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4655U -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4655U
CN210194655U CN201920740132.6U CN201920740132U CN210194655U CN 210194655 U CN210194655 U CN 210194655U CN 201920740132 U CN201920740132 U CN 201920740132U CN 210194655 U CN210194655 U CN 210194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watering well
seepage
plugging
reinforcing structure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01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hong Yi
易启洪
Li Ding
丁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401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4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4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4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包括降水井(1),在降水井(1)内设置有隔板(5),在隔板(5)的上方设置有刚性材料封堵层(4),在隔板(5)的下方设置有灌浆材料封堵层(6);能够有效的将降水井防渗封堵结构与土体之间紧密结合,避免当出现温度或沉降变化时造成移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能够避免出现渗水的情况;该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对于建筑物周围土体的加固作用优于传统工艺所形成的降水井,且稳定周围地基的效果更优。

Description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降水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地下室的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放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降水井用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施工环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同时可以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消除流砂,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提供比较干的施工条件,还可以减少土方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
现有地下建筑降水井封堵结构存在混凝土与土体之间不能紧密结合,温度和沉降变化容易造成位移,导致渗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能够有效的将降水井防渗封堵结构与土体之间紧密结合,避免当出现温度或沉降变化时造成移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能够避免出现渗水的情况;该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对于建筑物周围土体的加固作用优于传统工艺所形成的降水井,且稳定周围地基的效果更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包括降水井,在降水井内设置有隔板,在隔板的上方设置有刚性材料封堵层,在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灌浆材料封堵层。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刚性材料封堵层的厚度与灌浆材料封堵层的厚度比为:0.8~1.2:9~11。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刚性材料封堵层的厚度与灌浆材料封堵层的厚度比为:1:10。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降水井内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底端置于隔板的上方或与隔板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降水井内还设置有灌浆管,且灌浆管的底端高于降水井底部0.2~0.5m。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隔板为钢板。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隔板的外径与降水井的内径等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机械结构所涉及到的诸如“连接”“固定”、“设置”、“活动连接”“活动设置”等用语皆为机械领域内常规设置用的技术手段,只要能够达到固定或连接或活动设置等目的都可以采用,因此在文中不做具体的限定(比如用螺母、螺杆配合进行活动或固定连接,用插销活动或固定连接、设置,A物件与B物件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将降水井防渗封堵结构与土体之间紧密结合,避免当出现温度或沉降变化时造成移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能够避免出现渗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于建筑物周围土体的加固作用优于传统工艺所形成的降水井,且稳定周围地基的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降水井、2-排水管、3-灌浆管、4-刚性材料封堵层、5-隔板、6-灌浆材料封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 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某些需要应用到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或常规技术手段时,申请人可能存在没有在文中具体的阐述该公知技术或/和常规技术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但不能以文中没有具体公布该技术手段,而认为本申请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情况。
实施例1: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能够有效的将降水井防渗封堵结构与土体之间紧密结合,避免当出现温度或沉降变化时造成移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能够避免出现渗水的情况,如图1、图2所示,包括降水井1,在降水井1内设置有隔板5,在隔板5的上方设置有刚性材料封堵层4,在隔板5的下方设置有灌浆材料封堵层6。
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降水井1被隔板5分成上下两层,分别为位于隔板5上方的刚性材料封堵层4和位于隔板5下方的灌浆材料封堵层6,采用两层不同返封堵层结构和隔板结构相组合的防渗封堵结构,能够使得整个结构与土体之间可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克服现有结构不能与土体紧密结合的不足之处。
优选的,刚性材料封堵层4采用特快型聚合物抢修砂浆和遇水不分散堵水注浆料按照1:0.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构成;优选的,灌浆材料封堵层6采用特种水泥(比如遇水不分散型水泥)、水玻璃、乳胶、微膨胀剂、发泡型混凝土按0.8~1.2:0.9~1.2:0.04~0.06:0.01~0.03:0.03~0.05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的材料填充构成;进一步的,灌浆材料封堵层6采用特种水泥(比如遇水不分散型水泥)、水玻璃、乳胶、微膨胀剂、发泡型混凝土按1:0.9:0.05:0.02:0.05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的材料填充构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相同技术结构部位在此技术方案中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刚性材料封堵层4的厚度与灌浆材料封堵层6的厚度比为:0.8~1.2:9~1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相同技术结构部位在此技术方案中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刚性材料封堵层4的厚度与灌浆材料封堵层6的厚度比为:1: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相同技术结构部位在此技术方案中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降水井1内设置有排水管2,且排水管2的底端置于隔板5的上方或与隔板5的上表面接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相同技术结构部位在此技术方案中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降水井1内还设置有灌浆管3,且灌浆管3的底端高于降水井1底部0.2~0.5m,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灌浆管3的底端与降水井1底部之间的距离B1为0.3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相同技术结构部位在此技术方案中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隔板5为钢板。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相同技术结构部位在此技术方案中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隔板5的外径与降水井1的内径等同,且隔板5的厚度为4-6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井(1),在降水井(1)内设置有隔板(5),在隔板(5)的上方设置有刚性材料封堵层(4),在隔板(5)的下方设置有灌浆材料封堵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材料封堵层(4)的厚度与灌浆材料封堵层(6)的厚度比为:0.8~1.2:9~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材料封堵层(4)的厚度与灌浆材料封堵层(6)的厚度比为:1: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降水井(1)内设置有排水管(2),且排水管(2)的底端置于隔板(5)的上方或与隔板(5)的上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降水井(1)内还设置有灌浆管(3),且灌浆管(3)的底端高于降水井(1)底部0.2~0.5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降水井(1)内还设置有灌浆管(3),且灌浆管(3)的底端高于降水井(1)底部0.2~0.5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为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为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外径与降水井(1)的内径等同。
CN201920740132.6U 2019-05-22 2019-05-22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Active CN210194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0132.6U CN210194655U (zh) 2019-05-22 2019-05-22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0132.6U CN210194655U (zh) 2019-05-22 2019-05-22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4655U true CN210194655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4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0132.6U Active CN210194655U (zh) 2019-05-22 2019-05-22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46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4918A (zh) * 2019-05-22 2019-08-20 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4918A (zh) * 2019-05-22 2019-08-20 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2499U (zh) 地下室混凝土外墙、防水、肥槽一体化施工构造
CN111519665A (zh) 一种地基后浇带无间隙式填封方法
CN109778829B (zh) 一种深厚软土刚柔性桩与格构墙组合复合地基
CN206706772U (zh) 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
CN105155551A (zh) 一种压力补偿式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775440A (zh) 一种井筒式地下车库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08612110A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
CN210194655U (zh) 地下建筑降水井防渗封堵加固结构
CN209891184U (zh) 一种深厚软土刚柔性桩与格构墙组合复合地基
CN112726682A (zh) 一种高水位地区与止水帷幕结合的防散水开裂的施工方法
CN202450501U (zh) 消力池砖砌排水结构
CN216339559U (zh) 一种超软场地基坑超前整体固化结构
CN113216246B (zh) 一种浸水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68862B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降水井口的封堵结构
CN210797598U (zh) 一种深基坑止水结构
CN209924154U (zh) 预埋管防渗加固结构
CN108755779B (zh) 一种承压地下室锚杆静压桩的压桩止水施工工艺
CN209084162U (zh) 一种大型地下管道镇墩
CN109306720B (zh) 取水构筑物
CN113047810A (zh) 一种多功能注浆嘴
CN206887996U (zh) 一种排水管道基础充填防渗防塌结构
CN206768890U (zh) 一种河岸边的建筑基础的加固作业平台
CN220644342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底部的防水结构
CN220433714U (zh) 搅拌桩加固的防渗墙结构
CN219568637U (zh) 一种地埋取排水箱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