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8214U - 带偏航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偏航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8214U
CN210198214U CN201920971565.2U CN201920971565U CN210198214U CN 210198214 U CN210198214 U CN 210198214U CN 201920971565 U CN201920971565 U CN 201920971565U CN 210198214 U CN210198214 U CN 210198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eering
bodies
face
steer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15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ngxing Wang
王昌兴
Xuebao Fu
付学宝
Zhenpeng Mu
慕振鹏
Chuncai Chen
陈春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HUPDI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HUPDI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HUPDI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HUPDI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15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8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8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8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偏航防护结构,包括偏航层、结合层和结构层,偏航层包括多个转向体,每一转向体采用高强耐磨性能材料预制成型,每一转向体的横断面形状为三角形切角得到的四边形,每一转向体的外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其中,第一面为切角部位处的面,第三面与第一面相对;多个转向体在前后方向上顺次并排,且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转向体中的一个转向体的第一面与另一个转向体的第三面的下部挤压对接,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两个转向体之间的连接面为倾斜面;结合层设置在偏航层的下方并与每一转向体的第二面连接;结构层设置在结合层的下方并与结合层连接。本实用新型抗侵彻好、质量可靠、无薄弱打击部位且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带偏航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导弹侵彻的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偏航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防护结构形式仍以成层式防护结构为主,根据功能不同的分别称为伪装层(伪装)、遮弹层(抗侵彻)、分配层(缓冲爆炸冲击波)和结构层(主体支撑),防护结构的抗打击能力主要体现在遮弹层上。为了有效打击单机掩蔽库、控制中心等重要目标,导弹的形式逐渐从低侵彻高爆炸向高侵彻低爆炸转变,这就对防护结构的抗侵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抵抗爆炸冲击的能力降低了要求,目前的防护结构尚未对此进行充分的调整。
目前遮弹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或称反应式)防护技术,即在来袭常规武器弹道末端尚未接触遮弹层前,利用遮弹层的反应系统对其造成损伤,使其偏离目标甚至丧失侵彻能力;二是被动(或称综合)防护技术,即提高遮弹层自身的抵御能力。其中被动防护技术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1)采用结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遮弹层表面硬度或改变表面几何形状以及改变层间的几何形状,如以球面铸铁或者球状陶瓷作为遮弹层表面,或遮弹层中间夹蜂窝状夹层,使侵彻弹丸偏转;2)采用高强复合材料,主要是采用抗侵彻能力强的复合材料层,如刚玉块石混凝土、含钢球钢纤维混凝土等;3)采用分层结构的有效组合形式,利用各防护层的非均匀性影响弹体侵彻。
而目前已有的遮弹层体系,不同程度存在抗侵彻能力差(实际大量应用的普通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困难且质量不易保证(研究较多的高强混凝土及复合材料混凝土结构)、存在薄弱部位(陶瓷壳偏航层,壳体上和壳体间抗侵彻效果差异显著)、经济差等问题。
国内外遮弹层的具体试验及理论研究成果如下:国外有块石遮弹层、混凝土空心三棱柱遮弹层、混凝土栅板遮弹层、高强混凝土遮弹层、钢纤维混凝土遮弹层;国内有球壳型遮弹层、高强混凝土短柱遮弹层、高强复合材料遮弹层、多层复合遮弹层等。这些遮弹层在试验中均取得了较好的遮弹效果,但在实际中应用的并不多。实际过程中应用最多的还是普通混凝土遮弹层,主要是因为这些技术有以下缺点:1)试验过程中采用的试件及靶体尺寸与防护工程实际建设中的大体量、大面积相比,差别比较明显,在试验过程中效果良好的结构,在实际中并不容易实现,如目前大量研究的复合材料混凝土,目前施工条件下很难做到大面积浇筑;2)目前的偏航装置大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部位,弹体打击部位会严重影响偏航效果,如陶瓷壳偏航层,弹体打击在壳体上和壳体之间,偏航效果差异巨大,无法提供稳定良好的偏航效果;3)经济性差,如普通混凝土遮弹层,要想取得足够的抗侵彻效果,就需要足够的厚度,从而显著降低经济性,再如复合材料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可达到较好的侵彻效果,但现场施工及材料本身造价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偏航防护结构,抗侵彻好、质量可靠、无薄弱打击部位且经济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包括:
偏航层,所述偏航层包括多个转向体,每一所述转向体采用高强耐磨性能材料预制成型,每一所述转向体的横断面形状为三角形切角得到的四边形,每一所述转向体的外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为切角部位处的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多个所述转向体在前后方向上顺次并排,且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所述转向体中的一个所述转向体的所述第一面与另一个所述转向体的所述第三面的下部挤压对接,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向体之间的连接面为倾斜面;
结合层,所述结合层设置在所述偏航层的下方并与每一所述转向体的所述第二面连接;
结构层,所述结构层设置在所述结合层的下方并与所述结合层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重点加强偏航层的抗侵彻和偏航能力,采用预制的断面为切角三角形的高强转向体通过切角连接方式排叠成偏航层,可以有效地改变导弹的运动方向,使导弹由垂直侵彻变为斜向侵彻,在偏向层内即损失掉所有动能,从而使导弹在偏向层以上或者偏向层内发生爆炸,有效降低了侵彻深度;甚至使导弹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产生差异,在自身冲击动能下发生弯折破坏,使导弹不爆炸或者变为空爆,从而显著地降低导弹的侵彻及爆炸效应,显著降低对下部结构的影响。由于侵彻及爆炸效应的降低,可有效降低整个抗侵彻部分(偏向层和结合层)的尺寸,同时降低对结合层下方的其它层如结构层等的要求,从而降低整个带偏航防护结构的尺寸和成本,最终在满足结构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造价。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抗侵彻好、质量可靠、无薄弱打击部位且经济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向体由高强混凝土或者复合材料混凝土材料预制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高强混凝土为C80以上的混凝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向体的切角高度为所述三角形高度的1/4~3/4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航层还包括锚固钢筋组件,所述转向体通过所述锚固钢筋组件与所述结合层锚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锚固钢筋组件包括相连的预埋部分的钢筋和伸出部分的钢筋,在预制所述转向体时,所述预埋部分的钢筋预埋在所述转向体内,所述伸出部分的钢筋伸出所述转向体外,用于锚固在所述结合层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预埋部分的钢筋包括在所述转向体的横断面方向上设置的且与所述转向体的横断面形状相似的多个钢筋环,多个所述钢筋环沿所述转向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预埋部分的钢筋还包括沿所述转向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钢筋条,所述钢筋条分布在所述钢筋环的拐角内并与所述钢筋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航层还包括设置在每一所述转向体上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覆盖在所述第三面上,所述第二钢板完全覆盖在所述第四面上,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向体中的一个所述转向体上的所述第二钢板的底端焊接在另一个所述转向体上的所述第一钢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的厚度为10~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偏航层、所述结合层和所述结构层在前后方向的投影均为同轴线的拱弧状,所述偏航层的每一所述转向体在左右方向上包括顺次对接的多个转向体弧形段,每一所述转向体上两两相邻的所述转向体弧形段之间的对接端面方向偏离拱弧形的径向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结合层为普通混凝土层,所述结构层为普通混凝土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分配层,所述分配层位于所述结合层与所述结构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分配层为松软材料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松软材料层为聚苯层或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带偏航防护结构的转向体及锚固钢筋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的的防护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
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
偏航层1
转向体11 第一面111 第二面112 第三面113 第四面114 转向体弧形段115 结合层2 分配层3 结构层4
锚固钢筋组件5 埋部分的钢筋51 钢筋环511 钢筋条512 伸出部分的钢筋52 第一钢板6 第二钢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包括偏航层1、结合层2和结构层4。其中,偏航层1包括多个转向体11,每一转向体11采用高强耐磨性能材料预制成型,每一转向体11的横断面形状为三角形切角得到的四边形,每一转向体11的外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和第四面114,其中,第一面111为切角部位处的面,第三面113与第一面111相对;多个转向体11在前后方向上顺次并排,且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转向体11中的一个转向体11的第一面111与另一个转向体11的第三面113的下部挤压对接,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两个转向体11之间的连接面为倾斜面;结合层2设置在偏航层1的下方并与每一转向体11的第二面112连接;结构层4设置在结合层2的下方并与结合层2连接。
具体而言,偏航层1包括多个的转向体11,每一转向体11采用高强耐磨性能材料预制成型,也就是说,转向体11具有高强耐磨性能,质量可靠,有利于提供较大的抗侵彻和偏航能力。每一转向体11的横断面形状为三角形切角得到的梯形形状,相应地,每一转向体11的外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和第四面114,其中,第一面111为切角部位处的面,第三面113与第一面111相对;多个转向体11在前后方向上顺次并排,且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转向体11中的一个转向体11的第一面111与另一个转向体11的第三面113的下部挤压对接,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两个转向体11之间的对接面为倾斜面。例如,在图1和图3中,转向体11的横断面形状为等边三角形切去一角得到的等腰梯形,相应地,转向体11的外周面包括四个面,四个面分别为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和第四面114,其中,第一面111为上述等腰梯形的上底对应的面,这里上底是根据梯形的两平行边中的短边为上底进行定义的,第三面113与第一面111相对;在前后方向上,多个转向体11在前后方向上顺次并排,且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转向体11中的一个转向体11的第一面111与另一个转向体11的第三面113的下部挤压对接,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两个转向体11之间的连接面(如图1中箭头处所示)为倾斜面,也就是说,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两个转向体11之间的连接面不在竖直方向上。可以理解的是,相邻转向体11之间通过挤压摩擦连接,连接面上形成一道天然薄弱层,从而保证导弹打在偏航层1上的任何位置,都有足够的偏航距离,使导弹本身发生偏转,可以有效地改变导弹的运动方向,使导弹由垂直侵彻变为斜向侵彻(如图4所示),在偏向层1内即损失掉所有动能,从而使导弹在偏向层1以上或者偏向层1内发生爆炸,有效降低了侵彻深度;甚至使导弹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产生差异,在自身冲击动能下发生弯折破坏,使导弹不爆炸或者变为空爆,从而显著地降低导弹的侵彻及爆炸效应,显著降低对下部结构的影响。由于侵彻及爆炸效应的降低,可有效降低整个抗侵彻部分(偏向层1和结合层2)的尺寸,同时降低对结合层2下方的其它层如结构层4等的要求,从而降低整个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的尺寸和成本,最终在满足结构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造价。
结合层2设置在偏航层1的下方并与每一转向体11的第二面11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层2主要是固定转向体11,用于提高偏航层1的整体性。
结构层4设置在结合层2的下方并与结合层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结构层4主要承担结构自重及整体冲击荷载即可,通过构造措施避免局部震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重点加强偏航层1的抗侵彻和偏航能力,采用预制的断面为切角三角形的高强转向体11通过切角连接方式排叠成偏航层1,可以有效地改变导弹的运动方向,使导弹由垂直侵彻变为斜向侵彻(如图4所示),在偏向层1内即损失掉所有动能,从而使导弹在偏向层1以上或者偏向层1内发生爆炸,有效降低了侵彻深度;甚至使导弹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产生差异,在自身冲击动能下发生弯折破坏,使导弹不爆炸或者变为空爆,从而显著地降低导弹的侵彻及爆炸效应,显著降低对下部结构的影响。由于侵彻及爆炸效应的降低,可有效降低整个抗侵彻部分(偏向层1和结合层2)的尺寸,同时降低对结合层2下方的其它层如结构层4等的要求,从而降低整个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的尺寸和成本,最终在满足结构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造价。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抗侵彻好、质量可靠、无薄弱打击部位且经济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转向体11由高强混凝土或者复合材料混凝土材料预制成型。由此,可以保证预制的转向体11具有高强耐磨性能,有利于满足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的质量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高强混凝土为C80以上的混凝土。由此,可以保证预制的转向体11具有高强耐磨性能,有利于满足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的质量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转向体11的切角高度为三角形高度的1/4~3/4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三角形高度较大时,切角高度可取下限,即切角高度为三角形高度的3/4;在三角形高度较小时,切角高度可取上限,即切角高度为三角形高度的1/4。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切角的高度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偏航层1还包括锚固钢筋组件5,转向体11通过锚固钢筋组件5与结合层2锚固连接。通过锚固钢筋组件5将转向体11与结合层2锚固连接,确保了偏航层1与结合层2连接可靠,保证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锚固钢筋组件5包括相连的预埋部分的钢筋51和伸出部分的钢筋52,确保了偏航层1与结合层2的可靠连接,在预制转向体11时,预埋部分的钢筋51预埋在转向体11内,可以增加转向体11的强度,伸出部分的钢筋52伸出转向体11外,用于锚固在结合层2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预埋部分的钢筋51包括在转向体11的横断面方向上设置的且与转向体11的横断面形状相似的多个钢筋环511,多个钢筋环511沿转向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每一转向体11内两两相邻的钢筋环511间隔100mm设置。由此,可以较好地提高转向体11的强度,增强转向体11的抗侵彻能力,提高偏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预埋部分的钢筋51还包括沿转向体11长度方向延伸的钢筋条512,钢筋条512分布在钢筋环511的拐角内并与钢筋环511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绑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转向体11的强度,增强转向体11的抗侵彻能力,提高偏航效果。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偏航层1还包括设置在每一转向体11上的第一钢板6和第二钢板7,第一钢板6完全覆盖在第三面113上,第二钢板7完全覆盖在第四面114上,两两相邻的两个转向体11中的一个转向体11上的第二钢板7的底端焊接在另一个转向体11上的第一钢板6上。由此,可以增强转向体11的抗侵彻能力,提高偏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钢板6和第二钢板7可以在工厂可靠地安装在转向体11上,不同的转向体11在现场安装就位后,再对相邻的两个转向体11中的一个转向体11上的第二钢板7与另一个转向体11上的第一钢板6进行焊接连接,增强结构的抗侵彻能力,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一钢板6和第二钢板7的厚度均为10~30mm。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钢板6和第二钢板7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偏航层1、结合层2和结构层4在前后方向的投影均为同轴线的拱弧状,偏航层1的每一转向体11在左右方向上包括顺次对接的多个转向体弧形段115,每一转向体11上两两相邻的转向体弧形段115之间的对接端面方向(如图1中箭头C处所示)偏离拱弧形的径向方向。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运输,每一转向体11在工厂可以拆分成不同类型的转向体弧形段115,不同类型的转向体弧形段115主要体现在转向体弧形段115的端面方向相对于转向体弧形段115的径向位置不一样,例如,如图1中的I类型的转向体弧形段端面方向和II类型的转向体弧形段的端面方向有所不同,但均不在弧形段的径向方向上。为避免每一转向体11上两两相邻转向体弧形段115之间的对接端面形成导弹打击的薄弱部位,使每一转向体11上两两相邻的转向体弧形段115之间的对接端面方向(如图1中箭头C处所示)偏离拱弧形的径向方向,保证整个每一转向体11上的无薄弱打击部位,保证转向及抗侵彻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层2为普通混凝土层,结构层4为普通混凝土层。由于结合层2主要为提高偏向层1的整体性,采用普通混凝土即可,有利于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结合层2中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与锚固钢筋组件5中伸出部分的钢筋52连接,使得结合层2与偏航层1连接更加可靠。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分配层3,分配层3位于结合层2与结构层4之间,在结合层2与结构层4之间通过挤压摩擦连接。通过设置分配层3,可以缓冲分配层3上方传下来的冲击波,尤其是在导弹吨位或速度较大导致冲击波较大时,通过分配层3的缓冲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冲击波对分配层3下方结构层4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分配层3根据计算需要设置,若分配层3上方传下来的冲击波较大(导弹吨位或速度较大时),通过设置分配层3,可有效降低冲击波对分配层3下方的结构层4的影响,若分配层3上方传下来的冲击波较小(导弹吨位或速度较小时),可取消分配层3,此处设置成结合层2和结构层4间的冷缝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分配层3为松软材料层。可选的,松软材料层为聚苯层或土层。可以理解的是,分配层3采用松软材料例如聚苯材料或沙土,可有效降低分配层3上方冲击波对分配层3下方结构层4的影响。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的施工方法。
施工时,根据设计条件包括结构尺寸、导弹信息等,来确定带偏航防护结构1000的结构形式,即是否需要设置分配层3及各层尺寸,以及确定转向体11的拆分尺寸;工厂预制转向体,同时现场施工结构层4及分配层3,有效缩短施工进度;转向体11运至现场,组装,浇筑结合层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航层,所述偏航层包括多个转向体,每一所述转向体采用高强耐磨性能材料预制成型,每一所述转向体的横断面形状为三角形切角得到的四边形,每一所述转向体的外周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为切角部位处的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多个所述转向体在前后方向上顺次并排,且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所述转向体中的一个所述转向体的所述第一面与另一个所述转向体的所述第三面的下部挤压对接,前后方向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向体之间的连接面为倾斜面;
结合层,所述结合层设置在所述偏航层的下方并与每一所述转向体的所述第二面连接;
结构层,所述结构层设置在所述结合层的下方并与所述结合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体由高强混凝土或者复合材料混凝土材料预制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混凝土为C80以上的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体的切角高度为所述三角形高度的1/4~3/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航层还包括锚固钢筋组件,所述转向体通过所述锚固钢筋组件与所述结合层锚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筋组件包括相连的预埋部分的钢筋和伸出部分的钢筋,在预制所述转向体时,所述预埋部分的钢筋预埋在所述转向体内,所述伸出部分的钢筋伸出所述转向体外,用于锚固在所述结合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部分的钢筋包括在所述转向体的横断面方向上设置的且与所述转向体的横断面形状相似的多个钢筋环,多个所述钢筋环沿所述转向体的长度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部分的钢筋还包括沿所述转向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钢筋条,所述钢筋条分布在所述钢筋环的拐角内并与所述钢筋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航层还包括设置在每一所述转向体上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覆盖在所述第三面上,所述第二钢板完全覆盖在所述第四面上,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向体中的一个所述转向体上的所述第二钢板的底端焊接在另一个所述转向体上的所述第一钢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的厚度为10~3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航层、所述结合层和所述结构层在前后方向的投影均为同轴线的拱弧状,所述偏航层的每一所述转向体在左右方向上包括顺次对接的多个转向体弧形段,每一所述转向体上两两相邻的所述转向体弧形段之间的对接端面方向偏离拱弧形的径向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为普通混凝土层,所述结构层为普通混凝土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配层,所述分配层位于所述结合层与所述结构层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层为松软材料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偏航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软材料层为聚苯层或土层。
CN201920971565.2U 2019-06-25 2019-06-25 带偏航防护结构 Active CN210198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1565.2U CN210198214U (zh) 2019-06-25 2019-06-25 带偏航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1565.2U CN210198214U (zh) 2019-06-25 2019-06-25 带偏航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8214U true CN210198214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1565.2U Active CN210198214U (zh) 2019-06-25 2019-06-25 带偏航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8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2073B (zh) 一种内置型钢钢管混凝土边框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结构
US9856614B1 (en) Aseismic combined pier
CN105863050A (zh) 一种可恢复功能的装配式波浪腹板梁柱组合节点连接装置
CN108680062B (zh) 高抗力防弹抗爆复合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6499120B (zh)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n型连接预制分体柱
CN102409783A (zh) 底部双重叠合型钢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板剪力墙及作法
CN110847021A (zh) 一种装配式盖梁—桥墩的高性能轻型连接构造
CN108150192A (zh) 一种双层衬砌盾构隧道变形缝结构及盾构隧道
CN112129178A (zh) 带偏航防护结构
CN210198214U (zh) 带偏航防护结构
CN105821903A (zh) 框架式组合结构综合管廊
CN207813628U (zh) 一种双层衬砌盾构隧道变形缝结构及盾构隧道
CN207934904U (zh) 一种用于双层衬砌盾构隧道管片与内衬的连接结构
CN101191327B (zh) 桩头的箍与带箍的桩
CN203007933U (zh) 一种混合配筋非全圆形混凝土预制桩
CN113279374B (zh) 一种堆石坝顶部抗震防浪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316913U (zh) 一种承载体锚杆及带囊袋的承载体锚杆
CN109989340B (zh) 一种内置框架结构的防船撞装置
JPH0359300A (ja) 合成セグメント
CN218990271U (zh) 一种桥梁桩基防护装置
CN114232827A (zh) 具有抗侵彻能力的复合式混凝土结构及系统
CN214401867U (zh) 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变截面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
CN217581512U (zh) 一种定向配筋混凝土抗侵彻结构
CN214169138U (zh) 一种矢量型成层式防护结构
CN202039350U (zh) 一种混凝土预应力基础空心方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