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1502U -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1502U
CN210201502U CN201921024720.6U CN201921024720U CN210201502U CN 210201502 U CN210201502 U CN 210201502U CN 201921024720 U CN201921024720 U CN 201921024720U CN 210201502 U CN210201502 U CN 210201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ing
explosion
voltage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247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ng Zhang
张兴
Yun Dai
戴赟
Feng Wang
王峰
Peidong Yao
姚沛东
shi Shi
史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qing Petrochemical Co
Original Assignee
Changqing Petro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qing Petro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Changqing Petrochemical Co
Priority to CN2019210247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1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1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15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所述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包括:U形放置块: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U形放置块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具有,智能终端通过将关键器件靠近PMIC摆放,可以有效地保证CPU的负载发生变化时其供电电压的稳定,同时有效的抑制外界电压的突变对CPU的冲击,功率电感放置在MT附近减少了走线的间距,提高了电源的工作效率,且通过设置充电检测部分、充电控制部分、电量检测部分、过压保护部分、过流保护部分配合使用可以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检测保护,杜绝蓄电池由于过压而导致爆炸的情况,且通过续航模块使终端的续航能力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是一类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备,因此其体系结构框架与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是一致的;同时,智能终端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应用方向,其应用场景设定较为明确,因此,其体系结构比普通嵌入式系统结构更加明确,粒度更细,且拥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智能终端入电脑、手机、平板等,均为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电能,通常智能终端内部设置有蓄电池进行供电,现有智能终端内部蓄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不稳定,会发生由于电压过高爆炸的情况,且续航能力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解决了现有智能终端内部蓄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不稳定,会发生由于电压过高爆炸的情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
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包括充放电模块和续航模块,所述充放电模块包括电池连接单元、充电IC单元和电源管理芯片PMIC单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包括所述的充放电模块和续航模块,所述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还包括:U形放置块:
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U形放置块上;
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于所述U形放置板的背面的左右两侧;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块的相对的一侧之间;
套管,所述套管套接于所述连接轴的表面;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套管的表面;
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连接轴的表面;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U形放置块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数量有四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U形放置块内表面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U形放置块的底部设置为圆弧形,所述限位槽的大小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数量为十六个且均匀设置在连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有十六个。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该智能终端通过将关键器件靠近PMIC摆放,可以有效地保证CPU的负载发生变化时其供电电压的稳定,同时有效的抑制外界电压的突变对CPU的冲击,高亮白色电容靠近MT摆放,离芯片越近,引线越短,受外来干扰就越小,避免引起信号更大的的衰减,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两极板上的电荷有积累过程,也即电压有建立过程,因此,电容器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功率电感放置在MT附近,减少了走线的间距,提高了电源的工作效率,且通过设置充电检测部分、充电控制部分、电量检测部分、过压保护部分、过流保护部分配合使用可以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检测保护,杜绝蓄电池由于过压而导致爆炸的情况,且通过续航模块使终端的续航能力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原理框图;
图3为图2所示充发电模块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MT6370 PMIC充电特性部分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MT6370 PMIC充电特性部分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效率与充电电流部分曲线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效率与充电电流部分曲线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效率与充电电流部分曲线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电池参数、温度放电数据部分曲线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电池参数、温度放电数据部分曲线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端功耗分析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U形放置块的侧视图;
图20为图18所示U形放置块的后视图;
图21为图20所示套管的截面图。
图中标号:1、智能终端本体,2、充放电模块,201、电池连接单元,202、充电IC单元,203、电源管理芯片PMIC单元203,3、续航模块,4、U形放置块,5、第一限位块,6、第一橡胶垫,7、连接块,8、支撑架,9、连接轴,10、套管,11、第二限位块,12、限位槽,13、第二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原理框图;图3为图2所示充发电模块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设计部分原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MT6370PMIC充电特性部分原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MT6370PMIC充电特性部分原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效率与充电电流部分曲线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效率与充电电流部分曲线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效率与充电电流部分曲线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电池参数、温度放电数据部分曲线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电池参数、温度放电数据部分曲线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端功耗分析图。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1;
所述智能终端本体1包括充放电模块2和续航模块3,所述充放电模块2包括电池连接单元210、充电IC单元202和电源管理芯片PMIC单元203。
本产品充电模块硬件原理图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电池连接器、充电IC以及电源管理芯片PMIC部分等。
充放电关键技术原理的分析与说明
系统整体供电设计上,通过进行详细的优化与处理,智能终端产品由于受结构限制要做到更轻更薄电池更大,其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将更加复杂。在原理设计以及PCB走线上,做了整体优化,充分考虑终端产品大容量电池在充电方面的提升与优化,layout走线这一块加粗了VCHG的线宽,对DM DP数据线进行立体包里处理,增加了旁路电容,在走线与器件摆放、过孔、GND都做了严格的处理,优化了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使充电效率明显优于传统行业应用同类产品。
关键器件靠近PMIC摆放,可以有效地保证CPU的负载发生变化时其供电电压的稳定,同时有效的抑制外界电压的突变对CPU的冲击。
高亮白色电容靠近MT6763摆放,离芯片越近,引线越短,受外来干扰就越小,避免引起信号更大的的衰减,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两极板上的电荷有积累过程,也即电压有建立过程,因此,电容器上的电压不能突变。
功率电感放置在MT6356附近。减少了走线的间距,提高了电源的工作效率,在DC-DC回路上,功率电感主要作用是储能和滤波,一般大的感量对应强的滤波特所有突出的功率电感器件放性,但同时大感量会增加电感的RDC,影响电感的额定电流和响应速率,因此要合理选择感量,VBAT_TEMPMP内部电压为1.8V,故增加R1050 10k电阻下拉到地,保证BAT_ON电压不高于上限
CS_P和CS_N为电池电量检测管脚。
Layout时CS_P与CS_N要走差分线并且立体包地处理。
VBAT_TEMP为电池温度检测管脚。
BAT_ON:电池是否在位检测管脚,也是电池NTC管脚
BATSNS:充电电流检测。
VBUS:充电器输入端正极。
GND:为系统地。
手机充电部分组成:它包括充电电路及其保护电路两大部分;
充电检测部分:检测充电器是否连接手机,并告知CPU。
充电控制部分:控制外接电源向手机充电或供电,告知电源和充电模
电量检测部分:主要是检测充电电量情况,充满电后向CPU发出信号。
过压保护部分:是当充电时候交流端电压的出现不稳定情况,防止损
过流保护部分:过流保护其实是充电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没有过流极易出现烧毁机器的情况。
MT6370是一款高度集成的智能电源管理IC,包括单电池锂离子/锂聚合物开关电池充电器、USB C型PD控制器、双闪光灯LED电流。
高精度电压/电流调节:
平均输入电流调节(AICR):0.1a至3.25a,以50ma为步进;
充电电流调节精度:±7%;
充电电压调节精度:±1%(0至85℃)。
充电过程的讲解:
锂电池类型主要有普通(4.2V)和高压(4.35V)两种锂电池。通过采用的是4.35v的高压电池。
电池充电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涓流充电/预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
当Vbat<3.2V属于预充阶段。电池内部有保护电路,当放电到2.8V左右时会截止,不能再放出电。
当电池电压小于2.2V时,插入充电器后,软件不会启动,硬件PMIC芯片会以默认的70MA电流来充电,同时打开一个5分钟的Timer(T1)。
当5分钟过后,电池电压仍小于2.7V,则认为dead battery,然后关闭充电。当电池电压大于2.2V时,插入充电后,软件仍不会启动;
硬件PMIC芯片会根据插入的充电器类型来选择充电电流:若是AC充电器则为300MA;
若是电脑USB则为70MA。同时打开一个35分钟的Timer(T2);
当35分钟过后,电池电压仍小于3.2V,则认为是dead battery,然后关闭充电;
涓流充电:其分为2部分,涓流充电-A:电池电压低于2V时充电电流100mA;涓流充电-B:电池电压在2V~3V之间时充电电流150mA;
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在3V~4.2V之间时恒流充电,适配器充电时充电电流2A,USB充电时充电电流450mA;
恒压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4.2V时恒压充电,充电电流逐渐下降,充电电流降低到100mA左右,截止充电。通过修改软件中的驱动代码,可以支持高压(4.35V)电池充电。
电池特性的讲解:
锂电池工作原理和特性:
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一般锂电池充电电流设定在0.2C至1C之间,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同一时候电池发热也越大。并且,过大的电流充电,容量不够满。由于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须要时间。
主要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额定电压为3.7V(少数的是3.8V)。充满电时的终止充电电压与电池阳极材料有关。E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采用主流的参数为4.35V的高能聚合物锂电池。充电时要求终止充电电压的精度在±1%之内。
锂离子电池的终止放电电压为2.4~2.7V(电池厂家给出工作电压范围或终止放电电压的参数略有不同)。高于终止充电电压及低于终止放电时会对电池有损害。
其使用有一定要求:充电温度:0℃~45℃。保存温度:-20℃~+60℃。锂离子电池不适合大电流充放电。一般充电电流不大于1C,放电电流不大于2C(C是电池的容量。如C=950mAh,1C的充电率即充电电流为950mA)。
充电、放电在20℃左右效果较好,在负温下不能充电,而且放电效果差(在-20℃放电效果最差,不仅放电电压低,放电时间比20℃放电时的一半还少)。
充放电特性:
锂电池的充电特性:
(1).在充电前半段,电压是逐渐上升的;
(2).在电压达到4.2V后。内阻变化,电压维持不变;
(3).整个过程中,电量不断添加;
(4).在接近充满时。充电电流会达到非常小的值。
锂电池的充电过程:
(1).涓流充电达到放电终止电压2.7V。
(2).使用恒流进行充电,使电压基本达到4.2V。
(3).恒流阶段基本能达到电量的80%;
(4).转为恒压充电,电流逐渐减小;
(5).在电流达到较小的值(如0.05C)时,电池达到充满状态。
这样的CC-CV的充电方式能非常好的到达电池的充满状态,而且不损害电池,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充电方式。
可是在电池电压已经非常低的情况下,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活性减弱,假设此时用比较大的电流充电。也有可能对电池有损害。如同人在剧烈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热身活动一样。锂离子的活性也要逐步激活。能够在电池低压段采用涓流方式,有效激活电池电压到2.7V以上。然后采用CC-CV的充电方式,有效的保护电池。
锂电池的放电特性:
实验发现,锂离子电池在放电终止电压2.7V的条件下。放电电流越大电池的极化越大。电池的放电容量越小,但电池的静态电压与电池的放电深度的关系是基本保持不变的状态。锂离子电池以大电流放电(大于2C)的情况下。电池的放电曲线出现了电压先减少后上升的现象,通常情况下。确定锂离子电池放电电流大小时,不能用电流的绝对值来衡量。而用额定容量C与放电时间的比来表示。称作放电速率或放电倍率。
对于7000mAh的电池,假设以0.1C的电流放电,则放电电流为700mA。因为锂离子电池的内阻。一般在30-100mΩ之间,大电流放电或充电都会导致电池升温。因此在监测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一般不同意快速率放电。一般放电速率应小于0.5C,最大连续放电速率不能超过1.5C,电压低于2.7V时应终止放电。
过充过放:
锂离子电池的额定电压,由于材料的变化。一般为3.7V。磷酸铁锂(下面称磷铁)正极的则为3.2V。
充满电时的终止充电电压国际标准是4.2V。磷铁3.6V。锂离子电池的终止放电电压为2.75V~3.0V(国内电池厂给出工作电压范围或给出终止放电电压,各参数略有不同,一般为3.0~2.75V,磷铁为2.5V。低于2.5V(磷铁2.0V)继续放电称为过放(国际标准为最低3.2v。磷铁2.8v),低电压的过放或自放电反应会导致锂离子活性物质分解破坏,并不一定能够还原。
E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电池参数、温度放电数据。
电池的性能参数:
电池主要性能包括电动势、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开路电压、内阻、充放电速率、阻抗、寿命和自放电率。电动势取决于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电池储存的能量有限,电池所能输出的总电荷量为电池的容量,通常用安培作单位,它也是电池的一个重要参数。
额定电压:
电池在常温下的典型工作电压,又称标称电压。它是选用不同种类电池时的参考。电池的实际工作电压随不同使用条压等于正、负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之差。它只与电极活性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活性物质的数量无关。电池电压本质上是直流电压,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电极反应所引起的金属晶体或某些成相膜的相变会造成电压的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噪声。波动的幅度很小但频率范围很宽,故可与电路中自激噪声相区别。
开路电压:
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称为开路电压。电池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池在断路时(即没有电流通过两极时)电池的正极电极电势与负极的电极电势之差。电池的开路电压用V开表示,即V开=Ф+-Ф-,其中Ф+、Ф-分别为电池的正负极电极电位。电池的开路电压,一般均小于它的电动势。这是因为电池的两极在电解液溶液中所建立的电极电位,通常并非平衡电极电位,而是稳定电极电位。一般可近似认为电池的开路电压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内阻:
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时受到的阻力。它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极化内阻又包括电化学极化内阻和浓差极化内阻。由于内阻的存在,电池的工作电压总是小于电池的电动势或开路电压。电池的内阻不是常数,在充放电过程中随时间不断变化(逐渐变大),这是因为活性物质的组成,电解液的浓度和温度都在不断的改变。欧姆内阻遵守欧姆定律,极化内阻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线性关系。常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加。
内阻是决定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输出的能量和功率,对于电池来说,其内阻越小越好。
阻抗:
电池内具有很大的电极-电解质界面面积,故可将电池等效为一大电容与小电阻、电感的串联回路。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尤其是电池的阻抗随时间和直流电平而变化,所测得的阻抗只对具体的测量状态有效。
充放速率有时率和倍率两种表示法。时率是以充放电时间表示的充放电速率,数值上等于电池的额定容量(安·小时)除以规定的充放电电流(安)所得的小时数。倍率是充放电速率的另一种表示法,其数值为时率的倒数。原电池的放电速率是以经某一固定电阻放电到终止电压的时间来表示。放电速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较大。
待机功耗以及续航能力的分析与说明:
E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产品搭载中兴物联ME3630物联网模组专网模块,ME3630是一款80PIN邮票孔接口或Mini Pcie接口的LTE模块,支持GPS业务。数据业务下载速率150M,支持信息和PCM语音,模拟语音业务。模块体积小巧、频段制式丰富,能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
产品配置:
1:LTE FDD:B1,B3
2:LTE TDD:B38,B39,B40,B41
3:TD SCDMA:B34,B39
4:WCDMA:B1
5:GSM:B3,B8
6:CDMA EVOD:800M
7:CDMA 1X:800M
GPS
产品优势与特点:
·LTE Cat4,速度更快,延迟更小
·LTE七模,兼容国内全网通
·LCC邮票孔接口,便于调试生产;Mini Pcie接口,3G/4G兼容更方便。
·小尺寸,超薄设计,适应更多场景
·宽温设计,可支持到-40~85°
·支持数据、信息、PCM语音功能,模拟语音功能
·支持低功耗和远程唤醒
·支持高速USB 2.0接口
·支持UART接口
·支持分集天线接口
·支持GPS
E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频段信息:
Transmit Power:
LTE:23±2.7dBm(Power Class 3)
WCDMA:24+1/-3dBm(Power Class 3)
TD-SCDMA:24+1/-3dBm
GSM900:33±2dBm(Power Class 4)
GSM1800:30±2dBm(Power Class 1)
CDMA:24±1dBm@All up bits
在E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产品设计中两个最耗电的部分就是基带处理器和射频前端。功率放大器(PA)消耗了射频前端中的绝大部分功率。实现低功耗的关键是使射频前端中的其他电路消耗尽可能少的功耗且不影响PA的工作。在目前所用的选择中,带解码器的GaAs开关吸纳的电流为600μA,但在典型的射频前端应用中,UltraCMOS SP7T开关只吸纳10μA的电流,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射频前端的功耗,从而提高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主要功耗场景及优化点:
处理器功耗:处理器的功耗大小对于手机电量的消耗显得非常明显,处理器制造的工艺近年来不断进步,使得手机续航和发热改善了许多。功耗和性能兼备才能续航更加持久。硬件方面采用稳定的硬件设计方案,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使用了MTK6763(p23)采用了台积电16纳米制程工艺,功耗控制和发热控制都比较理想,物料选型方面严格按照电气性能及各项参数进行选型,射频指标及参数符合3GPP协议规定,单手机部分功耗飞行模式下为4MA。
软件方面提升CPU使用率,争取最大化利用CPU单位时间片,降低CPU频率会降低功耗,但会牺牲手机性能,会在不同使用场景下调整CPU频率来降低使用功耗。
待机功耗很容易出现问题,并且很难理清,因为其涉及到环境,APK、Modem、Wifi、poc对讲,等不确定因素。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对基础硬件功耗、干净系统主要功能功耗、复杂环境使用功耗、以及电池曲线等指标及性能都进行了详细测试与优化,明显的提高了产品的待机时间。
针对电池续航能力,本产品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采用7000MAH高效聚合物电池,在电池参数及电池曲线上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正确的导入,大大的提升了电量的准确度,避免出现同类专网产品容易出现的问题,电量快速拉升,电量虚高,电池充不满等情况的发生。综合上述xibII T4 Gb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在软硬件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与优化,明显的提高了待机时间,延长了产品的续航能力。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该智能终端通过将关键器件靠近PMIC摆放,可以有效地保证CPU的负载发生变化时其供电电压的稳定,同时有效的抑制外界电压的突变对CPU的冲击,高亮白色电容靠近MT6763摆放,离芯片越近,引线越短,受外来干扰就越小,避免引起信号更大的的衰减,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两极板上的电荷有积累过程,也即电压有建立过程,因此,电容器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功率电感放置在MT6356附近。减少了走线的间距,提高了电源的工作效率,且通过设置充电检测部分、充电控制部分、电量检测部分、过压保护部分、过流保护部分配合使用可以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检测保护,杜绝蓄电池由于过压而导致爆炸的情况,且通过续航模块2使终端的续航能力更好。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第二实施例的图18-2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可以包括所述的充放电模块2和续航模块4,所述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还包括:U形放置块4,U形放置块4与智能终端1的大小相适配:
第一限位块5,所述第一限位块5设置于所述U形放置块4上;
两个连接块7,两个所述连接块7分别固定于所述U形放置板4的背面的左右两侧;
连接轴9,所述连接轴9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块7的相对的一侧之间;
套管10,所述套管10套接于所述连接轴9的表面,套管10与连接轴9为间隙配合;
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固定于所述套管10的表面;
第二限位块11,所述第二限位块11固定于所述连接轴9的表面;
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开设于所述套管10的内表面。
所述U形放置块4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垫6。
所述第一限位块5的数量有四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U形放置块4内表面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U形放置块4的底部设置为圆弧形,所述限位槽12的大小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1的大小相适配。
所述第二限位块11的数量为十六个且均匀设置在连接轴9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槽12的数量有十六个。
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也可以不包括所述的充放电模块2和续航模块4。所述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所组成的元件,仅需满足可以调节挂钟本体1放置在桌子上的角度,该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观看屏幕舒适,且调节简单的效果即可。
智能终端1在使用过程中,入看视屏等,需要人手持,比较不方便,通过在智能终端上设置支撑组件,安装时通过将U形放置块内表面的第一限位块5,对应智能终端1两侧的凹槽对应,使智能终端进入到U形放置块4内部,此时横向移动U形放置块5时第一限位块5位于智能终端1两侧的凸起块前侧对智能终端1进行限位,U形放置块5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垫6,可以提高稳定性且防止智能终端与U形放置5的内表面摩擦,此时可以转动支撑架8,调节智能终端1的倾斜角度,调节至合适的角度后,向左侧移动支撑架8,支撑架8带动套管10向左侧移动,使连接轴9上的第二限位块11进入到套管10内侧的限位槽12内部,对其进行限位,且限位槽12内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13可以增大摩擦提高稳定形,其中第二限位块11和限位槽12的数量均为16个,即转动22,5度即可使第二限位块11与限位槽12位置对应,调节精度高,该支撑组件可以简单的与智能终端1进行安装,使智能终端1放置在桌面上等,使用更加的方便,且支撑组件可以的调节智能终端放置的倾斜角度,使观看屏幕更加的舒适,且调节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放置块:
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U形放置块上;
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于所述U形放置板的背面的左右两侧;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块的相对的一侧之间;
套管,所述套管套接于所述连接轴的表面;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套管的表面;
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连接轴的表面;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放置块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数量有四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U形放置块内表面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放置块的底部设置为圆弧形,所述限位槽的大小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大小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数量为十六个且均匀设置在连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有十六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CN201921024720.6U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01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4720.6U CN210201502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4720.6U CN210201502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1502U true CN210201502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2472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01502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1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815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fast-charging for mobile devices and devices having sporadic power-source connection
CN103199583B (zh) 电池管理方法、装置和由电池供电的设备
EP2838176B1 (en) Method for charging secondary battery
US10688241B2 (en) Multi-mode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a portable infusion device
CN202696242U (zh) 一种快充移动电源
CN105849966A (zh)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及其充放电控制方法
CN202309117U (zh) 一种蓄电池组均衡系统
US6653814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wer supply compatibility in a portable device
CN204012830U (zh) 移动电源
CN107733000A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器
CN210201502U (zh) 一种速充及高续航的智能防爆终端
CN201860135U (zh) 一种均衡充电的电池组充电装置
CN205429771U (zh) 智能自适应快充移动电源
CN210724269U (zh) 一种检测电压负增量的电池智能充电电路
CN102025168A (zh) 一种手机应急充电器
CN202930977U (zh) 带温度检测的锂电池充电器
CN206742902U (zh) 充电宝充电功率自动调节电路
CN111884292A (zh) 一种自动识别外部适配器的智能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Tanboonjit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harger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st charging technique of Li-FePO 4 battery in electric bicycles
CN103682496A (zh) 锂离子电池延长使用寿命的充电方法
CN104659845A (zh) 一种电池自适应充电器
TWI786863B (zh) 電池健康管理方法及電池健康管理裝置
US20230336013A1 (en) Adapting a battery charging profile based on normal operation of a battery-powered device
CN110504730B (zh) 一种锂电池usb插口供电方法、存储介质、装置
CN217036787U (zh)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组的监测及保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