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0187U - 皮肤牵张器 - Google Patents

皮肤牵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0187U
CN210170187U CN201920524812.4U CN201920524812U CN210170187U CN 210170187 U CN210170187 U CN 210170187U CN 201920524812 U CN201920524812 U CN 201920524812U CN 210170187 U CN210170187 U CN 210170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lamping arms
skin
clamp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48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和林
李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48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0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0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0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肤牵张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第一固定针、第二固定针、连接单元、牵张螺杆、第一螺套、两个第一夹臂以及第一收合套。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用于穿插在创口两侧的皮肤上。第一收合套用于将两个第一夹臂夹在第一固定针上。牵张螺杆一端与连接单元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螺套螺纹连接。使用时,通过转动牵张螺杆,从而带动两端的连接单元和第一螺套相向拉近,使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将创口两侧的皮肤相向牵拉,达到牵张皮肤的目的。通过第一夹臂夹持的方式简化了第一螺套与第一固定针的连接操作,也保证了第一螺套与第一固定针连接牢固,避免第一固定针与第一螺套相对滑动,保证了牵拉效果。

Description

皮肤牵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皮肤牵张器。
背景技术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创伤外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开放伤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筋膜室切开减张后皮肤缺损、皮瓣移植后供区皮肤缺损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闭合创面,减少感染发生,恢复肢体功能。皮肤牵张术是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皮肤牵张术是通过持续性机械牵张力作用于皮肤软组织,促进创口两侧的皮肤组织及细胞分裂增殖、生长、细胞间隙增大及固有弹性增加,从而使皮肤的面积增大并覆盖创口,然后经过缝合将创口封闭。
皮肤牵张术需要特殊牵引装置辅助进行,目前的皮肤牵张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分别用于穿插在创口两侧皮肤中的两个固定针,另一部分是用于与两个固定针连接并将两个固定针相向牵拉的相向牵拉机构。现有的相向牵拉机构的一个牵拉端上设有通孔,在固定针穿插皮肤的过程中穿过牵拉端上的通孔,实现固定针与牵拉端的连接,但是在穿插皮肤的过程中,固定针与皮肤贴合的较近,医生难以将固定针准确的穿入牵拉端的通孔中,导致固定针与相向牵拉机构连接困难,同时固定针穿过通孔与牵拉端连接,相向牵拉机构容易沿固定针滑动,导致难以达到预计的牵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牵张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针与相向牵拉机构连接困难和相向牵拉机构容易沿固定针滑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皮肤牵张器,包括:
第一固定针,用于穿插于创口一侧的皮肤上;
第二固定针,用于穿插于创口另一侧的皮肤上;
连接单元,与第二固定针连接;
牵张螺杆,一端与所述连接单元转动连接;
第一螺套,与所述牵张螺杆另一端螺纹连接,用于在所述牵张螺杆的推动下向所述连接单元靠近;
两个第一夹臂,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套连接,相对设置且中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固定针的夹持间隙;以及
第一收合套,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夹臂的外周,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夹臂相向收合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夹臂夹持所述第一固定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套与两个所述第一夹臂之间设有第一凸杆;所述第一收合套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凸杆外并与所述第一凸杆螺纹连接,另一端内周设有用于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夹臂外周的第一收合面,所述第一收合面为圆锥形;所述第一夹臂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合面滑动抵接的第一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臂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针卡接的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一夹臂的夹持端不凸出于所述第一固定针靠近皮肤的侧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夹臂用于沿径向夹持所述第一固定针,被两个所述第一夹臂夹持的所述第一固定针与所述牵张螺杆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单元具有两个以上;所述牵张螺杆具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牵张螺杆一端与所述连接单元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套具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第一螺套与所述牵张螺杆另一端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螺套均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夹臂;第一收合套具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第一收合套一一对应的套设于同一所述第一螺套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夹臂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牵张螺杆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二螺套,所述牵张螺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两个第二夹臂,分别与所述第二螺套连接,相对设置且中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针的夹持间隙;以及
第二收合套,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夹臂的外周,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二夹臂相向收合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夹臂夹持所述第二固定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套与两个所述第二夹臂之间设有第二凸杆;所述第二收合套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杆外并与所述第二凸杆螺纹连接,另一端内周设有用于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夹臂外周的第二收合面,所述第二收合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二夹臂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合面滑动抵接的第二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针卡接的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端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针靠近皮肤的侧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夹臂用于沿径向夹持所述第二固定针,被两个所述第二夹臂夹持的所述第二固定针与所述牵张螺杆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牵张螺杆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
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穿插固定在创口两侧的皮肤上,然后将连接单元与第二固定针连接,之后将两个第一夹臂夹在第一固定针上,并利用第一收合套将两个所述第一夹臂相向收合,使第一夹臂与第一固定针固定牢固,最后通过转动牵张螺杆,使得第一螺套和连接单元相互靠近,带动创口两侧的皮肤相互靠近,实现对创口两侧皮肤的牵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皮肤牵张器可以先将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固定在创口两侧的皮肤上,然后通过第一收合套将两个第一夹臂相向收合,使得两个第一夹臂夹紧在第一固定针上,实现第一螺套与第一固定针的连接,通过第一夹臂夹持的方式简化了第一螺套与第一固定针的连接操作,也保证了第一螺套与第一固定针连接牢固,避免第一固定针与第一螺套相对滑动,保证了牵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在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皮肤牵张器的A-A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第一固定针;2-第二固定针;3-第二螺套;31-第二夹臂;311-第二凸部;312-第二夹持槽;32-第二收合套;321-第二收合面;33-第二凸杆;4-牵张螺杆;41-转动手柄;5-第一螺套;51-第一夹臂;511-第一凸部;512-第一夹持槽;52-第一收合套;521-第一收合面;53-第一凸杆;6-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进行说明。一种皮肤牵张器包括第一固定针1、第二固定针2、连接单元、牵张螺杆4、第一螺套5、两个第一夹臂51以及第一收合套52。
第一固定针1用于穿插于创口6一侧的皮肤上。第二固定针2用于穿插于创口6另一侧的皮肤上。连接单元与第二固定针2连接。牵张螺杆4一端与连接单元转动连接。第一螺套5与牵张螺杆4另一端螺纹连接,用于在牵张螺杆4的推动下向连接单元靠近。两个第一夹臂51分别与第一螺套5连接,相对设置且中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固定针1的夹持间隙。第一收合套52套设于两个第一夹臂51的外周,用于将两个第一夹臂51相向收合以使两个第一夹臂51夹持第一固定针1。
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针1和第二固定针2穿插固定在创口6两侧的皮肤上,然后将连接单元与第二固定针2连接,之后将两个第一夹臂51夹在第一固定针1上,并利用第一收合套52将两个第一夹臂51相向收合,使第一夹臂51与第一固定针1固定牢固,最后通过转动牵张螺杆4,使得第一螺套5和连接单元相互靠近,带动创口6两侧的皮肤相互靠近,实现对创口6两侧皮肤的牵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肤牵张器可以先将第一固定针1和第二固定针2固定在创口6两侧的皮肤上,然后通过第一收合套52将两个第一夹臂51相向收合,使得两个第一夹臂51夹紧在第一固定针1上,实现第一螺套5与第一固定针1的连接,通过第一夹臂51夹持的方式简化了第一螺套5与第一固定针1的连接操作,也保证了第一螺套5与第一固定针1连接牢固,避免第一固定针1与第一螺套5相对滑动,保证了牵拉效果。
具体地,连接单元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与第二固定针2连接,如连接单元上设有通孔,将第二固定针2穿过通孔使第二固定针2与连接单元连接。牵张螺杆4一端与连接单元转动连接,保证牵张螺杆4能够灵活转动,进而通过螺纹连接驱动第一螺套5靠近连接单元。使用时,将第一固定针1放置在两个第一夹臂51之间的夹持间隙中,利用第一收合套52将两个第一夹臂51相向收合使得两个第一夹臂51夹持第一固定针1。更具体地,两个第一夹臂51可以与第一螺套5弹性连接,使得在第一收合套52放松时,两个第一夹臂51能够自动的分开,方便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螺套5与两个第一夹臂51之间设有第一凸杆53;第一收合套52一端套设于第一凸杆53外并与第一凸杆53螺纹连接,另一端内周设有用于套设在两个第一夹臂51外周的第一收合面521,第一收合面521为圆锥面;第一夹臂51的外侧设有与第一收合面521滑动抵接的第一凸部511。
具体地,第一凸杆53沿第一螺套5的径向固定在第一螺套5的外壁上。第一收合套52上端套在第一凸杆53外并与第一凸杆53形成螺纹连接。第一收合套52下端的内壁呈逐渐扩大的圆锥面,即第一收合面521。第一凸部511凸出于第一夹臂51的外侧面,通过转动第一收合套52,使第一收合套52向下移动,第一收合面521通过第一凸部511将第一夹臂51向内推动,使得两个第一夹臂51相向靠近将第一固定针1夹紧。第一凸部511的外周面呈与第一收合面521贴合的圆锥面。第一夹臂51与第一凸杆53连接的部分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例如弹性较好的钢材,使得在第一收合套52放松时,两个第一夹臂51能够自动的分开,方便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夹臂51的内侧设有用于与第一固定针1卡接的第一夹持槽512,第一夹臂51的夹持端不凸出于第一固定针1靠近皮肤的侧面。此种设置方式既能够提高第一夹臂51对第一固定针1夹持的牢固程度,也能够减少第一夹臂51的夹持端与皮肤的接触,进而避免第一夹臂51的夹持端对皮肤造成损伤。
具体地,第一夹臂51的内侧设有第一夹持槽512,第一夹臂51形成的夹持间隙以及该第一夹臂51内侧的第一夹持槽512连通形成半包卡槽,半包卡槽用于在第一固定针1的径向上包围第一固定针1的局部。
更具体地,同一第一凸杆53上的两个第一夹臂51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512,第一夹持槽512的内壁面呈与第一固定针1外壁面吻合的圆柱面,两个第一夹持槽512相对的位于夹持间隙的两侧,两个第一夹持槽512和夹持间隙形成半包卡槽,半包卡槽包围第一固定针1的局部,从而保证第一夹臂51能够夹紧第一固定针1,也使得第一夹臂51的夹持端不凸出于第一固定针1靠近皮肤的侧面。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第一夹臂51用于沿径向夹持第一固定针1,被两个第一夹臂51夹持的第一固定针1与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在进行牵张操作时,减少第一夹臂51沿第一固定针1轴向的分力,避免第一夹臂51沿第一固定针1轴向滑动。
具体地,可以通过将两个第一夹臂51之间的夹持间隙设置成与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使得第一固定针1被两个第一夹臂51夹持后与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单元具有两个以上;牵张螺杆4具有两个以上,每个牵张螺杆4一端与连接单元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第一螺套5具有两个以上,每个第一螺套5与牵张螺杆4另一端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每个第一螺套5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夹臂51;第一收合套52具有两个以上,每个第一收合套52一一对应的套设于同一第一螺套5上的两个第一夹臂51的外周。通过两个牵张螺杆4进行牵张,能够更好的控制第一固定针1和第二固定针2的位置和角度,保证牵张效果。
使用时,两个连接单元分别用于与第二固定针2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一螺套5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一夹臂51与第一固定针1的两端夹持固定。通过转动两个牵张螺杆4控制第一固定针1和第二固定针2两端的间距,保证牵张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包括两个用于相向牵拉第一固定针1和第二固定针2的相向牵拉机构。每组相向牵拉机构包括:与第二固定针2一端连接的连接单元,与该连接单元转动连接的牵张螺杆4,与该牵张螺杆4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螺套5,沿该第一螺套5的径向设有第一凸杆53,该第一凸杆53一端与第一螺套5的外壁固定,另一端设有两个用于夹持第一固定针1一端的第一夹臂51,以及套设在该两个第一夹臂51外周的第一收合套52。两组相向牵拉机构分别用于相向牵拉第一固定针1和第二固定针2的两端。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单元包括与牵张螺杆4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二螺套3,牵张螺杆4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即牵张螺杆4与第一螺套5螺纹连接的一端的螺纹旋向和牵张螺杆4与第二螺套3螺纹连接的一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转动牵张螺杆4时,第一螺套5和第二螺套3在螺纹连接的驱动下同时相向运动,使牵张效率更高,操作更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二夹臂31和第二收合套32。
两个第二夹臂31分别与第二螺套3连接,相对设置且中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二固定针2的夹持间隙。第二收合套32套设于两个第二夹臂31的外周,用于将两个第二夹臂31相向收合以使两个第二夹臂31夹持第二固定针2。
使用时,通过第二收合套32将两个第二夹臂31相向收合,使得两个第二夹臂31夹紧在第二固定针2上,实现第二螺套3与第二固定针2的连接,通过第二夹臂31夹持的方式简化了第二螺套3与第二固定针2的连接操作,同时保证了第二螺套3与第二固定针2连接牢固,避免第二固定针2与第二螺套3相对滑动,保证了牵拉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螺套3与两个第二夹臂31之间设有第二凸杆33;第二收合套32一端套设于第二凸杆33外并与第二凸杆33螺纹连接,另一端内周设有用于套设在两个第二夹臂31外周的第二收合面321,第二收合面321为圆锥面;第二夹臂31的外侧设有与第二收合面321滑动抵接的第二凸部311。
具体地,第二凸杆33沿第二螺套3的径向固定在第二螺套3的外壁上。第二收合套32上端套在第二凸杆33外并与第二凸杆33形成螺纹连接。第二收合套32下端的内壁呈逐渐扩大的圆锥面,即第二收合面321。第二凸部311凸出于第二夹臂31的外侧面,通过将转动第二收合套32,使第二收合套32向下移动,第二收合面321通过第二凸部311将第二夹臂31向内推动,使得两个第二夹臂31相向靠近将第二固定针2夹紧。第二凸部311的顶面呈与第二收合面321贴合的圆锥面。第二夹臂31与第二凸杆33连接的部分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例如弹性较好的钢材,使得在第二收合套32放松时,两个第二夹臂31能够自动的分开,方便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夹臂31的内侧设有用于与第二固定针2卡接的第二夹持槽312,第二夹臂31的夹持端不凸出于第二固定针2靠近皮肤的侧面。此种设置方式既能够提高第二夹臂31对第二固定针2夹持的牢固程度,也能够减少第二夹臂31的夹持端与皮肤的接触,进而避免第二夹臂31的夹持端对皮肤造成损伤。
具体地,第二夹臂31的内侧设有第二夹持槽312,第二夹臂31形成的夹持间隙以及该第二夹臂31内侧的第二夹持槽312连通形成半包卡槽,半包卡槽用于在第二固定针2的径向上包围第二固定针2的局部。
更具体地,同一第二凸杆33上的两个第二夹臂31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二夹持槽312,第二夹持槽312的内壁面呈与第二固定针2外壁面吻合的圆柱面,两个第二夹持槽312相对的位于夹持间隙的两侧,两个第二夹持槽312和夹持间隙形成半包卡槽,半包卡槽在第二固定针2的径向上包围第二固定针2的局部,从而保证第二夹臂31能够夹紧第二固定针2,也使得第二夹臂31的夹持端不凸出于第二固定针2靠近皮肤的侧面。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第二夹臂31用于沿径向夹持第二固定针2,被两个第二夹臂31夹持的第二固定针2与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在进行牵张操作时,减少第二夹臂31沿第二固定针2轴向的分力,避免第二夹臂31沿第二固定针2轴向滑动。
具体地,可以通过将两个第二夹臂31之间的夹持间隙设置成与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使得第二固定针2被两个第二夹臂31夹持后与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张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牵张螺杆4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41。操作者可以通过转动手柄41来转动牵张螺杆4。
具体地,可以是同轴设置在牵张螺杆4的任一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针(1),用于穿插于创口(6)一侧的皮肤上;
第二固定针(2),用于穿插于创口(6)另一侧的皮肤上;
连接单元,与第二固定针(2)连接;
牵张螺杆(4),一端与所述连接单元转动连接;
第一螺套(5),与所述牵张螺杆(4)另一端螺纹连接,用于在所述牵张螺杆(4)的推动下向所述连接单元靠近;
两个第一夹臂(51),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套(5)连接,相对设置且中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固定针(1)的夹持间隙;以及
第一收合套(52),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的外周,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相向收合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夹持所述第一固定针(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套(5)与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之间设有第一凸杆(53);所述第一收合套(52)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凸杆(53)外并与所述第一凸杆(53)螺纹连接,另一端内周设有用于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外周的第一收合面(521),所述第一收合面(521)为圆锥面;所述第一夹臂(5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合面(521)滑动抵接的第一凸部(5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51)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针(1)卡接的第一夹持槽(512),所述第一夹臂(51)的夹持端不凸出于所述第一固定针(1)靠近皮肤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用于沿径向夹持所述第一固定针(1),被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夹持的所述第一固定针(1)与所述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具有两个以上;所述牵张螺杆(4)具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牵张螺杆(4)一端与所述连接单元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套(5)具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第一螺套(5)与所述牵张螺杆(4)另一端一一对应的螺纹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螺套(5)均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第一收合套(52)具有两个以上,每个所述第一收合套(52)一一对应的套设于同一所述第一螺套(5)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夹臂(51)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牵张螺杆(4)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二螺套(3),所述牵张螺杆(4)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两个第二夹臂(31),分别与所述第二螺套(3)连接,相对设置且中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针(2)的夹持间隙;以及
第二收合套(32),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夹臂(31)的外周,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二夹臂(31)相向收合以使两个所述第二夹臂(31)夹持所述第二固定针(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套(3)与两个所述第二夹臂(31)之间设有第二凸杆(33);所述第二收合套(32)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凸杆(33)外并与所述第二凸杆(33)螺纹连接,另一端内周设有用于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夹臂(31)外周的第二收合面(321),所述第二收合面(321)为圆锥面;所述第二夹臂(3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合面(321)滑动抵接的第二凸部(31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臂(31)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针(2)卡接的第二夹持槽(312),所述第二夹臂(31)的夹持端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针(2)靠近皮肤的侧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牵张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夹臂(31)用于沿径向夹持所述第二固定针(2),被两个所述第二夹臂(31)夹持的所述第二固定针(2)与所述牵张螺杆(4)的轴线垂直。
CN201920524812.4U 2019-04-17 2019-04-17 皮肤牵张器 Active CN210170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4812.4U CN210170187U (zh) 2019-04-17 2019-04-17 皮肤牵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4812.4U CN210170187U (zh) 2019-04-17 2019-04-17 皮肤牵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0187U true CN210170187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4812.4U Active CN210170187U (zh) 2019-04-17 2019-04-17 皮肤牵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01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3140A (zh) * 2020-06-17 2020-09-1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一种组装式多节可伸缩皮肤牵张器
CN111658042A (zh) * 2020-07-09 2020-09-15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皮肤减张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3140A (zh) * 2020-06-17 2020-09-1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一种组装式多节可伸缩皮肤牵张器
CN111658042A (zh) * 2020-07-09 2020-09-15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皮肤减张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0187U (zh) 皮肤牵张器
CN105078542B (zh) 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手术钳
CN204562491U (zh) 桡骨远端骨折牵引器
CN211155980U (zh) 一种腔镜用缝合装置及腔镜钳
CN116672008A (zh) 一种医用开睑器
CN217611199U (zh) 一种骨科脊柱手术拉钩
CN209574760U (zh) 医用穿刺器的锁紧机构
CN211433290U (zh) 一种快换机构及使用该快换机构的手术机器人
CN213883344U (zh) 甲状腺手术切除用拉钩调节装置
CN204520875U (zh) 微创手术钳
CN112263296B (zh) 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
CN213641151U (zh) 一种克氏针的导向装置
CN113440241A (zh) 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螺钉植入辅助套筒
CN211460395U (zh) 一种操作钳
CN211704713U (zh) 一种固定牵开器
CN108903989B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肌腱缝合辅助器
CN108498135B (zh) 临床内科血管钳
CN208598456U (zh) 一种多角度可调腔镜持针器
CN209770537U (zh) 多自由度自锁机械臂
CN102525592A (zh) 用于人体内器官夹闭手术的脱卸式闭合器
CN208756162U (zh)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双极钳结构
CN111544085A (zh) 一种胸腔镜笔式直角分离钳
CN219289630U (zh) 一种胸部安全注射装置
CN215503215U (zh) 一种带负压吸引的皮肤牵张装置
CN203182984U (zh) 医用微创弯分离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