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1137U -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1137U
CN210121137U CN201920492369.7U CN201920492369U CN210121137U CN 210121137 U CN210121137 U CN 210121137U CN 201920492369 U CN201920492369 U CN 201920492369U CN 210121137 U CN210121137 U CN 210121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late
hole
blood pressur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923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皓然
林景松
杨文阳
黄治平
黄启峰
韩永隆
蔡长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923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1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1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1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一种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包括:穿戴件,在内表面上设置有气囊;气体传输装置,设置于穿戴件上驱动导送气体传输至气囊集压膨胀,以束缚穿戴使用者的血管;光学感测模块,设置于穿戴件上,包含有驱动电路板、光学传感器、微处理器及传输通信元件,光学传感器一端侧露出于穿戴件之内表面上,而微处理器控制气体传输装置驱动以及光学传感器及传输通信元件的启动,且光学传感器撷取穿戴使用者受束缚血管时的脉搏波信号变化,由微处理器予以分析处理转换成血压数据,且血压数据传输至传输通信元件以对外通信连接,将血压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以进行分析统计,借以了解穿戴使用者的健康情形。

Description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穿戴式装置,尤指一种气体传输装置结合弹性介质、压力传感器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讲求快速及个人压力日益庞大,对于追求个人健康的意识逐渐抬头发展中,是以一般人会衍生想经常性地监测或检视自身的健康情形。为了要便于一般人可经常性的监测自身的健康情形,且使监测装置便于携带,目前市面上穿戴式的健康监测装置与日俱增。但以市面上常见的穿戴式健康监测装置来看,其通常采以光体积变化描记图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的光学检测方式来进行检测,然而,此光学检测的方式的精准度不高,故时常导致误差值产生,而无法有效取得可信数据,如此一来,使用者无法取得自身健康的相关准确数据,容易造成判定上的误差。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可使个人健康监测装置达到体积小、微型化、便于携带、省电、且精准度高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主要借由穿戴件上所设置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泵将气体传输至穿戴件内表面的气囊使气囊集压膨胀,用以束缚使用者手腕上的血管,让光学传感器能够紧抵于使用者手腕上内表侧进行监测,且手腕上内表侧是皮肤表面血管较多且较好监测位置,并透过气囊集压膨胀束缚使用者手腕上的血管取得PPG监测脉搏波信号的波形信号变化,进行血压相关数学运算,以分析得到较准确血压数据,并将血压数据再传送至传输通信元件以对外通信连接,再将血压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统计,借以更了解穿戴使用者的健康情形,达到可随时、随地精准量测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的穿戴件上所设置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腔室内埋设一气体传感器,并使微型泵将外部气体传输入内,同时透过气体传感器的设置,可达到进行外部空气品质监测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包括:一穿戴件,具有一检测区,以及在一内表面上设置有一气囊,且该气囊设有一进气通口,且该进气通口设置于该检测区;一气体传输装置,由一微型泵及一阀门装置所组合而成,且设置于该穿戴件的该检测区,以该微型泵驱动导送气体传输至该气囊的该进气通口中,使该气囊受导送气体集压膨胀,以束缚穿戴使用者的血管;一光学感测模块,设置于该穿戴件的该检测区中,包含有一驱动电路板、一光学传感器、一微处理器及一传输通信元件,其中该光学传感器、该微处理器及该传输通信元件封装定位于该驱动电路板上形成模块并与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且该光学传感器一端侧露出于该穿戴件的该内表面上,以对该穿戴使用者进行检测,以产生脉搏波信号,而该微处理器透过一导线控制该气体传输装置的该微型泵驱动,以及该微处理器控制该光学传感器及该传输通信元件的启动,且该光学传感器撷取该穿戴使用者受束缚血管时的脉搏波信号变化,由该微处理器予以分析处理转换成一血压数据,且该血压数据传输至传输通信元件以对外通信连接,将该血压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以进行分析统计,借以了解该穿戴使用者的健康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的气体传输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泵背面视得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正面视得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4A的微型泵背面视得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B为图4B的微型泵正面视得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泵剖面示意图。
图6B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泵另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泵导电内引脚放大局部示意图。
图8A至图8C为图6A中微型泵的实施作动示意图。
图9A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示意图1。
图9B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示意图2。
图9C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卸压示意图。
图10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套穿戴于使用者手腕上的测量血压示意图。
图11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套穿戴于使用者手腕上气囊束缚固定实施测量血压示意图。
图12A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套穿戴于使用者手腕上实施测量血压未受气囊束缚时血液流通示意图。
图12B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套穿戴于使用者手腕上实施测量血压受气囊束缚时血液流通示意图。
图13为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套穿戴于使用者手腕上实施测量血压时搭配微型泵作动所产生光学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信号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穿戴件
11:检测区
12:气囊
121:进气通口
2:气体传输装置
2A:微型泵
2B:阀门装置
20:腔室空间
21:进气板
21a:进气孔
21b:汇流排孔
21c:汇流腔室
22:共振片
22a:中空孔
22b:可动部
22c:固定部
23:压电致动器
23a:悬浮板
231a:第一表面
232a:第二表面
23b:外框
231b:组配第一表面
232b:组配第二表面
23c:连接部
23d:压电元件
23e:间隙
23f:凸部
231f:凸部表面
233b:导电接脚
24:绝缘片
25:导电片
251a:导电接脚
251b:导电内引脚
2511b:延伸部
2512b:分岔部
26:集气板
26a:集气腔室
26b:第一出口腔室
26c:第一卸压腔室
26d:第一贯穿孔
26e:第二贯穿孔
26f:第一凸部结构
27:阀门片
27a:阀孔
28:出口板
28a:第二出口腔室
28b:第二卸压腔室
28c:出口通孔
28d:第二凸部结构
28e:卸压通孔
28f:连通流道
3:光学感测模块
30:导线
31:驱动电路板
32:光学传感器
33:微处理器
34:传输通信元件
4:手腕
5:血管
6:气体传感器
g:填充材
h:间距
θ:弯折角度
H:弯折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案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可供使用者配戴于手腕部位,包含有一穿戴件1、一气体传输装置2及一光学感测模块3,于本实施例中,穿戴件1是可为软性或是硬性材质所构成的环形带状结构,例如可为硅胶材质、塑胶材质、金属材质或是其他可运用的相关材质,并不以此为限,其主要用以环绕套设于穿戴使用者的手腕,但不以此为限。至于穿戴件1两端的连接方式可采以魔鬼毡的粘贴方式、或是以凸凹对接的扣接方式、或是采以一般表带常用的扣接环的形式,亦可为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等,其连接方式是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其中穿戴件1具有一检测区11,该检测区11 为一容置槽,可供气体传输装置2及光学感测模块3嵌设于此定位。而穿戴件1在一内表面上设置有一气囊12,且气囊12的进气通口121设置于检测区11,供与气体传输装置2气密地相连通。又光学感测模块3嵌设于检测区11中而设置于气体传输装置 2一侧,并包含有一驱动电路板31、一光学传感器32、一微处理器33及一传输通信元件34。其中光学传感器32、一微处理器33及一传输通信元件34封装定位于驱动电路板31上与其电性连接。光学传感器32一端侧露出于穿戴件1的一内表面上,以当穿戴件1穿戴于使用者上时对手腕内表面进行检测,以产生脉搏波信号。微处理器 33控制光学传感器32及传输通信元件34的启动,并将光学传感器32产生的脉搏波信号予以分析处理转换成一血压数据,且血压数据可传输至传输通信元件34,以对外通信连接,将血压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未图示),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统计,借以更了解穿戴使用者的健康情形。于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信元件34是可为有线传输方式,例如透过USB、mini-USB或是micro-USB的有线传输方式对外传输,但不以此为限;而于另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信元件34是亦可为无线传输方式,例如透过Wi-Fi模块、蓝牙模块、无线射频辨识模块(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或是近场通讯模块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的无线传输方式对外传输,但亦不以此为限;又于本实施例中,外部装置是可为但不限为云端系统、可携式装置、电脑系统…等;外部装置主要是接收本案光学感测模块3所传送的穿戴使用者的血压数据信息,并可透过一程序以对血压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对,借以更了解穿戴使用者的生理健康情形。
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气体传输装置2由微型泵2A及阀门装置2B所组合而成,又如图4A、图4B、图5A、图5B及图6A所示,微型泵2A有依序堆叠的一进气板21、一共振片22、一压电致动器23、一绝缘片24、一导电片25所组构而成。上述进气板21具有至少一进气孔21a、至少一汇流排孔21b及一汇流腔室21c,进气孔21a与汇流排孔21b其数量相同,于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1a与汇流排孔21b以数量 4个作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4个进气孔21a分别贯通4个汇流排孔21b,且4个汇流排孔21b汇流到汇流腔室21c;上述的共振片22,可透过贴合方式组接于进气板21 上,且共振片22上具有一中空孔22a、一可动部22b及一固定部22c,中空孔22a位于共振片22的中心处,并与进气板21的汇流腔室21c对应,而设置于中空孔22a的周围且与汇流腔室21c相对的区域为可动部22b,而设置于共振片22的外周缘部分而贴固于进气板21上则为固定部22c;上述的压电致动器23,包含有一悬浮板23a、一外框 23b、至少一连接部23c、一压电元件23d、至少一间隙23e及一凸部23f。其中悬浮板23a为一正方形悬浮板,具有第一表面231a及相对第一表面231a的一第二表面 232a。外框23b环绕设置于悬浮板23a的周缘,且外框23b具有一组配第一表面231b 及一组配第二表面232b,并透过至少一连接部23c连接于悬浮板23a与外框23b之间,以提供弹性支撑悬浮板23a的支撑力。悬浮板23a的第一表面231a与外框23b的组配第一表面231b两者形成共平面,以及悬浮板23a的第二表面232a与外框23b的组配第二表面232b两者形成共平面。间隙23e为悬浮板23a、外框23b与连接部23c之间的空隙,用以供气体通过。此外,悬浮板23a的第一表面231a具有凸部23f,于本实施例中,是将凸部23f的周缘且邻接于连接部23c的连接处透过蚀刻制程使凸部23f的凸部表面231f自第一表面231a凸出,形成阶梯状结构。另外,外框23b环绕设置于悬浮板23a之外侧,且具有一向外凸设的导电接脚233b,用以供电性连接之用,但不以此为限;上述的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是透过一填充材g相互堆叠组接,以于共振片22及压电致动器23之间构成一腔室空间20,而填充材g可为一导电胶,但不以此为限,以使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的凸部23f的凸部表面231f之间可维持间距h的深度,进而可导引气流更迅速地流动,且因悬浮板23a的凸部23f与共振片22 保持适当距离,使彼此接触干涉减少,促使噪音产生被降低;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上述的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是透过一填充材g相互堆叠组接,以于共振片22及压电致动器23之间构成腔室空间20,亦可借由悬浮板23a采以冲压成型使其凹陷,其凹陷距离可由至少一连接部23c成型于悬浮板23a与外框23b之间所调整,使在悬浮板23a上的凸部23f的凸部表面231f与外框23b的组配第一表面231b两者形成非共平面,亦即凸部23f的凸部表面231f与共振片22的距离将大于外框23b 的组配第一表面231b与共振片22的距离,且悬浮板23a的第二表面232a与共振片22 的距离大于外框23b的组配第二表面232b与共振片22的距离,又压电元件23d贴附于悬浮板23a的第二表面232a,与凸部23f相对设置,压电元件23d被施加驱动电压后,由于压电效应而产生形变,进而带动悬浮板23a振动;利用于外框23b的组配第一表面231b上涂布少量填充材g,以热压方式使压电致动器23贴合于共振片22的固定部 22c,进而使得压电致动器23得以与共振片22组配结合。其中悬浮板23a的第一表面 231a与共振片22之间形成的间距h会影响微型泵2A的传输效果,故维持一固定的间距h,对于微型泵2A提供稳定的传输效率是十分重要,本案的微型泵2A对压电致动器23使用冲压方式,使悬浮板23a向凹陷,让悬浮板23a的第一表面231a与外框23b 的组配第一表面231b两者为非共平面,使得压电致动器23的悬浮板23a凹陷形成一空间得与共振片22构成一可调整之间距h,直接透过上述压电致动器23的悬浮板23a 采以成型凹陷构成一间距h的结构改良,如此一来,所需的间距h得以透过调整压电致动器23的悬浮板23a成型凹陷距离来完成,有效地简化了调整间距h的结构设计,同时也达成简化制程,缩短制程时间等优点;上述的绝缘片24及导电片25皆为框型的薄型片体,依序堆叠结合于压电致动器23的一侧。于本实施例中,绝缘片24贴附于压电致动器23之外框23b的组配第二表面232b,而导电片25堆叠结合于绝缘片24 上,且其形态大致上对应于压电致动器23之外框23b的形态,于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24可由绝缘的材质所构成,例如:塑胶,但不以此为限,以进行绝缘之用;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25可由导电的材质所构成,例如:金属,但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导电片25上亦可设置一导电接脚251a,可透过导线30的连接与驱动电路板31进行电性导通之用,而压电致动器23的压电元件23d的驱动两电极(未图示),已知所使用的方式不外乎使用一条导电线,利用焊接方式将其固定在压电元件23d上达到导出电极的连接电性作用,但因要将压电元件23d上电极导出需要使用治具将其固定,且依照不同工序要有不同对位,该多个大大造成组装上的复杂程度,为解决此问题,本案利用导电片25提供一导电内引脚251b作为压电元件23d的驱动两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极,以克服上述电极以导线导出的方式,导电内引脚251b由导电片25一体冲压制出,且导电内引脚251b可在导电片25外框任一边上向内延伸出一导电位置,且可为任意形状,用于外部连接电极使用,此导电内引脚251b在导电片 25外框任一边上向内弯折一延伸部2511b,于本实施例,如图7所示,此导电内引脚 251b的延伸部2511b向内弯折一角度θ,且延伸部2511b有一分岔部2512b,分岔部 2512b并与导电片25外框保持一弯折高度H,此弯折高度H最佳高度为与压电元件 23d的厚度保持贴合的高度,达到良好接触效果,而分岔部2512b的中间间隔距离可透过合金熔融、导电胶、导电墨水及导电树脂等方式与压电元件23d的表面结合介质固定,以达到更好接着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8A至图8C,请先参阅图8A,压电致动器23的压电元件23d被施加驱动电压后,以产生形变带动悬浮板23a向上位移,同时共振片22受到共振原理影响而被同步向上位移,此时连带增加了腔室空间20的容积提升,于是腔室空间20内形成了负压,微型泵2A外部气体便经由进气孔21a汲取,经过汇流排孔 21b而进入汇流腔室21c内,再经过中空孔22a进入腔室空间20内;请再参阅图8B,当压电元件23d带动悬浮板23a向下位移,压缩腔室空间20,迫使腔室空间20内的气体通过间隙23e向上传输,达到传输气体的效果,同时共振片22同样被悬浮板23a 因共振而向下位移,同步推挤汇流腔室21c内的气体往腔室空间20移动,使共振片 22的可动部22b向下位移,让气体暂时无法经由进气孔21a汲取;最后请参阅图8C,当悬浮板23a再被向上带动,而悬浮板23a恢复不作动保持水平位置时,此时共振片22的可动部22b也同时被带动而向上位移,共振片22将使压缩腔室空间20内的气体向间隙23e移动,并且提升汇流腔室21c内的容积,让气体能够持续地通过进气孔 21a、汇流排孔21b再汇聚于汇流腔室21c内;如此透过不断地重复上述图8A至图8C 的作动,使微型泵2A能够连续将气体自进气孔21a进入,再由间隙23e向上传输,以不断地汲取气体,即构成微型泵2A的传输气体的运作。
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阀门装置2B由一集气板26、一阀门片27以及一出口板28等依序堆叠组装而成。其中集气板26具有一面凹陷形成一集气腔室26a,供微型泵2A封盖集气腔室26a,可供传输气体导入,而另一面凹陷形成一第一出口腔室26b及一第一卸压腔室26c,且第一卸压腔室26c及一第一出口腔室26b相互隔开不连通,以及集气板26设有一第一贯穿孔26d及一第二贯穿孔26e,分别于一端与集气腔室26a相连通,另一端则分别与第一出口腔室26b及一第一卸压腔室26c相连通,以及在第一出口腔室26b处更进一步增设一第一凸部结构26f,例如可为一圆柱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上述的阀门片27,置设于集气板26上方,封盖第一出口腔室26b 及第一卸压腔室26c,且对应于第一凸部结构26f上具有一阀孔27a;上述的出口板 28封盖于集气板26上,促使阀门片27介于两者之间形成一阀开关,而对应集气板26 的第一出口腔室26b及一第一卸压腔室26c分别凹设有一第二出口腔室28a及一第二卸压腔室28b,以及设有一出口通孔28c贯通第二出口腔室28a,且出口通孔28c连通封闭气囊12的进气通口121,以及在第二卸压腔室28b处更进一步增设一第二凸部结构28d,例如可为一圆柱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且第二凸部结构28d处设有一卸压通孔28e连通第二卸压腔室28b,并使第二卸压腔室28b可连通于出口板28外部,而在第二出口腔室28a及第二卸压腔室28b之间更具有一连通流道28f,供以相互气体流通。
由上述说明可知,如图10所示,当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穿戴于使用者手腕4上实施测量血压时,首先微处理器33控制微型泵2A启动,如图9A,气体便经由微型泵2A的进气孔21a汲取进入,经过腔室空间20内再由间隙23e向上传输至集气板26的集气腔室26a中,再分别经第一贯穿孔26d以及第二贯穿孔26e而向上流入第一出口腔室26b及第一卸压腔室26c内,此时向上气体压力,促使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上弯曲形变,让第一卸压腔室26c的体积增大,且对应于第二贯穿孔26e 处向上平贴并抵顶于第二凸部结构28d及卸压通孔28e的端部,进而封闭出口板28 的卸压通孔28e,故于第二卸压腔室28b内气体不会自卸压通孔28e处流出,另一方面,如图9B,由于气体自第一贯穿孔26d向上流入第一出口腔室26b中,且对应于第一出口腔室26b处的阀门片27亦向上弯曲形变,故使得其对应的阀孔27a向上打开,气体则自第一出口腔室26b经由阀孔27a而流入第二出口腔室28a中,并由出口通孔28c流至气囊12的进气通口121处,借此以对气囊12进行集压的作动,因此微型泵2A持续作动可对气囊12进行集压,如此气囊12内集压压力可由微处理器33控制微型泵2A的启动作动时间来调整,故穿戴件1在内表面上气囊12会受到微型泵2A 持续作动传输气体而集压膨胀(如图11所示),而因穿戴件1穿戴于使用者手腕4上,光学感测模块3的光学传感器32则感测手腕4上内表侧(如图10所示)进行监测,此手腕4上内表侧是皮肤表面血管5较多且较好监测位置,即可得到如图13所示中间图表 PPG监测脉搏波信号,此时又如图13所示最上方图表微型泵2A作动气压图表,显示由微型泵2A持续作动传输气体而集压气囊12膨胀去束缚使用者手腕4,即如图 12B使用者手腕4的血管5受到束缚,进而使光学传感器32监测如图13所示下方图表的PPG监测脉搏波信号的变化,即可使微处理器33撷取圆圈处的波形信号变化,进行血压相关数学运算,以分析得到较准确血压数据,且血压数据可传输至传输通信元件34,以对外通信连接,将血压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未图示),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统计,借以更了解穿戴使用者的健康情形。
请续参阅图9C所示,当微型泵2A停止作动时,此时气体不再输入集气腔室26a中,则可使气体传输装置2进行卸压,此时气体将自气囊12的进气通口121 输出至第二出口腔室28a内,使得第二出口腔室28a的体积膨胀,促使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下弯曲形变,并向下平贴而抵顶于集气板26的第一凸部结构26f上,故阀门片27的阀孔27a会因抵顶于第一凸部结构26f而关闭,第二出口腔室28a内的气体将不会逆流至第一出口腔室26b中,此时第二出口腔室28a中气体可透过连通流道28f 流至第二卸压腔室28b中,使第二卸压腔室28b的体积扩张,并使对应于第二卸压腔室28b的阀门片27同样向下弯曲形变,此时由于阀门片27未抵顶封闭于第二凸部结构28d及卸压通孔28e的端部,故卸压通孔28e即处于开启状态,即第二卸压腔室28b 内气体可由卸压通孔28e向外流出进行卸压作业。
又如图3及图9A至图9C所示,上述的集气板26的集气腔室26a内可埋设一气体传感器6,透过导线30的连接与驱动电路板31进行电性导通,并可受微处理器33控制启动,且对导入气体做检测,将检测信号传输至微处理器33予以运算处理转换成一外部空气品质监测数据,也可透过传输通信元件34传输,而对外通信连接至外部装置(未图示),将检测出外部空气品质监测数据予以储存形成数据库,构成可即时通知的通报处理。上述的气体传感器6包含一氧气传感器、一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二氧化碳传感器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组合;或者,上述的气体传感器6包含一温度传感器及一湿度传感器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或者,上述的气体传感器6 包含一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或,上述的气体传感器6包含一细菌传感器、一病毒传感器及一微生物传感器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综上所述,本案所提供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主要借由穿戴件上所设置气体传输装置的微型泵将气体传输至穿戴件内表面的气囊使气囊集压膨胀,用以束缚使用者手腕上的血管,让光学传感器能够紧抵于使用者手腕上内表侧进行监测,且手腕上内表侧是皮肤表面血管较多且较好监测位置,并透过气囊集压膨胀束缚使用者手腕上血管取得PPG监测脉搏波信号的波形信号变化,进行血压相关数学运算,以分析得到较准确血压数据,并将血压数据再传送至传输通信元件以对外通信连接,再将血压数据传输至外部装置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统计,借以更了解穿戴使用者的健康情形,达到可随时、随地精准量测的功效。除此之外,借由于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的穿戴件上所设置气体传输装置的集气腔室内埋设一气体传感器,并使微型泵将外部气体传输入内,同时透过气体传感器的设置,可达到进行外部空气品质监测的功效,故本案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极具产业利用价值,依法提出申请。
纵使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艺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16)

1.一种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穿戴件,具有一检测区,以及在一内表面上设置有一气囊,且该气囊设有一进气通口,且该进气通口设置于该检测区;
一气体传输装置,由一微型泵及一阀门装置所组合而成,且设置于该穿戴件的该检测区,以该微型泵驱动导送气体传输至该气囊的该进气通口中,使该气囊受导送气体集压膨胀,以束缚一穿戴使用者的血管;
一光学感测模块,设置于该穿戴件的该检测区中,包含有一驱动电路板、一光学传感器、一微处理器及一传输通信元件,其中该光学传感器、该微处理器及该传输通信元件封装定位于该驱动电路板上形成模块并与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且该光学传感器一端侧露出于该穿戴件的该内表面上,以对该穿戴使用者进行检测,以产生脉搏波信号,而该微处理器透过一导线控制该气体传输装置的该微型泵驱动,以及该微处理器控制该光学传感器及该传输通信元件的启动,且该光学传感器撷取该穿戴使用者受束缚血管时的脉搏波信号变化,由该微处理器予以分析处理转换成一血压数据,且该血压数据传输至该传输通信元件以对外通信连接,将该血压数据传输至一外部装置,以进行分析统计,借以了解该穿戴使用者的健康情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戴件穿戴于该穿戴使用者时,该检测区是位于该穿戴使用者的手腕上内表侧进行检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部装置是为一云端系统、一可携式装置、一电脑系统至少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泵包含:
一进气板,具有至少一进气孔、至少一汇流排孔及一汇流腔室,其中至该进气孔供导入一气体,该进气孔对应该汇流排孔,该汇流排孔对应连通该汇流腔室,且引导进入该进气孔的该气体汇流至该汇流腔室内;
一共振片,贴合组接于该进气板,具有一中空孔、一可动部及一固定部,该中空孔位于该共振片中心处,并与该进气板的该汇流腔室相对应;
一压电致动器,透过一填充材组接结合于该共振片上构成之间具有一腔室空间,该压电致动器包含有一悬浮板、一外框、至少一连接部、一压电元件、至少一间隙,该连接部连接于该悬浮板及该外框之间提供弹性支撑,该间隙设置于该悬浮板及该外框之间提供该气体流通,而该压电元件贴合于该悬浮板的一表面;
一绝缘片,结合于该压电致动器的一侧;
一导电片,与该绝缘片相结合,具有一体冲压制出的导电内引脚,该导电内引脚由该导电片外框的任一边上向内延伸出一导电位置,供以与该压电元件的表面接触接合定位连接;
其中,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使该气体由该进气板的该进气孔导入,经该汇流排孔汇集至该汇流腔室,再流经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导入该腔室空间内,再经该压电致动器共振作用传输该气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内引脚在该导电片外框任一边上向内弯折一弯折角度及一弯折高度构成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分岔部,该分岔部与该导电片外框保持该弯折高度的高度,且该弯折高度与该压电元件的厚度保持贴合的高度,使该分岔部贴服于该压电元件的表面,透过一表面结合介质让该分岔部与该压电元件结合接着定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致动器的该悬浮板的表面包括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相对该第一表面,而该压电元件贴合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二表面上,该压电致动器的该外框具有一组配第一表面及一组配第二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外框的该组配第一表面两者形成共平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连接部冲压成型于该悬浮板与该外框之间,并使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外框的该组配第一表面形成为非共平面,且使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共振板的该腔室间距得以利用至少一该连接部冲压成型来调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共振片的该可动部设置于该中空孔周围,且与该汇流腔室相对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共振片的该固定部设置于该共振片外周缘部分,而贴固于该进气板上。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填充材为一导电胶。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设有一导电接脚,而该导电片也设有一导电接脚,供以连接进行电性导通之用。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的该第一表面上设有一凸部,对应到该共振片的该可动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门装置包括:
一集气板,具有一面凹陷形成一集气腔室,供该微型泵封盖传输气体导入,而另一面凹陷形成相互隔开不连通的一第一出口腔室及一第一卸压腔室,以及设有一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贯穿孔,分别于一端与该集气腔室相连通,另一端则分别与该第一出口腔室及该第一卸压腔室相连通,而该第一出口腔室处更设有一第一凸部结构;
一阀门片,置设于该集气板上方封盖该第一出口腔室及该第一卸压腔室,且对应于该第一凸部结构上具有一阀孔;
一出口板,封盖于该集气板,而对应该集气板的该第一出口腔室及该第一卸压腔室分别凹设有一第二出口腔室及一第二卸压腔室,以及设有一出口通孔贯通该第二出口腔室,且该出口通孔连通封闭该气囊的该进气通口,而该第二卸压腔室处更设有一第二凸部结构,且该第二凸部结构处设有一卸压通孔连通该第二卸压腔室,并使该第二卸压腔室连通于该出口板,以及在该第二出口腔室及该第二卸压腔室之间具有一连通流道,供以相互气体流通;
当该微型泵驱动传输气体自该集气腔室导入,该阀门片受导入气体气流控制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凸部结构形成远离,以开启该阀孔,而使导入气体透过通过该阀孔,再导入该出口通孔内,经过该出口通孔进入该气囊内,进行该气囊集压膨胀作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微型泵停止驱动运作,使该气囊内部集压气体透过该出口通孔排出,并控制该阀门片,使该阀孔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凸部结构抵触而被封闭,而该气囊内部集压气体导入该第二出口腔室得以透过该连通流道与该第二卸压腔室连通,且该阀门片受导入气体推动,不与该出口板的该第二凸出结构抵触而打开,使该气囊内集压气体经由该卸压通孔流出,以进行该气囊的卸压作业。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板的该集气腔室内可埋设一气体传感器,可对该微型泵导入气体做空气品质监测。
CN201920492369.7U 2019-04-12 2019-04-12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Active CN210121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2369.7U CN210121137U (zh) 2019-04-12 2019-04-12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2369.7U CN210121137U (zh) 2019-04-12 2019-04-12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1137U true CN210121137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92369.7U Active CN210121137U (zh) 2019-04-12 2019-04-12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11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9632A (zh) * 2020-06-05 2021-12-07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压检测装置
US11944412B2 (en) 2020-06-05 2024-04-02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9632A (zh) * 2020-06-05 2021-12-07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压检测装置
US11944412B2 (en) 2020-06-05 2024-04-02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device
CN113749632B (zh) * 2020-06-05 2024-04-02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压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82825U (zh) 穿戴式血壓測量裝置
TWI730224B (zh) 氣體檢測裝置
CN210121137U (zh)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US10478077B2 (en) Blood pressure meter
TW201945706A (zh) 氣體偵測裝置
US11172834B2 (en) Sensor assembly
TWM525446U (zh) 可攜式氣體檢測裝置
TWM562967U (zh) 氣體檢測裝置
US20190133454A1 (en) Wearable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CN210277128U (zh) 穿戴式装置
TW201918218A (zh) 穿戴式血壓測量裝置
JP2011239840A (ja) 血圧測定システム
CN105704635B (zh) 麦克风振动测试治具
TWI696446B (zh) 穿戴式裝置
CN110609116A (zh) 气体检测装置
TW201728904A (zh) 可攜式氣體檢測裝置
CN111803047A (zh) 穿戴式血压测量装置
TWI720458B (zh) 穿戴式血壓測量裝置
CN209800217U (zh) 微型气体输送装置
TWM557587U (zh) 穿戴式血壓測量裝置
CN110196308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113331804B (zh) 血压量测模块
CN208506006U (zh) 气体检测装置
US20210219853A1 (en) Belt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CN211697682U (zh) 空气质量通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