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2609U -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2609U
CN210142609U CN201920841050.0U CN201920841050U CN210142609U CN 210142609 U CN210142609 U CN 210142609U CN 201920841050 U CN201920841050 U CN 201920841050U CN 210142609 U CN210142609 U CN 210142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rmally
main
auxiliary
fractur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10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国武
叶瑞
南振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Switchgea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Switchge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Switchgea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10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2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2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2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隔离断路器,包括:主断口、辅助断口和接地开关;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分别设置于相互独立的气室内,且所述辅助断口设置在所述隔离断路器的高压电位侧,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所处的气室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接地开关的静触头与所述辅助断口的静触头复合在一起。主断口和辅助断口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气室内,所述主断口熄弧时产生的劣化气体不会传递至所述辅助断口所位于的气室内,因而主断口动作不会影响辅助断口的绝缘性能,使得辅助断口的绝缘性能保持不变,提高了所述隔离断路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站布置中,断路器进出线两侧都需要设置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设备占地面积大,造价高,元件多,故障率相对也高。为了改善现状,人们提出了隔离断路器的理念。隔离断路器通过提高断口性能,使之兼具熄弧和隔离功能。这样在电站布置中,就可以取消隔离开关装置。但是,现有的隔离断路器中的主断口和辅助断口共同采用一个气室,其中主断口的主要作用是熄弧,辅助断口主要作用是实现线路的绝缘隔离,在主断口进行熄弧时,会对隔离断路器内的气体产生影响,进而使得辅助断口的绝缘性降低,使得辅助断口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以提高所述隔离断路器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离断路器,包括:
主断口、辅助断口和接地开关;
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分别设置于相互独立的气室内,且所述辅助断口设置在所述隔离断路器的高压电位侧,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所处的气室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所述接地开关的静触头与所述辅助断口的静触头复合在一起。
优选的,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断口包括的第一主断口和第二主断口,且所述第一主断口、第二主断口以及所述辅助断口之间相互串联。
优选的,上述隔离断路器中,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包括:
开关控制器,所述开关控制器具有用于输出分闸电流的第一端口和用于输出合闸电流的第二端口;
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所述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安装在所述主断口内,用于响应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分闸电流和合闸电流,控制所述主断口的分合操作;所述开关控制器具有用于输出分闸电流的第一端口和用于输出合闸电流的第二端口;
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所述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安装在所述辅助断口内,用于响应所述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分闸电流和合闸电流,控制所述辅助断口的分合操作。
优选的,上述隔离断路器中,所述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包括:第一主回路线圈、第二主回路线圈、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以及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所述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记为主常开节点,所述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记为主常闭节点;
所述主常开节点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主常开节点的第二端与第一主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主常闭节点与所述主常开节点联动;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与延时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和第二主回路线圈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当所述主断口分闸时,所述主常开节点断开,所述主常闭节点闭合;当所述主断口合闸时,所述主常开节点闭合,所述主常闭节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主断口的动静触头打开,使得所述主断口分闸;
当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主断口的动静触头吸合,使得所述主断口合闸;
所述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包括: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第二辅助回路线圈、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以及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所述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记为辅助常开节点,所述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记为辅助常闭节点;
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常闭节点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与延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常开节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常开节点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当所述辅助断口分闸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断开,所述辅助常闭节点闭合;当所述辅助断口合闸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闭合,所述辅助常闭节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辅助断口的动静触头吸合,使得所述辅助断口合闸;
当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辅助断口的动静触头打开,使得所述主断口分闸;
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用于监测所述基于所述主常开节点和主常闭节点、辅助常开节点和辅助常闭节点的位置状态,当所述主常开节点断开、主常闭节点闭合时,延时设定时间后,通过所述延时器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供电,当所述辅助常开节点闭合、辅助常闭节点断开时,延时设定时间后,通过所述延时器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供电。
优选的,上述隔离断路器中,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就地远方开关组,所述就地远方开关组包括相互联动的第一远方常开开关、第二远方常闭开关、第三远方常闭开关、第四远方常开开关和第五远方常闭开关;
所述第一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端通过所述延时电路中的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远方常闭开关与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用于将接收到的合闸保护电流引入所述主常闭节点;
所述第三远方常闭开关设置于所述主常开节点与所述开关控制器之间,用于传递所述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分闸电流;
所述第四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端通过所述延时电路中的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五远方常闭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之间,用于传递所述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合闸电流。
优选的,上述隔离断路器中,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就地手动开关,所述就地手动开关包括相互联动的第一就地常开开关和第二就地常开开关;
所述第一就地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主常开节点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就地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优选的,上述隔离断路器中,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
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主断口的分合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辅助断口的分合位置。
一种隔离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断路器;
还包括:
进线套管、进线套管支撑筒、出线套管、出线套管支撑筒和电流互感器;
所述进线套管与所述进线套管支撑筒对接,所述出线套管与所述出线套管支撑筒对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所述进线套管支撑筒的出线端与所述隔离断路器的进线端之间;
所述出线套管支撑筒的进线端与所述辅助断口的出线端对接。
优选的,上述隔离装置中,还包括:
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用于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变电站主控室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进行通信,获取合闸指令和分闸指令;
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所述开关控制器。
优选的,上述隔离装置中,所述电流互感器为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或光纤式电流互感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主断口和辅助断口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气室内,所述主断口熄弧时产生的劣化气体不会传递至所述辅助断口所位于的气室内,因而主断口动作不会影响辅助断口的绝缘性能,使得辅助断口的绝缘性能保持不变,提高了所述隔离断路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隔离断路器以及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隔离断路器的电气控制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离断路器,参见图1,所述隔离断路器1-4包括:
主断口1-6、辅助断口1-7和接地开关1-5;
所述主断口1-6和辅助断口1-7分别设置于相互独立的气室内,且所述辅助断口1-7设置在所述隔离断路器的高压电位侧,所述主断口主要起灭弧作用,所述辅助断口主要起绝缘作用,所述主断口1-6和辅助断口1-7所处的气室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的类型可以依据用户需求自行选择,例如,其可以为SF6气体;
所述接地开关1-5的静触头与所述辅助断口1-7的静触头复合在一起,将所述接地开关1-5和辅助断口1-7的静触头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降低所述隔离断路器的尺寸,接地开关1-5为内置式结构,与辅助断口同处一个气室。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隔离断路器中,主断口和辅助断口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气室内,所述主断口熄弧时产生的劣化气体不会传递至所述辅助断口所位于的气室内,因而主断口动作不会影响辅助断口的绝缘性能,使得辅助断口的绝缘性能保持不变,提高了所述隔离断路器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断口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即,所述主断口可以包括第一主断口和第二主断口,两个主断口的动作方式相同,且两个主断口位于同一个气室内,所述主断口包括的第一主断口和第二主断口,且所述第一主断口、第二主断口以及所述辅助断口1-7之间相互串联。
其中,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包括: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3和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5;
所述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3安装在所述主断口1-6内,用于响应开关控制器2-6输出的分闸电流和合闸电流,控制所述主断口1-6的分合操作,即,获取到分闸电流时,所述主断口执行分闸操作,获取到合闸电流时,所述主断口执行合闸操作;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器2-6安装在控制柜内,与变电站主控室保护装置、测控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与所述隔离断路器内的控制回路进行电气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器2-6具有用于输出分闸电流的第一端口、用于输出合闸电流的第二端口,以及获取所述隔离断路器的上传数据的第三端口,所述上传数据可以指的是所述隔离断路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5安装在所述辅助断口1-7内,用于响应所述开关控制器2-6输出的分闸电流和合闸电流,控制所述辅助断口1-7的分合操作。
具体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3和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5的具体结构,参见图2,所述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3包括:第一主回路线圈T1、第二主回路线圈C1、主断口1-6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CA1以及主断口1-6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CB1,所述主断口1-6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CA1记为主常开节点CA1,所述主断口1-6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CB1记为主常闭节点CB1;
所述主常开节点CA1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2-6的第一端口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开关控制器下发的分闸电流,所述主常开节点CA1的第二端与第一主回路线圈T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主常闭节点CB1与所述主常开节点CA1联动;所述主常闭节点CB1的第一端与延时电路2-2的第一端相连,通过所述延时电路的第一端获取合闸电流,所述主常闭节点CB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C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T1和第二主回路线圈C1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当所述主断口1-6分闸时,所述主常开节点CA1断开,所述主常闭节点CB1闭合;当所述主断口1-6合闸时,所述主常开节点CA1闭合,所述主常闭节点CB1断开;
当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T1得电时,在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T1的作用下所述主断口1-6的动静触头打开,使得所述主断口1-6分闸;
当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C1得电时,在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C1的作用下所述主断口1-6的动静触头吸合,使得所述主断口1-6合闸;
所述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2-5包括: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辅助断口1-7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DA1以及辅助断口1-7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DB1,所述辅助断口1-7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CA1记为辅助常开节点DA1,所述辅助断口1-7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DB1记为辅助常闭节点DB1;
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2-6的第二端口相连,通过所述开关控制器2-6的第二端口获取合闸电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常闭节点DB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常闭节点DB1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的第一端与延时电路2-2的第二输出端相连,通过所述延时电路2-2的第二输出端相连获取分闸电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当所述辅助断口1-7分闸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断开,所述辅助常闭节点DB1闭合;当所述辅助断口1-7合闸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闭合,所述辅助常闭节点DB1断开;
当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得电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的作用下所述辅助断口1-7的动静触头吸合,使得所述辅助断口1-7合闸;
当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得电时,在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的作用下所述辅助断口1-7的动静触头打开,使得所述主断口1-6分闸;
延时电路2-2,所述延时电路2-2用于检测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的分合闸状态,并经过延时后,通过所述延时电路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输出分闸电流和合闸电流。具体的,其在检测主断口和辅助断口的分合闸状态时,可以通过检测所述主常开节点CA1、主常闭节点CB1、辅助常开节点DA1和辅助常闭节点DB1的状态来判断主断口和辅助断口的分合闸状态,例如,将所述延时电路2-2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主常开节点CA1、主常闭节点CB1的位置状态、辅助常开节点DA1和辅助常闭节点DB1相连,所述主常开节点CA1、主常闭节点CB1、辅助常开节点DA1和辅助常闭节点DB1的另一端接低电平,当检测到与主常开节点CA1的连接引脚悬空、所述主常闭节点CB1的连接引脚为低电平时,表明所述主断口处于分闸状态,延时设定时间后,通过第二引脚输出分闸电流,当检测到与辅助常闭节点DB1的连接引脚悬空、与辅助常开节点DA1的连接引脚为低电平时,表明所述辅助断口处于合闸状态,延时设定时间后,通过第一引脚输出合闸电流,即,监测所述基于所述主常开节点CA1和主常闭节点CB1的位置状态、辅助常开节点DA1和辅助常闭节点DB1的位置状态,当所述主常开节点CA1断开、主常闭节点CB1闭合时,延时设定时间后,控制延时器内的第二控制开关K8闭合,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与外部电源之间导通,使得外部电源向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供电,外部电源通过所述延时器的第二控制开关K8和第二端向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供电,当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闭合、辅助常闭节点DB1断开时,延时设定时间后,控制延时器内的第一控制开关K7闭合,第二主回路线圈C1与外部电源之间导通,使得外部电源向第二主回路线圈C1供电,外部电源通过所述延时器的第一控制开关K7和第一端向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C1供电。
具体的,所述隔离断路器由合闸状态变为分闸状态的流程为:
所述断路器在合闸状态时,所述主常开节点CA1处于闭合状态,所述主常闭节点CB1处于断开状态,当开关控制器接收到分闸命令后,所述开关控制器的第一端输出分闸电流,此时,所述主常开节点CA1处于闭合状态,分闸电流流过主常开节点CA1后进入第一主回路线圈T1,第一主回路线圈T1得电,进而使得主断口动静触头打开,使得主常开节点CA1断开、主常闭节点CB1闭合,所述延时电路检测到主常开节点CA1断开、主常闭节点CB1闭合或检测到主断口动静触头打开后,延时设定时间后,控制开关K8闭合,通过所述延时电路的第二端输出分闸电流,在获取到分闸电流之前,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处于闭合状态、辅助常闭节点DB1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延时电路的第二端输出的分闸电流流经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得电后,在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T2的作用下所述辅助断口1-7的动静触头打开,使得辅助常开节点DA1处于断开状态、辅助常闭节点DB1处于闭合状态,使得所述辅助断口1-7分闸,从而完成分闸操作。
所述隔离断路器由分闸状态变为合闸状态的流程为:
所述断路器在分闸状态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处于断开状态、辅助常闭节点DB1处于闭合状态,当开关控制器接收到合闸命令后,所述开关控制器的第二端输出合闸电流,此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处于断开状态、辅助常闭节点DB1处于闭合状态,合闸电流进入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得电,使得所述辅助断口的动静触头闭合,使得所述辅助常开节点DA1处于闭合状态、辅助常闭节点DB1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延时电路检测到辅助常开节点DA1处于闭合状态和辅助常闭节点DB1处于断开状态后或检测到辅助断口动静触头闭合后,延时设定时间后,控制K7闭合,通过所述延时电路的第一端输出合闸电流,在获取到合闸电流之前,所述主常开节点CA1处于断开状态、主常闭节点CB1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延时电路的第一端输出的合闸电流流入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C1,第二主回路线圈C1得电,在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C1的作用下所述主断口1-6的动静触头闭合,使得主常开节点CA1处于闭合状态、主常闭节点CB1处于断开状态,使得所述主断口1-6合闸,从而完成合闸操作。
可见,所述隔离断路器在整个分合闸的过程中,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不受柜内其他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提高了该装置的运行可靠性。
此外,为了实现所述隔离断路器的远程控制,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还包括:就地远方开关组2-1,所述就地远方开关组2-1,包括相互联动的第一远方常开开关K1、第二远方常闭开关K2、第三远方常闭开关K3、第四远方常开开关K4和第五远方常闭开关K5;
其中,所述第一远方常开开关K1的第一端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端与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所述高压直流电源可以为220V高压直流电源或110V高压直流电源;
所述第二远方常闭开关K2设置于所述主常闭节点与所述开关控制器的第三端之间,所述第二远方常闭开关K2与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用于将接收到的合闸保护电流引入所述主常闭节点,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开关控制器也可以通过第三端输出合闸保护电流,通过所述合闸保护电流直接实现所述主断口的合闸操作;
所述第三远方常闭开关K3设置于所述主常开节点CA1与所述开关控制器2-6的第一端之间,用于传递所述开关控制器2-6输出的分闸电流,即将所述分闸电流引入所述主常开节点CA1;
所述第四远方常开开关K4的第一端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的第一端相连,可直接通过所述第四远方常开开关K4直接实现所述辅助断口的合闸操作;
所述第五远方常闭开关K5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2-6之间,用于传递所述开关控制器2-6输出的合闸电流,即将所述合闸电流引入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
进一步的,参见图2,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
就地手动开关2-4,所述就地手动开关2-4包括相互联动的第一就地常开开关K5和第二就地常开开关K6;
所述第一就地常开开关K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远方常开开关K1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主常开节点CA1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就地常开开关K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远方常开开关K4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C2的第一端相连。
可见,所述延时器进一步将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类型划分为保护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手动控制包括就地手动开关控制、远方测控装置通过光纤下发给开关控制器的遥控命令。保护自动控制为各个保护装置通过光纤下发给开关控制器的保护跳、重合闸、非电量跳闸等由保护装置自动发出的命令。
保护自动控制时,如果保护装置判断电站有故障时先向开关控制器2-6下发分闸命令断开隔离断路器,所述开关控制器2-6将光纤传输的命令解析后,控制主断口2-3执行分闸操作,控制线圈T1吸合,主断口中的弹簧储存的能量释放带动主断口动静触头打开,CA1、CB1切换导通状态,CB1闭合,延时器延时开始计时,准备控制所述辅助断口分闸,但是,因在大多数情况下,线路故障(如雷击、风害等)只是暂时性故障,主断口跳闸后线路的绝缘性能得到恢复,电站保护装置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开关控制器下发合闸命令,当所述开关控制器在获取到分闸命令后,预设时间段内在获取到合闸命令时,通过所述第三端头输出保护合闸电流,直接使得C1带电,主断口储存的能量释放,主断口动静触头闭合,CA1、CB1再次切换导通状态,CB1断开,此时,所述延时器还未计时到设定时间(所述设定时间小于上述预设时间段),因此,所述延时器放弃输出分闸电流的操作。主断口完成合闸操作后,如故障解除则本次操作完成,线路可以继续正常运行;如保护装置判断线路故障未排除,保护装置会继续下发分闸的命令给开关控制器2-6,继续执行上述操作。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获取并上传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的分合位置,所述隔离断路器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主断口上,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辅助断口上,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开关所述主断口的动触头的接触状态,检测所述主断口1-6的分合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开关与所述辅助断口的动触头的接触状态检测所述辅助断口1-7的分合位置。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隔离断路器,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隔离装置,其应用有本申请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隔离断路器;参见图1,还包括:
进线套管1-11、进线套管支撑筒1-21、出线套管1-12、出线套管支撑筒1-22和电流互感器1-3;
所述进线套管1-11与所述进线套管支撑筒1-21对接,所述出线套管1-12与所述出线套管支撑筒1-22对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1-3设置于所述进线套管支撑筒1-21的出线端与所述隔离断路器1-4的进线端之间;
所述出线套管支撑筒1-22的进线端与所述辅助断口1-7的出线端对接。
此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上述隔离装置中还可以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1-8用于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变电站主控室保护装置、测控装置进行数据通信,获取合闸指令和分闸指令,上传所述隔离断路器的工作状态,并且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所述开关控制器,具体的,所述控制柜与所述主控室保护装置、测控装置之间可以通过光纤通信,所述控制柜与所述隔离断路器之间电气连接,所述控制柜还将通过电气连接获得的隔离断路器的开关量状态信息通过光纤上送给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实现了隔离断路器就地控制系统与变电站二次继电保护系统的光纤通信。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流互感器为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或光纤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为数字信号,电流互感器输出数字信号,无须二次转换,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并且,所述电流互感器可以与母线复合,有效缩短了产品的长度。并且,套管部分为一个包装单元,支撑筒部分为一个包装单元,隔离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与接地开关为一个包装单元。现场安装时,只需进行模块对接工作,大大减少现场的工作量,提高安装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套管1-11和出线套管1-12由套管和内部导体组成,套管采用复合套管,提高抗震能力,重量轻,产品重心低,抗震性好,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离断路器单极呈直线“一”字形布置,使得所述隔离断路器结构简单,外观整齐。
所述隔离断路器的额定电压为800kV,额定电流为5000A,额定开断电流为63kA。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隔离断路器设计为三断口结构,分为灭弧断口部分(主断口)与隔离断口部分(辅助断口),灭弧断口与隔离断口气室各自独立,实现完全的电气隔离。其次,设计了延时器,做到了只需一个分闸或合闸命令,即可完成隔离断路器的分闸或合闸操作。产品结构紧凑,外观整齐,占地面积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断口、辅助断口和接地开关;
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分别设置于相互独立的气室内,且所述辅助断口设置在所述隔离断路器的高压电位侧,所述主断口和辅助断口所处的气室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所述接地开关的静触头与所述辅助断口的静触头复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断口包括的第一主断口和第二主断口,且所述第一主断口、第二主断口以及所述辅助断口之间相互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包括:
开关控制器,所述开关控制器具有用于输出分闸电流的第一端口和用于输出合闸电流的第二端口;
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所述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安装在所述主断口内,用于响应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分闸电流和合闸电流,控制所述主断口的分合操作;所述开关控制器具有用于输出分闸电流的第一端口和用于输出合闸电流的第二端口;
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所述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安装在所述辅助断口内,用于响应所述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分闸电流和合闸电流,控制所述辅助断口的分合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包括:第一主回路线圈、第二主回路线圈、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以及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所述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记为主常开节点,所述主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记为主常闭节点;
所述主常开节点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主常开节点的第二端与第一主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主常闭节点与所述主常开节点联动;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与延时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和第二主回路线圈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当所述主断口分闸时,所述主常开节点断开,所述主常闭节点闭合;当所述主断口合闸时,所述主常开节点闭合,所述主常闭节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一主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主断口的动静触头打开,使得所述主断口分闸;
当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主断口的动静触头吸合,使得所述主断口合闸;
所述辅助断口电气控制回路包括: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第二辅助回路线圈、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以及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所述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开接点记为辅助常开节点,所述辅助断口的辅助开关无源常闭接点记为辅助常闭节点;
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常闭节点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与延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辅助常开节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辅助常开节点的第二端接低电平;
当所述辅助断口分闸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断开,所述辅助常闭节点闭合;当所述辅助断口合闸时,所述辅助常开节点闭合,所述辅助常闭节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辅助断口的动静触头吸合,使得所述辅助断口合闸;
当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得电时,在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作用下所述辅助断口的动静触头打开,使得所述主断口分闸;
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用于监测所述主常开节点和主常闭节点、辅助常开节点和辅助常闭节点的位置状态,当所述主常开节点断开、主常闭节点闭合时,延时设定时间后,通过所述延时电路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供电,当所述辅助常开节点闭合、辅助常闭节点断开时,延时设定时间后,通过所述延时电路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主回路线圈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就地远方开关组,所述就地远方开关组包括相互联动的第一远方常开开关、第二远方常闭开关、第三远方常闭开关、第四远方常开开关和第五远方常闭开关;
所述第一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端通过所述延时电路中的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远方常闭开关与所述主常闭节点的第一端相连,用于将接收到的合闸保护电流引入所述主常闭节点;
所述第三远方常闭开关设置于所述主常开节点与所述开关控制器之间,用于传递所述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分闸电流;
所述第四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端通过所述延时电路中的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五远方常闭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器之间,用于传递所述开关控制器输出的合闸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就地手动开关,所述就地手动开关包括相互联动的第一就地常开开关和第二就地常开开关;
所述第一就地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主常开节点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就地常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远方常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
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主断口的分合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辅助断口的分合位置。
8.一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断路器;
还包括:
进线套管、进线套管支撑筒、出线套管、出线套管支撑筒和电流互感器;
所述进线套管与所述进线套管支撑筒对接,所述出线套管与所述出线套管支撑筒对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所述进线套管支撑筒的出线端与隔离断路器的进线端之间;
所述出线套管支撑筒的进线端与辅助断口的出线端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用于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变电站主控室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进行通信,获取合闸指令和分闸指令;
当所述隔离断路器为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断路器时,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开关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为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或光纤式电流互感器。
CN201920841050.0U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Active CN210142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1050.0U CN210142609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1050.0U CN210142609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2609U true CN210142609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1050.0U Active CN210142609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26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0540A (zh) * 2020-06-30 2020-09-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用电一体的通信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0540A (zh) * 2020-06-30 2020-09-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用电一体的通信设备
CN111710540B (zh) * 2020-06-30 2022-11-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用电一体的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3000B (zh) 电网限流装置及电网限流器和电网限流系统
US20120187089A1 (en) High-voltage, super-voltage and heavy current breaker
CN103560512B (zh) 一种中压配电网高可靠性闭环接线方法
CN210156738U (zh) 短距离控制环网柜分合闸装置
CN210142609U (zh) 一种隔离断路器和隔离装置
CN201160223Y (zh) 一种多个环网站系统
CN209184242U (zh) 一种调度可控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装置
CN202585305U (zh) 高压跌落式开关自动断开装置
CN202333973U (zh) 固态切换阀体及具有该固态切换阀体的固态切换开关
CN108493061B (zh) 一种防接反高可靠漏电断路器
CN102751140B (zh) 一种具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多功能开关电器
CN203056563U (zh) 电网限流装置及电网限流器和电网限流系统
CN103219734B (zh) 一种智能型无功补偿系统
CN109038531A (zh) 一种调度可控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183403U (zh) 220kv主变压器涌流抑制系统
CN209169946U (zh) 一种可快速灭弧的电弧光保护设备
CN203278248U (zh) 一种智能型无功补偿系统
CN207798936U (zh) 并联电抗器投切过电压测试系统
CN105353238A (zh) 一种10kV分界型自动化终端用模拟开关及实现方法
CN217824268U (zh) 一种智能型抗晃电电气控制装置
CN204905853U (zh) 一种基于串抗的环网潮流限制器
CN206148923U (zh) 一种spd后备保护器
CN216672588U (zh) 一种遥控合闸智能控制装置
CN205723379U (zh) 一种基于弹簧传动的断路器辅助触点转换装置及其构成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CN210269931U (zh) 一种基于微动开关的操作控制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