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1680U -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1680U
CN210111680U CN201920999867.0U CN201920999867U CN210111680U CN 210111680 U CN210111680 U CN 210111680U CN 201920999867 U CN201920999867 U CN 201920999867U CN 210111680 U CN210111680 U CN 210111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attery
amplifier
power switch
switch tub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98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星
秦华
蓝贤桂
刘珍兴
刘杨
陈锐
赖毅辉
蓝志鹏
刘琦
罗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Che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Che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Che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Chen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98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1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1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16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可检实时测蓄电池的参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光伏蓄电池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其中,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依次串联连接构成电流通路;本装置包括:主控板,为本装置的控制中心,并与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通断;采样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并用于采样蓄电池端口的电压、电流;监测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监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输出端连接,并用于采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电流;温度采样电路,主控板连接并用于采集蓄电池的温度参数。

Description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生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从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密切关注,以往主要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能源,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会有用完的那一天,而且这些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为了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找到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才能解决面临的能源问题。电能是一种很不错的清洁能源。目前主要的发电方法有火力发电,主要还是依靠煤的燃烧,不能根本解决能源问题。所以只有真正而利用核能虽然是十分的高效而且甚至是无污染,但目前尚未达到可控核反应的技术要求。而无法利用核能。而清洁且可持续的风力发电、潮汐能发电、以及光伏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的光伏效应,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而我们都知道太阳光不可能是一直持续且不变化的,受温度、光照强度、等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不可避免发电是不够稳定的发电,且在夜间就不能给使用了因此目前太阳能发电的基本系统都避免不了使用电池,以达到电能稳定输出的目的。因此目前主要是利用光伏发电系统。
而光伏发电它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中决定整个系统性能好坏的无外乎是蓄电池了,而充电的合适与否对蓄电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般来讲蓄电池的设计使用寿命基本都在10-15年左右,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对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不对和使用不恰当,导致蓄电池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有的3-5年便会损坏,有的甚至1年不到就已经损坏了,严重造成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这种不合理的充电方法是影响蓄电池寿命的主要原因。因此充电技术的好坏基本决定了蓄电池寿命。也是目前光伏发电能否普及的一个技术难题。
而传统主流的充电方式有:恒压方式、恒流方式、恒流-恒压方式、脉冲充电等、快速充电。
①恒流充电技术是指在充电过程中保持充电电流不变,充电电压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恒流充电法适合串联型电池,充电电流比较小的。
②恒压充电技术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保持不变,充电电流随着充电过程逐渐减小。因为在充电刚开始的时候电池电量比较小所以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比较小所以在充电初期电流会比较大,随着充电时间增加电池电量的增加,正负极之间的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将逐渐减少。
③恒流-恒压方式这种两段式的分阶段充电方式是结合恒流与恒压两种充电方式的,在充电初期采用恒流充电方式,避免了充电初期过大的电流会对蓄电池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的缺点;充电中后期采用恒压充电,使充电电流更小,克服了恒流充电后期电流过大造成电池发热的缺点。
④脉冲充电主要是给蓄电池先施加一个正脉冲让其迅速充电,然后立马在施加一个负脉冲使其反向放电。因为蓄电池在长时间加以正向电压时会出现正负极之间的极化现象,因为电解水的缘故还会伴随气析现象。而如果给蓄电池提供一个放电通道让其反向放电,则其气析和极化现象会迅速消失。
⑤快速充电其实就是利用大电流先使电池内部电压迅速上升,然后再出现极化现象时,就停止充电,并且让蓄电池进行大电流的放电,使其消除极化现象。如此反复多次,即可达到蓄电池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
以上主流的蓄电池充电方式都各有优缺点。
由于传统的恒压方式、恒流方式、恒流-恒压方式、脉冲充电等、快速充电等方法,具有易实现,成本低的特点,所以目前国内外大多仍是使用传统充电方法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其主要以下问题:
采用恒流充电随着充电的时间逐渐增加蓄电池内阻不断增大,所以加在蓄电池两端的电压需要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才能保持充电电流的恒定,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加反而充电功率反而增加了,其实在再恒流充电过程的初期就已经将80%的电充了。后期主要电能都用于电解水和对电池内阻的做功。即浪费了电能。对内阻做功还会使电池发热造成安全隐患。
而采用恒压充电,在充电刚开始的初期刚开始电池内阻比较小所以充电,流比较大,容易对电池内部的电极板产生极化现象,充电初期大的电流,也会使电池温度迅速升高这也严重影响了电池寿命。
而采用恒流-恒压方式、脉冲充电等、充电效果非常好但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例如使用恒流-恒压方式时,何时采用恒流何时采用恒压,使用脉冲充电方式时脉冲的占空比以及周期等,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根据蓄电池此时的状态施以合适的电压电流才能达到好的充电效果又不会对蓄电池造成很大的危害。否则必会适得其反对电池造成不可修复的危害和巨大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快速充电利用大电流,一个完全放电的蓄电池,在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充入电池容量的75%,充电策略只是单纯大电流充电,虽然实现了快速充电的要求,但也对也对蓄电池损害非常大,所以一般在紧急情况下才会采用,若一直对蓄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势必会给蓄电池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为蓄电池自身的化学反应在充电过程中是变化,这就要求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由上可知,传统的充电方法是无法做根据电池目前的状态调整充电方案。能源利用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可检实时测蓄电池的参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光伏蓄电池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其中,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依次串联连接构成电流通路;本装置包括:
一主控板,为本装置的控制中心,并与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通断;
一采样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并用于采样蓄电池端口的电压、电流;
一监测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监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输出端连接,并用于采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电流;
一温度采样电路,主控板连接并用于采集蓄电池的温度参数。
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
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1,其中,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蓄电池的端口连接,同时,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滤波电容C2接地;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且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电阻R2接地;同时,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接入至电阻R3和电阻R2之间,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1接地。
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2,其中,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7与蓄电池的端口连接,同时,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6、滤波电容C4接地;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主控板连接,且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接地;同时,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接入至电阻R5和放大器U2的输出端之间,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3接地。
所述温度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3、热敏电阻RZ1,热敏电阻RZ1贴附蓄电池的表面设置,其中,热敏电阻RZ1和电阻R8串联后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放大器 U3的同相输入端接入至热敏电阻RZ1和电阻R8之间,同时,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滤波电容C6接地;所述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直接和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同时,放大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与主控板连接,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5 接地。
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并受主控板控制的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蓄电池的侧部并对蓄电池进行吹风散热,所述风扇通过风冷驱动电路与主控板连接,所述风冷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9与主控板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0与接头J1的第二个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通过二极管 D15与接头J1的第一个引脚连接,其中,二极管D15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接头J1的第一个引脚连接还与电源VCC连接;所述风扇的电源控制线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其中,二极管D21的阳极与极性电容C21的负极并联,还包括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功率开关管Q1的源极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与并联后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的输入端连接,且功率开关管 Q1的漏极与二极管D21的阳极端阴极端连接;并联后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的输出端连接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其中,极性电容C22的正极、功率开关管Q22的源极并联,还包括二极管D22,二极管D22接入至功率开关管Q22和极性电容C22之间,且极管 D22的阴极与极性电容C22的正极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通过电感L22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C24,功率开关管Q3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其中,极性电容C22的正极、功率开关管Q22的源极并联,还包括电感L3,电感L3接入至功率开关管Q3和极性电容C23正佳之间,还包括功率开关管Q4,功率开关管Q4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功率开关管Q4接入电容C24和功率开关管Q3源极之间,且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 C24的输入端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C2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所述监测电路与所述采样电路的结构相同。
所述主控板还与微压稳流电路连接并用于采集微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
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故障报警电路,所述故障报警电路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蜂鸣器。
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
所述主控板包括单片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将恒流充电法、恒压充电法、脉冲充电法、快速充电法等多种充电方式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闭环的系统,通过检测蓄电池的实时参数,根据蓄电池的状态使用最恰当的充电方案,不仅能很好的实现蓄电池充电,在充电初期还能检测蓄电池的状态,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设计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设计所用到的主控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设计中的电流采样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设计中的电压采样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设计中的温度采样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设计中的风冷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设计中的驱动电路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设计中的驱动电路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设计中的驱动电路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内的主程序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参见图1至图10。
目前的光伏蓄电池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其中,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依次串联连接构成电流通路(以上为现有技术);本装置它包括:
一主控板,为本装置的控制中心,并与驱动电路连接,通过本主控板控制驱动电路的通断并确定是否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本装置中,所述主控板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主要作用是控制PWM输出,同时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保证充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采样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并用于采样蓄电池端口的电压、电流;
一监测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监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输出端连接,并用于采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电流;
一温度采样电路,主控板连接并用于采集蓄电池的温度参数。
具体来说,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
其中,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1,其中,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蓄电池的端口连接,同时,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滤波电容C2接地并进行滤波处理;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且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电阻R2接地;同时,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接入至电阻R3和电阻R2之间,放大器U1 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1接地。
本电流采样电路中,使用0.1Ω的电阻R1作为电流采样电阻,先将充电电流通过放大器U1转化为电压信号后输入到主控板的AD采样引脚内从而实现采集电流信号,之后主控板将采样到的充电电流采与主控板内存储的该阶段的充电电流采值进行比较,为主控板调节输出PWM控制信号提供依据。
其中,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2,其中,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7与蓄电池的端口连接,同时,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6、滤波电容C4接地;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主控板连接,且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接地;同时,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接入至电阻R5和放大器U2的输出端之间,放大器U1 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3接地。
本电压采样电路中,电压采样电路直接从电压输出端采样,电压采样后通过放大器U2 放大后输入到主控板的AD引脚中,之后主控板将采样到的充电电压与主控板内存储的该阶段的充电电压值进行比较,为主控板调节输出PWM控制信号提供依据。
充电系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因为属于大功率的设备难免会在运行的过程中生成发热,同时功率开关管的反复通断也会产生能量的损耗使系统温度升高。因此,充电系统在设计时加入了温度采样电路。
具体来说,所述的温度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3、热敏电阻RZ1,使用中,热敏电阻RZ1 贴附蓄电池的表面设置并采集蓄电池表面温度,其中,热敏电阻RZ1和电阻R8串联后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接入至热敏电阻RZ1和电阻 R8之间,同时,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滤波电容C6接地;所述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直接和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同时,放大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与主控板连接,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5接地。
本温度采样电路中,采用简单耐用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采样,热敏电阻采用后的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U3放大后输入至主控板中,主控板通过读取热敏电阻上的电压并通过与热敏电阻的温度曲线比对即可得到系统的温度值,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系统的温度。
为防止温度过高对蓄电池造成影响,本装置它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并受主控板控制的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蓄电池的侧部并对蓄电池进行吹风散热,其所述风扇通过风冷驱动电路与主控板连接。
具体来说,所述风冷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9与主控板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0与接头J1的第二个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通过二极管D15与接头J1的第一个引脚连接,其中,二极管D15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接头J1的第一个引脚连接还与电源VCC连接;所述风扇的电源控制线连接。
本风冷驱动电路与温度采样电路配合使用并受主控板控制,当主控板检测到温度采样电路采集到的温度过高时,主控板可从特定的IO口产生一个高电平使三极管Q1导通,之后可促使风扇打开给整个系统散热。
本装置中,通过主控板输出的PWM控制信号经放大后送至驱动电路中,进而控制驱动电路中功率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从而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本谁提供了三中驱动电路的结构,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采用其中任意一种进行使用,具体来说:
其一: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其中,二极管D21的阳极与极性电容C21的负极并联,二极管D21的阴极与极性电容C21的正极之间连接有电感L21,还包括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功率开关管Q1的源极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与并联后的二极管 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的输入端连接,且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21 的阳极端阴极端连接;并联后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的输出端连接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其二: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其中,极性电容C22的正极、功率开关管Q22的源极并联,还包括二极管D22,二极管D22接入至功率开关管Q22和极性电容C22之间,且极管D22的阴极与极性电容C22的正极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通过电感L22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其三: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C24,功率开关管Q3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其中,极性电容C22的正极、功率开关管Q22的源极并联,还包括电感L3,电感L3接入至功率开关管Q3和极性电容C23正佳之间,还包括功率开关管Q4,功率开关管Q4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功率开关管Q4接入电容C24和功率开关管Q3源极之间,且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 C24的输入端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C2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本装置中,所述监测电路用于监测太阳能电池板有无电流、电压输出,并实施监测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本装置中的所述监测电路可采用与所述采样电路相同的结构电路。
本装置中,所述主控板还与微压稳流电路连接并用于采集微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现有技术)。
本装置中,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故障报警电路,所述故障报警电路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蜂鸣器。
本装置中,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此人机交互界面对本装置下达用户指令,同时,人机界面可以将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等系统工作时的关键参数以直观方式显示出来。
本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在实施中,通过主控板和采样电路对蓄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的实时采样,而后经过质控办内部程序处理从而构成有效的闭环控制,当主控板采集到蓄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后与主控板内存储的电压、电流预设值或阈值进行比较,而后主控板输出的PWM控制信号送至驱动电路中进而控制驱动电路中各功率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从而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通过此方式实现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
在充电过程中,其监测电路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压电流并将其输入至主控板中,与主控板内存储的电压、电流预设值或阈值进行比较,此监测电路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亦作为主控板分析的标准,并与采样电路采集后的电压、电流综合分析后输出的PWM控制信号送至驱动电路中进而控制驱动电路中各功率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从而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在充电的过程汇中,当充电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生温度过高的现象,其温度采样电路使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采样,热敏电阻采用后的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U3放大后输入至主控板中,主控板通过读取热敏电阻上的电压并通过与热敏电阻的温度曲线比对即可得到系统的温度值,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系统的温度;而后主控板可从特定的IO口产生一个高电平使三极管Q1导通,之后可促使风扇打开给整个系统散热,从而使充电系统温度降低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同时,主控板控制故障报警电路发出光声报警信息。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装置控制所用到的主程序控制流程图,主程序中主要完成变量、控制寄存器的初始化工作,初始化完成之后系统自行运行进入主循环。进入主循环后就进入充电方案流程中,在主循环中不断地检测太阳能发电系统和蓄电池的情况。
由大量测试数据表现:蓄电池在第一阶段充电是因其此时电池电量较低,此刻蓄电池可以承受较大的电流,则此时即可采用大电流充电方案,但时间必须把握合适。在随着蓄电池进入第二阶段时,根据采集到的电压电流数据,则选择恒流充电方案或恒压充电方案。第三阶段因为蓄电池电量几乎已经达到饱和了所以为避免气析和极化现象采取脉冲充电方案,给予脉冲使蓄电池在高脉冲过程中析出的氢气和氧气在低脉冲时又还原为电解液,降低在充电过程中的析气量,上述充电过程依靠监测得到的电压电流数据,确定第三阶段的充电脉冲的占空比和周期。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包括光伏蓄电池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其中,太阳能电池板、稳压稳流电路、驱动电路、蓄电池依次串联连接构成电流通路;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
一主控板,为本装置的控制中心,并与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通断;
一采样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并用于采样蓄电池端口的电压、电流;
一监测电路,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监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输出端连接,并用于采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电流;
一温度采样电路,主控板连接并用于采集蓄电池的温度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1,其中,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蓄电池的端口连接,同时,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滤波电容C2接地;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主控板连接,且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电阻R2接地;同时,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接入至电阻R3和电阻R2之间,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1接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2,其中,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7与蓄电池的端口连接,同时,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6、滤波电容C4接地;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主控板连接,且放大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5接地;同时,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接入至电阻R5和放大器U2的输出端之间,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3接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样电路包括放大器U3、热敏电阻RZ1,热敏电阻RZ1贴附蓄电池的表面设置,其中,热敏电阻RZ1和电阻R8串联后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接入至热敏电阻RZ1和电阻R8之间,同时,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滤波电容C6接地;所述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直接和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同时,放大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与主控板连接,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还通过滤波电容C5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并受主控板控制的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蓄电池的侧部并对蓄电池进行吹风散热,所述风扇通过风冷驱动电路与主控板连接,所述风冷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9与主控板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0与接头J1的第二个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通过二极管D15与接头J1的第一个引脚连接,其中,二极管D15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接头J1的第一个引脚连接还与电源VCC连接;所述风扇的电源控制线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其中,二极管D21的阳极与极性电容C21的负极并联,还包括功率开关管Q1,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功率开关管Q1的源极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与并联后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的输入端连接,且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21的阳极端阴极端连接;并联后的二极管D21、极性电容C21、可变电阻R21的输出端连接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功率开关管Q2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其中,极性电容C22的正极、功率开关管Q22的源极并联,还包括二极管D22,二极管D22接入至功率开关管Q22和极性电容C22之间,且极管D22的阴极与极性电容C22的正极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的输入端通过电感L22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2、可变电阻R22、功率开关管Q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C24,功率开关管Q3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其中,极性电容C22的正极、功率开关管Q22的源极并联,还包括电感L3,电感L3接入至功率开关管Q3和极性电容C23正佳之间,还包括功率开关管Q4,功率开关管Q4的控制极与主控板连接,功率开关管Q4接入电容C24和功率开关管Q3源极之间,且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C24的输入端与稳压稳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后的极性电容C23、可变电阻R23、功率开关管Q3、电容C2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接入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主控板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
CN201920999867.0U 2019-07-01 2019-07-01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11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9867.0U CN210111680U (zh) 2019-07-01 2019-07-01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9867.0U CN210111680U (zh) 2019-07-01 2019-07-01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1680U true CN210111680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986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11680U (zh) 2019-07-01 2019-07-01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16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104A (zh) * 2020-02-28 2020-06-23 中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14142587A (zh) * 2021-10-19 2022-03-04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田园综合体发电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104A (zh) * 2020-02-28 2020-06-23 中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11327104B (zh) * 2020-02-28 2022-03-01 中兴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14142587A (zh) * 2021-10-19 2022-03-04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田园综合体发电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142587B (zh) * 2021-10-19 2023-09-26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田园综合体发电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63151U (zh) 光伏系统中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系统
CN102904444A (zh)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dc/dc变换和控制系统
CN102035238A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
CN2909664Y (zh) 光伏电源高效快速均衡充电及放电控制装置
CN210111680U (zh)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装置
CN204497336U (zh) 千瓦级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装置
CN110011377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
CN206211646U (zh) 一种超容太阳能控制器
CN209675988U (zh) 一种基于dsp的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
CN105098269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与保养式充电的方法
CN201904637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
CN201122852Y (zh) 通用电池充电修复仪
CN106451733A (zh) 一种超容太阳能控制器
Ai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vel high-performance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LED lighting system
CN210867256U (zh) 一种集合太阳能板、市电和蓄电池混合节能供电系统
CN211019359U (zh) 光伏路灯控制装置和光伏路灯设备
CN204168546U (zh) 一种太阳能led路灯控制系统
CN201126970Y (zh) 具有修复功能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
CN102412615A (zh) 新型风光互补发电控制器
CN204559959U (zh) 一种功率自动跟踪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2702512Y (zh) 快速充电过程的放电去极化装置
CN209709713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电器
CN210725435U (zh) 基于增量式算法pid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113595214A (zh) 一种蓄电池光伏充电电流控制系统
CN104753112A (zh) 太阳能led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