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3980U -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33980U CN210133980U CN201920966007.7U CN201920966007U CN210133980U CN 210133980 U CN210133980 U CN 210133980U CN 201920966007 U CN201920966007 U CN 201920966007U CN 210133980 U CN210133980 U CN 2101339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flocculation
- sterilization
- purification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过滤絮凝池、杀菌消毒池、净化池及蓄水池,过滤絮凝池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杀菌消毒池连通,杀菌消毒池、净化池和蓄水池为一体结构;过滤絮凝池包括沉降室和分离室,分离室的底端设有杂质出口,沉降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内设置有格栅,过滤絮凝池的顶部设置有絮凝剂加入口,过滤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管,絮凝管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杀菌消毒池内紫外线灯和光触媒板;净化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处理层、吸附层、净化层,蓄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解决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内缺少对生活污水处理得到中水的设施的问题,使用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越来越多,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现在大多采用直接排放的做法,这种做法对环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危害,还会滋生很多细菌对人们的身体不利。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而中水回收利用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居民小区,没有建设相关的中水回收利用设施,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来解决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内缺少对生活污水处理得到中水的设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过滤絮凝池、杀菌消毒池、净化池及蓄水池,所述过滤絮凝池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杀菌消毒池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排水管内,位于所述过滤絮凝池与所述水泵之间设置有滤网,所述杀菌消毒池、所述净化池和所述蓄水池为一体结构,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杀菌消毒池与所述净化池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净化池和所述蓄水池之间设置有多孔板,所述杀菌消毒池与所述净化池之间通过贯穿所述挡板的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关设置于所述净化池的外侧壁上;
所述过滤絮凝池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罐状的沉降室和漏斗状的分离室,所述分离室与所述沉降室连通,所述分离室的底端设置有杂质出口,所述沉降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设置有格栅,所述过滤絮凝池的顶部设置有絮凝剂加入口,所述过滤絮凝池内设置有与所述絮凝剂加入口连通的絮凝管,所述絮凝管延伸至所述分离室,且端部与所述杂质出口连通,所述絮凝管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杂质出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杀菌消毒池内顶部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杀菌消毒池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光触媒板;
所述净化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处理层、吸附层及净化层,所述处理层内设置有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的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的另一端部封闭,所述流通管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蓄水池的侧壁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优选的,所述沉降室对称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絮凝管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杆及挂环,所述絮凝管能够穿过所述挂环并呈蛇形螺旋状排列。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灯由所述杀菌消毒池的顶部向下延伸,且所述紫外线灯的外侧套设有灯罩。
优选的,所述光触媒板为波浪形,且延伸至所述杀菌消毒池的内底部。
优选的,所述处理层内设置有弓形回路的托架,所述托架上铺设并固定连接有所述流通管,所述流通管内填充有沸石滤料,位于弓形回路最底端的所述流通管上并排设置有所述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过滤絮凝池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过滤絮凝池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于所述分离室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及所述净化层的底部均垫设有纱布。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为多孔陶瓷吸附层。
优选的,所述净化层为多孔活性炭层。
优选的,所述水泵及所述紫外线灯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进水口上设置有格栅,格栅能够将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进入过滤絮凝池的水质中仅含有有机物、无机物和细菌或病毒,絮凝管呈蛇形螺旋状,且絮凝管内填充有絮凝剂,有效地增大了絮凝剂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得过滤后的大分子杂质和小分子悬浮物均被絮凝剂絮凝下来,大量减少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了保障。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光触媒板和紫外线灯,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光触媒板辅助酶解和杀菌,且光触媒板为波浪形,增大了与紫外线的照射面积,使杀菌消毒效果更佳优异。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托架,且托架为弓形回路,流通管铺设在托架使得流通管也为弓形回路,流通管内的填料为沸石滤料,当经杀菌消毒池处理后的水流经弓形回路的流通管后,弓形回路内的沸石滤料与经杀菌消毒池处理后的水充分接触,由于沸石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处理层内可脱除污水中的氨、氮、磷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当水质经处理层处理后,由位于回路最低端的流通管上设置的若干排水孔向吸附层喷淋,吸附层将污水中的无机物杂质再进行吸附,最后通过净化层活性炭对最后的杂质进行吸附和净化,进化后的中水即可重复利用或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支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外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过滤絮凝池;2、杀菌消毒池;3、净化池;4、第一排水管;5、水泵;6、滤网;7、第二排水管;8、第一阀门;9、沉降室;10、分离室;11、杂质出口;12、蓄水池;13、进水口;14、格栅;15、絮凝剂加入口;16、絮凝管;17、阀门;18、紫外线灯;19、光触媒板;20、流通管;21、吸附层;22、净化层;23、排水孔;24、支撑架;25、排水口;26、连接杆;27、挂环;28、多孔板;2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1-3配合详细的说明。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过滤絮凝池1、杀菌消毒池2、净化池3及蓄水池12,过滤絮凝池1用于将污水与不溶性杂质进行过滤并且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和小分子悬浮物絮凝下来,杀菌消毒池2用于将水中的细菌和病毒杀死,净化池3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及杂质,蓄水池12用于储存中水,便于中水的重复使用,所述过滤絮凝池1通过第一排水管4与所述杀菌消毒池2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4上设置有水泵5,水泵5能够将过滤絮凝池1内的水吸入至杀菌消毒池2内,位于所述过滤絮凝池1与所述水泵5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水管4内设置有滤网6,将过滤絮凝池1内的杂质进行过滤,所述杀菌消毒池2、所述净化池3和所述蓄水池12为一体结构,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通过高低位差使水由杀菌消毒池2向所述净化池3内流动,由所述净化池3向所述蓄水池12内流动,所述杀菌消毒池2与所述净化池3之间设置有挡板29,所述净化池3和所述蓄水池12之间设置有多孔板28,通过挡板29和多孔板28将杀菌消毒池2、所述净化池3和所述蓄水池12进行分隔,所述杀菌消毒池2与所述净化池3之间通过贯穿所述挡板29的第二排水管7连通,杀菌消毒池2内的水只能够通过第二排水管7流向所述净化池3,所述第二排水管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第一阀门8的开关设置于所述净化池3的外侧壁上,便于第一阀门8的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过滤絮凝池1包括罐状的沉降室9和漏斗状的分离室10,所述分离室10位于所述沉降室9的底部,且互相连通,所述分离室10的底端设置有杂质出口11,沉降室9用于将过滤后污水中的杂质通过絮凝剂进行沉降,分离室10用于将杂质或已经吸附完全的絮凝剂由杂质出口11排出,所述沉降室9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3,进水口13与生活污水的排水口连接,所述进水口13内设置有格栅14,格栅14能够将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所述过滤絮凝池1的顶部设置有絮凝剂加入口15,所述过滤絮凝池1内设置有与所述絮凝剂加入口15连通的絮凝管16,所述絮凝管16延伸至所述分离室10,且端部与所述杂质出口11连通,所述沉降室9对称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絮凝管16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杆26及挂环27,所述絮凝管16能够穿过所述挂环27并呈蛇形螺旋状排列,此时蛇形螺旋状排列的絮凝管16增大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便于絮凝管16内的絮凝剂对污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和小分子悬浮物的絮凝,所述絮凝管16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便于絮凝剂与污水接触,所述杂质出口1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7,第二阀门17打开后,水中的杂质和絮凝管中的絮凝剂就可以通过杂质出口11排出;所述过滤絮凝池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过滤絮凝池1的支撑架24,所述支撑架24对称设置于所述分离室10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架24能够将所述过滤絮凝池1支撑起来,使杂质出口11悬空,便于杂质由杂质出口11排出。
所述杀菌消毒池2内顶部设置有紫外线灯18,所述紫外线灯18的外侧套设有灯罩,灯罩对紫外线灯18进行了保护,保证了紫外线灯18的使用寿命,所述紫外线灯18由所述杀菌消毒池2的顶部向下延伸,所述杀菌消毒池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光触媒板19,所述光触媒板19为波浪形,且延伸至所述杀菌消毒池2的内底部,增大了紫外线灯18在光触媒板19上的照射面积,在紫外线灯18照射下,能够进行杀菌消毒,此时紫外光照射在光触媒板19上,光触媒板19辅助酶解和杀菌,使杀菌消毒效果更佳优异。
所述净化池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处理层、吸附层21及净化层22,所述吸附层21为多孔陶瓷吸附层,多孔陶瓷吸附层具有多孔的结构,便于无机杂质的附着,所述净化层22为多孔活性炭层,多孔活性炭也具有吸附的作用,进行最后的净化处理,所述吸附层21及所述净化层22的底部均垫设有纱布,避免多孔陶瓷或活性炭掉入至蓄水池12内,所述处理层内设置有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水管7连通的流通管20,所述流通管20的另一端部封闭,所述处理层内设置有弓形回路的托架,所述托架上铺设并固定连接有所述流通管20,所述流通管20内填充有沸石滤料,此时流通管20也为弓形回路,增大了污水与沸石滤料的接触面积,沸石滤料可脱除污水中的氨、氮、磷有机物,位于弓形回路最底端的所述流通管20上并排设置有所述排水孔23,排水孔23将水均匀喷洒于吸附层21上,增大了与吸附层21的接触面积,便于吸附层21对无机杂质进行吸附,所述蓄水池12的侧壁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25,若需使用中水时,可通过排水口25接水。
所述水泵5及所述紫外线灯18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水泵5和紫外线灯18均为用电器,水泵5的型号为:v180;紫外线灯18的型号为:LY-90;在与电源电性连接后,水泵5及所述紫外线灯18就可以运行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污水的排水口与进水口13连接,然后通过格栅14将杂质进行粗过滤,粗过滤后的杂质与絮凝管16中的絮凝剂充分接触并静置,待絮凝结束后打开水泵5,将水由过滤絮凝池1抽入至杀菌消毒池2内,打开紫外线灯18进行照射,并在光触媒板19的辅助下杀菌消毒,结束后打开第一阀门8,使水通过第二流通管7流入至净化池3内,并通过净化池3弓形回路流通管20内的沸石滤料与经杀菌消毒池2处理后的水充分接触,当水质经处理层处理后,由位于回路最底端的流通管30上设置的若干排水孔23向吸附层21喷淋,吸附层21将杂质再进行吸附,最后通过净化层22净化后到达蓄水池12,若需使用时则打开排水口25上的第三阀门即可进行使用,实现了污水的重复利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絮凝池(1)、杀菌消毒池(2)、净化池(3)及蓄水池(12),所述过滤絮凝池(1)通过第一排水管(4)与所述杀菌消毒池(2)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4)上设置有水泵(5),所述第一排水管(4)内,位于所述过滤絮凝池(1)与所述水泵(5)之间处设置有滤网(6),所述杀菌消毒池(2)、所述净化池(3)和所述蓄水池(12)为一体结构,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杀菌消毒池(2)与所述净化池(3)之间设置有挡板(29),所述净化池(3)和所述蓄水池(12)通过水平的多孔板(28)连通,所述杀菌消毒池(2)与所述净化池(3)之间通过贯穿所述挡板(29)的第二排水管(7)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第一阀门(8)的开关设置于所述净化池(3)的外侧壁上;
所述过滤絮凝池(1)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罐状的沉降室(9)和漏斗状的分离室(10),所述分离室(10)与所述沉降室(9)连通,所述分离室(10)的底端设置有杂质出口(11),所述沉降室(9)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3),所述进水口(13)内设置有格栅(14),所述过滤絮凝池(1)的顶部设置有絮凝剂加入口(15),所述过滤絮凝池(1)内设置有与所述絮凝剂加入口(15)连通的絮凝管(16),所述絮凝管(16)延伸至所述分离室(10)内,且端部与所述杂质出口(11)连通,所述絮凝管(16)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杂质出口(1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7);
所述杀菌消毒池(2)内顶部设置有紫外线灯(18),所述杀菌消毒池(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光触媒板(19);
所述净化池(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处理层、吸附层(21)及净化层(22),所述处理层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排水管(7)连通的流通管(20),所述流通管(20)的另一端部封闭,所述流通管(20)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23);
所述蓄水池(12)的侧壁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25),所述排水口(25)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室(9)对称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絮凝管(16)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杆(26)及挂环(27),所述絮凝管(16)能够穿过所述挂环(27)并呈蛇形螺旋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灯(18)由所述杀菌消毒池(2)的顶部向下延伸,且所述紫外线灯(18)的外侧套设有灯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板(19)为波浪形,且延伸至所述杀菌消毒池(2)的内底部。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层内设置有弓形回路的托架,所述托架上铺设并固定连接有所述流通管(20),所述流通管(20)内填充有沸石滤料,位于弓形回路最底端的所述流通管(20)上并排设置有所述排水孔(23)。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絮凝池(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过滤絮凝池(1)的支撑架(24),所述支撑架(24)对称设置于所述分离室(10)的外侧壁上。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21)及所述净化层(22)的底部均垫设有纱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21)为多孔陶瓷吸附层。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层(22)为多孔活性炭层。
10.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5)及所述紫外线灯(18)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66007.7U CN210133980U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66007.7U CN210133980U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33980U true CN210133980U (zh) | 2020-03-10 |
Family
ID=69707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6600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33980U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339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6332A (zh) * | 2020-04-02 | 2020-06-1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太阳能板的清理装置 |
-
2019
- 2019-06-25 CN CN201920966007.7U patent/CN2101339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6332A (zh) * | 2020-04-02 | 2020-06-1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太阳能板的清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48790A (zh) |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再利用设备 | |
CN205635209U (zh) | 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 | |
CN209702458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再利用设备 | |
CN210133980U (zh) |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5151975U (zh) | 水质净化器 | |
CN112707578B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3652227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高效除臭的环保化粪池 | |
CN205616696U (zh) | 一种废水净化回收装置 | |
CN209778558U (zh) | 一种家用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 |
CN210457772U (zh) | 一种便于污水利用的废水净化装置 | |
CN208667354U (zh) | 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6142929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的三级过滤净化装置 | |
CN210313898U (zh) | 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 |
CN210559859U (zh) | 一种适合分散式农村家庭的饮用水净化装置 | |
CN204356206U (zh) | 移动模块式污水处理器 | |
CN211770646U (zh) | 一种旅游景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044529U (zh) | 一种用于公共卫生的消毒净化装置 | |
CN208964727U (zh) | 一种微动力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108408975B (zh) | 一种环保型家用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1276436Y (zh) | 一体化高效水处理设备 | |
CN113387496A (zh) | 一种复合型农村污水处理过滤装置 | |
CN212451014U (zh) | 一种药品配置用水净化装置 | |
CN205590481U (zh) | 一种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4735145U (zh) | 一种城市黑臭水体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 |
CN213569788U (zh) | 一种家庭污水净化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