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0242U -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80242U CN210180242U CN201920885853.6U CN201920885853U CN210180242U CN 210180242 U CN210180242 U CN 210180242U CN 201920885853 U CN201920885853 U CN 201920885853U CN 210180242 U CN210180242 U CN 2101802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plate
- layer
- type heat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配合的控制组件、内循环水泵与混水罐,板式换热器与内循环水泵、混水罐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管道上设置有热量计与电控阀门,热量计、电控阀门与内循环水泵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机体保温防护罩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包括框体与保温板体,且框体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框体呈矩形状且其四周设置保温板体,保温板体包括基层与外层。本实用新型减少机组散热损失,有效解决换热器两端介质流速差异带来的换热效率变差的问题;同时解决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对用户负荷多样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式热交换器机组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板式热交换器机组都是根据用户的具体工况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规格的板式热交换器和循环水泵(及补水泵),来面对用户具体的换热负荷的要求,即定制化的产品,这样会造成设备对实际换热工况的变化缺乏应对,而不得不定制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造成使用维护上的不方便及成本高。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板式热交换器机组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用户对换热工况的灵活性及调节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国家对能耗设备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TSG R0010-2019《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的颁布,明确了国家对能耗设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配合的控制组件、内循环水泵与混水罐,且板式换热器模块与内循环水泵、混水罐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热量计与电控阀门,热量计、电控阀门与内循环水泵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机体保温防护罩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包括框体与保温板体,且框体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所述框体呈矩形状且其四周设置保温板体,保温板体包括基层与外层,且外层包覆在基层外。
优选的,基层包括保温玻璃基体、挤塑板层、玻璃棉层与泡沫塑料板层,挤塑板层连接在保温玻璃基体上,其远离保温玻璃基体的一端通过粘合剂粘接玻璃棉层。
优选的,泡沫塑料板层设置在玻璃棉层上且其通过粘合剂粘接玻璃棉层。
优选的,外层包括隔热垫片层、隔热膜层与外保温纤维层,隔热垫片层包覆在泡沫塑料板层外,且其上连接隔热膜层。
优选的,外保温纤维层设置在隔热膜层上,其通过隔热胶与外保温纤维层粘接。
优选的,框体与保温板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锁扣连接进行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换混两次调节温度的方式,实现高效换热的同时,实现循环系统的能耗降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配合的控制组件、内循环水泵与混水罐,形成机组内循环,该内循环可以依据板式换热器模块的特性,自动运行在其换热高效工况,使其发挥最佳性能;箱式换混模块机组的输出温度可单独设定,通过混水罐的外循环接口连通用户循环系统,与按需单独配置的外循环泵及相应管路连接形成混水循环系统,再次调节温度值达到用户设定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机组的散热损失,同时在基本保持现有板式热交换器配置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由于换热器两端的介质流速差异带来的换热效率变差的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用户热交换工况的不同要求,对热交换效率EEI值的高要求及散热能耗的问题,通过板式换热器模块以及与之配套的内循环水泵、混水罐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并形成标准模块,不同数量的模块可以加入或是退出热交换,使板式热交换器组能灵活地适应和调节换热负荷,有效解决了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对用户负荷多样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
图中:1、板式换热器模块;2、内循环水泵;3、混水罐;4、热量计;5、电控阀门;6、机体保温防护罩;7、框体;8、保温板体;81、基层;811、保温玻璃基体;812、挤塑板层;813、玻璃棉层;814、泡沫塑料板层;82、外层;821、隔热垫片层;822、隔热膜层;823、外保温纤维层;9、控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6,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1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1配合的控制组件9、内循环水泵2与混水罐3,且板式换热器模块1与内循环水泵2、混水罐3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热量计4与电控阀门5,热量计4、电控阀门5与内循环水泵2均与控制组件9电连接;所述机体保温防护罩6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6包括框体7与保温板体8,且框体7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所述框体7呈矩形状且其四周设置保温板体8,保温板体8包括基层81与外层82,且外层82包覆在基层81外。
基层81包括保温玻璃基体811、挤塑板层812、玻璃棉层813与泡沫塑料板层814,挤塑板层812连接在保温玻璃基体811上,其远离保温玻璃基体811的一端通过粘合剂粘接玻璃棉层813。
泡沫塑料板层814设置在玻璃棉层813上且其通过粘合剂粘接玻璃棉层813。
外层82包括隔热垫片层821、隔热膜层822与外保温纤维层823,隔热垫片层821包覆在泡沫塑料板层814外,且其上连接隔热膜层822。
外保温纤维层823设置在隔热膜层822上,其通过隔热胶与外保温纤维层823粘接。
框体7与保温板体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锁扣连接进行连接固定。
实施例2: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机组原理图,板式换热器模块1的一次侧进口连通供水管一,且供水管一上由右至左设置排放阀、压力变送器、热量计、过滤阀与球阀,板式换热器模块1的一次侧出口连通出水管一,且出水管一上设置电动调节阀、热量计与球阀。
板式换热器模块1的二次侧通过内循环水泵2、混水罐3、压力变送器、安全阀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1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1配合的控制组件9、内循环水泵2与混水罐3,且板式换热器模块1与内循环水泵2、混水罐3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并形成标准模块,板式换热器模块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配合的控制组件、内循环水泵与混水罐,形成机组内循环,该内循环可以依据板式换热器模块的特性,自动运行在其换热高效工况,使其发挥最佳性能;箱式换混模块机组的输出温度可单独设定,通过混水罐的外循环接口连通用户循环系统,与按需单独配置的外循环泵及相应管路连接形成混水循环系统,再次调节温度值达到用户设定值。不同数量的模块可以加入或是退出热交换,使板式热交换器组能灵活地适应和调节换热负荷,有效解决了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对用户负荷多样性的问题;机体保温防护罩6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6包括框体7与保温板体8,且框体7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机体保温防护罩6可以减少机组的散热损失,同时保温板体8采用基层81与外层82进行保温,在兼具高保温性的同时提高了保温板体8的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6),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1)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1)配合的控制组件(9)、内循环水泵(2)与混水罐(3),且板式换热器模块(1)与内循环水泵(2)、混水罐(3)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热量计(4)与电控阀门(5),热量计(4)、电控阀门(5)与内循环水泵(2)均与控制组件(9)电连接;所述机体保温防护罩(6)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6)包括框体(7)与保温板体(8),且框体(7)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所述框体(7)呈矩形状且其四周设置保温板体(8),保温板体(8)包括基层(81)与外层(82),且外层(82)包覆在基层(8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81)包括保温玻璃基体(811)、挤塑板层(812)、玻璃棉层(813)与泡沫塑料板层(814),挤塑板层(812)连接在保温玻璃基体(811)上,其远离保温玻璃基体(811)的一端通过粘合剂粘接玻璃棉层(8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塑料板层(814)设置在玻璃棉层(813)上且其通过粘合剂粘接玻璃棉层(8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82)包括隔热垫片层(821)、隔热膜层(822)与外保温纤维层(823),隔热垫片层(821)包覆在泡沫塑料板层(814)外,且其上连接隔热膜层(8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纤维层(823)设置在隔热膜层(822)上,其通过隔热胶与外保温纤维层(823)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7)与保温板体(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锁扣连接进行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1)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1)配合的控制组件(9)、内循环水泵(2)与混水罐(3),形成机组内循环,混水罐(3)的外循环接口连通用户循环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5853.6U CN210180242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5853.6U CN210180242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80242U true CN210180242U (zh) | 2020-03-24 |
Family
ID=6983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85853.6U Active CN210180242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80242U (zh) |
-
2019
- 2019-06-13 CN CN201920885853.6U patent/CN2101802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09618B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 |
CN106450570B (zh) |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5402891A (zh) | 一种新型导热油加热系统 | |
CN210180242U (zh) |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 |
CN211088287U (zh) |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 |
CN209880635U (zh) | 一种光伏板的光伏太阳能电池背板封装层 | |
CN210035901U (zh) | 一体热交换保温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721771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充软包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5418310U (zh) | 顶部热管理动力电池 | |
CN201724437U (zh) | 曲面平板集热器 | |
CN210180267U (zh) | 一种箱式模块热交换器机组 | |
CN210671075U (zh) | 一种编码器散热装置 | |
CN209846656U (zh) | 一种高效利用热量的智能温控床垫 | |
CN216244527U (zh) | 中储能冷热恒温系统 | |
CN203464401U (zh) | 一种变频穿墙机 | |
CN111593830A (zh) | 一种被动房保温墙体结构 | |
CN216144207U (zh) | 一种宽频的热交换机组 | |
CN206037473U (zh) | 家用太阳能空气能联合应用集成换能模块 | |
CN112283962A (zh) | 一种光伏光热-水箱模块及工作方法 | |
CN218955191U (zh) | 一种节能式电加热导热油炉 | |
CN215982800U (zh) | 一种水电一体的加热装置 | |
CN216011310U (zh) | 无刷变频冷热水交换机 | |
CN221142924U (zh) | 一种市政自来水增压补偿装置 | |
CN221744153U (zh) | 一种新型踢脚线采暖器结构 | |
CN218328667U (zh) | 一种泳池空气源热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