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3510U -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3510U
CN210123510U CN201921100877.2U CN201921100877U CN210123510U CN 210123510 U CN210123510 U CN 210123510U CN 201921100877 U CN201921100877 U CN 201921100877U CN 210123510 U CN210123510 U CN 21012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light source
light guide
sour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08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种乔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08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3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以及终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第一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第二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面;其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参考面上,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相互垂直。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从视觉角度消除光源宽边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窄边框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的主流设计形态也已演变为全面屏模式。在全面屏手机的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增加手机正面显示区域的面积,以此来实现更大的屏占比。但在侧发光式背光模组的设计中,受到光源位置的宽度限制,在手机底端始终会存在宽边的情况,从而给全面屏的实现造成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导光板;
第一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
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方向;
第二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面;
其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参考面上,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板还搭接在所述第一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边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一光学膜材,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侧;
第二光学膜材,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出光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多个第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多个第二LED光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LED光源设置为彩色LED光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光源组件、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第二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周边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用于设置功能元件的顶端以及与所述顶端相对的底端,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导光板、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均位于所述底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一方面采用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一导光板的配合来实现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另一方面采用第二光源组件和第二导光板的配合来实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由于第二导光板遮挡在第一光源组件的上方即第一显示区的出光方向,因此自第二导光板出射的光可作为补充光源而与自第一导光板出射的光共同形成终端的背光源,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共同显示效果,这样便可从视觉角度消除光源宽边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窄边框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两个光源组件的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背光模组,可用于为显示屏幕提供光源,该背光模组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等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相关技术中,为了追求移动终端的结构轻薄化,通常会采用侧发光式背光模组设计。图1示例性绘示了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可知,移动终端10包括有效显示区10a和非显示区10b,光源100设置在非显示区10b,具体设置在有效显示区10a的底部。在该侧发光式背光模组的设计中,受到光源100位置的宽度限制,在移动终端的底部始终会存在宽边的情况,从而给全面屏的实现造成了阻碍。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一方面采用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一导光板的配合来实现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另一方面采用第二光源组件和第二导光板的配合来实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由于第二导光板遮挡在第一光源组件的上方即第一显示区的出光方向,因此自第二导光板出射的光可作为补充光源而与自第一导光板出射的光共同形成终端的背光源,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共同显示效果,这样便可从视觉角度消除光源宽边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窄边框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20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2可知,该背光模组20包括第一导光板201,位于第一导光板201侧面的第一光源组件202,位于第一光源组件202的第一方向且平行于第一导光板201的第二导光板203,以及位于第二导光板203侧面的第二光源组件204。其中,第一方向是指第一导光板201的出光方向,在平行于第一导光板201和第二导光板203的参考面上,第一光源组件202的出光方向与第二光源组件204的出光方向相互垂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将以图2中的坐标系作为参考来对背光模组20中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以第一导光板201的左上顶点作为原点o,以第一导光板201的短边作为x轴的方向(向右为正方向),以第一导光板201的长边作为y轴的方向(向下为正方向),以垂直于第一导光板201的方向作为z轴的方向(向外为正方向),第一方向即为z轴的正方向。基于此,第一光源组件202位于第一导光板201的正y方向侧,第二导光板203位于第一光源组件202的正z方向侧,第二光源组件204位于第二导光板203的正x方向侧或者负x方向侧。
一方面,第一导光板201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一光源组件202位于第一导光板201的侧面,由此构成侧入式发光结构。基于此,第一光源组件202发出的光从第一导光板201的侧面进入到第一导光板201的内部并经过多次全反射之后形成均匀的第一出射光,第一出射光从第一导光板201的出光面方向也即终端的显示面方向出射。
另一方面,第二导光板203位于第二显示区即覆盖在第一光源组件202的出光侧,第二光源组件204位于第二导光板203的侧面,由此构成侧入式发光结构。基于此,第二光源组件204发出的光从第二导光板203的侧面进入到第二导光板203的内部并经过多次全反射之后形成均匀的第二出射光,第二出射光从第二导光板203的出光面方向也即终端的显示面方向出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源组件202与第二光源组件204的设置方式需使第一光源组件202的出光方向与第二光源组件204的出光方向相互垂直,以使第二光源组件204发射的光能够射向第一光源组件202正上方的第二导光板203处。图3示例性绘示了第一光源组件202与第二光源组件204的位置关系图。根据图3可知,第一光源组件202可以设置在终端底部,例如终端设有话筒的底端,也即图3中沿y轴正方向的端部,第一光源组件202发射的光能够射向第一导光板201即第一显示区的位置,第二光源组件204可以设置在终端侧面,例如靠近终端底部位置的左侧或右侧,也即图3中沿x轴正方向或负方向的端部,第二光源组件204发射的光能够射向第一光源组件202正上方的第二导光板203也就是第二显示区的位置。由于在终端边框与显示模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第二光源组件204可以设置在该间距位置,从而避免扩大终端的侧边框。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采用第一光源组件202和第一导光板201的配合来实现第一显示区也即传统显示区域的发光,采用第二光源组件204和第二导光板203的配合来实现第二显示区也即传统光源区域的发光。由于第二导光板203遮挡在第一光源组件202的正上方即第一显示区的出光方向侧,因此自第二导光板203出射的光可作为补充光源而与自第一导光板201出射的光共同形成终端的背光源,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共同显示效果,这样便可从视觉角度消除光源位置的宽边问题,以使得原本用于容纳光源的终端底部也能作为显示区域发光,从而有助于实现窄边框的全面屏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一光源组件20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LED光源,该多个第一LED光源可以是白色LED光源,或者也可以是彩色LED光源,例如红色LED光源、绿色LED光源、蓝色LED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本实施例还可根据显示效果的需求增加其它颜色的光源例如黄色LED光源。此外,第一光源组件202除了可以采用LED光源之外,还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光源、或者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光源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二光源组件204可以包括多个第二LED光源,该多个第二LED光源可以是白色LED光源,当然也可以是彩色LED光源,例如红色LED光源、绿色LED光源、蓝色LED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本实施例可在实现常规显示模式时将第二LED光源设置为白色LED,而在需要实现某些特殊模式例如炫彩显示模式时将第二LED光源设置为彩色LED光源。此外,第二光源组件204除了可以采用LED光源之外,也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或者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光源等微型光源。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所示,在第一导光板201的出光侧还设有第一光学膜材205,在第二导光板203的出光侧还设有第二光学膜材。第一光学膜材205和第二光学膜材既可以独立设置,即分别覆盖在第一导光板201和第二导光板203的表面;或者,第一光学膜材205和第二光学膜材也可以整体设置,即同时覆盖在第一导光板201和第二导光板203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板203的厚度可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导光板201的厚度。由于第一导光板201与第一光源组件202同层设置,第二导光板203位于第一光源组件202的上方,因此第二导光板203的位置高于第一导光板201的位置。本实施例若将第二导光板203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第一导光板201的厚度,便可减小第一光学膜材205和第二光学膜材之间的高度差,从而有助于使第一显示区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区的出光面保持在同一平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板203除了覆盖在第一光源组件202的表面之外,还可以搭接在第一导光板201靠近第一光源组件202的侧边位置,如此不仅能以第一导光板201作为支撑,而且还能将第一光源组件202以及位于第一光源组件202和第一导光板201之间的间隙同时覆盖。
基于上述结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例如手机,该终端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20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20的出光侧。其中,该显示面板可以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该LCD面板需以上述的背光模组20为背光源而实现其显示功能。
具体而言,所述终端包括用于设置功能元件的顶端以及与该顶端相对的底端,顶端是指设有摄像头、听筒、距离传感器等功能元件的一端,也就是图2和图3中沿y轴方向原点o所在的位置,底端是指设有话筒的一端,也就是图2和图3中沿y轴正方向远离原点o的位置。其中,背光模组20中的第一导光板201、第一光源组件202和第二光源组件204均位于终端的底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终端可包括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显示区域是指显示面板覆盖的区域,其可包括第一导光板201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导光板203对应的第二显示区,周边区域是指显示面板与终端边框之间的间隙区域。其中,背光模组20中的第一光源组件202、第一导光板201和第二导光板203均设置在显示区域,背光模组20中的第二光源组件204则设置在周边区域。如此一来,第二光源组件204的增加便不会导致终端边框的扩大,仅是隐藏在原有的显示面板与终端边框之间的间隙区域而已。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光板;
第一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
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方向;
第二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面;
其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参考面上,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板还搭接在所述第一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光学膜材,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侧;
第二光学膜材,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出光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多个第一LED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多个第二LED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LED光源设置为彩色LED光源。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光源组件、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第二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周边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功能元件的顶端以及与所述顶端相对的底端,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第一导光板、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均位于所述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CN201921100877.2U 2019-07-12 2019-07-12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Active CN21012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877.2U CN210123510U (zh) 2019-07-12 2019-07-12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877.2U CN210123510U (zh) 2019-07-12 2019-07-12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3510U true CN210123510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4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0877.2U Active CN210123510U (zh) 2019-07-12 2019-07-12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3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3706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29707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793641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39508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970552B1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210096427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9684112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KR10160449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00064541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701778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
JP201010775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46023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40104885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698259B2 (en) Deform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3043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00192159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16375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1006474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40740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67867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9012793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10123510U (zh) 背光模组以及终端
KR2011007060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368586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090099785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