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5518U -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5518U
CN210165518U CN201920500963.6U CN201920500963U CN210165518U CN 210165518 U CN210165518 U CN 210165518U CN 201920500963 U CN201920500963 U CN 201920500963U CN 210165518 U CN210165518 U CN 210165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inlet
air
wall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09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XI SUBLIMATIO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XI SUBLIM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XI SUBLIMATIO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XI SUBLIM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09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5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5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5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包括设置于纺织车间墙壁的导流装置和除尘装置,导流装置对排入的气体进行导流到除尘装置处;除尘装置包括抽风机、旋转滚筒、设置于旋转滚筒上方的腔室箱和设置于旋转滚筒下方的集尘杯,旋转滚筒包括外筒体和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内筒体,外筒体与内筒体旋转连接,外筒体上侧面设有与抽风机输出端连接的进气口,进气口与内部连通,集尘杯连接于外筒体下侧,内筒体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下半部分的侧壁及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气通孔,且其顶端延伸到腔室箱,腔室箱内设有驱动内筒体转动的驱动电机,其侧壁设有排气口。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吸气均匀,产生负压,并进行离心除尘,除尘效率高。

Description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除尘领域,特别涉及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纺织车间的除尘装置大多将车间的空气吸入,然后将该气体通过滤布或类似的过滤结构对其进行过滤,并添加水泵对该滤布进行清洗,该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滤布的滤孔过小,而纺织车间空气中除了粉尘还有纺织产生的絮,因此会将滤布堵塞,造成除尘效果下降,甚至无法进行除尘,另外现有的除尘装置的安装位置较为单一,吸气过程不均匀,会导致车间内不同地方的粉尘除去效果有较大的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包括设置于纺织车间墙壁的导流装置和除尘装置,导流装置对排入的气体进行导流到除尘装置处;除尘装置包括抽风机、旋转滚筒、设置于旋转滚筒上方的腔室箱和设置于旋转滚筒下方的集尘杯,旋转滚筒包括外筒体和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内筒体,外筒体与内筒体旋转连接,外筒体内部为空腔,其上侧面设有与抽风机输出端连接的进气口,进气口与空腔连通,其下底面设有开口,集尘杯连接于开口处,内筒体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下半部分的侧壁及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气通孔,且其顶端延伸到腔室箱,腔室箱内设有驱动内筒体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内筒体连接,腔室箱内部为排气通道,且其侧壁设有排气口。
作为优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内筒体的内底面与其连接。
作为优选,空腔包括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上侧部分为圆柱形,下侧部分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
作为优选,外筒体内壁上设有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内筒体由穿过两个限位环与外筒体旋转连接,下限位环上开设有多个圆孔。
作为优选,纺织车间包括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壁面,除尘装置设置于右侧壁底部靠近后侧壁处,导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第四风机和第五风机,第一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第五风机分别设置于右侧壁、后侧壁、右侧壁且三者同高,第一进气装置位于右侧壁后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右向左,第二进气装置位于后侧壁左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前向后,第五风机位于右侧壁前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前向后,第一风机设置于地面左后侧墙角处,第二风机设置于地面左前侧墙角处,第三风机设置于地面右前侧墙角处,第四风机设置于纺织车间中部的纺织机上,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及第四风机的出风口均朝向除尘装置。
作为优选,第一进气装置和第二进气装置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抽风机的输出功率。
作为优选,第一进气装置为鼓风机,第二进气装置为空调。
作为优选,除尘杯是具有双层结构的圆筒形容器,其包括内杯和外杯及设置于内杯与外杯之间的用于隔热的空气层,内杯为透明树脂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将车间的气流引导到除尘装置处,吸气均匀,引导的时候通过设置不同功率的鼓风机和抽风机在车间产生负压,提高气体吸入效率;除尘装置通过内筒体的旋转进行离心除尘,并将粉尘及絮落入到底部的集尘杯中,由于内筒体工作时不停转动,因此会大大降低堵塞程度,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抽风机)
图3是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抽风机)
附图中标号对应的部件名如下:1—除尘装置、2—旋转滚筒、21—外筒体、22—内筒体、23—驱动电机、24—进气口、221—上限位环、222—下限位环、3—腔室箱、31—排气口、4—集尘杯、41—外杯、42—内杯、5a—地面、5b—后侧壁、5c—右侧壁、7—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第四风机、第五风机、9—鼓风机、11—空调、12—气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如图1-3所示,其包括设置于纺织车间墙壁的导流装置和除尘装置1,导流装置对排入的气体进行导流到除尘装置1处;除尘装置1包括抽风机、旋转滚筒2、设置于旋转滚筒2上方的腔室箱3和设置于旋转滚筒2下方的集尘杯4,旋转滚筒2包括外筒体21和设置于外筒体21内的内筒体22,外筒体21与内筒体22旋转连接,外筒体21内部为空腔,其上侧面设有与抽风机输出端连接的进气口24,进气口24与空腔连通,其下底面设有开口,集尘杯4连接于开口处,内筒体22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下半部分的侧壁及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气通孔,且其顶端延伸到腔室箱3,腔室箱3内设有驱动内筒体22转动的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与内筒体22连接,腔室箱3内部为排气通道,且其侧壁设有排气口31。其中除尘装置1中的抽风机设置于右侧壁5c里侧面,其余部分设置于右侧壁5c背面。气体由抽风机抽入从进气口24进入空腔内,并从排气通孔进入到内筒体22内,经腔室箱3内的排气通道由排气口31排出,在此过程中内筒体22旋转搅动内部的气体,以实现离心除尘的效果,所除去的粉尘掉落到集尘杯4内。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伸入内筒体22的内底面与其连接。
作为优选,空腔包括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上侧部分为圆柱形,下侧部分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外筒体21内壁上设有上限位环221和下限位环222,内筒体22由穿过两个限位环与外筒体21旋转连接,下限位环222上开设有多个圆孔。两个限位环用于限制内筒体22的位置,避免其产生径向抖动,提高其使用寿命。圆孔用于粉尘通过,以便粉尘掉落到集成杯内。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纺织车间包括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壁面,除尘装置1设置于右侧壁5c底部靠近后侧壁5b处,导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第四风机和第五风机,第一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第五风机分别设置于右侧壁5c、后侧壁5b、右侧壁5c且三者同高,第一进气装置位于右侧壁5c后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右向左,第二进气装置位于后侧壁5b左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前向后,第五风机位于右侧壁5c前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前向后,第一风机设置于地面5a左后侧墙角处,第二风机设置于地面5a左前侧墙角处,第三风机设置于地面5a右前侧墙角处,第四风机设置于纺织车间中部的纺织机上,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及第四风机的出风口均朝向除尘装置1。通过以上布置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引流,提高了除尘效率,并提升了除尘的均匀度。图中标号7为第一风机-第五风机。
作为优选,第一进气装置和第二进气装置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抽风机的输出功率。在室内产生负压,有助于对室内空气的快速吸入,加快除尘速度,提高效率。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第一进气装置为鼓风机9,第二进气装置为空调11。空调11可用于对室内进行调温。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除尘杯是具有双层结构的圆筒形容器,其包括内杯42和外杯41及设置于内杯42与外杯41之间的用于隔热的空气层,内杯42为透明树脂制成。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纺织车间墙壁的导流装置和除尘装置,导流装置对排入的气体进行导流到除尘装置处;除尘装置包括抽风机、旋转滚筒、设置于旋转滚筒上方的腔室箱和设置于旋转滚筒下方的集尘杯,旋转滚筒包括外筒体和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内筒体,外筒体与内筒体旋转连接,外筒体内部为空腔,其上侧面设有与抽风机输出端连接的进气口,进气口与空腔连通,其下底面设有开口,集尘杯连接于开口处,内筒体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下半部分的侧壁及底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气通孔,且其顶端延伸到腔室箱,腔室箱内设有驱动内筒体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内筒体连接,腔室箱内部为排气通道,且其侧壁设有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内筒体的内底面与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空腔包括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上侧部分为圆柱形,下侧部分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筒体内壁上设有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内筒体由穿过两个限位环与外筒体旋转连接,下限位环上开设有多个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纺织车间包括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壁面,除尘装置设置于右侧壁底部靠近后侧壁处,导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第四风机和第五风机,第一进气装置、第二进气装置、第五风机分别设置于右侧壁、后侧壁、右侧壁且三者同高,第一进气装置位于右侧壁后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右向左,第二进气装置位于后侧壁左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前向后,第五风机位于右侧壁前侧顶部且其出风口由前向后,第一风机设置于地面左后侧墙角处,第二风机设置于地面左前侧墙角处,第三风机设置于地面右前侧墙角处,第四风机设置于纺织车间中部的纺织机上,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三风机及第四风机的出风口均朝向除尘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装置和第二进气装置的输出功率之和小于抽风机的输出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装置为鼓风机,第二进气装置为空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除尘杯是具有双层结构的圆筒形容器,其包括内杯和外杯及设置于内杯与外杯之间的用于隔热的空气层,内杯为透明树脂制成。
CN201920500963.6U 2019-04-15 2019-04-15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Active CN210165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0963.6U CN210165518U (zh) 2019-04-15 2019-04-15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0963.6U CN210165518U (zh) 2019-04-15 2019-04-15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5518U true CN210165518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0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0963.6U Active CN210165518U (zh) 2019-04-15 2019-04-15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5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83372A (zh) 一种纺织车间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10165518U (zh) 织造车间负压吸尘及空气调节系统
CN218794731U (zh) 一种连续石墨化炉尾气收集装置
CN207891485U (zh) 一种可移动的纺纱机吸尘装置
CN106859482A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家用吸尘器
CN214304433U (zh)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除尘风机结构
CN101623184A (zh)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CN211559934U (zh) 主动旋风式滤尘杯及吸尘器
CN206700112U (zh) 一种家用小型吸尘器
CN101874721A (zh) 防缠绕的吸尘器刷头
CN113654163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一体化空气净化设备
CN208793128U (zh) 一种空气预滤器
CN207342401U (zh) 一种锂电池原料混料设备用粉尘处理装置
CN206285040U (zh) 自动排污除尘设备
CN101732001A (zh) 一种吸尘器集尘桶
CN205338827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家用吸尘器
CN210069985U (zh) 飓风式吸油烟机
CN218030690U (zh) 具有净化系统的单级离心式风机
CN214441171U (zh) 一种用于间隔圈铝粉去除工具
CN212591910U (zh) 一种尘杯新旋风结构
CN210044983U (zh) 一种垂直型滤筒除尘器
CN214863825U (zh) 一种采用新型滤筒及收集筒的磨米机
CN220370715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14284762U (zh) 一种吸尘器的尘杯及吸尘器
CN209782880U (zh)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冷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