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3000U -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3000U
CN210153000U CN201921059919.2U CN201921059919U CN210153000U CN 210153000 U CN210153000 U CN 210153000U CN 201921059919 U CN201921059919 U CN 201921059919U CN 210153000 U CN210153000 U CN 210153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pipe
cavity
inlet pipe
flui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99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鑫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0599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3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3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3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包括总流体容腔,总流体容腔通过隔板分为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的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阀瓣与第二阀瓣;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上分别插设有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相通并成型总出水管;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上分别插设有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的一端接连接有气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并且连续出水效果明显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灌溉以及建筑工程时,需要抽取大量的水来保障用水需求,对于水的高效抽取,传统的方式是:将潜水泵放入水源,并且在开始使用潜水泵前泵体内需要充满液体,潜水泵打开后,叶轮高速旋转,其中的液体随着叶片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离叶轮向外射出,射出的液体在泵壳扩散室内速度逐渐变慢,压力逐渐增加,然后从泵出口,排出管流出。此时,在叶片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向周围而形成既没有空气又没有液体的真空低压区,液池中的液体在池面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入管流入泵内,液体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从液池中被抽吸上来又连续不断地从排出管流出。
由于潜水泵的结构复杂,机组上的电路往往是浸泡在水中,密封要求极高,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发生漏电事故,还会带来较高的维修成本,同时潜水泵的本身造价较为昂贵,并且传统的潜水泵往往只适用于水,对各种各样的流体不能得以兼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同时连续出水效果明显的连续出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包括总流体容腔,总流体容腔通过隔板分为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的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内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开闭的第一阀瓣与第二阀瓣;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上分别插设有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容腔内底部以及第二流体容腔内底部,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相通并成型总出水管;所述第一流体容腔以及第二流体容腔上分别插设有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出气管口设置于第一阀瓣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出气管口设置于第二阀瓣的一侧,当所述第一进气管或第二进气管进气时,所述第一阀瓣或第二阀瓣封闭所述第一进水口或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气路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总流体容腔的上端盖设有容腔盖板,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开设于容腔盖板上,容腔盖板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出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的第一出水安装孔和第二出水安装孔,以及用于插设所述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的第一进气安装孔和第二进气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阀瓣与第二阀瓣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阀瓣的上端成型有阀瓣滑杆,所述容腔盖板上设置有用于述阀瓣滑杆上下滑动的滑杆套,所述滑杆套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上方,当所述第一进气管进气时,所述第一阀瓣沿滑杆套向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阀瓣与第二阀瓣的底部均设置有圆台,圆台上设置有圆槽,且圆槽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或第二进气管出气口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阀瓣以及第二阀瓣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总流体容腔与容腔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快速泄气阀。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流体容腔实现流体的持续输送,流体容腔内的流体通过间歇工作,具体流程为:当第一流体容腔储水时,第二流体容腔上的第二出水管出水,第二流体容腔储水时,第一流体容腔上的第一出水管出水,能够总出水管持续出水,实现出水的连续性;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第一出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让持续出水过程中防止流体的倒流;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气路单向阀,防止容腔内的流体通过气管口流入气管内;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设置于两个流体容腔上端的容腔盖板能够方便检修容腔内所出现的故障,并且将出水管的出水安装孔以及出气管的进气安装孔设置于容腔盖板上,简化流体容腔整体结构,使整体结构简单;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第一阀瓣以及第二阀瓣上端面设置有与滑杆套相适配的阀瓣滑杆,让第一阀瓣以及第二阀瓣能够灵活滑动,便于进水口进水;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第一阀瓣以及第二阀瓣底部所设置的圆台结构,且该圆台结构的正下方为进气管的出气口位置,方便进气管进气时直接作用于阀瓣的底部,让阀瓣能够及时适配进气口,并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以及出水效果;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设置的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能够加强该装置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容腔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总流体容腔;2-隔板;3-第一流体容腔;30-第一进水口;31-第一阀瓣;310-阀瓣滑杆;32-第一出水管;320-第一出水安装孔;33-第一进气管;330-第一进气安装孔;4-第二流体容腔;40-第二进水口;41-第二阀瓣;42-第二出水管;420-第二出水安装孔;43-第二进气管;430-第二进气安装孔;5-总出水管;6-气动装置;7-单向阀;8-气路单向阀;9-容腔盖板;90-滑杆套;10-圆台;11-圆槽;12-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14-快速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包括总流体容腔1,总流体容腔1通过隔板2分为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两个流体容腔相互独立并且腔体内的流体不会相互流通,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的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0与第二进水口40,所述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内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进水口30与第二进水口40开闭的第一阀瓣31与第二阀瓣41;
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上分别插设有第一出水管32与第二出水管42,所述第一出水管32与第二出水管42的一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容腔3内底部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内底部,第一出水管32与第二出水管42的另一端相通并成型总出水管5;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5所示,成型的总出水管可采用人字形三通管,将第一出水管32以及第二出水管42插接与人字形三通管底部,总出水管5插接与人字形三通管顶部,优选人字形三通管能够减小一定的水流阻力,加强连续出水效果。
所述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上分别插设有第一进气管33与第二进气管43,所述第一进气管33的出气管口设置于第一阀瓣31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气管43的出气管口设置于第二阀瓣41的一侧,当所述第一进气管33或第二进气管43进气时,所述第一阀瓣31或第二阀瓣41封闭所述第一进水口30或第二进水口40,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的另一端连接有气动装置6,
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该装置放入各种充满流体的环境内,且第一流体容腔3与第二流体容腔4是处于间歇式工作,第一流体容腔3与第二流体容腔4结构相同,达到间歇式工作需对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进行可控制的进气要求,当第一进气管33进气时,此时第二进气管43不进气,所述第一阀瓣31利用第一进气管33的出气口向上滑动,第一阀瓣密封所述第一进水口30,此时第一流体容腔3不断的进行空气压缩,第一流体容腔3内的流体从第一出水管32不断流出,当第一流体容腔1内所储存的流体全部抽出后,第一进气管33不再进气,此时第一阀瓣31向下运动,并且第一进水口30开始进水并进行储存,在第一进气管33不再进气时,所述第二进气管43开始进气,并且开始将第二流体容腔4内的;流体通过空气压缩并从第二出水管42流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为间歇出水,通过将两根出水管成型总出水管,实现总出水管5能够连续出水;
并且实现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的分别进气控制所使用的气动装置6可采用三位五通气动电磁阀,若连接于第一进气管33的电磁阀为常开常闭,则连接于第二进气管43的电磁阀为常闭常开,实现这一分别进气的要求;同时该用电的电磁阀等零件不放置在充满流体的环境,较传统的潜水泵能够将机械结构与电路装置能够完全分离,使用时更为安全,放置触电现象发生。
另外,在动力装置6内,进气管与该电磁阀相连的储气装置优选为储气储水罐,且罐底设置有排水口,以便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积水的排放。
优选的,参照图5中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一出水管32以及第二出水管42均设置有单向阀7,为防止在进气管开闭的时第一出水管32或第二出水管42产生倒流现象,设置的单向阀7能够有效解决,增强连续出水效率。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上设置有气路单向阀8,进气管启停时,容腔内液体容易吸入进气管内,而导致进气管堵塞,所设置的气路单向阀防止上述现象发生,并提升出水效率。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总流体容腔1的上端盖设有容腔盖板9,所述第一进水口30与第二进水口40开设于容腔盖板9上,容腔盖板9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出水管32以及第二出水管42的第一出水安装孔320和第二出水安装孔420,以及用于插设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的第一进气安装孔330和第二进气安装孔430,总流体容腔1设置为筒状并具有开口的结构,所设置的容腔盖板9对该开口进行密封作用,并且将所述第一进水口30、第二进水口40、第一出水管32以及第二出水管42均开设于该容腔盖板9上,使总流体容腔结构较为简单,容腔盖板9的设置还能方便进行维修作业,并且易于调试内部零件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瓣31与第二阀瓣41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阀瓣31的上端成型有阀瓣滑杆310,所述容腔盖板9上设置有用于述阀瓣滑杆310上下滑动的滑杆套90,所述滑杆套9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30的上方,当所述第一进气管33进气时,所述第一阀瓣31沿滑杆套90向上滑动,
另外,阀瓣的设置可以为设置为:所述阀瓣的一边与所述进水口的下边缘进行固定连接,阀瓣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利用重力阀瓣会与进水口相互分离,利用进气管不断进气,使阀瓣升起并密封进水口,实现进水作业以及储水作业。
优选的,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阀瓣31与第二阀瓣41的底部均设置有圆台10,圆台10上设置有圆槽11,且圆槽11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出气口的正上方,进气管的出气口出气过程中,由于直接作用于阀瓣上会导致,阀瓣密封进水口较为缓慢,影响着工作效率,所设置的圆台,并且圆台的下端面设置有圆槽11,该圆槽11能够便于进气管的出气口位置作用于阀瓣底部,增加顶起时的受力面积,使密封的效率更高。
优选的,参见图1与图2,所述第一阀瓣31以及第二阀瓣4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密封圈12,增强两者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总流体容腔1与容腔盖板9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加强密封效果。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进气管33和第二进气管43上设置有快速泄气阀14。
值得一提的是,该快速泄气阀14位于进气安装口与电磁阀之间,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如若同时进气,从而无法实现连续出水,利用快速泄气阀,使某一进气管内快速泄压,让其连接的流体容腔快速进水并储存,从而将连续出水作业得以继续。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至少两个流体容腔成型为一体的结构,并利用每个流体容腔具有储存流体以及排出流体的功能,将两个流体容腔所连接的出水管相合并,采用间歇式工作,让单个流体容腔储水时,另一个流体容腔能够及时出水,实现连续出水。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流体容腔(1),总流体容腔(1)通过隔板(2)分为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的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0)与第二进水口(40),所述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内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进水口(30)与第二进水口(40)开闭的第一阀瓣(31)与第二阀瓣(41);
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上分别插设有第一出水管(32)与第二出水管(42),所述第一出水管(32)与第二出水管(42)的一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流体容腔(3)内底部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内底部,第一出水管(32)与第二出水管(42)的另一端相通并成型总出水管(5);
所述第一流体容腔(3)以及第二流体容腔(4)上分别插设有第一进气管(33)与第二进气管(43),所述第一进气管(33)的出气管口设置于第一阀瓣(31)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气管(43)的出气管口设置于第二阀瓣(41)的一侧,当所述第一进气管(33)或第二进气管(43)进气时,所述第一阀瓣(31)或第二阀瓣(41)封闭所述第一进水口(30)或第二进水口(40),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的另一端连接有气动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32)以及第二出水管(42)均设置有单向阀(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上设置有气路单向阀(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流体容腔(1)的上端盖设有容腔盖板(9),所述第一进水口(30)与第二进水口(40) 开设于容腔盖板(9)上,容腔盖板(9)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第一出水管(32)以及第二出水管(42)的第一出水安装孔(320)和第二出水安装孔(420),以及用于插设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的第一进气安装孔(330)和第二进气安装孔(4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瓣(31)与第二阀瓣(41)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阀瓣(31)的上端成型有阀瓣滑杆(310),所述容腔盖板(9)上设置有用于述阀瓣滑杆(310)上下滑动的滑杆套(90),所述滑杆套(9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30)的上方,当所述第一进气管(33)进气时,所述第一阀瓣(31)沿滑杆套(90)向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瓣(31)与第二阀瓣(41)的底部均设置有圆台(10),圆台(10)上设置有圆槽(11),且圆槽(11)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33)以及第二进气管(43)出气口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瓣(31)以及第二阀瓣(4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密封圈(1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流体容腔(1)与容腔盖板(9)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33)和第二进气管(43)上设置有快速泄气阀(14)。
CN201921059919.2U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Active CN210153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9919.2U CN210153000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9919.2U CN210153000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3000U true CN210153000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5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9919.2U Active CN210153000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3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2621A (zh) * 2019-07-08 2019-09-17 赵鑫波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2621A (zh) * 2019-07-08 2019-09-17 赵鑫波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50463A1 (en) System of power generation with under water pressure of air
CN210153000U (zh)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CN103362549A (zh) 自动放水器及瓦斯抽采系统
CN201496219U (zh) 气动柱塞泵
CN105416893B (zh) 一种虹吸式油罐自动脱水回油系统及回油方法
CN108953098A (zh) 一种泵用自吸装置及方法
CN101493093B (zh) 一种组合式自吸泵
CN102261553B (zh) 一种柱塞式润滑油脂泵
CN203702620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离心泵灌水装置
CN206035836U (zh) 一种新型强力自吸泵
CN203940102U (zh) 防堵复合式污水排水阀
CN104132179A (zh) 防堵复合式污水排水阀
CN201166014Y (zh) 新型风力抽水机
CN206439230U (zh) 一种方便检修且可对进水管路自动注水的多用途泵
CN106784427A (zh) 一种集中式自动限位防短路补液和排气的整体蓄电池组
CN108919858B (zh) 一种用于内管道液位自降的浮球溢流的水利灌溉装置
CN206636793U (zh) 地下矿山吸入式水泵房用吸水装置
CN206708038U (zh) 一种下吸潜水电泵
CN110242621A (zh) 一种分离式连续出水装置
CN205533055U (zh) 一种矿山炮孔排水设备
CN217152314U (zh) 高效节能自吸泵
CN220133055U (zh) 深层自动排水系统
CN205274262U (zh) 一种虹吸式油罐自动脱水回油系统
CN210769348U (zh) 复合式强自吸离心泵组
CN201606314U (zh) 水泵快速启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