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3656U - 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3656U
CN210203656U CN201920476339.7U CN201920476339U CN210203656U CN 210203656 U CN210203656 U CN 210203656U CN 201920476339 U CN201920476339 U CN 201920476339U CN 210203656 U CN210203656 U CN 210203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luggage
cover
piec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763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jun Zhao
赵艺钧
Weiwei Yang
杨威威
Tao Bai
白涛
Bo Jiang
江波
Cheng Yao
姚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763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3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3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3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箱体及设置于上述箱体上的拉杆,上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收缩机构及绑定件,上述绑定件伸出上述箱体并与上述拉杆之间围设形成绑定工位,上述收缩机构连接于上述绑定件并缩紧上述绑定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李箱是通过在箱体上所安装的绑定件与伸出箱体的拉杆相绑定形成绑定工位,以将用户所携带的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绑定在行李箱箱体的顶面;同时,利用收缩机构缩紧绑定件以将该外部目标物紧密贴靠在箱体顶面,能够有效防止放置在箱体顶面的外物目标物出现滑落或松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人们出行时往往会携带行李箱和随身包,为求省力,一般会将随身包放在行李箱上。行李箱由于自身的顶面面积较小,与相邻面的交界处又常设置为圆滑弧面,因此,放置在行李箱顶面处的随身包在行李箱移动过程中容易滑落,尤其是在随身包的底面大于行李箱顶面的时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随身包固定放置在行李箱顶面的行李箱,该行李箱结构简单,且能够在行李箱移动过程中防止随身包滑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上述箱体上的拉杆,上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收缩机构及绑定件,上述绑定件伸出上述箱体并与上述拉杆之间围设形成绑定工位,上述收缩机构连接于上述绑定件并缩紧上述绑定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收缩机构包括固定件、涡卷件及转动件,上述固定件安装于上述箱体内侧;上述涡卷件的第一端卡接于上述固定件,且上述涡卷件的第二端卡接于上述转动件;上述转动件与上述绑定件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使上述绑定件卷设于上述转动件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箱体设有第一盖件,上述第一盖件形成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上述绑定件的第二端顺次穿设上述第一通孔及上述第二通孔,并且上述绑定件的局部暴露于上述箱体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行李箱还包括环形件,上述环形件与上述绑定件相连接,且上述绑定件的第二端穿过上述环形件所形成的第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盖件形成有凹槽,上述凹槽与上述环形件所形成的第三通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盖件安装有吸附件,上述吸附件用于将上述环形件吸附至上述第一盖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箱体嵌设有第二盖件,上述第二盖件与上述第一盖件相连接,且上述第二盖件贴靠于上述收缩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盖件形成有凸部,上述凸部插接于上述第二盖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收缩机构形成有抵接部,上述抵接部抵接于上述第二盖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绑定件为绑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行李箱,是通过在箱体上所安装的绑定件与箱体的拉杆相绑定形成绑定工位,以将用户所携带的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绑定在行李箱箱体的顶面,同时,该行李箱利用收缩机构缩紧绑定件以将该外部目标物紧密贴靠在箱体顶面,能够有效防止放置在箱体顶面的外物目标物出现滑落,该行李箱的结构简单、使用便利,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行李箱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行李箱处于绑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绑定件的绑定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行李箱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收缩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00、行李箱;10、箱体;20、收缩机构;21、固定件;22、涡卷件;23、转动件;24、抵接部;30、绑定件;40、拉杆;50、外部目标物;60、第一盖件;61、第一通孔;62、第二通孔;63、凹槽;64、凸部;70、环形件;80、第二盖件;90、吸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为了解决现有行李箱的顶面所放置的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容易滑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随身包等物体滑落的行李箱100,其能够使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紧密地绑定在行李箱100的顶面,以防止在行李箱100移动过程中出现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滑落或松动。
行李箱100包括箱体10、收缩机构20、绑定件30及拉杆40,收缩机构20、绑定件30及拉杆(40)均安装在箱体10上,该绑定件30伸出箱体10并与拉杆40之间围设形成绑定工位(图未标),该收缩机构20与绑定件30相连接并缩紧该绑定件30。其中,拉杆40能够伸出箱体10,并位于箱体10的侧面;收缩机构20安装在箱体10上,并位于箱体中与拉杆40所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行李箱100的绑定方式为:绑定件30与伸出箱体10的拉杆40相绑定配合形成一绑定工位,以便于用户将随身携带的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50绑定在该绑定工位处;同时,该收缩机构20缩紧绑定件30,以使该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50紧密的贴靠在箱体10上。因此,在行李箱100的移动过程中,该绑定件30能够防止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50出现滑落或松动等问题,且用户使用该绑定件30绑定外部目标物50的操作简单。另外,在箱体10上未绑定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50时,收缩机构20将该绑定件30进行收缩以使该绑定件30回位至初始状态,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绑定件30除了能够与拉杆40之间围设形成绑定工位之外,还可以与箱体10上所设置的固定杆等部件之间进行围设形成用于安置外部目标物50的绑定工位。
本实施例中,绑定件30采用线形绑定件,如绑绳、伸缩带等,且该绑定件30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以便于绑定件30能够在收缩机构20的作用下进行收缩。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绑定件30优选为绑绳,该绑绳为截面圆状的伸缩绳,且该绑绳是由橡皮筋与编织绳构成,即在橡皮筋的外部缠绕编织绳得到该绑绳;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缠绕固定方式将绑绳缠绕在拉杆40上,以达到将外部目标物限位在箱体10上的效果,如图4所示。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收缩机构20包括固定件21、涡卷件22及转动件23,涡卷件22的第一端与固定件21相卡接,且该涡卷件22的第二端卡接在转动件23处;绑定件30的第一端连接在转动件23上,并且该绑定件30卷设在转动件23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图未标),即该绑定件30缠绕在转动件23的容纳空间内并与涡卷件22为同心设置,以便于该绑定件30能够基于涡卷件22工作时所生成的预紧拉力进行收缩(即:在涡卷件22的工作过程中会生成一预紧压力,该涡卷件22所生成的预紧压力作用于绑定件30上以对该绑定件30进行收缩控制)。
其中,该转动件23呈环形,且该转动件23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绑定件30的容纳空间,且绑定件30的第一端卡接在转动件23上靠近涡卷件22的侧壁处,以便于用户在拉动绑定件30的基础上驱使转动件23向某一固定方向转动;该涡卷件22的第一端可卡接在固定件21的中心位置处,该涡卷件22的第二端呈U形并卡扣在转动件22所形成的开口(图未标)处,以便于在用户通过拉动绑定件30使转动件23向某一固定方向转动的过程中,该涡卷件22能够随着转动件23的转动而形成一预紧压力,且该涡卷件22处于拉紧状态。另外,在用户取下箱体10上所绑定的外部目标物50后,处于拉紧状态的涡卷件22将带动转动件23向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在涡卷件22所形成的预紧压力的作用下,该绑定件30将再次卷设在转动件23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即该绑定件30回位至初始卷设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涡卷件22是一种能够将绑定件30进行卷设的器件,如:涡卷弹簧、翻卷轮等;另外,绑定件30的第一端除了可卡接在转动件23的侧壁处之外,该绑定件30的第一端也可以卡接在该转动件23的圆心处,并在涡卷件22将该绑定件30卷设之后,该绑定件30与涡卷件22呈同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箱体10上所嵌设的收缩机构2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数量,其也可以在该箱体10内另设一收缩机构20,即:绑定件30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可分别连接一个收缩机构20,以便于该绑定件30的两端均能够与收缩机构20相协同配合,以实现对绑定件30进行双端同时卷设的效果。
其中,该行李箱100还包括第一盖件60,第一盖件60设置在箱体10处,且在该第一盖件60上形成有第一通孔61与第二通孔62,第一通孔61与第二通孔62均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且在绑定件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收缩机构20处时,绑定件30的第二端先穿过第一通孔61,然后该绑定件30的第二端再次穿过第二通孔62,从而可将该绑定件30的第二端卡接在箱体10内部,同时,该绑定件30局部暴露在箱体10的外部,以便于用户可通过拉动该绑定件30暴露在箱体10外部的部分以使该绑定件30更多的部分暴露在箱体10外部,从而,该绑定件30与拉杆40进行绑定配合以将外部目标物50绑定至箱体10上。需要说明的是,该绑定件30的第二端呈为T型结构,以便于利用该T型结构使绑定件30的第二端卡接在箱体10内侧;但该绑定件30的第二端的结构并不局限于T型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该绑定件30的第二端设成其他类型的结构以使其能够起到与T型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该行李箱100中还包括有表面光滑的环形件70,该环形件70与绑定件30相连接,且该绑定件30的第二端在穿出第一通孔61后,将穿过该环形件70所形成的第三通孔(图未标),从而该绑定件30用于对环形件70进行位置限定,以使该环形件70仅能在绑定件30上进行滑动,且该环形件70便于用户拉动绑定件30。其中,用户在将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50绑定在箱体10上时,用户可通过环形件70来拉动绑定件30,并将该绑定件30缠绕在拉杆40上,从而实现将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50进行绑定至箱体10上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抓取环形件7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盖件60形成有凹槽63,且该凹槽63与环形件70所形成的第三通孔相通,且该环形件70的箱体局部与凹槽63相对,以便于用户将手指伸入凹槽63后拉动该环形件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所拉动的箱体10上未绑定外部目标物50时,为避免环形件70因晃动而与箱体10产生碰撞所造成的行李箱100损伤的问题,在第一盖件60处安装有吸附件90,该吸附件90位于与环形件70相对的一侧,且该吸附件能够吸附由铁、铝、铜、金属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的环形件70,如磁铁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除了能够利用吸附件90吸附环形件70以将该环形件70固定在第一盖件60上之外,还可以在第一盖件60上设置一与环形件70相匹配的卡扣(图未标),并且该环形件70卡接在该卡扣上,从而在未绑定外部目标物50时,该环形件70可直接卡接在第一盖件60上,以在行李箱100移动过程中,避免因环形件70的晃动而造成箱体10出现损伤的问题。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箱体10内还嵌设有第二盖件80,该第二盖件80与第一盖件60相连接,且该第二盖件80贴靠在收缩机构20上,即该第二盖件80紧密贴靠在固定件21处,进而第二盖件80可用于对第一盖件60进行限位固定,同时,该第二盖件80与收缩机构20之间形成抵接限位以限定该收缩机构20,起到防止收缩机构20被拉出至箱体10外部的效果。
具体的,在第一盖件60上形成有凸部64,且第二盖件80形成有与该凸部64相适配的结构以便于将该凸部64插接在第二盖件80上,从而使第一盖件60与第二盖件80呈一体式结构;另外,在收缩机构20上形成有抵接部24,即:在固定件21上形成有该抵接部24,且该抵接部24与第二盖件80相抵紧,以便于通过抵接部24与第二盖件80之间的抵接配合作用,将收缩机构20限位在箱体10内侧,以便于在用户拉动绑定件30的过程中起到防止该收缩机构被拉出至箱体10外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行李箱100,是通过在箱体10上所安装的绑定件30与箱体上的拉杆40相绑定配合,以将用户所携带的随身包等外部目标物50绑定在箱体10的顶面;同时,该行李箱100的收缩机构20拉紧绑定件30以将该箱体10顶面所放置的外部目标物50紧密贴靠在箱体10顶面,并且该行李箱100的结构简单、使用便利,能够有效防止放置在箱体顶面的外物目标物出现滑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收缩机构及绑定件,所述绑定件伸出所述箱体并与所述拉杆之间围设形成绑定工位,所述收缩机构连接于所述绑定件并缩紧所述绑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机构包括固定件、涡卷件及转动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箱体内侧;所述涡卷件的第一端卡接于所述固定件,且所述涡卷件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绑定件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使所述绑定件卷设于所述转动件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设有第一盖件,所述第一盖件形成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绑定件的第二端顺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绑定件的局部暴露于所述箱体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还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绑定件相连接,且所述绑定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环形件所形成的第三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件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环形件所形成的第三通孔相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件安装有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用于将所述环形件吸附至所述第一盖件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嵌设有第二盖件,所述第二盖件与所述第一盖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二盖件贴靠于所述收缩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件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插接于所述第二盖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机构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盖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件为绑绳。
CN201920476339.7U 2019-04-10 2019-04-10 行李箱 Active CN210203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6339.7U CN210203656U (zh) 2019-04-10 2019-04-10 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6339.7U CN210203656U (zh) 2019-04-10 2019-04-10 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3656U true CN210203656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76339.7U Active CN210203656U (zh) 2019-04-10 2019-04-10 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3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7099A (zh) * 2020-09-27 2020-12-22 湖南云邦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箱包拉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7099A (zh) * 2020-09-27 2020-12-22 湖南云邦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箱包拉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3130B2 (en) Cable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power converters
CA2497509A1 (en) Sleeping bag with cinching mechanism
US6942173B1 (en) Cord storage device
CN210930103U (zh) 一种背带可伸缩的拉杆背包
CN210203656U (zh) 行李箱
GB2471351A (en) A collapsible umbrella having a driving cord extending inside the casing
US20090014485A1 (en) Carrier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strap and the usage thereof
US20150101903A1 (en) Apparatus with retractable securing parts
US6256845B1 (en) Closable loop keeper strap
US11220411B2 (en) Coiler with accompanying attachments and bag
CA2763155A1 (en) Self-recalling truck tarp
CN211128544U (zh) 一种易操作的拉带结构
CN213110590U (zh) 一种重型存储带
US2562268A (en) Combined extension cord and handle forming means
CN201850006U (zh) 可伸缩式自行车捆扎装置
CN212212994U (zh) 快捷手提装置
CN215837591U (zh) 一种耐磨防护背包
US20060035684A1 (en) Two-way au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3176083U (ja) 携帯端末収納ケース
CN212878063U (zh) 一种新型工程造价专用工具箱
CN210696451U (zh) 一种多功能包
CN210539439U (zh) 一种拉链数据线收纳包
CN217137075U (zh) 一种笔袋
CN209258213U (zh) 一种拉柄组件
CN214711841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被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