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1126U -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1126U
CN210151126U CN201920973714.9U CN201920973714U CN210151126U CN 210151126 U CN210151126 U CN 210151126U CN 201920973714 U CN201920973714 U CN 201920973714U CN 210151126 U CN210151126 U CN 210151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ttle
cell culture
bottle body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37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华
韩博
陈媛媛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K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杨晓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晓华 filed Critical 杨晓华
Priority to CN2019209737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1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1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1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包括:下瓶体,其为圆筒状且下端封口,所述下瓶体的瓶壁分为下部的厚壁部分和上部的薄壁部分,且所述厚壁部分和薄壁部分的内径相同,所述薄壁部分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上瓶体,其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上瓶体的下端口同轴连接有圆筒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厚壁部分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与所述薄壁部分高度相同,且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薄壁部分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的上端口同轴连接有瓶颈;瓶盖,其螺纹连接在所述瓶颈上。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培养瓶优点的基础上,方便使用者使用后能彻底的清洁细胞培养装置。

Description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生物实验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细胞培养技术一般采用培养瓶、培养皿或者培养板进行细胞培养,具体根据应用要求进行选择。培养瓶的优点在于瓶口较小,可以避免大部分杂菌混入瓶内,因此,培养效果较好,但是也是由于瓶口较小,容易造成培养瓶使用后清洗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在保持培养瓶优点的基础上,方便使用者使用后能彻底的清洁细胞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包括:
下瓶体,其为圆筒状且下端封口,所述下瓶体的瓶壁分为下部的厚壁部分和上部的薄壁部分,且所述厚壁部分和薄壁部分的内径相同,所述薄壁部分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
上瓶体,其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上瓶体的下端口同轴连接有圆筒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厚壁部分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与所述薄壁部分高度相同,且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薄壁部分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的上端口同轴连接有瓶颈;
瓶盖,其螺纹连接在所述瓶颈上。
优选的是,所述瓶盖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细胞过滤网。
优选的是,所述厚壁部分顶面处于薄壁部分外的环形区域内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是,所述瓶盖上还同轴拼接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盖体同轴的弧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盖体顶部外壁中心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可转动的套设有一环形盖板,所述环形盖板覆盖所述第二盖体顶部,所述环形盖板上开设有内外径及弧度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同的第二通孔,以使环形盖板通过转动改变第二通孔位置来调节第一通孔开度;
所述固定轴位于环形盖板上方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固定轴通过第二外螺纹连接一限位螺母,以抵住所述环形盖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盖体顶部内壁还同轴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嵌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转轴向下且连接一扇叶,所述固定轴中心开设有一贯穿至所述第二盖体内的第三通孔,以供马达走线。
优选的是,所述上瓶体的斜面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支管,一对支管沿所述上瓶体的轴线对称分布,且一对支管均与所述上瓶体内部连通,以供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瓶内。
优选的是,环形盖板的边缘设置有防滑条纹。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装置保持了培养瓶小口径的特点,因此培养过程中不容易混入杂菌,而通过拆卸上瓶体和下瓶体,可以方便的清洗经过细胞培养后下瓶体的底面及侧壁,清洗不容易出现死角,可以清理的更干净,同时,由于下瓶体可拆卸,因此完全可以将下瓶体当做培养皿用,既可置于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又方便直接用荧光染色。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述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盖体以上部分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另一实施例所述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包括:
下瓶体1,其为圆筒状且下端封口,所述下瓶体1的瓶壁分为下部的厚壁部分101和上部的薄壁部分102,且所述厚壁部分101和薄壁部分102的内径相同,所述薄壁部分102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
上瓶体2,其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上瓶体2的下端口同轴连接有圆筒状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的外径与所述厚壁部分101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部3的高度与所述薄壁部分102高度相同,且所述连接部3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使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薄壁部分102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2的上端口同轴连接有瓶颈4,当上瓶体2和下瓶体1连接后即可组装成完整的瓶状;
瓶盖5,其螺纹连接在所述瓶颈4上,这里瓶盖5与瓶颈4的连接与常规的培养瓶无异,故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与常规的培养瓶无异,在瓶中注入培养基后,再接种原始待培养细胞即可,在清洗时,通过拆卸上瓶体2和下瓶体1,可以方便的清洗经过细胞培养后下瓶体1的底面及侧壁,清洗不容易出现死角,相比于常规的培养瓶,本装置可以清理的更干净。同时,由于下瓶体1可拆卸,因此完全可以将下瓶体1当做培养皿用,既可置于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又方便直接用荧光染色。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瓶盖5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内设置有细胞过滤网6。由于上一实施例中瓶盖5与瓶颈4螺纹连接,而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空气,因此,一般都是将瓶盖5拧松一些,好让气体从瓶盖5与瓶颈4间空隙进入瓶内,这样气流效果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细胞过滤网6使得不用拧松瓶盖5,通过第一通孔9就可实现瓶内外的气体流通,气流效果较好,同时细胞过滤网6还能避免空气中的真菌进入瓶内,保持了瓶内的无菌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厚壁部分101顶面处于薄壁部分102外的环形区域内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7,这样能避免未经消毒的空气从上瓶体2和下瓶体1连接处进入瓶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瓶盖5上还同轴拼接有第二盖体8,所述第二盖体8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盖体8同轴的弧形的第一通孔9,所述第二盖体8顶部外壁中心设置有固定轴10,所述固定轴10上可转动的套设有一环形盖板11,所述环形盖板11覆盖所述第二盖体8顶部,所述环形盖板11上开设有内外径及弧度均与所述第一通孔9相同的第二通孔12,以使环形盖板11通过转动改变第二通孔12位置来调节第一通孔9开度,这样可以根据细胞繁殖的数量,有效调节瓶内与外界的换气量;
所述固定轴10位于环形盖板11上方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固定轴10通过第二外螺纹连接一限位螺母13,以抵住所述环形盖板11,这里的抵住并非完全锁死环形盖板11,只是让环形盖板11与第二盖体8顶部外壁间略有压力,环形盖板11在转动时可以感受到阻尼作用,这样也是避免环形盖板11与第二盖体8间隙过大,造成换气量调节作用失效。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8顶部内壁还同轴设置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内嵌设有马达15,这里的套筒14外径小于第一通孔9的内径,所以马达15的位置并不影响第一通孔9换气,这里的嵌设并不是指马达15尾部完全抵住第二盖体8内壁,两者间存有间隙,马达15与套筒14间采用胶体粘接即可,所述马达15的转轴向下且连接一扇叶,所述固定轴10中心开设有一贯穿至所述第二盖体8内的第三通孔16,以供马达15走线,这里马达15的电源线穿过套筒14和第三通孔16后连接至外部电源,且马达15的电源线也被马达15和套筒14间的胶体封装。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马达15可以加快瓶内与外界的换气速率,防止细胞呼吸作用排出的废气累积改变培养基pH值,影响细胞培养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瓶体2的斜面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支管17,一对支管17沿所述上瓶体2的轴线对称分布,且一对支管17均与所述上瓶体2内部连通,以供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瓶内,通过通入消毒后的空气和二氧化碳,既可排出瓶内废弃,又可保证细胞呼吸作用有充足的氧气,有益于细胞培养。所述支管17管口处可设置管盖18,因为初始情况下瓶中细胞较少,无需通过支管17向瓶内通入气体,故需要用管盖18盖住,防止外界杂菌混入瓶中,当培养一段时间后,瓶内细胞数量较多时,即可打开支管17通入气体。
在另一实施例中,环形盖板11的边缘设置有防滑条纹,这样方便使用者拧动环形盖板11。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瓶体,其为圆筒状且下端封口,所述下瓶体的瓶壁分为下部的厚壁部分和上部的薄壁部分,且所述厚壁部分和薄壁部分的内径相同,所述薄壁部分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
上瓶体,其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上瓶体的下端口同轴连接有圆筒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厚壁部分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与所述薄壁部分高度相同,且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薄壁部分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的上端口同轴连接有瓶颈;
瓶盖,其螺纹连接在所述瓶颈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细胞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部分顶面处于薄壁部分外的环形区域内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上还同轴拼接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盖体同轴的弧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盖体顶部外壁中心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可转动的套设有一环形盖板,所述环形盖板覆盖所述第二盖体顶部,所述环形盖板上开设有内外径及弧度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同的第二通孔,以使环形盖板通过转动改变第二通孔位置来调节第一通孔开度;
所述固定轴位于环形盖板上方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固定轴通过第二外螺纹连接一限位螺母,以抵住所述环形盖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顶部内壁还同轴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嵌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转轴向下且连接一扇叶,所述固定轴中心开设有一贯穿至所述第二盖体内的第三通孔,以供马达走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体的斜面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支管,一对支管沿所述上瓶体的轴线对称分布,且一对支管均与所述上瓶体内部连通,以供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瓶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盖板的边缘设置有防滑条纹。
CN201920973714.9U 2019-06-26 2019-06-26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Active CN210151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3714.9U CN210151126U (zh) 2019-06-26 2019-06-26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3714.9U CN210151126U (zh) 2019-06-26 2019-06-26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1126U true CN210151126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3714.9U Active CN210151126U (zh) 2019-06-26 2019-06-26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1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4548B (zh) 搅拌釜式生物反应器
US8822209B2 (en) Disposable spinner flask
CN210151126U (zh) 医学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CN103558071A (zh) 全自动痰标本涂片仪、系统及方法
JPS60120986A (ja) 生体触媒ビーズの製造装置
CN209702770U (zh) 一种细胞吹散装置
CN207294804U (zh) 内置扰流装置的高效细胞培养瓶
CN205182764U (zh) 一种离心管
CN212102826U (zh) 一种用于细胞分散及细胞液定量分装的装置
CN209584228U (zh) 一种高中生用生物发酵实验装置
CN216678287U (zh) 离心管
CN208586299U (zh) 一种便于取样的细菌培养瓶
CN210352945U (zh) 一种菌种添加装置及食品生产设备
CN209337191U (zh) 一种防洒漏瓶嘴
CN217809428U (zh) 一种便于取样的生物发酵罐
CN209836207U (zh) 一种改良的干细胞培养瓶
CN214088490U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系统的新型加样结构
CN213427430U (zh) 一种菌类培育用发酵罐
CN219653000U (zh) 一种细菌培养瓶
CN213866203U (zh) 一种益生菌用培养皿
CN220788584U (zh) 一种好氧菌增氧摇瓶
CN207193302U (zh) 一种细胞培养用补液器
CN211227154U (zh) 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生化鉴定管
CN210314292U (zh) 细胞反应罐
CN220977002U (zh) 一种多功能木制发酵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9

Address after: 075000 No.19, pingmen Road, Qiaoxi District,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JIAKOU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075002 Room 502, unit C, building 6, No.1, yintaigou, Qiaoxi District,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 Xiao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