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4261U - 一种自动找底浮漂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找底浮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84261U CN210184261U CN201920971665.5U CN201920971665U CN210184261U CN 210184261 U CN210184261 U CN 210184261U CN 201920971665 U CN201920971665 U CN 201920971665U CN 210184261 U CN210184261 U CN 210184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ging
- connecting piece
- hinged
- fishing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用以表明钓饵的位置以及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本体其中一端通过连接臂与一连接件相连接,该连接件用以穿设钓线,该连接件上设置一垂重部,该垂重部用以在钓钩下沉到垂钓区域底部时将连接件向水下拖坠以限制钓线再继续放线,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水深需要合理放线,实现鱼钩自动找底,并能在钓饵沉到水底后自行锁线,避免放线过长,无需根据水深调节浮标位置,适用于不同水深的钓点,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无需调节位置的浮漂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钓鱼的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浮标等,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用手竿垂钓时,浮漂几乎是不可少的,用海竿浮钓时,浮漂也不可少;一般情况下,钓鱼前需要根据钓点水深调节浮漂在钓线上的位置,以确保在鱼坠沉入水底时,漂尾直立于水面,露出数格。
调节时,将浮漂往下整理顺了,使其靠近鱼坠,投入水中观察浮漂的状态;如果浮漂沉不下去,就要加重鱼坠;如果浮漂沉太快,就要减轻鱼坠,直到浮漂缓缓沉入水中或漂尖与水平面齐平;接着,将浮漂往上拽,使漂和鱼坠的间距加大,再来观察浮漂的状态,如果浮漂平躺或斜躺于水面,就要缩小浮漂和鱼坠间的距离;如果浮漂的末端露出水面,则要加大浮漂和鱼坠间的距离,直到浮漂的末端可以在水面露出所要的格数为止;而此过程需要经过使用者多次尝试才能将浮漂调到合适的位置,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动找底浮漂,该改进结构可根据实际水深需要合理放线,实现鱼钩自动找底,并能在钓饵沉到水底后自行锁线,避免放线过长,无需根据水深调节浮标位置,适用于不同水深的钓点,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用以表明钓饵的位置以及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所述本体其中一端通过连接臂与一连接件相连接,该连接件用以穿设钓线,该连接件上设置一垂重部,该垂重部用以在钓钩下沉到垂钓区域底部时将连接件向水下拖坠以限制钓线再继续放线。
所述本体为一中空的壳体结构,该本体两端开制有穿孔,各该穿孔的圆形在本体的同一轴心线上,各该穿孔处分别设有穿设件,各穿设件用以贯穿钓线。
所述本体上有且仅有一连接臂,该连接臂由一铰接部、设于铰接部两边的过渡部以及分别设于过渡部顶端的挂接部组成,该铰接部、过渡部和挂接部为一体结构,该铰接部铰接于本体的其中一端,各该挂接部分别连接于连接件两端。
或,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二连接臂,该连接臂包括铰接部以及通过过渡部与铰接部相连接的挂接部,该铰接部铰接于本体的其中一端,该挂接部与连接件其中一侧相连接。
所述连接件由连接部以及设于连接部上端的安装部组成,该连接部两端分别开制有挂孔,各挂孔分别与连接臂之挂接部相连接,该连接部底面开制有线孔,该线孔用以穿设钓线,该安装部自上往下开制一避空孔,该避空孔与连接部内部相连通,该安装部与垂重部相连接。
所述垂重部套设于连接件之安装部上,该垂重部为一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或该垂重部为一柔性的带状体绕制于安装部上的带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于本体上通过连接臂与一连接件相连接,并于连接件上配置一垂重部,钓线经连接件穿设到本体上,该本体和连接件于钓线上自由移动,在使用者抛竿后,钓饵受到的重力作用下,将钓钩和钓线一起拉向水下,此时,本体漂浮于水面,钓线于连接件和本体之间自由穿行,当钓饵沉到水下底面时,停止放线,实现鱼钩自动找底,垂重部向着钓钩的相反方向拉着连接件下沉,自行对钓线进行限位,以完成一次钓鱼准备动作,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水深需要合理放线,并能在钓饵沉到水底后自行锁线,避免放线过长,无需根据水深调节浮标位置,适用于不同水深的钓点,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之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 是本实用新型之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之连接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本体;11-穿设件;2-连接臂;21-挂接部;22-铰接部;23-过渡部;3-连接件;31-连接部;311-挂孔;312-线孔;32-安装部;321-避空孔;4-垂重部;5-钓线;6-钓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包括一本体1,该本体1用以表明钓饵的位置以及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本体1其中一端通过连接臂2与一连接件3相连接,该连接件3用以穿设钓线5,该连接件3上设置一垂重部4,该垂重部4用以在钓钩6下沉到垂钓区域底部时将连接件3向水下拖坠以限制钓线5再继续放线。
如图1-3所示,本体1为一中空的壳体结构,该本体1两端开制有穿孔,各该穿孔的圆形在本体1的同一轴心线上,各该穿孔处分别设有穿设件11,各穿设件11用以贯穿钓线5。
如图1-3、5所示,本体1上有且仅有一连接臂2,该连接臂2由一铰接部22、设于铰接部22两边的过渡部23以及分别设于过渡部23顶端的挂接部21组成,该铰接部22、过渡部23和挂接部21为一体结构,该铰接部22铰接于本体1的其中一端,各该挂接部21分别连接于连接件3两端,其中,连接臂2呈U型结构,各该挂接部21相互对称设置。
或,如图1-4所示,本体1上设有至少二连接臂2,该连接臂2包括铰接部22以及通过过渡部23与铰接部22相连接的挂接部21,该铰接部22铰接于本体1的其中一端,该挂接部21与连接件3其中一侧相连接,该二连接臂2于连接件3两端对称设置,以确保连接件3和本体1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3、6所示,连接件3由连接部31以及设于连接部31上端的安装部32组成,该连接部31两端分别开制有挂孔311,各挂孔311分别与连接臂2之挂接部21相连接,该连接部31底面开制有线孔312,该线孔312用以穿设钓线5,该安装部32自上往下开制一避空孔321,该避空孔321与连接部31内部相连通,该安装部32与垂重部4相连接;其中,该连接部31和安装部32为一体成型结构,该连接部31亦为一中空壳体,该挂孔311和线孔312均与连接部31的内部相连通,该线孔312的圆心与避空孔321的圆形在安装部32的同一轴心线上,以确保钓钩6下沉时,钓线5能顺畅放线。
如图1-3所示,垂重部4套设于连接件3之安装部32上,该垂重部4为一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或该垂重部4为一柔性的带状体绕制于安装部32上的带卷结构,其中,该垂重部4一般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如铸铁、不锈钢、钨合金等材质,具体选材,可根据产品的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使用前,于连接件3上设置垂重部4,接着,将钓线5经连接件3之安装部32上的避空孔321穿入,再从连接部31之线孔312穿出,并从本体1一端之穿设件11穿入,由本体1另一端之穿设件11穿出,然后系上钓钩6,以备钓鱼之用;使用时,仅需在已经选好的钓点,于钓钩6上好钓饵后,按日常抛竿方式操作,将钓钩6抛出,当钓钩6落到水中,钓钩6由于钓饵受到重力的作用,带着钓钩6沉入水中,此时,钓线5经连接件3和本体1,顺畅地顺着钓钩6钓饵进入水中,当钓钩6钓饵沉到水下的底面时,停止放线,垂重部4在重力作用下朝着钓钩6相对一边沉到水中,将本体1放平,而对连接件3进行拖坠,以对钓线5进行限位,限制钓钩6一端的钓线5继续放线,形成钓鱼准备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如涉及异形件,均可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丝/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用以表明钓饵的位置以及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其中一端通过连接臂与一连接件相连接,该连接件用以穿设钓线,该连接件上设置一垂重部,该垂重部用以在钓钩下沉到垂钓区域底部时将连接件向水下拖坠以限制钓线再继续放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中空的壳体结构,该本体两端开制有穿孔,各该穿孔的圆形在本体的同一轴心线上,各该穿孔处分别设有穿设件,各穿设件用以贯穿钓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有且仅有一连接臂,该连接臂由一铰接部、设于铰接部两边的过渡部以及分别设于过渡部顶端的挂接部组成,该铰接部、过渡部和挂接部为一体结构,该铰接部铰接于本体的其中一端,各该挂接部分别连接于连接件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至少二连接臂,该连接臂包括铰接部以及通过过渡部与铰接部相连接的挂接部,该铰接部铰接于本体的其中一端,该挂接部与连接件其中一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连接部以及设于连接部上端的安装部组成,该连接部两端分别开制有挂孔,各挂孔分别与连接臂之挂接部相连接,该连接部底面开制有线孔,该线孔用以穿设钓线,该安装部自上往下开制一避空孔,该避空孔与连接部内部相连通,该安装部与垂重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垂重部套设于连接件之安装部上,该垂重部为一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或该垂重部为一柔性的带状体绕制于安装部上的带卷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71665.5U CN210184261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自动找底浮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71665.5U CN210184261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自动找底浮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84261U true CN210184261U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987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71665.5U Active CN210184261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自动找底浮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84261U (zh) |
-
2019
- 2019-06-26 CN CN201920971665.5U patent/CN2101842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84078A (zh) | 拟饵 | |
US20090077860A1 (en) | Fishing rig | |
US7114284B2 (en) | Joint type minnow | |
WO2018165506A1 (en) | Fish attractor or lure | |
US2735212A (en) | Trolling release | |
US2214266A (en) | Trolling lure and hook attachment means therefor | |
US5379543A (en) | Fishing lure assembly | |
CN210184261U (zh) | 一种自动找底浮漂 | |
CA1148740A (en) | Fishing device | |
US4411090A (en) | Trolling plane | |
CN108401997B (zh) | 全自动钓鱼器 | |
CN103734109A (zh) | 蚌形钓鱼器 | |
US4229899A (en) | Variable depth fishing lure system | |
WO2007109111A2 (en) | Horizontal unilateral fish hooks | |
US3363359A (en) | Artificial fish lure | |
US5303499A (en) | Fishing device | |
US2932116A (en) | Fishhooks | |
CN207836558U (zh) | 全自动钓鱼器 | |
US4144665A (en) | Fishing lure | |
JP2012161299A (ja) | 釣り具 | |
US20150135581A1 (en) | Fishing Apparatus | |
CN221510689U (zh) | 一种用于远投配重的假饵 | |
US20040049969A1 (en) | Permanent and interchangeable rigid and flexible blades affixed to two hook tandem hooks and hookmasters for side to side and vertical oscillating lures, pin weights pin floats optional weed guard | |
US2857704A (en) | Directional bait sliding attachment | |
EP2897458A1 (en) | Device for fish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