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5536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65536U CN210165536U CN201920720750.4U CN201920720750U CN210165536U CN 210165536 U CN210165536 U CN 210165536U CN 201920720750 U CN201920720750 U CN 201920720750U CN 210165536 U CN210165536 U CN 2101655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guide plate
- deflector
- air conditioner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器由于仅通过第一导风板导风而导致送风方式单一、送风范围有限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导风板组,导风板组包括第一导风板,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壳体上以便能够封堵或打开出风口;导风板组还包括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导风板上且能够相对于第一导风板非同轴转动,并且第一导风板设置有第一透风结构,第二导风板设置有第二透风结构,通过单独或同时控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转动并结合透风结构出风方式以形成多种送风方式,从而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的送风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嵌入式空调器广泛应用在商场、大型场馆、办公室、教室等空间较大的环境中,由于嵌入式空调器通常安装在天花板上,从而具有占地面积小、辐射面积大、换热效果好等优点。
现有的嵌入式空调器大多数在出风口处设有大导风板,大导风板用于将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导向更远的距离,并且通过转动大导风板还可以控制气流方向,但是鉴于大导风板的旋转角度有限,而气流方向只能沿大导风板摆动的方向变化,从而导致现有的嵌入式空调器送风方式单一、送风范围有限,无法实现更加全面、广泛的送风效果。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现有的嵌入式空调器由于仅能通过大导风板导风而导致送风方式单一、送风范围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导风板组,所述导风板组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以便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组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导风板非同轴转动;并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透风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其厚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二透风结构。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风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透风孔,所述第一透风孔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增大。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透风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透风孔,所述第二透风孔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减小。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一透风孔成行分布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且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多行,相邻行的所述第一透风孔交错设置;并且/或者多个所述第二透风孔成行分布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且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多行,相邻行的所述第二透风孔交错设置。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侧。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其厚度方向设有安装口,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第二导风板至少一个侧部形成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安装口的外缘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对接结构,在所述第二导风板封堵所述安装口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彼此抵靠。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出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出风方向依次包括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下游端高于所述上游端。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分为弧形结构。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风板匹配的对接槽,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封堵所述出风口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导风板嵌入所述对接槽中。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为嵌入式空调器,所述嵌入式空调器包括多个所述导风板组。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在第一导风板上以嵌入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导风板且两个导风板能够非同轴转动,从而可以通过单独或同时控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转动以实现更为多样的送风形式。如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动第二导风板以对气流起到分流和导向的作用,从而扩大了送风范围,实现了送风形式的多样化,进而满足了用户的不同的送风需求,提高了用户体验。通过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分别设置透风结构,以允许气流能够通过(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吹出,从而形成新的出风方式。将(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出风方式、第一导风板出风方式与第二导风板出风方式相互结合可以进一步丰富送风形式,实现多样的送风效果。如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关闭的情况下,气流将会从(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吹出,在气流经过(第一、第二)透风结构时被疏散成细微的气流向室内蔓延,形成了微风、甚至无风感的送风形式,使得用户在不被冷风或者热风直吹的情形下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此外,在大量的气流由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送出的同时,少量气流能够通过(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吹出,可以进一步扩大出风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嵌入式空调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为打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为打开状态;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面板组件;11、面板框;111、出风口;112、对接槽;12、进风格栅;2、壳体本体;31、第一导风板;311、第一部分;3111、安装口;3112、第二台阶结构;312、第二部分;3121、第一透风孔;32、第二导风板;321、第一台阶结构;322、第二透风孔;33、第一导风板电机;34、转臂;35、第二导风板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以嵌入式空调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进行描述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不仅限于嵌入式空调器,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空调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还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为打开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为打开状态;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本体2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本体2上的面板组件1,面板组件1包括面板框11和进风格栅12,面板框11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11。室内机还包括多个导风板组,导风板组包括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第一导风板31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面板框11上以便能够封堵或打开出风口111,第二导风板32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导风板31上且第二导风板32能够相对于第一导风板31非同轴转动。并且,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一透风结构,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二透风结构。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空调器在第一导风板31上以嵌入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导风板32且使第二导风板32能够相对于第一导风板31非同轴转动,通过单独或同时转动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即可形成多种送风组合,从而实现更为多样的风向控制,进而满足了用户的多样的送风需求。如当第一导风板31由闭合位置转动以打开出风口111时,此时打开第二导风板32,可以对气流起到分流和导向的作用,形成了两股流向不同的气流,从而扩大了送风范围,然后通过调整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的旋转角度即可改变各股气流的流向,使得气流可以吹向室内空间的多个区域。其次,嵌入式的非同轴转动的导风板组的设计可以保证导风板组的平整度,并且相较于同轴设置的导风板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32的设置形式可以更为灵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二导风板32在第一导风板31上的位置、第二导风板的枢转轴的位置以及第二导风板的转动方向进行设置。如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导风板31通过转臂34枢转设置于面板框11上,第二导风板32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导风板31上且第二导风板32的枢转轴设置于第二导风板32沿出风方向远离出风口111的一侧,在制冷/制热模式下,通过分别将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分别向外打开至设定角度,第一导风板31会将部分冷/热气流送至远离嵌入式空调器的空间,第二导风板32会将部分冷/热气流送至嵌入式空调器的下方空间,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冷/热气流与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制冷/制热效果。
此外,通过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分别设置第一透风结构、第二透风结构以允许气流能够通过(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吹出,从而形成新的出风方式。将(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出风方式、第一导风板出风方式与第二导风板出风方式相互结合可以形成更为多样的送风形式。如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打开的情况下,气流在沿着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吹出的同时还能够从(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吹出,并且随着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转动,从(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吹出的气流的方向也在变化。而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关闭的过程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对由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起到了阻挡效果,使得气流仅能通过(第一、第二)透风结构吹出,由透风结构的吹出风量较小,可以实现微风、甚至无风状态的柔和感,提升了用户舒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板31沿其厚度方向设有安装口3111,第二导风板32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安装口3111内,以便打开或封堵安装口3111。在第二导风板32处于闭合状态时,安装口3111被第二导风板32封堵,气流仅能由第一导风板31送出。在第二导风板32转动时,安装口3111被打开,此时部分气流将会在第二导风板32的引导下从安装口3111送出,从而起到分流的作用。
安装口311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将安装口3111设置为矩形以便于加工制造,当然安装口3111的形状不仅限于此,其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可能的形状。此外,安装口的数量不仅限于示例中的一个,还可以在第一导风板上设置多个安装口且在每个安装口内设置第二导风板以控制安装口的开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安装口的形状、数量以及设置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风板32的安装方式不仅限于上述设置于安装口3111这一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第二导风板32的安装方式。如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导风板31沿出风方向远离出风口111的侧部形成有缺口,第二导风板32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缺口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32至少一个侧部形成有第一对接结构,安装口3111的外缘与第一对接结构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对接结构,在第二导风板32封堵安装口3111的情形下,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彼此抵靠。通过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在保证导风板组的表面平整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两个导风板的缝隙,尤其在第一导风板31打开而第二导风板32闭合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彼此抵靠以减少、甚至消除两个导风板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气流从两个导风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此外,这种设置还可以解决灰尘从缝隙处进入壳体内而造成壳体内部污染的问题。
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如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32靠近壳体内部的侧部(如图3示出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321,安装口3111的外缘与第一台阶结构3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3112,在第二导风板32封堵安装口3111的情形下,第一台阶结构321抵靠至第二台阶结构3112。通过(第一、第二)台阶结构的设置,既可以对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之间的缝隙起到良好的封闭作用,也便于加工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的结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不仅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设置。如可以在第二导风板32的四个侧部均设有板状的第一对接结构,则安装口3111的外缘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槽状的第二对接结构。
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板31沿出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其中,第一部分311大致为水平板状结构,安装口3111设置在第一部分311上。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安装口3111靠近出风口111,从而使从出风口111出来的气流更容易流向安装口3111,而且水平板状结构的第一部分也便于实现第二导风板的安装。第二部分312沿出风方向依次包括上游端和下游端,第二部分312的上游端高于下游端。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引导气流向上送出,避免大量气流直吹用户,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性。第二部分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第二部分312为弧形板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均为弧形板状结构,或者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均为水平板状结构。此外,第一导风板31的形状也不仅限于两段式结构,如第一导风板31还可以整体为弧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设置第一导风板31的具体结构,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景。
优选地,如图1所示,面板框11设置有与第一导风板31匹配的对接槽112,在第一导风板31封堵出风口111的情形下,第一导风板31嵌入对接槽112中,并且在第一导风板完全嵌入对接槽112的情况下,第一导风板31的外表面与面板框11的外表面平齐。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提高面板组件1的表面平整度。
接下来参照图4和图5,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面板框11的内侧(即靠近壳体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风板电机盒,第一导风板电机盒内安装有第一导风板电机33(即第二电机),第一导风板31上设置有转臂34,第一导风板电机33通过驱动转臂34带动第一导风板31转动。第一导风板3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导风板电机盒,第二导风板电机盒内安装有第二导风板电机35(即第一电机),第二导风板电机35用于驱动第二导风板32相对于第一导风板31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两个导风板的独立转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地使两个导风板同步转动导风或者使两个导风板各自转动导风。此外,由于第二导风板32是设置于第一导风板31上的,第二导风板32既可以随着第一导风板31转动,又可以相对于第一导风板31转动,这样一来,可以形成更为丰富多样的送风方式。
优选地,将第一导风板电机3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便提高第一导风板31的转动可靠性,并且将两个电机分别设置于面板框11的内侧靠近第一导风板31的两端的位置以使得电机的重量分布更加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导风板电机35的设置并不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设置第二导风板电机35。如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导风板31设有安装口3111,第二导风板32通过枢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口3111内,第一导风板31与枢转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装置。空调器的控制器通过控制限位装置以实现枢转轴的锁定和解锁,在枢转轴被锁定的情况下,第二导风板不可转动;在枢转轴被解锁的情况下,在第一导风板31在第一导风板电机33的驱动下来回摆动的同时,第二导风板32也会随着第一导风板来回摆动。
接下来参照图6、图7、图8和图9,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嵌入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沿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透风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导风板31上的多个第一透风孔3121,第二透风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导风板32上的多个第二透风孔322,第一透风孔3121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增大,第二透风孔322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减小。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分别成行分布于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上,并且相邻行的第一透风孔3121/第二透风孔322为交错设置。
上述设置的优点在于:由于第一透风孔3121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增大,在气流穿过第一透风孔3121的过程中由于气流通道逐渐变宽,使得气流速度逐渐降低,从而使穿过第一透风孔3121的气流能够与靠近导风板组的区域的局部空气的充分混合。由于第二透风孔322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减小,在气流穿过第二透风孔322的过程中由于气流通道逐渐变窄,使得气流速度逐渐加快,从而使穿过第二透风孔322的气流能够快速与远离导风板组的区域的环境空气充分混合。由于穿过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气流速度不同,从而可以促进两个导风板的交界处的空气混合。可以看出,通过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的设置可以实现气流与多个区域的空气的充分混合。并且,通过上述合理且规则地布置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以便于提高送风的均匀性。
优选地,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最小直径为2-4mm,其最大直径为3-6mm,这样一来,可以使气流趋于微风、甚至无风状态,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进一步地,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横截面为圆形孔,纵截面为锥形,通过这种设置既有利于气流顺畅通过,又便于制造成型,降低成本。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示例,如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纵截面还可以为径向尺寸增大的任意形状,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椭圆形、多边形(如矩形、三角形等)或者其它形状,多个第一透风孔3121/第二透风孔322的形状彼此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直径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的形状和尺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上的透风结构不仅限于上述透风孔这一种形式,如可以在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上设置有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有透风网以允许气流从透风网吹入室内空间。并且在透风结构为透风孔的情形下,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上可以设置有一种或多种透风孔,该透风孔的孔径可以沿出风方向增大、减小、不变或者呈其他可能的变化方式,并且该透风孔的尺寸、形状以及分布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满足更为具体的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空调器在第一导风板31上设置有安装口3111且在安装口3111内以嵌入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导风板32,通过转动第二导风板32以对气流起到分流和导向作用,从而扩大了送风范围,嵌入式的设计也可以保证导风板组的外部平整度。优选地,在面板框11的内侧设有第一导风板电机33,在第一导风板31的内侧设置第二导风板电机35,通过第一导风板电机33、第二导风板电机35分别带动第一导风板31、第二导风板32各自独立转动以形成多样的送风形式,从而满足用户更为多样的送风需求,提高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空调器通过分别在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上设置有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且将第一透风孔3121和第二透风孔322设置成孔径沿出风方向增大/减小的锥形孔以便使穿过第一透风孔3121/第二透风孔322的气流的速度减小/增大,从而实现气流与室内空间的多个区域的空气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制热/制冷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除上述描述的嵌入式空调器各零部件外,嵌入式空调器显然还包括其他零部件和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描述,但是这些零部件应当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嵌入式空调器所具备的形状和特征进行理解,并且这些形状和特征不应当被看做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嵌入式空调器还可以包括压缩机、换热器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导风板组,所述导风板组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以便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组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导风板非同轴转动;
并且,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透风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其厚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二透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风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透风孔,所述第一透风孔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风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透风孔,所述第二透风孔的孔径沿出风方向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透风孔成行分布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且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多行,相邻行的所述第一透风孔交错设置;并且/或者
多个所述第二透风孔成行分布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且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排列成多行,相邻行的所述第二透风孔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其厚度方向设有安装口,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内,
所述第二导风板至少一个侧部形成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安装口的外缘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对接结构,
在所述第二导风板封堵所述安装口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彼此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出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沿出风方向依次包括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下游端高于所述上游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为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风板匹配的对接槽,
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封堵所述出风口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导风板嵌入所述对接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嵌入式空调器,所述嵌入式空调器包括多个所述导风板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20750.4U CN210165536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20750.4U CN210165536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65536U true CN210165536U (zh) | 2020-03-20 |
Family
ID=6979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20750.4U Active CN210165536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65536U (zh) |
-
2019
- 2019-05-17 CN CN201920720750.4U patent/CN2101655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92366B (zh) |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 |
CN110160241B (zh)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冷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 |
CN110160239B (zh)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冷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 |
CN216346639U (zh) | 空调器 | |
WO2020024571A1 (zh) |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WO2023273620A1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0145851A (zh) | 空调器 | |
CN109668276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1140002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145853A (zh) | 空调器 | |
CN210165536U (zh) | 空调器 | |
CN210179876U (zh) | 空调器 | |
CN210179877U (zh) | 空调器 | |
CN210179878U (zh) | 空调器 | |
CN108954506B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07622138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WO2020233278A1 (zh) | 空调器 | |
CN111947291A (zh) | 空调器 | |
WO2017049542A1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4593458A (zh) | 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160240B (zh)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热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 |
WO2017049588A1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0160242B (zh)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冷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 |
CN107940564B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