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1793U -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1793U
CN210151793U CN201920268671.4U CN201920268671U CN210151793U CN 210151793 U CN210151793 U CN 210151793U CN 201920268671 U CN201920268671 U CN 201920268671U CN 210151793 U CN210151793 U CN 210151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cement measuring
measuring rod
pile
bearing capacity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86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国坤
郑伟文
邓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xin Power Engineering De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ianxin Power Engineering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ianxin Power Engineering De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ianxin Power Engineering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686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1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1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1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包括桩孔、钢筋笼、荷载箱、油泵装置、位移测量杆以及数据采集设备。位移测量杆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位移测量杆、第二位移测量杆、第三位移测量杆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第一位移测量杆、第二位移测量杆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均伸出桩身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第三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与第四位移测量杆连接的纵向钢筋上设置有应变片。本实用新型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能在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避免截断桩身的纵向钢筋,保证扩底桩的原有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桩承载力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桥梁、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港口码头、海上采油平台等工程中大量采用桩基础。桩基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形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的用桩量已超过一百万根,而桩基的造价较高,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桩的承载力,充分发挥桩基的技术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就包括自平衡法,相比于传统的静载方法,自平衡法有独特的优势。其装置比较简单,占用场地空间小,不需要运入数百吨或数千吨物料,不需要构筑笨重的反力架,可多根桩同时测试,试验准备工作省时、省力、安全。所以目前人们也常常会采用自平衡法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采用自平衡法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时,必须将荷载箱埋置于桩身截面变化处或直径较大的桩身内部,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两种荷载箱的布置方式都必须将桩身的纵向钢筋截断以焊接荷载箱,但这样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桩身钢筋截断处的抗弯性能和水平承载力,使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能在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避免截断桩身的纵向钢筋,保证扩底桩的原有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包括:
桩孔,所述桩孔分为上桩孔以及下桩孔,所述下桩孔直径大于所述上桩孔直径,所述桩孔内适于浇筑混凝土形成桩身;
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纵向钢筋以及环筋,所述钢筋笼沿所述桩孔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桩孔中;
荷载箱,所述荷载箱包括顶板、底板以及液压件;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桩孔的孔底,所述顶板与所述钢筋笼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所述液压件连接;
油泵装置,所述油泵装置包括油泵以及油管;所述油管两端分别与所述油泵以及所述液压件连通;
位移测量杆,所述位移测量杆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位移测量杆、第二位移测量杆、第三位移测量杆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伸出桩身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伸出桩身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外部,所述第三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桩身顶部连接,所述第三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纵向钢筋固定连接,且位于桩身直径变化处,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伸出桩身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连接的纵向钢筋上设置有应变片;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应变片采集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以及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数量均为两根,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以所述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以所述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以所述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之间相互间隔且等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一中空保护管;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中空保护管,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三中空保护管。
进一步地,与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连接的纵向钢筋上的应变片为多个,所述应变片分布在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钢筋笼的顶部之间,同一纵向钢筋上相邻的应变片之间等距设置,且同一纵向钢筋上相邻的应变片之间的距离在3m到3.5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与所述钢筋笼的底部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同心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保护管内,所述第一中空保护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焊接,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焊接;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同心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保护管内,所述第二中空保护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焊接,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焊接;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同心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保护管内,所述第三中空保护管的第一端焊接有封堵板,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封堵板焊接,所述封堵板与所述纵向钢筋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与所述钢筋笼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荷载箱的顶板固定连接,将第二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荷载箱的底板连接,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避免在测量时截断纵向钢筋,即在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避免了截断桩身的纵向钢筋,保证扩底桩的原有承载能力,使得在采用自平衡法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后,该桩仍然可作为工程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基桩承载力试验中荷载箱的第一种放置方式;
图2为传统的基桩承载力试验中荷载箱的第二种放置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位移测量杆以及中空保护管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位移测量杆、第三中空保护管以及封堵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荷载箱;11、顶板;12、底板;21、油泵;22、油管;3、桩身;41、纵向钢筋;42、加强筋;51、第一位移测量杆;52、第二位移测量杆;53、第三位移测量杆;54、第四位移测量杆;55、位移传感器;56、应变片;6、数据采集设备;71、第一中空保护管;72、第二中空保护管;73、第三中空保护管;8、封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3-5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至少包括桩孔、钢筋笼、荷载箱1、油泵装置、位移测量杆以及数据采集设备6。其中,桩孔分为上桩孔以及下桩孔,下桩孔直径大于上桩孔直径,桩孔内适于浇筑混凝土形成桩身3;钢筋笼包括纵向钢筋41以及环筋,钢筋笼沿桩孔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桩孔中;荷载箱1包括顶板11、底板12以及液压件;底板12位于桩孔的孔底,顶板11与钢筋笼的底部固定连接,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通过液压件连接;油泵装置包括油泵21以及油管22;油管22两端分别与油泵21以及液压件连通;位移测量杆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位移测量杆51、第二位移测量杆52、第三位移测量杆53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54;第一位移测量杆51位于钢筋笼的内侧,第一位移测量杆51的第一端与顶板11固定连接,第一位移测量杆51的第二端伸出桩身3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55;第二位移测量杆52位于钢筋笼的内侧,第二位移测量杆52的第一端与底板12固定连接,第二位移测量杆52的第二端伸出桩身3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55;第三位移测量杆53位于桩身3外部,第三位移测量杆53的第一端与桩身3的顶部连接,第三位移测量杆53的第二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55;第四位移测量杆54位于钢筋笼的内侧,第四位移测量杆54的第一端与纵向钢筋41固定连接,且位于桩身3直径变化处,第四位移测量杆54的第二端伸出桩身3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55;与第四位移测量杆54连接的纵向钢筋41上设置有应变片56;数据采集设备6用于接收位移传感器55和应变片56采集的数据信息。
本实用新型将荷载箱1直接埋置于桩身3的底部处进行加载,第一位移测量杆51的第一端与荷载箱1的顶板11固定连接,将第二位移测量杆52的第一端与荷载箱1的底板12连接,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避免在测量时截断纵向钢筋41,即在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避免了截断桩身3的纵向钢筋41,保证扩底桩的原有承载能力,使得在采用自平衡法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后,该桩仍然可作为工程桩使用。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位移测量杆51、第二位移测量杆52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54的数量均为两根,第一位移测量杆51以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第二位移测量杆52以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第四位移测量杆54以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让位移传感器55的测出的结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
优选地,第一位移测量杆51、第二位移测量杆52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54之间相互间隔且等距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第一位移测量杆51、第二位移测量杆52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54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样也可以使得测出的结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
优选地,第一位移测量杆51位于桩身3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一中空保护管71;第二位移测量杆52位于桩身3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中空保护管72,第四位移测量杆54位于桩身3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三中空保护管73。通过第一中空保护管71可以起到保护第一位移测量杆51的作用,减少第一位移测量杆51在浇筑的时候损坏的可能。同样,通过第二中空保护管72可以起到保护第二位移测量杆52的作用,减少第二位移测量杆52在浇筑的时候损坏的可能,通过第三中空保护管73可以起到保护第四位移测量杆54的作用,减少第四位移测量杆54在浇筑的时候损坏的可能。
优选地,与第四位移测量杆54连接的纵向钢筋41上的应变片56为多个,应变片56分布在第四位移测量杆54的第一端与钢筋笼的顶部之间,同一纵向钢筋上相邻的应变片56之间等距设置,且同一纵向钢筋上相邻的应变片56之间的距离在3m到3.5m之间。
具体地,顶板11与钢筋笼的底部焊接;第一位移测量杆51同心设置在第一中空保护管71内,第一中空保护管71的第一端与顶板11焊接,第一位移测量杆51的第一端与顶板11焊接;第二位移测量杆52同心设置在第二中空保护管72内,第二中空保护管72的第一端与底板12焊接,第二位移测量杆52的第一端与底板12焊接;第四位移测量杆54同心设置在第三中空保护管73内,第三中空保护管73的第一端焊接有封堵板8,第四位移测量杆54的第一端与封堵板8焊接,封堵板8与纵向钢筋41焊接。
优选地,顶板11与钢筋笼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42。通过设置加强筋42,可以使得荷载箱1对桩身3进行加载时,桩身3的混凝土不会被压坏,保证浇筑完成后扩底桩的可靠性。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搭建试验平台;
打孔步骤:采用成桩设备形成桩孔;
安装步骤:将荷载箱1的顶板11固定连接在钢筋笼的底部,将油管22与荷载箱1的液压件连通,将钢筋笼竖向放入桩孔内,直至荷载箱1的底板12与桩孔的孔底接触;
浇筑步骤:在安装步骤完成后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桩身3;
加载试验步骤:通过荷载箱1对桩身3施加荷载;
分析运算步骤:对采集到的位移传感器55以及应变片56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运算,得出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值。
具体地,分析运算步骤包括: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81
计算桩端持力层单位极限应力P1,其中N为利用荷载箱1的对扩底桩加载到极限荷载的极限内力,A为扩底桩上部桩身的截面积;
通过公式Qud=P1A'计算桩端持力层极限竖向承载力Qud,其中A'为扩底桩底部桩身的截面积;
通过公式Quu=Eε1A计算扩底桩上部桩身竖向极限承载力,其中E为扩底桩混凝土的弹性模量,ε1为应变片56在桩身3直径变化处测得的应变平均值;
计算Δ与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82
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在2mm以内时,才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83
计算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Qu。这样可以保证计算出来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Qu的正确性。上述公式中,Δ为第四位移测量杆54的位移量与第三位移测量杆53的位移量的差值,n为同一纵向钢筋上应变片56的数量,εi为纵向钢筋上某一应变片56所在截面处的应变平均值,l相邻应变片56之间的距离,W为上部桩身的自重,r1为扩底桩的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将桩身直径变化处的应变片56记为第一应变片,从第一应变片依次往上,分别记为第二应变片、第三应变片,以此类推,直到第n应变片;记第一应变片测出的应变值为ε1,记第二应变片测出的应变值为ε2,依次类推记第n应变片测出的应变值为εn,即只有在Δ与(ε1l+ε2l+......+εnl)之间的差值在2mm以内时,才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91
计算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Qu,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算出来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Qu才是正确的。而当Δ与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92
之间的差值不在2mm以内时,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93
计算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Qu将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应变片56损坏,所以这时应当更换应变片56后再判断Δ与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94
之间的差值是否在2mm以内,直到Δ与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95
之间的差值在2mm以内时才进行计算。
本实用新型中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成功克服了目前扩底桩采用自平衡法检测其竖向承载力时,必须将纵向钢筋41截断的致命缺陷,本实用新型在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避免了截断桩身3的纵向钢筋41,保证扩底桩的原有承载能力,使得在采用自平衡法检测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后,该桩仍然可作为工程桩使用,填补了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的空白。
2、通过计算Δ与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96
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在2mm以内时,才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982744290000097
计算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Qu,这样的方式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桩孔,所述桩孔分为上桩孔以及下桩孔,所述下桩孔直径大于所述上桩孔直径,所述桩孔内适于浇筑混凝土形成桩身;
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纵向钢筋以及环筋,所述钢筋笼沿所述桩孔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桩孔中;
荷载箱,所述荷载箱包括顶板、底板以及液压件;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桩孔的孔底,所述顶板与所述钢筋笼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所述液压件连接;
油泵装置,所述油泵装置包括油泵以及油管;所述油管两端分别与所述油泵以及所述液压件连通;
位移测量杆,所述位移测量杆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位移测量杆、第二位移测量杆、第三位移测量杆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伸出桩身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伸出桩身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外部,所述第三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桩身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纵向钢筋固定连接,且位于桩身直径变化处,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二端伸出桩身且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连接的纵向钢筋上设置有应变片;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应变片采集的数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以及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数量均为两根,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以所述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以所述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以所述桩孔轴线呈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以及第四位移测量杆之间相互间隔且等距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一中空保护管;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中空保护管,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位于桩身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三中空保护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连接的纵向钢筋上的应变片为多个,所述应变片分布在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钢筋笼的顶部之间,同一纵向钢筋上相邻的应变片之间等距设置,且同一纵向钢筋上相邻的应变片之间的距离在3m到3.5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钢筋笼的底部焊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同心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保护管内,所述第一中空保护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焊接,所述第一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焊接;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同心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保护管内,所述第二中空保护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焊接,所述第二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焊接;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同心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保护管内,所述第三中空保护管的第一端焊接有封堵板,所述第四位移测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封堵板焊接,所述封堵板与所述纵向钢筋焊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钢筋笼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
CN201920268671.4U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Active CN210151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8671.4U CN210151793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8671.4U CN210151793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1793U true CN210151793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4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8671.4U Active CN210151793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1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2721B1 (ko) 말뚝 정재하 시험장치
CN206512764U (zh) 一种于桩顶施加垂直荷载的水平静载试验系统
CN109505317B (zh) 一种高桩的抗压、抗拔及水平静载试验设备
CN212835550U (zh) 一种框架结构顶升纠偏系统
CN211816467U (zh) 一种灌注桩锚堆联合法静载压桩试验装置
CN104328810A (zh) 预制管桩单桩地基承载力检测改进方法
CN110158669B (zh) 一种3000t级桩基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方法
CN111287228A (zh) 用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及桩负摩阻力检测的自平衡方法
CN210151793U (zh)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
CN109914490A (zh) 一种扩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0117968B (zh) 一种4000t级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方法
CN109100232B (zh) 用于检测桥塔爬锥竖向承载力的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5780825B (zh) 一种基于自平衡检测试验的桩基施工环境控制与评价方法
CN110031325B (zh) 一种桩身应力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1535375A (zh) 一种桩基水平承载力检测系统和方法
CN218116580U (zh) 一种多层荷载箱自平衡检测装置
CN113897938B (zh) 一种可动态监测桩柱与冻融土相互作用分布力的桩柱系统
CN110700303A (zh) 一种桩基型钢组合式塔吊基础施工方法
US2022027560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compression amount of pile body of rock-socketed cast-in-place pile
CN210737618U (zh) 一种验证基桩内力测试结果的装置
CN114382115A (zh) 一种大直径桩自反力检测装置的位移测试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1143139U (zh) 一种自平衡法桩基位移检测装置
CN113389230A (zh) 一种适用于桩基轴向大吨位静载试验的反力系统
ISSMFE Subcommittee on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ing Axial pile loading test—Part 1: Static loading
CN211042900U (zh) 一种空心模型桩及其浇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