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5302U - 一种电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5302U
CN210185302U CN201920563886.9U CN201920563886U CN210185302U CN 210185302 U CN210185302 U CN 210185302U CN 201920563886 U CN201920563886 U CN 201920563886U CN 210185302 U CN210185302 U CN 210185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water
steam
electric steam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38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feng Li
李一峰
Zizhong Zhang
张自忠
Hao Li
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638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5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5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5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蒸锅,包括壳体、锅体、水箱、蒸汽组件和喷头组件,壳体侧部下侧设有水箱基座,水箱基座上设有水槽,水箱的下端安装在水槽内,蒸汽组件包括水泵和蒸汽发生器,水泵与水槽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器连接,蒸汽发生器与喷头组件连接,喷头组件的出汽端设于锅体内腔的底部;其中,水箱基座设于壳体后侧,水箱两端向内弯曲,水箱内侧壁为内凹弧形壁,壳体后侧壁为外凸弧形壁,内凹弧形壁与外凸弧形壁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箱的外形设计成与壳体后侧外形相适配的形状,可减小水箱的占用空间,保证电蒸锅整体结构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电蒸锅。
背景技术
电蒸锅是一种在传统的木蒸笼、铝蒸笼、竹蒸笼等基础生开发出来的用电热蒸汽原理来直接清蒸各种食物的厨房生活电器。其具体是利用蒸汽发生器对水进行加热汽化产生高温的蒸汽,然后通过喷头将高温的蒸汽喷出,以实现对食物的烹饪。
现有蒸锅的储水结构多为有锅体式或者外置式,前者是发热体对水箱整体加热,加热时间长,出蒸汽慢,且蒸汽温度不高;而后者使用外置式,占用空间大,不适合家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且出蒸汽快的电蒸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蒸锅,包括壳体、锅体、水箱、蒸汽组件和喷头组件,所述壳体设有上侧开口的锅槽,所述锅体安装在所述锅槽内,所述蒸汽组件和所述喷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侧部下侧设有水箱基座;其中,水箱基座设于壳体后侧,所述水箱两端向内弯曲,所述水箱内侧壁为内凹弧形壁,所述壳体后侧壁为外凸弧形壁,所述内凹弧形壁与外凸弧形壁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箱设置成弯曲内凹形状,将水箱内侧壁设计为内凹弧形壁,将壳体后侧壁设计为外凸弧形壁,所述内凹弧形壁与外凸弧形壁相适配,水箱围绕所述外凸弧形壁设置,使得该电蒸锅在确保水箱自动补水的同时,可减小水箱的占用空间,保证电蒸锅整体结构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优选的,水箱基座上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围绕所述外凸弧形壁设置,所述水槽设有水槽供水口,所述水箱下侧设有水箱供水口,所述水箱供水口上设有常闭式单向阀,所述水槽内设有顶柱,所述水箱的下端安装在所述水槽内,所述顶柱顶开所述常闭式单向阀;所述蒸汽组件包括水泵和蒸汽发生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体与水槽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体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进汽口连接,所述喷头组件的出汽端设于所述锅体内腔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凹弧形壁所对应的圆心角为φ,其中90°<φ<180°,当水箱内凹弧形壁所对应的圆心角仅仅占据90°时,会使得水箱体积过小,蓄水量不足,无法保证用户一次烹饪的用水量;而当内凹弧形壁所对应的圆心角占据180°时,在保证产品宽度不变,则又会使得水箱两末端过尖,不易制造。
优选的,所述水箱外侧壁的形状与壳体的轮廓相适配,使得水箱安装在壳体上时与壳体呈现出“一体结构”的视觉效果,保证电蒸锅整体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水箱装配到水槽时,所述水箱上侧与所述壳体上侧平齐,确保电蒸锅整体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内侧设有扣钩,所述外凸弧形壁的顶部设有扣孔,所述水箱装配到水槽时,所述扣钩与的述扣孔扣合,以防止安装后的水箱松动,还可稳定水流。
优选的,所述水箱下端外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台阶部,所述水箱内腔下端向台阶部延伸,以使得上小下大,上方较小处便于用户抓握水箱,而下方较大处则便于水箱中装水更多,同时保证水箱重心较低,不易倾斜侧翻。
优选的,所述水箱下端边沿设有安装台阶,所述水槽上端设有支承台阶,所述水箱装配到水箱基座上时,所述安装台阶安装在支承台阶上,便于对水箱安装时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常闭式单向阀与所述水箱供水口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确保结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常闭式单向阀为弹簧式单向阀,注水时旋转180度,此时供水口在上,拧下常闭式单向阀便可向供水口注水,加完水后重新拧上单向阀,再翻转180度嵌入于水箱安装槽内,在嵌入前,常闭式单向阀的密封圈由于弹簧的作用,密封圈始终压紧在供水口的入口处,因此水箱内部的水无法流出。
优选的,为了方便生产与安装,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壳腔,所述蒸汽组件和所述喷头组件设于壳腔内,所述锅槽形成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水槽和外凸弧形壁设于上壳体侧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一;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喷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四;
图11是图10中B区域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上壳与水箱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的截面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的截面图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五;
图16是图15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的仰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水箱与单向阀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泄压阀与水泵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下壳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与蒸汽发生组件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下壳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3,电蒸锅,其包括壳体1、锅体2、蒸盘3、蒸汽组件4、喷头组件5 和水箱6,所述壳体1设有上侧开口的锅槽103,所述锅体2安装在所述锅槽103内,所述蒸盘3设于锅体2内,所述蒸汽组件4和所述喷头组件5设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水箱6设于壳体1的外侧;所述蒸汽组件4包括电源板41、水泵42和蒸汽发生器43,所述水泵4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43与电源板41电连接,所述水泵42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6通过第一管体44连接,所述水泵42的出水口与所述蒸汽发生器43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体45 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43的出汽口与所述喷头组件5的进汽口连接,所述喷头组件5的出汽端设于所述锅体2内腔的底部,通过电源板41可调节蒸汽发生器43的功率和水泵42的流量。其通过电源板41调节蒸汽发生器43的功率和水泵42的流量,使得水流通过该管道时可以迅速地转化为蒸汽,其出蒸汽速度快,且由于管道回路短,瞬时产生的蒸汽量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形成壳腔(图中未标示),所述蒸汽组件4和所述喷头组件5设于壳腔内,所述锅槽103 形成于所述上壳体101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1侧部下侧设有水箱基座11,水箱基座11上设有水槽12,所述水槽12设有水槽供水口(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一管体44与水槽供水口连接;所述水箱6下侧设有水箱供水口61,所述水箱供水口61上设有常闭式单向阀62,所述水槽12内设有顶柱121,所述水箱6的下端安装在所述水槽12上,所述顶柱121顶开所述常闭式单向阀62,设置水槽12形成一个小型蓄水池,能方便水泵42快速抽水,确保出蒸汽效率。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上盖7,所述上盖7设于上壳体101上用于封盖所述锅槽103。
参见图1、图7和图23,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板8,所述上壳体101前侧设有控制台111,所述控制板8固定在壳腔内并对应设于控制台111下侧,控制板8与电源板41 电连接。使用时,用户通过控制台111控制控制板8向电源板41输入控制指令,以方便调节蒸汽发生器43的功率和水泵42的流量。
参见图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板41设有可控硅411,通过可控硅调节蒸汽发生器43的功率和水泵42的流量,所述第一管体44上设有一段导热管体46,所述可控硅411 与所述导热管体46贴触,利用流入的常温自来水对电源板41上的可控硅411进行冷却,防止电源板41过热烧毁,同时,可利用可控硅411的温度对流经第一管体44的常温水进行预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泵42为泄压水泵,其一方面可以起到泄压的作用,避免堵塞等原因造成回路中压力过高,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流速,在设备刚开启时水泵42控制流速较低,以使得蒸汽发生器43可以快速升温而将水流汽化。
参见图3至图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喷头组件5包括喷头基座51和喷头盖52,喷头基座51中部设有连通其上端和下端的出汽通道511,所述出汽通道511的下端为所述喷头组件5的进汽口,所述出汽通道511的上端为所述喷头组件5的喷头出汽口512;所述锅槽 103底壁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12,所述锅体2中部设有第二通孔21,所述喷头基座51上端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21插入锅体2内腔,所述喷头盖52连接于喷头基座51 的上端,所述喷头盖52上设有若干个喷射孔521,通过喷头盖52上的若干喷射孔521,对蒸盘3进行均匀加热。
参见图4和图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喷头基座51上部设有控制所述喷头出汽口512开合的压力装置9,所述出汽通道511的压力大于顶端预设阈值可打开所述喷头出汽口512,在压力装置9的作用下,蒸汽会迅速地积累起来,形成高压高温蒸汽,当管道内部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和压力装置9的重力时,压力装置9会被顶开,大量的高压高温蒸汽从喷头喷出,由于蒸汽通道很短,瞬时产生的蒸汽量大,因此从产生蒸汽到积累到喷出,整个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进一步实现出蒸汽快、蒸汽量大、蒸汽温度高等特点。
其中,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出汽口512设计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压力装置9为球体,球体安装在的所述喷头出汽口512内,球体在重力作用下关闭所述喷头出汽口512,所述出汽通道511的压力大于顶端预设阈值时,所述球体被蒸汽顶起打开所述喷头出汽口512,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参见图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喷头基座51与所述第二通孔21通过工字型密封圈522 密封配合,所述喷头盖52设有内螺纹,喷头基座51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喷头盖52螺接于基座的上端,确保喷头盖52在蒸汽的冲击下的稳固性,保证蒸汽迅速喷出。
参见图3至图5,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除垢组件53,所述除垢组件53的第一端口501 与所述喷头组件5的进汽口连接,所述除垢组件53的第二端口502设有常闭开关54,所述除垢组件53的侧端503通过橡胶管504与所述蒸汽发生器43的出汽口连接。
通过增设除垢组件53,在除垢前先把常闭开关54拧开,然后加入除垢剂进行加热除垢,除垢液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最终会由除垢组件53的第二端口502流出电蒸锅外部,实现电蒸锅的除垢,当除垢完成后,拧上常闭开关54,通道阻断,由蒸汽发生器43产生的蒸汽则会沿着喷头组件5喷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除垢组件53的第一端口501与所述喷头组件5的进汽口的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523密封连接,防止蒸汽外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102下壁设有接头通孔(图中未标示),所述除垢组件53的第二端口502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壳体1外部,方便将水垢排出电蒸锅外部。
具体的,所述除垢组件53侧部设有延伸部531,延伸部531上设有连接孔532,所述下壳体102上对应连接孔532处设有螺纹连接柱123,螺钉穿过连接孔532并与螺纹连接柱123配合实现除垢组件53的固定。
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102下壁设有下侧开口的凹槽 122,所述接头通孔设于凹槽122的顶壁,所述除垢组件53的第二端口502通过所述通孔伸入凹槽122内,方便外接设备用于接收水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常闭开关54为盖体,所述盖体54与除垢组件53的第二端口502螺纹连接,其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泵42的出水口与所述蒸汽发生器43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体45 连接,所述第二管体45上安装有泄压阀47,泄压阀47的主通道接口与第二管体45串联,所述第二管体45内的压力大于泄压阀47的预设压力阈值时,泄压阀47被打开,第二管体 45内的压力从泄压阀47的泄压接口释放。
如果水垢没有及时清理,水垢会堵塞蒸汽发生器43、导热管体46和喷头组件5等部件,此时,由于水泵42和蒸汽发生器43没有停止工作,管道内的蒸汽将不断地增加,产生的气体由于管道堵塞无法由喷头组件5及时排出,在管道内部持续积累,造成蒸汽发生器43内部管道的压力急剧增加。通过增设泄压阀47,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气压将会冲开泄压阀47内部弹簧,此时,泄压阀47垂直方向的通道将会被打开,形成通路,多余的压力会沿着泄压接口释放,完成泄压,以确保电蒸锅的安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泄压接口通过第三管体48和三通接头49与第一管体44接通,其中,所述第三管体48通过三通接头49连接于第一管体44靠近水箱6的一端;使得多余的压力沿着第三管体48和三通接头49,并最终从第一管体44排到大气中,完成泄压,以确保电蒸锅的安全。
参见图1和图12,作为优选方案,水箱基座11设于壳体1后侧,所述水箱6两端向内弯曲,所述水箱6内侧壁为内凹弧形壁,所述壳体1后侧壁为外凸弧形壁,所述水槽12围绕所述外凸弧形壁设置,所述内凹弧形壁与外凸弧形壁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箱6设置成弯曲内凹形状,将水箱6内侧壁设计为内凹弧形壁,将壳体1后侧壁设计为外凸弧形壁,使得水槽12围绕所述外凸弧形壁设置,所述内凹弧形壁与外凸弧形壁相适配,使得该电蒸锅在确保水箱6自动补水的同时,可减小水箱6的占用空间,保证电蒸锅整体结构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箱6的内凹弧形壁对应的圆心角为φ,其中90°<φ<180°,当水箱6内凹弧形壁对应的圆心角仅仅占据90°时,会使得水箱6体积过小,蓄水量不足,无法保证用户一次烹饪的用水量;而当内凹弧形壁对应的圆心角占据180°时,在保证产品宽度不变,则又会使得水箱6两末端过尖,不易制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箱6外侧壁的形状与壳体1的轮廓相适配,使得水箱6安装在壳体1上时与壳体1呈现出“一体结构”的视觉效果,保证电蒸锅整体美观性。
参见图6和图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箱6装配到水槽12时,所述水箱6上侧与所述壳体1上侧平齐,确保电蒸锅整体高度一致。
参见图13、14、图17和图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箱6的顶部内侧设有扣钩63,所述外凸弧形壁的顶部设有扣孔131,所述水箱6装配到水槽12时,所述扣钩63与的述扣孔131扣合,以防止安装后的水箱6松动,还可稳定水流。
参见图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箱6下端外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台阶部64,所述水箱 6内腔下端向台阶部64延伸,以使得上小下大,上方较小处便于用户抓握水箱6,而下方较大处则便于水箱6中装水更多,同时保证水箱6重心较低,不易倾斜侧翻。
参见图12至图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箱6下端边沿设有安装台阶65,所述水槽12上端设有支承台阶1221,所述水箱6装配到水槽12时,所述安装台阶65安装在支承台阶1221上,便于对水箱6安装时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常闭式单向阀62与所述水箱供水口61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确保结构稳固性。
参见图1、图12、图15、图16和图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常闭式单向阀62为弹簧式单向阀,注水时旋转180度,此时供水口在上,拧下常闭式单向阀62便可向供水口注水,加完水后重新拧上常闭式单向阀62,再翻转180度嵌入于水箱6安装槽内,在嵌入前,常闭式单向阀62的密封圈由于弹簧的作用,密封圈始终压紧在供水口的入口处,因此水箱6 内部的水无法流出。
参见图8至图11、图20至图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风机13,所述壳体1设有连通其内部和外部的进风口124和排风口113;所述蒸汽发生器43的两侧设有第一导风板125和第二导风板126,所述第一导风板125、第二导风板126和下壳体102 底壁之间形成散热风道127,所述蒸汽发生器43与所述第一导风板125、第二导风板126 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风机13设于散热风道127的第一端,所述进风口124设于风机13的下侧,所述风机13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风道127,所述第一导风板125、第二导风板126 延伸至壳体1的侧壁,所述排风口113设于散热风道127第二端对应的侧壁上。
增设了两个型导风板,将风机13的出风口置于两个导风板之间,更好地将风机13的出风集中引导到蒸汽发生器43附近,加快了蒸汽发生器43的散热效率,提高了风机的利用率。
参见图6、图8和图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机13的出风口上侧高于所述蒸汽发生器43的上表面,使得蒸汽发生器43上方可以被风机吹到,提高了顶部的散热。
参见图图15和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风板125和所述第二导风板126上侧高于蒸汽发生器43的上表面,便于气流向排风口113流动,确保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风口113为网格状,所述排风口113上侧高于所述第一导风板 125和第二导风板126的上侧,便于有风机13吹过来的热气从排风口113131排出。
参见图20至图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风板125靠近风机13的一端向设有向所述第二导风板126延伸的第一挡风板128,所述第二导风板126靠近风机13的一端向设有向所述第一导风板125延伸的第二挡风板129,所述第一挡风板128和所述第二挡风板 129之间形成风机连接口132,所述风机13的出风口与风机连接口132相适配,正好完全将风机13出风口与蒸汽发生器43完全包裹,使得冷风不易泄漏而且均可吹入至蒸汽发生器43一侧。
参见图6、图11和图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102底壁对应蒸汽发生器43的位置设有散热孔120,进一步加快蒸汽发生器43的散热。
参见图8和图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102底壁对应蒸汽发生器43的位置设有沉台431,所述蒸汽发生器43设置在沉台431内,以降低产品整体的高度,同时,为蒸汽发生器43附件提供更多的散热空间,所述散热孔120设于沉台431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孔120为侧出风结构,其侧壁倾斜设置,可避免用户触摸散热孔而触碰到蒸汽发生器43。
参见图20和图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所述第一导风板125和所述第二导风板126设有蒸汽发生器固定部432,蒸汽发生器43的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蒸汽发生器固定部432 上,使得两个导风板在导风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固定蒸汽发生器43的作用,无需再额外设置固定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蒸锅,包括壳体、锅体、水箱、蒸汽组件和喷头组件,所述壳体设有上侧开口的锅槽,所述锅体安装在所述锅槽内,所述蒸汽组件和所述喷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侧部下侧设有水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基座设于所述壳体后侧,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水箱基座上,所述水箱两端向内弯曲,所述水箱内侧壁为内凹弧形壁,所述壳体后侧壁为外凸弧形壁,所述内凹弧形壁与所述外凸弧形壁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内凹弧形壁的所对应的圆心角为φ,其中90°<φ<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侧壁的形状与壳体的轮廓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装配到水箱基座上时,所述水箱上侧与所述壳体上侧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顶部内侧设有扣钩,所述外凸弧形壁的顶部设有扣孔,所述水箱装配到水箱基座上时,所述扣钩与所述扣孔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下端外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台阶部,所述水箱内腔下端向台阶部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下端边沿设有安装台阶,所述水箱基座上端设有支承台阶,所述水箱装配到水箱基座上时,所述安装台阶安装在支承台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基座上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围绕所述外凸弧形壁设置,所述水槽设有水槽供水口,所述水箱下侧设有水箱供水口,所述水箱供水口上设有常闭式单向阀,所述水槽内设有顶柱,所述水箱的下端安装在所述水槽内,所述顶柱顶开所述常闭式单向阀;所述蒸汽组件包括水泵和蒸汽发生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体与水槽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体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与所述喷头组件的进汽口连接,所述喷头组件的出汽端设于所述锅体内腔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式单向阀与所述水箱供水口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壳腔,所述蒸汽组件和所述喷头组件设于壳腔内,所述锅槽形成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水箱基座和外凸弧形壁设于上壳体侧部。
CN201920563886.9U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电蒸锅 Active CN210185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3886.9U CN210185302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电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3886.9U CN210185302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电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5302U true CN210185302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3886.9U Active CN210185302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电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53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4429A (zh) * 2021-12-08 2022-01-28 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集热式红外线加热的蒸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4429A (zh) * 2021-12-08 2022-01-28 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集热式红外线加热的蒸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7649B (zh) 电蒸锅
CN102499877B (zh) 一种离子蒸汽美容器
CN210043759U (zh) 电蒸锅
CN210185302U (zh) 一种电蒸锅
KR101104160B1 (ko) 전기스팀 다리미용 순간가열히터모듈
CN109907648A (zh) 一种电蒸锅
CN210043761U (zh) 电蒸锅
CN210043760U (zh) 一种电蒸锅
CN202355569U (zh) 一种离子蒸汽美容器热喷结构
CN210043762U (zh) 一种电蒸锅
FR2949255A3 (fr) Generateur de vapeur de dispositif de cuisson
CN108978152B (zh) 分体式蒸汽电熨斗
KR200423615Y1 (ko) 증기를 이용한 다리 찜질기
CN209106929U (zh) 一种节能锅
CN208905535U (zh) 蒸汽喷嘴和蒸汽烹饪装置
CN201399076Y (zh) 蒸汽美容美发设备
KR20100120349A (ko) 전기스팀 다리미
CN206621193U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水槽
CN205411028U (zh) 一种新型淋浴屏
CN213429619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10300659U (zh) 一种带有洒水装置的电热水壶
CN114532840B (zh) 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9995309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聚能件及蒸汽加热锅具
KR101446686B1 (ko) 핫스팟형 전기온수기
CN208301475U (zh) 养生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