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1729U - 跑步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跑步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1729U
CN210191729U CN201920884862.3U CN201920884862U CN210191729U CN 210191729 U CN210191729 U CN 210191729U CN 201920884862 U CN201920884862 U CN 201920884862U CN 210191729 U CN210191729 U CN 210191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holding
handlebar
holding portion
ru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48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ongyun Zhou
周红云
Junyong He
何军拥
Xiuli Mo
莫秀丽
Yafang Wang
王亚芳
Chengyang Chen
陈诚扬
Bentu Lu
卢本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iority to CN2019208848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1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1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1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用车领域,公开了一种跑步自行车,包括车体和车把,所述车把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把包括固定座和握持杆,所述固定座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握持杆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活动连接。实现车把可调节。

Description

跑步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用车领域,特别是一种跑步自行车。
背景技术
跑步自行车是新兴的一种多用途车,同时兼备了自行车以及跑步机的功能,但是现有的跑步自行车往往车把为不可调的,人们在使用时只能一个方向对车把握持,长时间的握持往往导致手部不舒服,而且由于只有一个方向握持,所以手部的肌肉容易坚硬,所以不利于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跑步自行车,实现车把可调节。
其技术方案如下:
跑步自行车,包括车体和车把,所述车把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把包括固定座和握持杆,所述固定座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握持杆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握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握持部的末端,且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形成夹角。
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形成九十度夹角。
所述第一握持部远离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凸头,所述凸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中心位置直径。
所述车把还包括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配合,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固定孔抵紧所述第三连接部。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钉体,所述钉体顶部设置有旋拧部,所述固定孔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钉体与带螺纹的所述固定孔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持位和第二卡持位,所述第一卡持位和所述第二卡持位相配合。
所述第一卡持位为凸起的凸条,所述第二卡持位为凹陷的凹槽,所述凸条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所述凸条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覆盖区域为180°,且位于所述固定孔的相对一侧;所述凹槽绕着所述第三连接部,360°均匀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车把安装在车体上,具体地,车把包括的固定座和握持杆,而固定座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第一连接部与车体进行连接,实现了车把的固定,而握持杆又包括有第三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活动连接,实现车把的可调节,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对车把进行调节,提高舒适度。
2、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的方式可以方便握持,而且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为两个独立的握持位置,所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握持,方便用户进行选择。
3、将第一握持部设置在第二握持部的末端,使得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之间没有干扰,也不会存在阻挡;而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形成有夹角,通过夹角的设置使得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之间握持角度发生变化,使得握持的方向可以选择。
4、在第二握持部的握持方向为水平方向,两手握持时,握持的手掌在同一直线上的,而由于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形成九十度夹角,所以在第一握持部的握持方向上,为垂直于第二握持部的握持方向,使得握持的手掌相互平行,再加上车把是可调节的,所以握持的方向接合到车把的调节,使得方向是多变的,所以通过调节不同方向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5、在使用时为避免使用者手滑,没能握紧第一握持部,所以设置的凸头进行阻挡,握持的手滑出第一握持部,而由于第一握持部设置在第二握持部的端部,所以第一握持部还有一个作用是阻挡手滑出第二握持部。
6、通过固定孔以及固定装置将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相配合,并由固定装置对第三连接部进行固定。
7、通过钉体进行固定,相对简便,而且固定效果可靠,通过钉体的旋拧将第三连接部紧紧地抵压着第二连接部实现连接。
8、为了防止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固定时发生移位,所以设置有第一卡持位和第二卡持位进行卡持,起到防滑固位效果。
9、通过凸条和凹槽之间进行配合,两者实际为嵌合方式,所以嵌合的固定效果更佳。
10、设置的覆盖区域为180°指的是凸条的设置区域是绕着第二连接部180°的范围内设置,所以存在一部分是没有设置凸条的即在固定孔一侧,而凹槽时绕着第三连接部设置为360°的设置方式,所以在转动时握持杆的凹槽,始终与固定座的凸条相配合的,而在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相配合时,钉体起到的抵紧作用又促使凸条与凹槽相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跑步自行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持杆旋转后的车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配合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体;20、车把;21、固定座;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21、固定孔;2122、凸条;22、握持杆;221、第三连接部;2211、凹槽;222、第一握持部;2221、凸头;2222、防滑纹;223、第二握持部;23、固定装置;231、钉体;232、旋拧部;2321、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跑步自行车,包括车体10和车把20,所述车把20安装在所述车体10上,所述车把20包括固定座21和握持杆22,所述固定座21包括有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所述握持杆22包括第三连接部221、第一握持部222和第二握持部2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车体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21活动连接。车把20安装在车体10上,具体地,车把20包括的固定座21和握持杆22,而固定座21具有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将第一连接部211与车体10进行连接,实现了车把20的固定,而握持杆22又包括有第三连接部221,通过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三连接部221活动连接,实现车把20的可调节,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对车把20进行调节,提高舒适度。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握持部222与所述第二握持部223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221的左右两侧。第一握持部222和第二握持部22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的方式可以方便握持,而且第一握持部222和第二握持部223为两个独立的握持位置,所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握持,方便用户进行选择。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握持部222设置在所述第二握持部223的末端,且所述第一握持部222与所述第二握持部223形成夹角。将第一握持部222设置在第二握持部223的末端,使得第一握持部222和第二握持部223之间没有干扰,也不会存在阻挡;而第一握持部222和第二握持部223形成有夹角,通过夹角的设置使得第一握持部222与第二握持部223之间握持角度发生变化,使得握持的方向可以选择。具体地,所述第一握持部222与所述第二握持部223形成九十度夹角,在第二握持部223的握持方向为水平方向,两手握持时,握持的手掌在同一直线上的,而由于第一握持部222与第二握持部223形成九十度夹角,所以在第一握持部222的握持方向上,为垂直于第二握持部223的握持方向,使得握持的手掌相互平行,再加上车把20是可调节的,所以握持的方向接合到车把20的调节,使得方向是多变的,所以通过调节不同方向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握持部222远离所述第二握持部223的一端设置有凸头2221,所述凸头22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握持部222的中心位置直径。在使用时为避免使用者手滑,没能握紧第一握持部222,所以设置的凸头2221进行阻挡,握持的手滑出第一握持部222,而由于第一握持部222设置在第二握持部223的端部,所以第一握持部222还有一个作用是阻挡手滑出第二握持部223。同时,所述第二握持部223上设置有防滑纹2222,防滑纹2222为环形的凹凸间隔设置。增加握持时的摩擦力,以及透气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车把20还包括有固定装置23,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上开设有固定孔2121,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21相配合,所述固定装置23穿过所述固定孔2121抵紧所述第三连接部221。通过固定孔2121以及固定装置23将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三连接部221相配合,并由固定装置23对第三连接部221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装置23包括钉体231,所述钉体231顶部设置有旋拧部232,所述固定孔2121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钉体231与带螺纹的所述固定孔2121配合。通过钉体231进行固定,相对简便,而且固定效果可靠,通过钉体231的旋拧将第三连接部221紧紧地抵压着第二连接部212实现连接。另外,旋拧部232上设置有多条防滑槽2321,均匀设置在旋拧部232的外表面,起到防滑作用,也增加一定的摩擦力。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21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持位和第二卡持位,所述第一卡持位和所述第二卡持位相配合。为了防止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三连接部221固定时发生移位,所以设置有第一卡持位和第二卡持位进行卡持,起到防滑固位效果。
所述第一卡持位为凸起的凸条2122,所述第二卡持位为凹陷的凹槽2211,所述凸条2122与所述凹槽2211相配合。通过凸条2122和凹槽2211之间进行配合,两者实际为嵌合方式,所以嵌合的固定效果更佳。
如图4所示,所述凸条2122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上,设置的覆盖区域为180°,且位于所述固定孔2121的相对一侧;所述凹槽2211绕着所述第三连接部221,360°均匀设置。此处阐述的,设置的覆盖区域为180°指的是凸条2122的设置区域是绕着第二连接部212180°的范围内设置,所以存在一部分是没有设置凸条2122的即在固定孔2121一侧,而凹槽2211时绕着第三连接部221设置为360°的设置方式,所以在转动时握持杆22的凹槽2211,始终与固定座21的凸条2122相配合的,而在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三连接部221相配合时,钉体231起到的抵紧作用又促使凸条2122与凹槽2211相配合。
而凸条2122与凹槽2211的设置圆周角是相同的,所以配合时贴近效果好,另外第三连接部221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部212的内径,所以存在一定的空隙对握持杆22进行调节,待调节好位置后再进行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车把,所述车把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把包括固定座和握持杆,所述固定座包括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握持杆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握持部的末端,且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形成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形成九十度夹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远离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凸头,所述凸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中心位置直径。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还包括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配合,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固定孔抵紧所述第三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钉体,所述钉体顶部设置有旋拧部,所述固定孔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钉体与带螺纹的所述固定孔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持位和第二卡持位,所述第一卡持位和所述第二卡持位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位为凸起的凸条,所述第二卡持位为凹陷的凹槽,所述凸条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跑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覆盖区域为180°,且位于所述固定孔的相对一侧;所述凹槽绕着所述第三连接部,360°均匀设置。
CN201920884862.3U 2019-06-12 2019-06-12 跑步自行车 Active CN210191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4862.3U CN210191729U (zh) 2019-06-12 2019-06-12 跑步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4862.3U CN210191729U (zh) 2019-06-12 2019-06-12 跑步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1729U true CN210191729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4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4862.3U Active CN210191729U (zh) 2019-06-12 2019-06-12 跑步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1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3087B2 (en) Bicycle handle-bar grip
CA2164065C (en) Finishing trowel handle
US6421879B1 (en) Clamping grip, especially for handlebars of bicycles and the like
US5983747A (en) Auxiliary handlebar of bicycle
US20150224355A1 (en) Adjustable length jump rope
CN204840766U (zh) 一种多功能门上单杠
WO2014069514A1 (ja) 顔面筋鍛錬具
CN210191729U (zh) 跑步自行车
US20170210000A1 (en) Hand tool
US20120017729A1 (en) Wrench with ergonomic twisted handle
JP2007204949A (ja) 手摺部材
US7730570B1 (en) Body scrubbing apparatus
CA2466528A1 (en) Toothbrush
EP2756819B1 (en) Interdental cleaning device
KR200432015Y1 (ko) 등산용 지팡이
CN207480475U (zh) 一种多功能螺批总成
CN207480476U (zh) 一种多功能棘轮式螺批总成
CN205912716U (zh) 一种握感舒适的防滑鱼竿
CN218979663U (zh) 机壳和具有其的美容仪
TWM451307U (zh) 自行車副把手結構
CN205602032U (zh) 一种电动车刹车把手
CN210027687U (zh) 易拆装的自行车坐垫安装机构
CN217890790U (zh) 一种夹紧装置
CN208915344U (zh) 多用摩托车刹车手柄
EP2826698B1 (en) Seat pos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