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0665U -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0665U
CN210120665U CN201921228592.7U CN201921228592U CN210120665U CN 210120665 U CN210120665 U CN 210120665U CN 201921228592 U CN201921228592 U CN 201921228592U CN 210120665 U CN210120665 U CN 210120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avity
membrane
vibra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85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明
吴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y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aronic Electron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aronic Electronics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aronic Electronics
Priority to CN2019212285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0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0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0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音腔受话器,包括外壳、发音膜机构和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其中,至少两个发音膜,将空心腔体依次分割为互不连通的至少一个主音腔、安装腔和至少一个次音腔,振动部与发音膜一一对应,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有振动部同步往复振动,以带动与振动部对应的发音膜同步压缩或者扩张各自对应的音腔。固定段与壳体之间设置隔磁垫,能够有效保证任一振动部上磁通量,减少漏磁及磁通量的浪费。当设置至少三个发音膜时,对应地设置至少三个振动部,振动部通过固定段连接在一起,在任一音腔的振动部上套设线圈以驱动所有振动部同步振动,任一发音膜对应一个音腔,通过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和第三音腔的同步振动发声产生更多元的发声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及助听器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语音、音乐)重放。受话器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和压电效应,也有利用电容器原理的电容式耳机,而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受话器主要有动铁式受话器和动圈式受话器。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747374A公开的一种具有改良式壳体的受话器,其包括壳体、振膜以及电磁驱动机构,振膜设置在壳体内并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电磁驱动机构固定在后腔中。
电磁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杆、电枢、两块永磁体以及线圈;其中,电枢的一端固定在壳体的侧壁内壁面上,另一端通过传动杆与振膜连接;线圈套设在电枢上并靠近电枢与壳体的连接处,两块永磁体分别位于电枢靠近传动杆那一端的上下两侧并固定在壳体内壁面上。此结构的受话器,当给线圈通交流电时,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同时电枢被交变磁场磁化而产生大小和方向都交替变化的磁极,在永磁体固定磁场的作用下,使得电枢产生不同频率以及振幅的振动,带动振膜发声。
但是,上述结构的受话器只有一个音腔,其产生的声波主要为中高频段的声波,产生低频声波的能力较差,最终导致该结构的受话器的低频特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受话器只有一个音腔,处理低频声波的特性较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音腔受话器,包括
外壳,具有空心腔体;
发音膜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至少两个发音膜,所有所述发音膜将所述空心腔体依次分割为相互不连通的至少一个主音腔、安装腔和至少一个次音腔;和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具有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且与所述发音膜一一对应连接的振动部;
所述主音腔和所述次音腔的体积不等;
至少一个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心腔体中,用于驱动所有所述振动部做同步的往复振动,以带动所有所述发音膜同步压缩或扩张各自对应的音腔。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所有所述发音膜呈并排且间隔布置;所述主音腔、安装腔和次音腔依次并排布置;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所有所述振动部呈并排布置,任一所述振动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发音膜连接,所述振动部上与所述发音膜相对的另一端作为固定部;所有所述固定部通过固定段连接,并与所述外壳连接。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隔磁垫。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任一所述振动部采用软磁体材料制成。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所述驱动机构为电磁驱动机构;任一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
设置在任一所述振动部的任一侧的至少一个永磁体;及套设在任一所述振动部上且靠近固定部处的线圈;任一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振动部相对设置;
任一所述永磁体与其相邻的所述振动部之间、所述线圈与所述振动部之间均预留振动间隙;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
任一所述振动部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相邻的所述永磁体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面极性相反。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所述发音膜为至少三个,对应地所述振动部为至少三个;
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与所述发音膜并排布置的至少一个隔板,其中三个所述发音膜依次为第一发音膜、第二发音膜及第三发音膜;所述第一发音膜和所述第二发音膜位于所述隔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发音膜位于所述隔板的另外一侧;
所述第一发音膜与所述外壳内壁面之间围成第一音腔,所述第二发音膜与所述隔板及所述外壳内壁面之间围成第二音腔,所述第一发音膜与所述第二发音膜之间围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三发音膜的一侧与隔板及外壳之间围成隔离腔或所述安装腔,另一侧与所述外壳内壁面之间围成第三音腔。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所述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和第三音腔的体积不等。
优选地,上述多音腔受话器,仅设置一个所述线圈时,该所述线圈适于套设在任一所述振动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音腔受话器,设置至少两个发音膜,将空心腔体依次分割为互不连通的至少一个主音腔、安装腔和至少一个次音腔,振动部与发音膜一一对应,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有振动部同步往复振动,以带动与振动部对应的发音膜同步压缩或者扩张各自对应的音腔以发声。主音腔和次音腔同步发出的声音经过各自对应的音孔后汇聚并传递到外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音腔受话器,固定段与壳体之间设置隔磁垫,能够有效保证任一振动部上磁通量,减少漏磁及磁通量的浪费。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音腔受话器,设置至少三个发音膜,对应地设置至少三个振动部,振动部通过固定段连接在一起,在任一音腔的振动部上套设线圈以驱动所有振动部同步振动,任一发音膜对应一个音腔,通过第一音腔、第二音腔和第三音腔的同步振动发声产生更多元的发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音腔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音腔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音腔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音腔受话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音腔受话器中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隔磁垫;11-主音孔;11a-第一音孔;12-次音孔;12a-第二音孔;12b-第三音孔;
2-发音膜;20-膜片;2a-第一发音膜;2b-第二发音膜;2c-第三发音膜;
3-主音腔;3a-第一音腔;4-安装腔;
5-次音腔;5a-第二音腔;5b-第三音腔;
6-振动部;60-固定段;
7-电磁驱动机构;71-永磁体;72-线圈;
8-隔板;81-隔离腔;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音腔受话器,包括外壳1、发音膜机构和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其中,发音膜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发音膜2,安装在外壳1上,如图1所示,设置两个发音膜2,两个发音膜2将空心腔体分割为互不连通的主音腔3、安装腔4和次音腔5,主音腔3、安装腔4和次音腔5并排设置,主音腔3与次音腔5的体积不等,主音腔3的发音膜2呈L型设置,空心腔体内还设置支撑架9,如图5所示,支撑架9整体呈L型,主音腔3的发音膜2粘接固定在支撑架9位于安装腔4的壁面上并密封覆盖支撑架9的内腔,次音腔5的发音膜2水平设置,并粘接固定在水平的支撑架上位于安装腔4的壁面上,次音腔5的支撑架也可以采用图5所示L型支撑架9,保证主音腔3与次音腔5的体积不同即可。任一支撑架9密封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壁面上,位于主音腔3的外壳1上开设主音孔11,位于次音腔5的外壳1上开设次音孔12。
发音膜机构还包括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安装在安装腔4内,振动组件具有与发音膜2一一对应连接的振动部6,如图1所示,振动部6设置两个,如图4所示,振动部6悬空设置在空心腔体内并正对支撑架9的内腔,振动部6上位于支撑架9内腔处设置膜片20,位于支撑架9内腔中的发音膜2通过膜片20粘接固定在振动部6上随振动部6上下往复振动,本实施例中,膜片20与振动部6一体成型,进一步地,膜片20上还可以开设减重孔。
每一振动部6上与发音膜2相对的一端作为固定部,所有固定部通过固定段60连接在一起,振动部6与固定段60整体呈匚型。
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采用电磁驱动机构7,包括线圈72和至少一个永磁体71,本实施例中,在任一振动部6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71,即分别位于主音腔3、安装腔4和次音腔5的三个永磁体71,永磁体71与振动部6相对设置,且相对的永磁体71正对的一面极性相反,例如,图1中所有永磁体71的极性均为上端面为N极,下端面为S极。振动部6和固定段60均采用软磁材料制成,线圈72位于安装腔4内并套设在位于主音腔3的振动部6上,当线圈72通入交流电后,产生交变磁场,将振动部6磁化,使得位于主音腔3的振动部6和位于次音腔5的振动部6带有相反的极性并交替变化,例如,位于主音腔3的振动部6的极性为N极时,次音腔5的振动部6的极性为S极,受永磁体71极性的作用,主音腔3的振动部6向上运动压缩主音腔3内的空气,次音腔5的振动部6向下运动同步压缩次音腔5内的空气。主音腔3的振动部6与次音腔5的振动部6受交变磁场极性转换时,主音腔3的振动部6向下运动扩张主音腔3内的空气,次音腔5的振动部6向上运动同步扩张次音腔5内的空气。
如图1所示,振动组件的固定段60铆接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面上,固定段60与壳体壁面之间设置隔磁垫10,有效保证任一振动部6上磁通量,减少漏磁及磁通量的浪费。当然,固定段60与外壳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例如,如图3所示,固定段60和隔磁垫10同时熔接固定在壳体上,视具体需要而定。
任一永磁体71与其相邻的振动部6之间、线圈72与振动部6之间均预留振动间隙。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可以不设置支撑架9,发音膜2直接固定粘接固定在壳体的内壁面上。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压电振子,压电振子与振动部6一一对应设置在振动部6上,给压电振子通交流电时,压电振子自身会做往复振动,进而驱动振动部6往复振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音腔受话器,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受话器的结构相比,区别在于,发音膜2设置至少三个,对应的振动部6设置至少三个,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发音膜2设置三个,第一发音膜2a、第二发音膜2b和第三发音膜2c将空心腔体依次分割为并排设置的第一音腔3a、安装腔4、第二音腔5a、隔离腔81和第三音腔5b,第一发音膜2a、第二发音膜2b和第三发音膜2c分别固定在支撑架9位于安装腔4或隔离腔81的壁面上并覆盖支撑架9的内腔,如图5所示,支撑架9整体呈L型结构,由于第一音腔3a、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的体积大小不同,因此对应的支撑架9的大小也不相同,任一支撑架9密封固定在壳体的内壁面上。
外壳1内设置与音腔并排布置的隔板8,第一发音膜2a和第二发音膜2b位于隔板8的同一侧,第三发音膜2c位于隔板8的另一侧。隔板8与第三发音膜2c之间形成隔离腔81。
振动部6设置三个,分别与位于支撑架9内腔中的第一发音膜2a、第二发音膜2b和第三发音膜2c粘接固定在一起,与音腔相对的振动部6一端作为固定部,所有固定部通过固定段60连接在一起,振动部6与固定段60整体呈E型,连接第三发音膜2c的振动部6设置在隔离腔81内,且连接该段振动部6的固定段60穿过隔板8伸入隔离腔81内。
第一音腔3a、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对应的外壳1壁面上分别开设第一音孔11a、第二音孔12a和第三音孔12b。
电磁驱动机构的永磁体71设置在任一振动部6的两侧,即第一音腔3a、安装腔4、第二音腔5a、隔离腔81和第三音腔5b内分别设置一个,且所有相邻永磁体71正对的一面极性相反。
如图2所示,第一音腔3a的振动部6位于第一音腔3a的下方,第二音腔5a及第三音腔5b的振动部6均位于对应的音腔的上方,线圈72设置一个时,在此结构中,线圈72仅能够设置在安装腔4内并套设在与第一发音膜2a连接的振动部6上,在线圈72通入交流电时,产生交变磁场,将所有振动部6磁化,以使所有音腔同步的压缩或者扩张。
当然,线圈72设置一个时,线圈72还可以套设在任一振动部6上,满足如下条件即可:以所有音腔从上至下间隔排列布置为例,带有相同极性的振动部6位于对应音腔的位置一致,即振动部6同时位于对应音腔的上方或者下方,且与极性相反的振动部6位于对应音腔的位置相反,即当N极振动部6位于对应音腔的下方时,S极振动部6位于对应音腔的上方。
固定段60与壳体之间设置多段隔磁垫10,如图2所示,位于安装腔4处和隔离腔81处的固定段60与壳体之间分别设置一个隔磁垫10。
本实施例中的多音腔受话器中振动过程为:
以图2所示结构为例,所有永磁体71上端面为N极,下端面为S极,当线圈72通入交流电时,产生交变磁场,所有振动部6均被磁化从而带有极性,例如,位于线圈72所在的第一音腔3a的振动部6极性为N极,则位于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的振动部6极性均为S极,受永磁体71的极性作用,位于第一音腔3a的振动部6向上运动压缩第一音腔3a,位于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的振动部6同步向下运动分别压缩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
相反地,当位于线圈72所在的第一音腔3a的振动部6极性变换为S极时,则位于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的振动部6极性均变换为N极,受永磁体71的极性作用,位于第一音腔3a的振动部6向下运动扩张第一音腔3a,位于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的振动部6同步向上运动分别扩张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
重复上述动作,根据振动部6极性的变换,同步压缩或者扩张对应的音腔。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具有空心腔体;
发音膜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1)上的至少两个发音膜(2),所有所述发音膜(2)将所述空心腔体依次分割为相互不连通的至少一个主音腔(3)、安装腔(4)和至少一个次音腔(5);和安装在所述安装腔(4)内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具有安装在所述外壳(1)上的且与所述发音膜(2)一一对应连接的振动部(6);
所述主音腔(3)和所述次音腔(5)的体积不等;
至少一个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空心腔体中,用于驱动所有所述振动部(6)做同步的往复振动,以带动所有所述发音膜(2)同步压缩或扩张各自对应的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发音膜(2)呈并排且间隔布置;所述主音腔(3)、安装腔(4)和次音腔(5)依次并排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振动部(6)呈并排布置,任一所述振动部(6)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发音膜(2)连接,所述振动部(6)上与所述发音膜(2)相对的另一端作为固定部;所有所述固定部通过固定段(60)连接,并与所述外壳(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60)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隔磁垫(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振动部(6)采用软磁体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磁驱动机构;任一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
设置在任一所述振动部(6)的任一侧的至少一个永磁体(71);及套设在任一所述振动部(6)上且靠近固定部处的线圈(72);任一所述永磁体(71)与所述振动部(6)相对设置;
任一所述永磁体(71)与其相邻的所述振动部(6)之间、所述线圈(72)与所述振动部(6)之间均预留振动间隙;所述线圈(7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振动部(6)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71);相邻的所述永磁体(71)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面极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膜(2)为至少三个,对应地所述振动部(6)为至少三个;
所述外壳(1)内还设有与所述发音膜(2)并排布置的至少一个隔板(8),其中三个所述发音膜(2)依次为第一发音膜(2a)、第二发音膜(2b)及第三发音膜(2c);所述第一发音膜(2a)和所述第二发音膜(2b)位于所述隔板(8)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发音膜(2c)位于所述隔板(8)的另外一侧;
所述第一发音膜(2a)与所述外壳(1)内壁面之间围成第一音腔(3a),所述第二发音膜(2b)与所述隔板(8)及所述外壳(1)内壁面之间围成第二音腔(5a),所述第一发音膜(2a)与所述第二发音膜(2b)之间围成所述安装腔(4);所述第三发音膜(2c)的一侧与隔板(8)及外壳(1)之间围成隔离腔(81)或所述安装腔(4),另一侧与所述外壳(1)内壁面之间围成第三音腔(5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3a)、第二音腔(5a)和第三音腔(5b)的体积不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音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仅设置一个所述线圈(72)时,该所述线圈(72)适于套设在任一所述振动部(6)上。
CN201921228592.7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Active CN210120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8592.7U CN210120665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8592.7U CN210120665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0665U true CN210120665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8592.7U Active CN210120665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0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3897B2 (en) Sound producing device
CN101257734B (zh) 活动衔铁接收器
KR100715003B1 (ko) 음향 및 진동발생용 마이크로스피커
CN108566606A (zh) 发声器件和便携终端
JP2016524390A (ja) ダブルダイアフラム型スピーカーモジュール
KR101092958B1 (ko) 이어셋
CN104168527B (zh) 微型扬声器
CN218387855U (zh) 同轴扬声器
CN209897229U (zh) 一种薄型受话器
CN212936195U (zh) 一种动圈式扬声器和耳机
CN209787400U (zh) 组合式耳机喇叭及耳机
WO2021103070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KR200417799Y1 (ko) 동 위상 저음 반전 방식의 출력 구조를 갖는 전기음향변환유닛
CN210120642U (zh) 一种隔膜式受话器
CN210120665U (zh) 一种多音腔受话器
CN207612419U (zh) 一种受话器
CN102273231B (zh) 多功能微型扬声器
CN210120664U (zh) 一种受话器
CN211063780U (zh) 一种扬声器
CN203708479U (zh) 扬声器
WO2022007026A1 (zh) 扬声器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
KR100769885B1 (ko) 전자음향변환기
CN102316401A (zh) 多功能微型扬声器
CN207652690U (zh) 全频振动扬声器系统及具备本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1754075A (zh) 扬声器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68 Youyi Road, Babai friendship Industrial Zone, Songling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Yi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Friendship Road split eight Songling town of Wujiang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222 friendship Industrial Zone No. 368

Patentee before: Suzhou Yilan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299 No. 168, Ludang Road, Jiangling street,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rth of the original Lingyi Road)

Patentee after: Suzhou Yiy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68, Youyi Road, Bache Youyi Industrial Zone, Songling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Yi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