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9640U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9640U
CN210119640U CN201921239236.5U CN201921239236U CN210119640U CN 210119640 U CN210119640 U CN 210119640U CN 201921239236 U CN201921239236 U CN 201921239236U CN 210119640 U CN210119640 U CN 210119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92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佳星
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92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9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9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9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像素,显示区包括非散射区和散射区,散射区位于非散射区与非显示区之间;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的第二电极以及像素电极;第一电极包括位于非散射区的第一子电极和位于散射区的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包括位于非散射区的第三子电极和位于散射区的至少一个第四子电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运用越来越广泛,手机、电视、电脑、车载品等,近年来不规则的异形屏更是吸引眼球,备受关注。
由于异形的液晶显示屏显示区的边界是不规则的,多数是弧形的,而像素一般都是矩形的,由R\G\B三个形状大小均相同的子像素组成,如果按照弧形边界进行裁切,使RGB开口区面积不同,则在显示的时候就不能正常显示颜色,如果按照RGB单元进行裁切,则显示区的边缘呈现明显的锯齿状。现有出现的异形显示面板,比如带R角、槽口、圆形等异形显示装置,均存在共同问题,异形显示边缘处为锯齿形,并不能显示出圆滑的弧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像素,所述显示区包括非散射区和散射区,所述散射区位于所述非散射区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的交界线包括由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线段相连形成的折线;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二电极以及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非散射区的第一子电极和位于所述散射区的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非散射区的第三子电极和位于所述散射区的至少一个第四子电极。
进一步地,在所述散射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无机层和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无机层包括多个凹槽,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直接接触并填充所述凹槽;
所述第一无机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中的色阻;
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均位于所述色阻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子电极,一个所述像素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子电极。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散射区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一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像素包括多个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有的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具有相同的面积;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折线距离越近的所述像素包含了越多的所述凹槽;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折线距离越近的所述像素包含了越多的所述凹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像素电极,可以实现窄视角显示和宽视角显示的切换。第一电极在非散射区和散射区分别设置有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在非散射区和散射区分别设置有相互绝缘的第三子电极和第四子电极,从而可以为第二子电极和/或第四子电极提供交变电压以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在纵向电场的作用下翘起,从而将背光源发出的光线散射,以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S1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8为沿图7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S1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3,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显示区10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排布的像素300,显示区100包括非散射区120和散射区110,散射区110位于非散射区120与非显示区200之间。显示区100与非显示区200的交界线包括由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的线段相连形成的折线L。散射区110与非显示区200的交界线包括折线L。散射区110为显示区100中的不规则显示的区域,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的R角、槽口、圆形孔等位置处的显示区域。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和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液晶层30中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与液晶层30之间的第一电极11、位于第二基板20与液晶层30之间的第二电极21以及像素电极22。一个像素300包括一个像素电极22,像素电极2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灰阶电压控制像素300的发光亮度。第一电极11包括位于非散射区120的第一子电极111和位于散射区110的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112。示例性地,第一子电极111对应覆盖非散射区120的所有像素300,可以为第一子电极111提供直流电压以实现正常的发光显示。可以为第二子电极112提供交变电压以使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在纵向电场的作用下翘起,从而将背光源(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散射,以使显示区100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示例性地,参考图3,第二电极21在散射区110和非散射区120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也就是说,第二电极21在整个显示区100中为一个面电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第二电极21在散射区110和非散射区120中划分为至少两个相互绝缘的电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第一电极11在散射区110和非散射区120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也就是说,第一电极11在整个显示区100中为一个面电极。第二电极21包括位于非散射区120的第三子电极211和位于散射区110的至少一个第四子电极212。示例性地,第三子电极211对应覆盖非散射区120的所有像素300,可以为第三子电极211提供直流电压以实现正常的发光显示。可以为第四子电极212提供交变电压以使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在纵向电场的作用下翘起,从而将背光源(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散射,以使显示区100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第一电极11包括位于非散射区120的第一子电极111和位于散射区110的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112。第二电极21包括位于非散射区120的第三子电极211和位于散射区110的至少一个第四子电极212。示例性地,第一子电极111对应覆盖非散射区120的所有像素300,第三子电极211对应覆盖非散射区120的所有像素300。可以为第一子电极111和第三子电极211提供直流电压以实现正常的发光显示。可以为第二子电极112和/或第四子电极212提供交变电压以使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在纵向电场的作用下翘起,从而将背光源(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散射,以使显示区100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像素电极,可以实现窄视角显示和宽视角显示的切换。第一电极在非散射区和散射区分别设置有相互绝缘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在非散射区和散射区分别设置有相互绝缘的第三子电极和第四子电极,从而可以为第二子电极和/或第四子电极提供交变电压以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在纵向电场的作用下翘起,从而将背光源发出的光线散射,以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第一电极11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112(图6中仅示意了一个第二子电极112),一个像素300包括一个第二子电极1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射区110中的每个像素300设置一个独立的第二子电极112,相邻两个第二子电极112之间电绝缘。
可选地,参考图6,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散射区110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14,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14与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112电连接(图6中示例性地,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14与一个第二子电极112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14为与之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112施加交变电压。通过不同的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14为不同的第二子电极112施加不同的交变电压,可以实现不同像素300内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翘起程度和光线散射能力,以进一步地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示例性地,参考图3-图6,像素电极22位于第二电极21与液晶层30之间。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3,每一像素300包括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3。第二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3位于非散射区120和散射区110。像素电极22与第二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3一一对应电连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色阻12和多个黑矩阵13,一个色阻12位于相邻两个黑矩阵13之间。一个像素300包括一个色阻12。色阻12和黑矩阵13可以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一电极11之间。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起到保持盒厚作用的支撑柱等公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HVA机种(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21和像素电极22,能够实现窄视角显示和宽视角显示的切换)在窄视角模式时会存在画面泛白的问题。在低灰阶画面下,此现象明显。为了避免画面泛白的问题,还可以对交变电压的幅值进行控制,随着灰阶的不同输出不同幅值的交变电压。示例性地,低灰阶时,输出低幅值的交变电压。高灰阶时,输出高幅值的交变电压。由于锯齿现象也是高灰阶时明显,低灰阶时不明显。故在低灰阶时,降低散射程度不会使锯齿明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8为沿图7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和图8,在散射区110,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第一无机层15包括多个凹槽151,第一平坦化层16与第一无机层15直接接触并填充凹槽151。第一无机层15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平坦化层16的折射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15的凹槽151处形成了凹透镜,能够对透过凹槽151的光线产生发散的作用,以使散射区110的光线更加均匀,以进一步地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可选地,参考图7和图8,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一电极11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一电极11之间,也就是说,将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设置于彩膜基板上。
示例性地,参考图7和图8,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可以位于色阻12与第一基板10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还可以位于色阻12与第一电极11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参考图7和图8,第一平坦化层16还可以位于非散射区120。也就是说,第一平坦化层16可以位于散射区110和非散射区1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散射区110中设置第一平坦化层16,在非散射区120中不设置第一平坦化层16。
示例性地,参考图7和图8,散射区110中,第一无机层15位于第一平坦化层16与第一基板10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平坦化层16可以位于第一无机层15与第一基板10之间。
示例性地,参考图7和图8,相邻两个凹槽151之间的距离小于凹槽151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凹槽151之间的距离小于凹槽151的宽度,从而可以提高凹槽151在像素300中的面积占比,提高凹槽151的光线发散的作用。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位于第二基板20与液晶层30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位于第二基板20与液晶层30之间,也就是说,将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设置于阵列基板上。
示例性地,参考图9,第一无机层15和第一平坦化层16可以位于像素电极22与液晶层30之间。
可选地,参考图7和图8,一个像素300包括多个凹槽151(图8中以一个像素300包括两个凹槽151为例进行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像素300包括多个凹槽151,从而可以通过一个像素300中的凹槽151数量来调节该像素的光线发散能力,以实现不同像素300具有不同的光线散射能力,以进一步地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可选地,参考图7和图8,所有的凹槽151在第一基板10的垂直投影具有相同的面积。即,所有的凹槽151具有相同的尺寸。沿第一方向X上,与折线L距离越近的像素300包含了越多的凹槽151,沿第二方向Y上,与折线L距离越近的像素300包含了越多的凹槽15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沿第一方向X上,与折线L距离越近的像素300包含了越多的凹槽151;或者,也可以为:沿第二方向Y上,与折线L距离越近的像素300包含了越多的凹槽1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控制一个像素300中凹槽151的数量,且距离非显示区200距离越近的一个像素300中包含了越多的凹槽151,从而使散射区110中的像素300的光线发散能力由非显示区100指向非显示区200的方向上逐渐增加,以进一步地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
示例性地,参考图7,凹槽151在第一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为圆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151在第一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还可以为矩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凹槽151的形状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从而可以具有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即:使显示区显示图像的边缘更加柔和,改善显示边缘锯齿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电脑、手机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像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非散射区和散射区,所述散射区位于所述非散射区与所述非显示区之间;所述显示区与所述非显示区的交界线包括由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线段相连形成的折线;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的第二电极以及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非散射区的第一子电极和位于所述散射区的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非散射区的第三子电极和位于所述散射区的至少一个第四子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射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无机层和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无机层包括多个凹槽,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直接接触并填充所述凹槽;
所述第一无机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中的色阻;
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均位于所述色阻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子电极,一个所述像素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子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散射区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一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电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像素包括多个所述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具有相同的面积;
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折线距离越近的所述像素包含了越多的所述凹槽;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折线距离越近的所述像素包含了越多的所述凹槽。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921239236.5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119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9236.5U CN210119640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9236.5U CN210119640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9640U true CN210119640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7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9236.5U Active CN210119640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9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088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0476530C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05878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7797343B (zh)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339331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363339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132394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52575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lens array or parallax barrier that switches between narrow view mode and wide view mode
US823312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25458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656052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563078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98848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942590B (zh)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346713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9870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987350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67718A (zh) 一种驱动背板及显示装置
CN215813616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CN215813614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81160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849069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
CN108761856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KR10091420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210119640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