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8605U -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8605U
CN210158605U CN201920561438.5U CN201920561438U CN210158605U CN 210158605 U CN210158605 U CN 210158605U CN 201920561438 U CN201920561438 U CN 201920561438U CN 210158605 U CN210158605 U CN 210158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cle strength
rotating part
fixed
lumb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14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森
罗飞
许建中
王东贵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fang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5614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8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8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8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包括座椅和可夹紧肌力测量仪的夹持机构,所述座椅包括底座和靠板,所述靠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夹持机构设于靠板上,且夹持机构可相对底座竖向滑动。

Description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腰背肌力量检测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大小和耐力水平。腰背肌作为维持人体上身直立和活动的主要肌肉,是构成人体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腰椎动态平衡,支持和保护脊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腰背肌力量不足与慢性腰背痛的发生有关,在对腰背疼痛的受试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先测量受试者的腰背部肌肉力量。当前临床对于腰背部肌肉力量测试姿势的选择主要有站立位、俯卧位和坐位。站立位可以通过背力计实现,但是测试时要求受试者弯腰前屈,前屈站立对于腰背疾病受试者来说会加重腰痛,使受试者因疼痛而不敢发力,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且受试者倾斜站立测试过程中也易失去平衡,存在安全隐患。
俯卧位则是在受试者俯卧位情况下,通过将数字肌力测试仪固定于受试者背部,数字肌力测试仪上的测量力垫表面与受试者的背部相贴,对受试者进行腰背肌力量测试,虽然避免了站立位下腰痛受试者疼痛的加重,但对于脊柱后凸畸形(驼背)人群,数字肌力测试仪难以实现稳定固定,影响测量结果。
目前坐位测试主要通过等速力量测试系统测评腰背肌力量,但其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不利于大范围开展测试。而传统腰背肌力量坐位测量时,则是在受试者坐位情况下,医护人员通过手持数字肌力测试仪与受试者背部相抵,肌力测试仪的测量力垫中心与受试者两侧肩胛上角连线的中点相抵,通过受试者后伸发力完成腰背肌力量测试。为了准确的进行测量,在测试过程中,要求数字肌力测试仪不发生移位,所以测试时医护人员会给予数字肌力测试仪足够的力进行支撑。但腰背肌为大肌肉群,肌肉力量大,测试者与被测试者在发力过程中较难维持一个平衡状态,或者测试者的力量过大,将数字肌力测试仪向后推动;或者医护人员的力量过大,将数字肌力测试仪向前推动,这均会导致肌力测试仪的测量值偏离实际值,测量误差大,使医护人员难以知晓受试者腰背肌力量的真实情况,无法准确进行治疗。且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尽量支撑数字肌力测试仪,所以同时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固定数字肌力测试仪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以减小测量误差,以及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包括座椅和可夹紧肌力测量仪的夹持机构,所述座椅包括底座和靠板,所述靠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夹持机构设于靠板上,且夹持机构可相对底座竖向滑动。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一)测量受试者的腰背肌力量前,夹持机构先夹紧肌力测试仪,测量时,夹持机构即可对肌力测量仪起到支撑的作用,与医护人员手执相比,本基础方案中的夹持机构可以使肌力测试仪受力平衡,受到受试者的压力时不会发生移动,测量误差小。而且由于不再需要医护人员手执,所以可以减小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二)不同身高的受试者,两侧肩胛上角连线的中点的高度不同,本基础方案中的夹持机构可相对底座滑动,所以夹持机构与底座之间的高度差可以调节,保证夹持机构上夹持的肌力测试仪的测量力垫中心可以与受试者两侧肩胛上角连线的中点相抵,故本基础方案的测试装置适合不同身高的受试者。
进一步,靠板包括上侧的转动部和下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底座固定,所述转动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位于转动部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测量时需要使肌力测量仪测量力垫表面与受试者的背部平行,当对脊柱后凸畸形(驼背)的受试者进行测量时,由于受试者的背部弯曲,单纯竖直夹紧固定的肌力测量仪无法与受试者两侧肩胛上角连线的中点平行。此时可以调节转动部,使位于转动部上的夹持机构转动,从而使肌力测量仪上的测量力垫表面与脊柱后凸畸形(驼背)受试者路两侧肩胛上角的中点平行。
进一步,固定部包括与底座固定的固定板和可沿固定板竖向滑动的滑动板,所述固定板或滑动板上设有第一锁紧件;所述转动部与滑动板转动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移动滑动板可使转动部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夹持机构相对底座向上或向下滑动,达到对不同身高的受试者进行测量的效果。
进一步,夹持机构与转动部竖向滑动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直接滑动夹持机构即可使肌力测试仪与底座的高度改变,达到对不同身高的受试者进行测量的效果。
进一步,转动部上设有可容纳肌力测试仪的固定槽;所述夹持机构位于固定槽内。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肌力测试仪具有一定厚度,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压在肌力测试仪上时,不舒适感较为强烈。本方案中肌力测试仪可以直接安装在固定槽内,肌力测试仪的机身大部分位于固定槽内,肌力测试仪的测量力垫表面位于固定槽外,提高受试者的舒适感。
进一步,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底部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位于竖向支撑杆的底部,且横向支撑杆两端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底板外;位于底板靠近固定部一侧的支撑杆的竖向支撑杆为倒L形。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一整块底座相比,本方案的底座重量更小,方便移动。且由于横向支撑杆的端部伸至底板外侧,保证了底座自身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底座歪倒倾斜。而由于位于底板靠近固定部一侧的竖向支撑杆呈倒L形,故该竖向支撑杆的竖直部分和其它的竖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大,保证了测试过程中的力学稳定性,避免测试过程中出现测试椅后倾翻倒等情况。
进一步,底板上方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底板之间形成检测空间。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受试者在测量过程中背部会向后用力,因为习惯,腿部会向下用力,从而呈膝盖处向下压、大腿向上支起的状态,此时肌力测试仪测出的数值就不仅仅是受试者腰背肌的力量,即肌力测试仪测出的数值比实际的腰背肌的力量值大。本方案的测试装置使用时,受试者的大腿置于检测空间内,限位件位于受试者的大腿上侧,限位件可以避免受试者的大腿向上支起,从而使肌力测试仪测出的数值与受试者腰背肌的实际力量值相近,减小测量误差。
进一步,转动部上设有防止受试者肩部向上移动的防滑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受试者用力时,上身也容易向上抬起,最后无法完全向后发力,容易造成肌力测试仪测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小。本方案中的防滑件避免受试者的肩部向上抬起,从而保证受试者只能向后发力,进一步减小误差。
进一步,转动部上设有两个束缚带,两个束缚带分别位于转动部两侧;所述束缚带一端与转动部或防滑件固定,另一端与转动部可拆卸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两个束缚带呈X形从受试者的胸前绕过,束缚带另一端与转动部或固定部可拆卸连接,起到防止受试者上身向上抬起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使受试者的上身向后靠在靠板上,促使受试者向后发力,减小测量误差。
进一步,底板顶部与地面的高度大于60cm。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受试者施力时,脚部会不自觉的蹬地,从而使肌力测试仪测量出的压力比受试者腰背肌实际的力量大,造成测量不准确。本方案中的底板与地面的高度较大,即位于底板下侧的竖向支撑杆的竖直长度较大,大多数身高的受试者坐在底板上时,脚部都无法与地面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小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座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当第三锁紧件为拉簧时夹持机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固定部沿固定轴的轴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夹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夹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防滑件沿固定轴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竖向支撑杆11、横向支撑杆12、限位杆13、限位件2、布带21、魔术贴22、固定部3、第二连接块31、滑动板32、固定板33、螺纹孔 34、转动部4、第二插扣41、束缚带42、燕尾槽43、第三螺纹孔44、第一连接块45、燕尾块46、气囊47、压板48、拉簧49、夹板5、双头螺柱51、弹簧52、固定轴6、花键段61、肌力测试仪7、安装座8、防滑块81、缓冲层82、安装槽83。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包括座椅和可夹紧肌力测量仪的夹持机构。座椅包括底座和靠板,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和四个位于底板1下侧的支撑杆。四个支撑杆均包括竖向支撑杆11和横向支撑杆12,前侧的两个竖向支撑杆11为直杆,且该竖向支撑杆11顶部焊接在底板1的底部。结合图2所示,右侧两个竖向支撑杆11为倒L形,该竖向支撑杆11的左端焊接在底板1的右侧壁上。横向支撑杆12与竖向支撑杆11一体成型,且横向支撑杆12的两端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底板1外,且横向支撑杆12端部与底板侧壁的水平投影距离为10cm,防止受试者施力时底板1歪倒倾斜。另外,左侧的两个竖向支撑杆11的长度以及右侧两个竖向支撑杆11的竖直段的高度大于60cm,具体的,本实施例选用65cm,保证受试者坐在底板1上后,脚部远离地面。
再如图1所示,靠板包括上侧的转动部4和下侧的固定部3,固定部3焊接在底板1上,底板1顶部竖向焊接有四个限位杆13,四个限位杆13上均沿竖向分布有若干第一螺纹孔。底板1上方设有限位件2,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2为板状,限位件2的前后侧壁均横向设有两个第二螺纹孔,安装限位件2时,四个第二螺纹孔可分别与四个限位杆13上的第一螺纹孔对齐,此时采用螺栓即可将限位件2与限位杆13固定,从而使限位件2与底板1之间形成检测空间,受试者坐在底板1上后,背靠固定部3,大腿位于检测空间内,限位件2防止大腿向上抬起。
转动部4与固定部3转动连接,且转动部4与固定部3之间设有可临时锁定二者,并防止二者相对转动的第二锁紧件。具体的,转动部4下端一体成型有一个第一连接块45、固定部3上端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二连接块31,第一连接块45位于两个第二连接块31之间。第一连接块45和第二连接块31内分别横向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对齐,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均过盈配合有内花键。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锁紧件为固定轴6,固定轴6包括光滑段和三个花键段61,第一连接孔和两个第二连接孔各与一个花键段61对齐,三个花键段61上均过盈配合有外花键,故当光滑段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齐时,转动部4可相对于固定部3转动;当花键段61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齐时,由于外花键与内花键配合,所以转动部4无法相对固定部3转动。
转动部4上竖向设有燕尾槽43,结合图3所示,燕尾槽43内间隙配合有燕尾块46,燕尾槽43上沿纵向设有若干第三螺纹孔44,燕尾块46上设有可与第三螺纹孔44对齐的第四螺纹孔,当第三螺纹孔44与第四螺纹孔对齐时,采用螺栓即可将燕尾块46与转动部4固定。
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板5,使用时,肌力测试仪被夹持在两个夹板5之间,为了夹紧肌力测试仪,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三锁紧件,具体的,第三锁紧件可为螺栓或者两根拉簧,当第三锁紧件为双头螺柱51时,燕尾块46上设有容纳槽,夹板5端部位于容纳槽内,夹板5可相对燕尾块46滑动,燕尾块46上一体成型有固定块,固定块位于两个夹板5之间,双头螺柱51贯穿固定块,并可相对固定块转动,两个夹板5上设有对齐的螺纹孔,双头螺柱51左右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旋转双头螺柱51时即可使两个夹板5向固定块靠拢,夹紧肌力测试仪。
结合图4所示,当第三锁紧件为两根拉簧49时,两个夹板5与燕尾块46铰接,两根拉簧49均位于两个夹板5之间,且两根拉簧49分别位于夹板5的上下两侧,两根拉簧4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夹板5上,当肌力测试仪位于两个夹板5之间时,两个夹板5在拉簧49 的作用下夹紧肌力测试仪。
再如图1所示,转动部4上部设有两根束缚带42,束缚带42的宽度为5cm,两根束缚带42的上端分别与转动部4左右两侧粘接,两根束缚带42下端通过针线连接有第一插扣,转动部4左右两侧还粘接有第二插扣41,第二插扣41位于转动部4下部,第一插扣可插入第二插扣41内,并组成一个完整的插扣结构,从而使两根束缚带42在转动部4上实现固定。
结合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测试装置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先人工将肌力测试仪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两个夹板5之间,旋转双头螺柱51使两个夹板5向固定块靠拢,夹紧肌力测试仪。然后引导受试者坐在底板1上,并下腰部紧靠固定部 3。然后采用螺栓将限位件2固定在限位杆13上,并保证限位件2的底部与受试者的大腿紧贴,防止受试者的大腿抬起。再转动转动部4,使转动部4与受试者上胸背部平行,然后滑动燕尾块46,使肌力测试仪的测量力垫表面与受试者两侧肩胛上角连线的中点对齐,将螺栓旋入第三螺纹孔44和第四螺纹孔内,固定燕尾块46,使夹持机构相对转动部4固定。再滑动第二锁紧件,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与一个花键段61对齐,从而使转动部4无法转动。最后将两根束缚带42从受试者胸前绕过,使两根束缚带42呈X形交叉分布于受试者胸前,然后将第一插扣与另一侧的第二插扣41配合,防止受试者上身向上滑动。即完成测量前的调试工作,之后嘱受试者双手交叉于胸前,然后向后发力,对受试者的腰背肌力量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取下第一插扣和限位件2即可放松受试者。
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5和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3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3包括与底座固定的固定板33以及可相对固定板33竖向滑动的滑动板32,连接块位于滑动板32上。固定板33和滑动板32上均竖向均匀设有若干螺纹孔34,滑动板32上设有第一锁紧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锁紧件为螺栓,当固定板33和滑动板32上的螺纹孔34对齐后,采用螺栓即可将固定板33和滑动板32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为两根宽度为15~20cm的布带21,两根布带21一端分别与底板1的左右两侧粘接,另一端均通过针线固定有魔术贴22,受试者坐在底板1上后,将两个限位件2绕于受试者的腿部上方,并通过魔术贴22实现两根布带21的固定,与板状的限位件2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布带21更为柔软,与受试者的大腿部也更为贴合。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使用时,当受试者的两个肩胛上角的中点无法与肌力测试仪对齐时,可滑动滑动板32,使转动部4的高度改变,然后采用螺栓将滑动板32与固定板33固定即可。
实施例3基本如附图7所示:
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未设有燕尾槽、燕尾块,且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部4上部设有长和宽均大于肌力测试仪7的固定槽,肌力测试仪7可放入固定槽内,从而减小对受试者的阻碍,提高受试者施力的舒适感。固定槽的深度小于肌力测试仪7的厚度,所以肌力测试仪7的测量力垫表面仍会露在固定槽外,从而可对受试者的腰背肌力量进行测量。
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为粘接在固定槽四个侧壁上的气囊47,肌力测试仪7放入固定槽内,肌力测试仪7的四个侧壁分别受到四个气囊47的压力,肌力测试仪7不会从固定槽内脱出。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安装肌力测试仪7时,直接将肌力测试仪7卡入固定槽内即可,需要调整肌力测试仪7的高度时,采用实施例2中的方法进行调节即可。
实施例4基本如附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与实施例3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包括弹簧52以及可相对固定槽侧壁滑动的压板48,弹簧52两端分别焊接在压板48和固定槽侧壁。
本实施例的测试装置使用时,将肌力测试仪7放入固定槽后,压板48在弹簧52的作用下压在肌力测试仪7上,从而完成对肌力测试仪7的夹紧。当需要使肌力测试仪7向下滑动较小距离时,将外界尺寸较小的物品卡入肌力测试仪7顶部与固定槽顶壁之间,即可使肌力测试仪7向下滑动,调节更为方便。
实施例5基本如附图9所示: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还包括两个防滑件,防滑件位于转动部 4上端,且位于夹持机构的两侧。防滑件包括安装座8和V形的防滑块81,安装座8右端焊接在转动部4上部,安装座8左壁设有开口朝左的安装槽83,防滑块81右端可插入安装槽83内,防滑块81和安装座8上设有对齐的定位孔,将圆柱销插入定位孔中即可防止防滑块81滑出安装槽83,实现防滑块81的安装。防滑块81朝下的侧壁粘接有缓冲层82,具体的,缓冲层82可为海绵或橡胶片,本实施例中选用橡胶片。与实施例1-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束缚带42的上端粘接在防滑块81的下缘。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使用时,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将束缚带42上的第一插扣插入第二插扣前,先将两个防滑块81安装在安装槽83内,缓冲层82按压在受试者的肩部上,进一步避免受试者上身向上滑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和可夹紧肌力测量仪的夹持机构,所述座椅包括底座和靠板,所述靠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夹持机构设于靠板上,且夹持机构可相对底座竖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包括上侧的转动部和下侧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底座固定,所述转动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位于转动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与底座固定的固定板和可沿固定板竖向滑动的滑动板,所述固定板或滑动板上设有第一锁紧件;所述转动部与滑动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与转动部竖向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上设有可容纳肌力测试仪的固定槽;所述夹持机构位于固定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底部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位于竖向支撑杆的底部,且横向支撑杆两端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底板外;位于底板靠近固定部一侧的支撑杆的竖向支撑杆为倒L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方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底板之间形成检测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上设有防止受试者肩部向上移动的防滑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上设有两个束缚带,两个束缚带分别位于转动部两侧;所述束缚带一端与转动部或防滑件固定,另一端与转动部或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部与地面的高度大于60cm。
CN201920561438.5U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Active CN210158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1438.5U CN210158605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1438.5U CN210158605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8605U true CN210158605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1438.5U Active CN210158605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86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6594A (zh) * 2021-12-30 2022-03-15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折叠式下肢等长肌力测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6594A (zh) * 2021-12-30 2022-03-15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折叠式下肢等长肌力测量装置
CN114176594B (zh) * 2021-12-30 2023-06-3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折叠式下肢等长肌力测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16681B2 (ja) 人体の下部躯幹の訓練・検査装置
US4725055A (en) Lower body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for a back test,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machine
US4725056A (en) Leg stabilization for a trunk extension/flexion test,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machine
CA1048882A (en) Auto-traction table
US4732381A (en) Upper body rotation assembly for a back test,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machin
CN210278131U (zh) 一种膝关节等长屈伸力量锻炼和测试装置
Suzuki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s of knee extensor muscle strength using a pull-type hand-held dynamometer
Rodacki et al. Repeatability of measurement in determining stature in sitting and standing postures
CN210158605U (zh) 一种腰背肌力量坐位测试装置
US7412904B2 (en) Isokinetic test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JP3967823B2 (ja) 大腿四頭筋筋力測定装置
US4708148A (en) Measurement of spine extension
CN209360118U (zh) 一种靠背可调节的智能测力椅
CN110314332A (zh) 一种躯干肌群屈伸力量训练和测试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AU681072B2 (en) Apparatus for the antigravity modification of the myotensions adapting the human posture in all of the three planes of the space
AU202137327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muscular strength of a patient
CN104398261B (zh) 一种坐位转体测量仪
CN213758263U (zh) 一种腰背肌力量检测装置
CN204274464U (zh) 一种坐位转体测量仪
CN217338568U (zh) 一种mri检查用肢体固定装置
CN215653664U (zh) 一种颈部肌力评估和训练装置
CN211213195U (zh) 一种人体躯干肌群力量及活动度测量装置
CN211434947U (zh)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CN210931470U (zh) 一种核心肌群力量测试装置
CN219721179U (zh) 一种体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