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9403U -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9403U
CN210109403U CN201921174557.1U CN201921174557U CN210109403U CN 210109403 U CN210109403 U CN 210109403U CN 201921174557 U CN201921174557 U CN 201921174557U CN 210109403 U CN210109403 U CN 210109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aser unit
collimating lens
axis collim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45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浩
胡莹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verbright Photonics Co Ltd
Suzhou Everbright Semiconductor Laser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angguanghua Core Semiconductor Laser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Everbright Phot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angguanghua Core Semiconductor Laser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Everbright Phot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angguanghua Core Semiconductor Laser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45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9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9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9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相邻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布置且沿第二方向上朝向相反;激光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及第一反射镜。第一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重叠区域长度为m,基座上的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L=2d+2e+2a+2c-m,现有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L0=2a+2c+b+2d+2e,L0-L=b+m,则L<L0,使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上所占用的空间小和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激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由于其亮度高、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光纤激光器通常由种子光、光纤耦合泵浦模块、有源光纤和光纤布拉格光栅组成。光纤耦合泵浦模块负责为光纤激光器提供能量,目前光纤耦合泵浦模块常用的技术有空间合束和偏振合束。
比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激光器光纤耦合封装器件,如图1所示,其包括基座1,对称且并排设在基座1上的前排激光组和后排激光组、第二反射镜6及偏振透镜10。其中前排激光组和后排激光组的内部结构及排布方式相同。前排激光组包括由左到右逐渐由上朝向向下呈阶梯排布的多个激光单元;每个激光单元包括激光器,激光器为激光器芯片,设在激光器出光面上的快轴准直透镜,与快轴准直透镜对应的慢轴准直透镜,及设在慢轴准直透镜出光光路上的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将慢轴准直透镜上照射出的光反射到第二反射镜6上,再经第二反射镜反射到偏振透镜10上;而后排激光芯片组的每个激光芯片单元中的第一反射镜将慢轴准直透镜上照射出的光直接反射到偏振透镜10上,经偏振透镜10的作用将前排激光组和后排激光组内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都照射到聚焦透镜上,进而实现合束。为便于表述,前排的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及第一反射镜分别表述为第一激光器21、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第一反射镜I51;后排的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及第一反射镜分别表述为第二激光器22、第二快轴准直透镜32、第二慢轴准直透镜42、第一反射镜II52。
上述的激光器光纤耦合封装器件中,如图1所示,后排激光组和前排激光组中正对的前激光单元和后激光单元中,相邻的第一激光器21与第二激光器22之间的距离为b;各个激光单元内,以前排的激光单元为例,在基座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激光器21的长度与其对应的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的厚度以及第一激光器21出光面与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之间的距离三者之和为c;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与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的厚度为e,第一反射镜I51的最外端与对应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的最外端之间的距离为d。则整个激光耦合封装器件中,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L0=2a+2c+b+2d+2e,使得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的宽度方向上所占空间大和结构不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中,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的宽度方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和结构不紧凑。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包括
基座;
至少一个第一激光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激光单元,设在所述基座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布置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朝向相反;
任一所述激光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及第一反射镜,所述快轴准直透镜设在所述激光器的出光面上,所述慢轴准直透镜的入光面与所述快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慢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位于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慢轴准直透镜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慢轴准直透镜之间;
第一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和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错开。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内的激光器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二激光单元的激光器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开而呈所述错开布置。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所述第一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一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和/或
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起始端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位于同侧。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所述第一激光单元与所述第二激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交替布置。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激光单元或第二激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台阶;同一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相邻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同一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错开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同一台阶上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还包括设在最末端的激光单元的外侧的第二反射镜和分光镜,所述分光镜具有第一入射面和与所述第一入射面相邻的第二入射面;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面和所述分光镜的第一入射面中的一个用于接收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反射出的光,另一个用于接收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反射出的光,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面对应于所述分光镜的第二入射面;以及
设在所述分光镜的与所述第一入射面相对的出光面的光路上的聚焦透镜;及设在所述聚焦透镜后方的聚焦点上的光纤。
可选地,上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所述分光镜为二向分色镜,或者所述分光镜为偏振分光镜,所述分光镜的第二入射面上设有半波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包括基座、设在基座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激光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激光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布置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朝向相反;任一所述激光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及第一反射镜,所述快轴准直透镜设在所述激光器的出光面上,所述慢轴准直透镜的入光面与所述快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慢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位于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慢轴准直透镜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慢轴准直透镜之间。
此结构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第一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假设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m,则基座上的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L=2d+2e+L1+L2-m=2d+2e+2a+2c-m,由于背景技术中基座上的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L0=2a+2c+b+2d+2e,则L0-L=(2a+2c+b+2d+2e)-(2d+2e+2a+2c-m)=b+m,由于b>0,m>0,所以L<L0,也即本申请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现有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使本申请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上所占用的空间小和结构紧凑。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和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错开,则使得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重叠区域的长度m更大,进而L相对于L0更小,进一步地使本申请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上所占用的空间小和结构更紧凑。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内的激光器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二激光单元的激光器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开而呈所述错开布置;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从而在第一方向上使得第二激光单元的激光器出光面刚好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激光单元的两个激光器之间,则在第一方向上,激光器耦合模块的长度为第一激光单元中起始端激光器的起始端到末端激光器的末端之间的第三距离,与第二激光单元中末端激光器伸出第一激光单元末端激光器的长度之和,从而使得激光器耦合模块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减少,激光器耦合模块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排布更紧凑,整个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上所占用的空间更小。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所述第一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一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起始端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位于同侧,实现在不同高度上对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进行合束,提高合束后激光的质量和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且向右旋转90度);
图3为图2中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1-第一激光器;22-第二激光器;31-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2-第二快轴准直透镜;41-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2-第二慢轴准直透镜;51-第一反射镜I;52-第一反射镜 II;6-第二反射镜;7-分光镜;8-聚焦透镜;9-光纤;10-偏振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如图2至图5所示,其包括基座1、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多个第二激光单元、第二反射镜6、分光镜7、聚焦透镜8及光纤9。
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均设在基座1上,基座1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基座1的宽度方向作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图3中的前后方向),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布置且沿第二方向上朝向相反。比如,多个第一激光单元位于图3中的前排,多个第二激光单元位于图3中的后排。
比如第一激光单元为七个,第二激光单元也为七个,具体设置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量,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设置的数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最佳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的设置数量一致,如图2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激光单元与第二激光单元呈依次交替布置在基座1上。
在第一方向上,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在基座1上从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图3中的最左端)到末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图3中的右端)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同样地,在第一方向上,多个第二激光单元从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图3中的最左端)到末端的第二激光单元(图3中的右端)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和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位于同侧,从而使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在高度上错开,多个第二激光单元在高度上错开,便于将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和多个第二激光单元进行合束。
为了上述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呈阶梯布置,基座1上设有与第一激光单元或第二激光单元数量一一对应的台阶(图中未示意出);同一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相邻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
比如,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均为七个,对应地,基座1上设有从图3中的左端到图3中右端依次由上朝向下依次布置的七个台阶,每个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一个第一激光单元和一个第二激光单元,从而实现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呈阶梯布置。
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的内部的结构相同,如图2和图3所示,现以第一激光单元为例来说明激光单元的内部结构,第一激光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及第一反射镜,快轴准直透镜设在激光器的出光面上,慢轴准直透镜的入光面与快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慢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
为了表述方便,将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第一反射镜分别表述为第一激光器21,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第一反射镜I51;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第一反射镜分别表述为第二激光器22、第二快轴准直透镜32、第二慢轴准直透镜42、第一反射镜II52。
其中,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及第一反射镜I51在第二方向上由前朝向后布置,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 22、第二快轴准直透镜32、第二慢轴准直透镜42及第一反射镜II52在第二方向上由后朝向前布置,从而使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的朝向相反布置在基座1上,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位于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慢轴准直透镜42之间。
另外,在基座1的各个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在第一方向错开且朝向上凸出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图中未示意出);同一台阶上的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分别设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便于对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器22的安装和定位。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器22均可以采用二极管激光器芯片。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激光单元中,第一激光器21上远离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 的一端端面(图3中第一激光器的前端面)与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图3中第一慢轴准直透镜的前端面)之间形成的第一间距为L1;在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二激光器22上远离第二快轴准直透镜32的一端端面(图3中第二激光器的后端面)与第二慢轴准直透镜42(图3中第二慢轴准直透镜的后端面)之间形成的第二间距为L2;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比如图3中该重叠区域的长度为m。
假设对应地每个激光单元中,以第一激光单元为例,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激光器21的长度和其对应的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的厚度,以及第一激光器21的出光面与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之间的距离三者的和为c。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固定在第一激光器21的出光面上,第一激光器21的出光面与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后焦距的距离。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与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的厚度为e,第一反射镜I51的最外端与第一慢轴准直透镜 41的最外端之间的距离为d,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重叠区域的长度为m,由图2和图 3可知,L1=L2=a+c,则本实施例中基座上的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 L=2d+2e+L1+L2-m=2d+2e+2a+2c-m,由于背景技术中基座上的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L0=2a+2c+b+2d+2e,则L0-L=(2a+2c+b+2d+2e)-(2d+2e+2a+2c-m)=b+m,由于b>0, m>0,所以L<L0,也即本实施例中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1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现有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1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使本实施例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1上所占用的空间小和结构紧凑。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错开,则使得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重叠区域的长度m更大,进而L相对于L0更小,进一步地使本实施例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1上所占用的空间小和结构更紧凑。
如图2所示,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通过第一激光单元内的第一激光器21的出光面与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二激光器22的出光面在第一方向上错开而呈错开布置。
比如,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从而在第一方向上使得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二激光器22出光面刚好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激光单元的两个第一激光器21之间,则在第一方向上,激光器耦合模块的长度为第一激光单元中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器21的起始端(图3中左端)到末端第一激光器21的末端(图3中右端) 之间的第三距离L3,与第二激光单元中末端的第二激光器22伸出第一激光单元末端的第一激光器21的长度L4之和,从而使得激光器耦合模块沿第一方向在基座上的长度减少,进而激光器耦合模块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排布更紧凑,整个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1上所占用的空间更小。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反射镜6和分光镜7设在最末端的激光单元的外侧,比如,第二反射镜6和分光镜7设在最末端的第二激光单元的外侧(图4中的右侧),分光镜 7具有第一入射面71和与第一入射面相邻的第二入射面72,分光镜7的出光面与第一入射面相对。比如,分光镜7为二向分色镜,二向分色镜的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上分别设有增透膜和多层介质膜。
其中,第二反射镜6设在最末端的第二激光单元的最外侧,其反射面用于接收所有的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I52反射出的光,也即所有第一反射镜II52的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镜的反射面对应;二向分色镜则设在最末端的第一激光单元的外侧,其第一入射面用于接收所有的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51反射出的光;同时,第二反射镜6的反射面与分光镜7的第二入射面相对应,第二反射镜6反射出的光全部照射在第二入射面上,从而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51和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I52反射出的光均通过二向分色镜的出光面合束照射出去。
如图4和图5所示,聚焦透镜8设在分光镜7的出光面的光路上;光纤9设在聚焦透镜8后方的聚焦点上,从而二向分色镜照射出的光经聚焦透镜8聚焦形成耦合的光进入光纤9中,从而实现将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和多个第二单元的激光进行合束,提高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合束后的激光的质量和功率。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分光镜7为二向分色镜,实现对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合束,则对应的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发射出的激光的波长不同。为更好的理解合束的过程,如图5所示,以从左到右(由于图5向右旋转 90度,则对应图5中的从上到下的方向)的第四个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四个第二激光单元的合束来说,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发出第一波长的激光,以图5中细实线的箭头显示激光的走向,该激光先经快轴方向上被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进行第一次准直,第一次准直后的激光穿过后排的第三个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二激光器22与第四个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二激光器22之间的间隙,照射到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上,再被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在慢轴上进行第二次准直,以形成完全准直光;完全准直光紧接照射在第一反射镜I51上被第一反射镜I51反射后照射在第二反射镜6上,再经第二反射镜6反射照射在二向分色镜的第二入射面72上,经二向分色镜出射后再照射到聚焦透镜8 上,再经聚焦透镜8聚焦到光纤9中。
同样地,对于第四个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发射出第二波长的激光,以图5中粗实线箭头显示激光的走向,该激光依次经过第二快轴准直透镜32准直后,穿过前排的第四个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21与第五个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21 之间的间隙,再照射到第二慢轴准直透镜42上被准直,以形成完全准直光,完全准直光经第一反射镜II52反射后直接照射在二向分色镜的第一入射面71上,经二向分色镜出射后再照射到聚焦透镜8上,经聚焦透镜8聚焦后照射到光纤9中,从而在光纤中实现将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合束过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二向分色镜时,由于第一激光单元中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二激光器22发射出不同波长的激光,则对应的上述的第一激光单元中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与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二快轴准直透镜32与第二慢轴准直透镜42之间的距离不同,比如,两个距离分别为a1 和a2,则上述的L1=a1+c,L2=a2+c,此时激光器耦合模块的宽度 L=2d+2e+L1+L2-m=2d+2e+2c+a1+a2-m。
则当背景技术中的激光耦合器的两个激光单元的激光器也发射出不同波长的激光时。假设背景技术中的两个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器22发射出不同波长的激光(与本实施例中两个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器22发射出两个不同波长的激光一一对应)时,同样有第一激光单元中第一快轴准直透镜31与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之间的距离为a1;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二快轴准直透镜32与第一慢轴准直透镜41之间的距离为a2,则背景技术中基座上的激光器耦合模块的总宽度 L0=a1+a2+2c+b+2d+2e,则L0-L=b+m,仍然有L<L0,使得本实施例的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宽度方向上的结构紧凑。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的二向分色镜还可以被替换为偏振分光立方体,此时在偏振分光立方体的第二入射面72上设有半波片,此时实现将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二激光器22发射出相同波长的激光进行合束。在合束过程中,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51反射出的光直接照射在偏振分光立方体的第一入射面71上,经偏振立方体后照射在聚焦透镜8上聚焦后输入光纤9中;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I52反射出的光仍然先照射在第二反射镜6上,经第二反射镜6反射后照射在半波片上,光经过半波片改变偏振态后又照射在偏振立方体上被反射出去,照射到聚焦透镜8上,经聚焦透镜8聚焦到光纤9中,实现相同波长的激光的合束过程。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第二反射镜6和分光镜7的设置可以对调,第二反射镜6来接收所有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51反射出的光;第二反射镜6反射出的光再照射到分光镜7的第二入射面上;对应地,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II52反射出的光直接照射在分光镜7的第一入射面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同一个台阶的台阶面上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直接将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二激光器设在台阶面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可以不呈依次交替布置,比如第一激光单元为两个,第二激光单元为一个,两个第一激光单元依次布置,之后再布置一个第二激光单元,或者其他布置方式,只需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错开布置且在第二方向上的朝向相反即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相邻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还可以不具有重叠区域,此时沿第一方向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二激光器22完全错开。也即,相邻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不仅仅是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激光器21的出光面与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二激光器22的出光面在第一方向上错开,而是整个激光器错开布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激光单元中的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第二激光器22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还可以不错开,比如第一激光单元中第一激光器21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二激光器22在第二方向上有重叠区域,此时使得第一间距L1与第二间距L2之间的重叠区域的长度减小,但仍然会有L<L0,使得激光器耦合模块在基座1宽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小和结构紧凑。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基座1上还可不设上述的多个台阶,比如基座1本身呈由左向右向下倾斜的坡面,多个第一激光单元和多个第二激光单元也可以呈阶梯布置。或者,作为变形,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量,但当第一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一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类似地,第二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和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位于同侧。当然作为变形,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还可以为一个。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至少一个第一激光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激光单元,设在所述基座(1)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布置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朝向相反;
任一所述激光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的激光器、快轴准直透镜、慢轴准直透镜及第一反射镜,所述快轴准直透镜设在所述激光器的出光面上,所述慢轴准直透镜的入光面与所述快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慢轴准直透镜的出光面对应;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位于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慢轴准直透镜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慢轴准直透镜之间;
第一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一间距;第二激光单元中,激光器上远离快轴准直透镜的一端端面与慢轴准直透镜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和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内的激光器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二激光单元的激光器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开而呈所述错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第一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避开其出光面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一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一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和/或
所述第二激光单元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到末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依次呈由上朝向下的阶梯布置;起始端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起始端的第二激光单元位于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单元与所述第二激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交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激光单元或第二激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台阶;同一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相邻的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沿第一方向错开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同一台阶上的所述第一激光单元和第二激光单元中的激光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最末端的激光单元的外侧的第二反射镜(6)和分光镜(7),所述分光镜(7)具有第一入射面和与所述第一入射面相邻的第二入射面;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镜(6)的反射面和所述分光镜(7)的第一入射面中的一个用于接收第一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反射出的光,另一个用于接收第二激光单元的第一反射镜反射出的光,所述第二反射镜(6)的反射面对应于所述分光镜(7)的第二入射面;以及
设在所述分光镜(7)的与所述第一入射面相对的出光面的光路上的聚焦透镜(8);及设在所述聚焦透镜(8)后方的聚焦点上的光纤(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镜(7)为二向分色镜,或者所述分光镜(7)为偏振分光镜,所述分光镜(7)的第二入射面上设有半波片。
CN201921174557.1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Active CN210109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4557.1U CN21010940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4557.1U CN21010940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9403U true CN210109403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6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4557.1U Active CN21010940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94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8527A (zh) * 2019-07-24 2019-10-08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CN117259238A (zh) * 2023-08-23 2023-12-22 深圳市大德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钮扣电池壳体检测设备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8527A (zh) * 2019-07-24 2019-10-08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CN117259238A (zh) * 2023-08-23 2023-12-22 深圳市大德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钮扣电池壳体检测设备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3115B2 (en)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and solid-state laser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668214B2 (en) Light source
KR101729341B1 (ko) 레이저 빔 인터리빙
JP2008501144A (ja) 光ファイバへの2次元のレーザアレイスタックの出力の最適な整合
JP7098730B2 (ja) 半導体レーザ
CN210109403U (zh)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US7936799B2 (en) Interleaving laser beams
KR101033759B1 (ko) 반도체 레이저 장치
JP2005114977A (ja) 光パワー合成用光学系および光源モジュール
CN110308527A (zh) 一种激光器的光耦合装置
JP2020145327A (ja) 半導体レーザ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装置
CN214899327U (zh) 一种多管半导体激光器
CN213845835U (zh) 一种小体积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
CN112787220A (zh) 一种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CN219268132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CN116316076A (zh) 半导体激光器腔外光谱合束装置
CN213341081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CN217606192U (zh) 激光耦合装置以及半导体激光系统
CN212968496U (zh) 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
CN213071708U (zh) 一种bar条激光器的双衍射光路结构
CN116316078A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CN116435872A (zh) 一种阵列半导体激光器的窄线宽光谱合束装置
CN117374730A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CN117595059A (zh) 一种基于to封装多单管的风冷型半导体激光模块
CN115864137A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163 No.2 workshop-1-102, No.2 workshop-2-203, zone a, industrial squa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o.189 Kunlun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Changguang Hu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EVERBRIGHT SEMICONDUCTOR LASER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3 Building 2, No.189, Kunlun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EVERBRIGHT PHOT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EVERBRIGHT SEMICONDUCTOR LASER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