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4840U - 打捞筒 - Google Patents

打捞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4840U
CN210134840U CN201920602989.1U CN201920602989U CN210134840U CN 210134840 U CN210134840 U CN 210134840U CN 201920602989 U CN201920602989 U CN 201920602989U CN 210134840 U CN210134840 U CN 210134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magnet
cylinder
wall
over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29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臣滨
吕志欣
邓鲁宁
代加强
马良
王茂
周茂勇
曾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29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4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4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4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打捞筒,属于油井工具领域。所述打捞筒包括:筒体、磁铁机构以及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所述筒体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是指靠近所述筒体的底部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第二空间是指靠近所述筒体的顶部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磁铁机构固定在所述筒体的所述第一空间的内壁上。所述翻转机构还用于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进行翻转,以使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空间连通。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打捞筒,可以避免需对落物进行二次打捞的情况,因此可以大大的增加打捞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打捞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井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捞筒。
背景技术
在油井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螺母、螺栓、散落的胶皮以及硬塑等落物掉落井筒的情况,若掉落井筒的落物不能及时被打捞上来,在油井生产时很容易发生卡泵现象,使抽油泵不能正常工作,需要更换新的抽油泵以恢复油井的正常生产,因此,及时的将落物从井底打捞上来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主要是通过打捞筒进行落物的打捞,且打捞筒主要包括筒体和磁铁,磁铁固定在筒体的内腔中。在进行落物的打捞作业时,首先将打捞筒下入井底,然后进行洗井作业,井底的落物会在洗井作业的液体冲击力的作用下进入打捞筒的内腔中,并吸附到打捞筒内腔中的磁铁上,最后上提打捞筒,直至将打捞筒连带落物一同带出井口,至此则完成了落物的打捞作业。
然而,在将打捞筒从井底上提至井口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打捞筒的磁铁上吸附的不是很牢靠的落物很可能会因为打捞筒的晃动而重新落入井底,此时,就需要对重新落入井底的落物进行二次打捞,这大大降低了打捞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打捞筒,可以解决需对落物进行二次打捞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打捞筒,所述打捞筒包括:筒体、磁铁机构以及翻转机构;
所述翻转机构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所述筒体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是指靠近所述筒体的底部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第二空间是指靠近所述筒体的顶部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磁铁机构固定在所述筒体的所述第一空间的内壁上;
所述翻转机构还用于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进行翻转,以使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挡板、翻板、旋转轴以及扭力元件,所述挡板和所述翻板的形状均为半圆形;
所述挡板的圆弧面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和所述翻板分别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扭力元件套在所述旋转轴上且所述扭力元件的第一弹力端与所述挡板接触,所述扭力元件的第二弹力端与所述翻板接触,所述翻板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能够绕着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翻板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能够在所述扭力元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翻板的圆弧面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接触。
可选地,所述挡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套筒,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套筒套在所述旋转轴上。
可选地,所述翻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套筒,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套筒套在所述旋转轴上。
可选地,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所述翻转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筒段中且靠近所述第一筒段的第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筒段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筒段的第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筒段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翻转机构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所述距离阈值是指在所述第一筒段的第一端能够对所述翻转机构进行装配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磁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固定在所述筒体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均匀分布在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磁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二空间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一磁铁位于对应的第一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第二空间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凹槽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二磁铁位于对应的第二凹槽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由于翻转机构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翻转机构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筒体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是指靠近筒体的底部的一侧的空间,磁铁机构固定在筒体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因此,当开始洗井作业,井底的落物受到洗井作业的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液体和落物均会通过筒体的底部进入第一空间,此时,落物中的铁磁性落物会被位于第一空间的磁铁机构吸附在磁铁机构的外表面上。由于第二空间是指靠近筒体的顶部的一侧的空间,翻转机构用于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进行翻转,以使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连通,因此,翻转机构会受到已进入第一空间的液体冲击力,并在液体冲击力的作用下进行翻转,使得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连通,这样,一些没有被吸附在磁铁机构的外表面上的非铁磁性落物或者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会在液体冲击力的作用下穿过第一空间继续进入第二空间。当洗井作业结束,翻转机构将不再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由于翻转机构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筒体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因此,筒体的内腔会被翻转机构重新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这样,位于第二空间的没有被吸附在磁铁机构的外表面上的非铁磁性落物或者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均会被翻转机构挡在第二空间。基于此,在将打捞筒从井底上提至井口的过程中,由于非铁磁性落物和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均已经被翻转机构挡在第二空间中,因此在上提打捞筒至井口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时,不会出现落物重新落入井筒,避免对落物进行二次打捞的,大大增加了打捞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打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打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打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打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打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打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筒体;2:磁铁机构;3:翻转机构;
11:第一筒段;12:第二筒段;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21:第一磁铁;22:第二磁铁;31:挡板;32:翻板;33:旋转轴;34:扭力元件;
311:第一套筒;321: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捞筒,该打捞筒包括:筒体1、磁铁机构2以及翻转机构3。翻转机构3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翻转机构3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筒体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是指靠近筒体1的底部的一侧的空间,第二空间是指靠近筒体1的顶部的一侧的空间,磁铁机构2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翻转机构3还用于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进行翻转,以使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连通。
由于翻转机构3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翻转机构3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筒体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是指靠近筒体1的底部的一侧的空间,磁铁机构2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因此,当开始洗井作业,井底的落物受到洗井作业的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液体和落物均会通过筒体1的底部进入第一空间,此时,落物中的铁磁性落物会被位于第一空间的磁铁机构2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由于第二空间是指靠近筒体1的顶部的一侧的空间,翻转机构用于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进行翻转,以使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连通,因此,翻转机构3会受到已进入第一空间的液体冲击力,并在液体冲击力的作用下进行翻转,使得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连通,这样,一些没有被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的非铁磁性落物或者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会在液体冲击力的作用下穿过第一空间继续进入第二空间。当洗井作业结束,翻转机构3将不再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由于翻转机构3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筒体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因此,筒体1的内腔会被翻转机构3重新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这样,位于第二空间的没有被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的非铁磁性落物或者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均会被翻转机构3挡在第二空间。基于此,在将打捞筒从井底上提至井口的过程中,由于非铁磁性落物和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均已经被翻转机构3挡在第二空间中,因此在上提打捞筒至井口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时,不会出现落物重新落入井筒,避免对落物进行二次打捞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打捞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地,在进行打捞作业时,首先将打捞筒下入到井底,当打捞筒下入到井底之后,开始洗井作业,此时,位于井底的落物会在液体的冲击力的作用下通过筒体1的底部进入到筒体1的内腔中,一段时间后,停止洗井作业,此时,部分落物会被吸附到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另一部分落物会被翻转机构3挡在第二空间中。然后,上提打捞筒并将打捞筒从井口中拉出。最后,再将打捞筒打捞出的落物从筒体1的内腔中拿出,至此,则完成了整个打捞作业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铁磁性落物是指能够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的落物,包括铁质落物但不仅限于铁质落物,示例性地,还包括钴质落物、镍质落物等,本申请实施例对铁磁性落物不再一一列举。显而易见地,上述非铁磁性落物是指不能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的落物,示例性地,胶皮、橡胶圈等即为非铁磁性落物,本申请对非铁磁性的落物也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翻转机构3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磁铁机构2可以通过自身磁力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当然,为了保证磁铁机构2更牢靠的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磁铁机构2还可以通过粘结剂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翻转机构3包括挡板31、翻板32、旋转轴33以及扭力元件34,挡板31和翻板32的形状均为半圆形。挡板31的圆弧面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挡板31和翻板32分别与旋转轴33连接,扭力元件34套在旋转轴33上且扭力元件34的第一弹力端与挡板31接触,扭力元件34的第二弹力端与翻板32接触,翻板32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能够绕着旋转轴33旋转,翻板32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能够在扭力元件34的作用下使得翻板32的圆弧面与筒体1的内壁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31的圆弧面可以通螺钉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另外,挡板31和翻板32可以分别通过套筒与旋转轴33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和旋转轴33连接,只需保证翻板32可以绕着旋转轴33旋转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挡板31和翻板32分别与旋转轴33连接的连接方式也不做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扭力元件34可以为一个扭簧,当然,扭力元件34还可以为其他的扭力元件,只需能够保证翻板32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能够在扭力元件34的作用下使得翻板32的圆弧面与筒体1的内壁接触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扭力元件34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挡板3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套筒311,至少一个第一套筒311套在旋转轴33上。这样,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套筒311,就可以实现将旋转轴33固定在挡板31上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套筒311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更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翻板3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套筒321,至少一个第二套筒321套在旋转轴33上。这样,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套筒321,就可以实现翻板32能够绕着旋转轴33旋转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套筒321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筒体1包括第一筒段11和第二筒段12,翻转机构3安装在第一筒段11中且靠近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的内壁上,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和第二筒段12的第一端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翻转机构3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距离阈值是指在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能够对翻转机构3进行装配的距离。
这样,当需要将翻转机构3装配至打捞筒上或者当需要将打捞筒打捞上来的落物从筒体1的内腔中拿出时,就可以首先将第一筒段11从第二筒段12上拆卸下来,然后再进行将翻转机构3装配至打捞筒上或者将打捞筒打捞上来的落物从筒体1的内腔中拿出的动作,来使得整个动作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方便的对翻转机构3进行装配,上述距离阈值是指在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能够对翻转机构3进行装配的最大距离,比如当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翻转机构3之间的距离为10cm时,刚好能够对翻转机构3进行装配,那么为了保证对翻转机构3进行装配时更为方便,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翻转机构3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c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和第二筒段12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磁铁机构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的数量可以为4个,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可以通过自身磁性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当然,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还可以通过粘结剂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做具体的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可以均匀分布在筒体1的圆周方向上,也可以不均分布在筒体1的圆周方向上。当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可以均匀分布在筒体1的圆周方向上时,就可以保证当铁磁性落物进入筒体1的内腔中并被吸附到第一磁铁21的外表上时,铁磁性落物在筒体1内腔中的分布状态较为均匀,避免了铁磁性落物在筒体1的内腔中扎堆导致吸附不牢靠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当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形状为圆弧形时,可以更好地和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贴合,这样就可以使得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时更加的牢靠。当然,第一磁铁21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另外,当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使得被吸附在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的外表面上的落物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好地避免了铁磁性落物在筒体1的内腔中扎堆导致吸附不牢靠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磁铁机构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固定在第二空间的内壁上。这样,当第一磁铁21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进入第二空间时,第二磁铁22会将这些铁磁性落物吸附到自己的外表面上,来防止该铁磁性落物重新落入井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的数量可以为4个,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可以通过自身磁性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内壁上,当然,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还可以通过粘结剂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内壁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可以均匀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圆周方向上,也可以不均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圆周方向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当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形状为圆弧形时,可以更好地和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内壁贴合,这样就可以使得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固定在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内壁上时更加的牢靠。当然,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另外,当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使得被吸附在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的外表面上的落物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好的避免了铁磁性落物在筒体1的内腔中扎堆导致吸附不牢靠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3,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3与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一磁铁21位于对应的第一凹槽13中。这样,在将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装配至筒体1的内腔中时,只需将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装配至其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3中即可,使得装配更加的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二磁铁22位于对应的第二凹槽14中。这样,在将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装配至筒体1的内腔中时,只需将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装配至其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中即可,使得装配更加的便捷。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翻转机构3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翻转机构3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筒体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是指靠近筒体1的底部的一侧的空间,磁铁机构2固定在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因此,当开始洗井作业,井底的落物受到用于洗井作业的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液体和落物均会通过筒体1的底部进入第一空间,此时,落物中的铁磁性落物会被位于第一空间的磁铁机构2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由于液体已通过筒体1的底部进入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是指靠近筒体1的顶部的一侧的空间,翻转机构用于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进行翻转,以使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连通,因此,翻转机构3会受到已进入第一空间的液体冲击力,并在液体冲击力的作用下进行翻转,使得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连通,这样,一些没有被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的非铁磁性落物或者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会在液体冲击力的作用下穿过第一空间继续进入第二空间。当洗井作业结束,翻转机构3将不再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由于翻转机构3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筒体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因此,筒体1的内腔会被翻转机构3重新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这样,位于第二空间的没有被吸附在磁铁机构2的外表面上的非铁磁性落物或者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均会被翻转机构3挡在第二空间。基于此,在将打捞筒从井底上提至井口的过程中,由于非铁磁性落物和吸附的不够牢靠的铁磁性落物均已经被翻转机构3挡在第二空间中,因此在上提打捞筒至井口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时,不会出现落物重新落入井筒,避免对落物进行二次打捞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打捞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包括:筒体(1)、磁铁机构(2)以及翻转机构(3);
所述翻转机构(3)安装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所述翻转机构(3)用于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将所述筒体(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是指靠近所述筒体(1)的底部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第二空间是指靠近所述筒体(1)的顶部的一侧的空间,所述磁铁机构(2)固定在所述筒体(1)的所述第一空间的内壁上;
所述翻转机构(3)还用于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进行翻转,以使所述第一空间以及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3)包括挡板(31)、翻板(32)、旋转轴(33)以及扭力元件(34),所述挡板(31)和所述翻板(32)的形状均为半圆形;
所述挡板(31)的圆弧面固定在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所述挡板(31)和所述翻板(32)分别与所述旋转轴(33)连接,所述扭力元件(34)套在所述旋转轴(33)上且所述扭力元件(34)的第一弹力端与所述挡板(31)接触,所述扭力元件(34)的第二弹力端与所述翻板(32)接触,所述翻板(32)在受到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能够绕着所述旋转轴(33)旋转,所述翻板(32)在不受液体冲击力的作用时能够在所述扭力元件(34)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翻板(32)的圆弧面与所述筒体(1)的内壁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套筒(31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套筒(311)套在所述旋转轴(33)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3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套筒(32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套筒(321)套在所述旋转轴(33)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第一筒段(11)和第二筒段(12),所述翻转机构(3)安装在所述第一筒段(11)中且靠近所述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筒段(12)的第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翻转机构(3)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所述距离阈值是指在所述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能够对所述翻转机构(3)进行装配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机构(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固定在所述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均匀分布在所述筒体(1)的圆周方向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机构(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固定在所述第二空间的内壁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的形状均为圆弧形,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的轴向在一条直线上。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第一空间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3)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磁铁(21)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一磁铁(21)位于对应的第一凹槽(13)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捞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第二空间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2)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二磁铁(22)位于对应的第二凹槽(14)中。
CN201920602989.1U 2019-04-28 2019-04-28 打捞筒 Active CN210134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2989.1U CN210134840U (zh) 2019-04-28 2019-04-28 打捞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2989.1U CN210134840U (zh) 2019-04-28 2019-04-28 打捞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4840U true CN210134840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4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2989.1U Active CN210134840U (zh) 2019-04-28 2019-04-28 打捞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48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8485A (zh) * 2021-08-25 2021-11-19 石小玉 一种节能环保型的湖中金属打捞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8485A (zh) * 2021-08-25 2021-11-19 石小玉 一种节能环保型的湖中金属打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4840U (zh) 打捞筒
CN105921393B (zh) 一种多级圆筛机
CN109772526A (zh) 一种磁力控制抛球路径的球磨机
CN206374808U (zh) 减震机构和齿轮齿条转向器
CN211490502U (zh) 一种可定心且可夹持不同直径的硬质合金棒料用夹具
CN204559335U (zh) 一种电机转子装配吊具
CN204745635U (zh) 一种可叠加的玩具陀螺
CN207325972U (zh) 一种数控加工机床的三爪卡盘锁紧机构
CN204700751U (zh) 磨床砂轮辅助安装拆卸装置
CN201177027Y (zh) 一种减震橡胶垫圈
CN205340305U (zh) 一种用于缫丝废水的过滤装置
CN201440887U (zh) 钓鱼杆防脱支架
CN203816773U (zh) 一种电磁辊筒
CN207111744U (zh) 一种用于洗地机的法兰盘
CN208262577U (zh) 一种气囊式家具打磨磨头
CN207305430U (zh) 一种工作效率高的松果采摘装置
CN206732737U (zh) 气动打磨机
CN203768068U (zh) 用于微动力瞬分成套系统的磁盘净化设备
CN204692620U (zh) 带磁性过滤功能的阀门
CN201175595Y (zh) 浮油吸取装置的改良结构
CN208628489U (zh) 一种墙体钻孔机
CN204858810U (zh) 一种端盖可拆卸的电机
CN212400743U (zh) 一种旋转变位分区陶瓷笔筒
CN209300034U (zh) 一种渔线轮的磁钢座结构
CN214733506U (zh) 一种大型工字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