆台形等形状,或者是多种形状的第二凸起116的组合。
如图3所示,大截面桩段11外壁面至第一凹槽115内端面的最大槽深为L3,第二凸起116外端面至大截面桩段11外壁面的凸起高度为L4,其中,最大槽深 L3等于或大致等于凸起高度L4,最大槽深L3、凸起高度L4均小于最小直线距离L1,且最大槽深L3、凸起高度L4为最小直线距离L1的1/4~3/4。
大截面桩段11的4个外壁面不一定全部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但至少有一外壁面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如图4所示,第一外壁面111、第二外壁面112和第三外壁面113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第四外壁面 114平齐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如图5所示,第一外壁面111和第二外壁面112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第三外壁面113和第四外壁面114平齐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如图6所示,第一外壁面111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 的外壁面,第二外壁面112、第三外壁面113和第四外壁面114均平齐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
当然,当大截面桩段11的外壁面平齐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时,大截面桩段11的外壁面设置的第一凹槽115、第二凸起116,如图7所示,可以设有在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上,或者,如图3-图6所示,可以取消大截面桩段 11的外壁面设有的第一凹槽115、第二凸起116。
为了使预制桩1能够顺利脱模,第一凹槽115和第二凸起116的的一侧壁或两侧壁设有拔模角,且第一凹槽115和第二凸起116的侧壁与大截面桩段11 的外壁面间圆弧过渡,这样的结构设计既方便脱模,同样还能保证大截面桩段 11的结构完整性。
同样地,如图1、图2所示,小截面桩段12的4个外壁面均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外壁面的第一凸起121,第一凸起121也可以设有成梯形、椭圆台形、圆形等形状,或者是多种形状的组合。
数个的第一凸起121可排列成规则的形状,比如,如图1、图2所示,沿预制桩1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每个外壁面设有1条,沿预制桩1的中轴线等间隔排列,与第一凹槽115排列成的间断式凹槽错列排布,还可以排列成圆形、方形或其他规则的形状,当然,也可以排列成无规律的形状。
如图8所示,小截面桩段12的每个外壁面上均设有第一凸起121,当然,第一凸起121也可以只设有在部分的外壁面上,如图9所示,第一凸起121设置在4个外壁面的其中3个外壁面上,如图10所示,第一凸起121设置在4个外壁面的其中2个外壁面上,如图11所示,第一凸起121设置在4个外壁面的其中1个外壁面上。
当然,如图12所示,小截面桩段12上还可以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内凹于小截面桩段12外壁面的第二凹槽122,第二凹槽122可设置成倒梯形、倒圆台形、倒椭圆台形等形状,或者是多种形状的组合;第二凹槽122可以排列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如图8、图12所示,小截面桩段12外壁面至第一凸起121外端面的凸起高度为L2,小截面桩段12外壁面至第二凹槽122内端面的最大槽深为L5,其中,凸起高度L2等于或大致等于最大槽深L5,且,凸起高度L2等于或大致等于最大槽深L5,因此,凸起高度L2、最大槽深L5均小于最小直线距离L1,且凸起高度L2、最大槽深L5为最小直线距离L1的1/4~3/4。
第一凸起121的外端面为圆弧面,或者,第一凸起121的外端面与小截面桩段12的外壁面间圆弧过渡。当然,第一凸起121的外端面与小截面桩段12 的外壁面之间也可设有倒角。
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桩1通过在大截面桩段11外壁面、小截面桩段12外壁面设置数个间隔分布的凸起和数个间隔分布的凹槽来提高桩身与周围土体的比表面积,与现有技术中的带凸肋的多边形预制桩,此种预制桩1的抗拔承载性能能够调高10%以上。
如图1、图2、图8-图14所示,为了提高预制桩1的抗拔性能,降低沉桩阻力,小截面桩段12和相邻的外凸于小截面桩段12外壁面的大截面桩段11之间形成有过渡桩段13,如图13、图14所示,在预制桩1的轴向方向上,过渡桩段13与大截面桩段11的外壁面间形成90°~179°的夹角α1和夹角α2。
为了解决预制桩1的脱模难度问题,第二凸起116、第一凸起121的一侧壁或两侧壁设有1°~45°的拔模角。
为进一步提高桩身与周围土体间的摩擦力以提高轴向承载能力和抗拔力,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桩1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在预制桩1的轴向上,各小截面桩段12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且各大截面桩段11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1中,在预制桩1的轴向上,可以只是各小截面桩段12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或只是各大截面桩段11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
在这样的结构情形下,在沉桩施工时,先将预制桩1直径较小的一端置于下方先沉入土内。
本实施例以实心方桩为例介绍预制桩,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1 还可以是具有中心通孔的空心桩,即中心通孔的轴向与预制桩1的轴向相一致,空心桩由混凝土浆料在模具中完成布料后在离心机上离心形成,因此,作为优选的方案,小截面桩段12的壁厚小于大截面桩段11的壁厚。当然,如果在模具对应的小截面桩段12部分多布料,也可以使得小截面桩段12的壁厚达到大截面桩段11的壁厚。
在打桩过程中,很多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桩,还需要把多根预制桩拼接起来,如图2所示,预制桩1的两端部还固定有端板14,当相邻的两个预制桩1需要拼接时,一预制桩1的端板14与相邻的另一预制桩 1的端板14进行焊接,从而形成长度更长的预制桩组合;当然,相邻两个预制桩1的端板14还可以采用卡箍连接固定。
另外,相邻的两个预制桩1的端部还可以通过机械连接件进行拼接,如图 15所示,预制桩1的一端部设有至少1个第一接头组件10,相邻的预制桩1的一端部设有至少1个第二接头组件20,当相邻两个预制桩1需要相互拼接时,预制桩1端部的第一接头组件10对接相邻预制桩1端部的第二接头组件20,从而形成长度更长的预制桩组合,预制桩组合包括至少2根相互拼接的预制桩1。
以下是第一接头组件10、第二接头组件20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5-图17 所示,第一接头组件10包含:第一螺母接头101和插杆102,第一螺母接头101 与预制桩1内的钢筋固定连接,第一螺母接头101的第一开口1011未被预制桩 1的混凝土覆盖,裸露于预制桩1的一端,以供插杆102的一端部插入,插杆 102的一端部设有外螺纹,插杆102的一端部的外螺纹与第一螺母接头101的内螺纹配合形成螺纹连接,插杆102的另一端部设有可伸入第二接头组件20内的变径插接头1021,插杆102的杆体1022与变径插接头1021之间由插脖1023过渡衔接,变径插接头1021朝向插脖1023的一端设有止脱面1024。
第二接头组件20包含:第二螺母接头201和止脱机构202,第二螺母接头 201与另一预制桩1的钢筋固定连接,第二螺母接头201的第二开口2011未被预制桩1的混凝土覆盖,裸露于另一预制桩1的一端,以供插杆102的变径插接头1021插入,止脱机构202设于第二螺母接头201的内部,用于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1021。
止脱机构202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部2021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部 2021一端的弹性夹持部2022;弹性夹持部2022具有多个环绕旋接部2021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2023,在由旋接部2021至弹性夹持部2022的方向上,各弹性片2023逐渐径向聚拢,各弹性片2023的端部设有阻挡面2023a。
变径插接头1021贯穿所述弹性夹持部2022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2023,待变径插接头1021越过弹性夹持部2022,则各弹性片2023径向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1023位置,弹性片2023的阻挡面2023a与变径插接头1021的止脱面1024抵接,以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1021。
图18至图25以下是第一接头组件10、第二接头组件20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止脱机构202包含:管状旋接件2024、环状卡止体2025和弹性元件2026,管状旋接件2024、环状卡止体2025和弹性元件2026均设于第二螺母接头201 内并沿从第二开口2011至第三开口2012的方向上依次设置。
管状旋接件2024通过外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母接头201的内螺纹,如图19 所示,管状旋接件2024设有供变径插接头1021及杆体1022通过的轴向通孔 2024a,以及,在朝向环状卡止体2025的一端设置内锥形挡面2024b。
如图18、图22所示,环状卡止体2025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底板2025a和环形夹持体2025b,环形夹持体2025b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环形底板2025a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2025c,其中,夹爪2025c具有爪部2025d和弹性连接片2025e,弹性连接片2025e由环形底板2025a向管状旋接件2024方向延伸而出以衔接爪部2025d,弹性连接片2025e朝向变径插接头1021的一侧设有阻挡面二2025f,变径插接头1021贯穿爪部2025d时径向撑开各弹性连接片2025e,待变径插接头1021越过爪部2025d,则各弹性连接片2025e径向复位以使得各爪部2025d 聚拢在插脖1023位置,弹性连接片2025e的阻挡面二2025f与变径插接头1021 的止脱面1024抵接,以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1021,管状旋接件2024的内锥形挡面2024b封盖在爪部2025d的外部。
弹性元件2026,本实施例优选弹簧,当然可以是弹性垫片等,弹性元件2026 设于第三开口2012和环状卡止体2025之间,用于将环状卡止体2025向管状旋接件2024方向抵推。
图23是另一种环状卡止体2025,环状卡止体2025呈一整体,且所述环状卡止体2025的内周壁环绕中轴线开设有至少两条径向沟槽2025g,具体地,径向沟槽2025g的数量为4条,当然,也可以设置成2条、3条、5条、6条等,当所述插杆102向环状卡止体2025的一端面施加轴向抵推力和/或远离中轴线的径向抵推力时,所述环状卡止体2025于至少部分数量的径向沟槽2025g处分裂成两个以上独立的弧形块2025h,变径插接头1021贯穿分裂的环状卡止体 2025后,各弧形块2025h在弹性元件2026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2024b复位聚拢在插脖1023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1021。
图24、图25是又一种环状卡止体2025,环状卡止体2025呈分体式,具有两个以上可依次首尾连接以组合环绕形成有中心通孔2025i的弧形卡块2025j,具体地,弧形卡块2025j的数量为4个,当然,也可以设置成2个、3个、5个、 6个等,弧形卡块2025j和弹性元件2026之间设置垫圈2025k,垫圈2025k设有与中心通孔2025i相通的中心孔2025l,变径插接头1021经中心通孔2025i、中心孔2025l贯穿并撑散开环状卡止体2025后,各弧形卡块2025j在弹性元件 2026、垫圈2025k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2024b复位聚拢在插脖1023位置,环状卡止体2025的阻挡面二2025f与变径插接头1021的止脱面1024抵接,以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102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桩,包括沿其轴向形成一体结构的至少一小截面桩段和至少一大截面桩段,其特征在于,
大截面桩段的至少一外壁面外凸于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且外凸于小截面桩段的大截面桩段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凹槽;
小截面桩段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大截面桩段外壁面相对于小截面桩段外壁面的凸起高度为L1;
第一凸起外端面至小截面桩段外壁面的凸起高度为L2,且L2为L1的1/4~3/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数个第一凸起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
和/或数个第一凹槽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
第一凹槽的最大槽深为L3,且L3小于L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数量的大截面桩段于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数个第二凸起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
至少部分数量的小截面桩段于外壁面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凹槽;
和/或数个第二凹槽沿预制桩的轴向呈行列式排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起的形状、第一凸起的形状为圆台形、或为椭圆台形、或为长条梯形;第一凹槽的形状、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倒圆台形、或为倒椭圆台形、或为倒长条梯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小截面桩段和相邻的外凸于小截面桩段外壁面的大截面桩段之间形成有过渡桩段;
且在预制桩的轴向上,过渡桩段与大截面桩段的外壁面间形成91°~179°的夹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其特征在于,预制桩包括多节小截面桩段和多节大截面桩段,且小截面桩段和大截面桩段沿轴向交替排列;小截面桩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大截面桩段的长度;
在预制桩的轴向上,各小截面桩段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和/或各大截面桩段的横截面面积依次增大;
预制桩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固定有端板,且相邻两个预制桩的端板焊接或由卡箍连接固定。
8.一种预制桩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桩,当相邻两个预制桩相拼接时,一预制桩端部的第一接头组件对接另一预制桩端部的第二接头组件;
其中,第一接头组件包含:裸露于一预制桩一端的第一螺母接头,和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螺母接头连接固定的插杆;
第二接头组件包括:裸露于另一预制桩一端的第二螺母接头,和内置于第二螺母接头用于逆向卡止插杆另一端部的止脱机构;
所述插杆的一端部与第一螺母接头螺纹连接固定,插杆的另一端部具有可伸入第二螺母接头内的变径插接头,插杆的杆体与变径插接头之间由插脖过渡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机构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部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部一端的弹性夹持部;
弹性夹持部具有多个环绕旋接部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在由旋接部至弹性夹持部的方向上,各弹性片逐渐径向聚拢;
变径插接头贯穿所述弹性夹持部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待变径插接头越过弹性夹持部,则各弹性片径向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脱机构包含:由管状旋接件封盖在第二螺母接头内的环状卡止体,和内置于所述第二螺母接头并向管状旋接件方向抵推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弹性元件;
其中,管状旋接件朝向环状卡止体设置内锥形挡面,变径插接头依次贯穿管状旋接件和环状卡止体后,环状卡止体卡接所述插脖;
所述环状卡止体具有两个以上可依次首尾连接以组合环绕形成有中心通孔的弧形卡块,变径插接头经中心通孔贯穿并撑散开环状卡止体后,各弧形卡块在弹性元件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呈一整体,且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内周壁环绕中轴线开设有至少两条径向沟槽,当所述插杆向环状卡止体的一端面施加轴向抵推力和/或远离中轴线的径向抵推力时,所述环状卡止体于至少部分数量的径向沟槽处分裂成两个以上独立的弧形块,变径插接头贯穿分裂的环状卡止体后,各弧形块在弹性元件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底板和环形夹持体;环形夹持体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环形底板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其中,夹爪具有爪部和弹性连接片,弹性连接片由环形底板向管状旋接件方向延伸而出以衔接爪部,变径插接头贯穿所述爪部时径向撑开各弹性连接片,待变径插接头越过爪部,则各弹性连接片径向复位以使得各爪部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CN201920621465.7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Active CN210216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1465.7U CN210216397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1465.7U CN210216397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6397U true CN210216397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4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1465.7U Active CN210216397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6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8506B (zh) 一种多边形预制桩
WO2016197596A1 (zh) 具有中空结构的预制件
CN86103567A (zh) 管接头
CA2614130A1 (en) Coupling between two bodies
CN112144510A (zh) 一种拼接式的预制管桩
CN210216397U (zh) 一种预制桩及预制桩组合
CN112227365A (zh) 一种预制管桩的埋设方法
CN210210804U (zh) 一种用于预制桩的模具
CN112281815A (zh) 一种拼接式的多节预制管桩及其埋设方法
CN210857199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桩连接装置及混凝土桩基
CN210262682U (zh) 弹性自锁式钢筋连接结构、整体式灌浆套筒及拼装式墩柱
CN211973472U (zh) 异型桩及异型桩组合
CN215441879U (zh) 一种预应力钢筋结构及预制桩
CN215482873U (zh) 一种预制桩组合
CN210439568U (zh) 一种用于钢筋连接的灌浆套筒
CN214005651U (zh) 一种注浆管
CN209799004U (zh) 快装式钢结构
CN217630863U (zh) 一种建筑用承插止退件、机械接头及预制构件组合
CN221168162U (zh) 一种固定孔预埋件
CN112281816A (zh) 一种多节拼接管桩及其埋设方法
CN218466505U (zh) 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
CN218466518U (zh) 一种建筑用机械连接件
CN111270712A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快速装配式钢筋锚固结构及锚固方法
KR200370223Y1 (ko) 철근이음장치
CN211693893U (zh) 防脱接头用涨紧压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