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6310U -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6310U
CN210096310U CN201920281655.9U CN201920281655U CN210096310U CN 210096310 U CN210096310 U CN 210096310U CN 201920281655 U CN201920281655 U CN 201920281655U CN 210096310 U CN210096310 U CN 210096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upper limb
muscle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816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随然
贾杰
钟思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Precision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Precision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Precision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 Precision Machiner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816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6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6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6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涉及医疗保健领域,包括肩部套带、上臂套带、小臂套带和掌套,所述肩部套带、所述上臂套带、所述小臂套带和所述掌套上设置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的位置与人体肌肉分布相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按摩器对患者的局部肌肉处进行振动训练,具有抗痉挛效果,减少单突触反射兴奋,关闭Ia的释放,降低肌张力。还可抑制H反射,降低了肌张力及H/M比率。还可改善运动功能,使局部的韧带、肌腹、肌腱和关节囊产生持续的感觉输入,兴奋相关的本体感受器,促进神经再生,从而起到改善本体感觉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背景技术
在因脑卒中、头外伤等原因造成的瘫痪患者的上肢康复训练中,患者的康复多采用康复技师或者康复机器人进行物理动作康复训练,但对于患者上肢在康复动作中出现的因为肌张力引起的痉挛现象,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是采用支具进行固定将患者痉挛屈曲的关节撑开的方式对抗患者痉挛现象,这种被动固定的方式康复效果有限、患者易感觉不适且占用了患者本应用于康复训练的时间。
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的训练方法,是一种让受试者借助于振动平台的振动刺激使人体产生适应性反应的外界干预方法。该方法利用机械振动和外在抗阻负荷刺激机体以引起肌肉振荡及中枢神经系统适应而改善神经肌肉功能。最早的振动训练用于提高运动员的肌肉耐力、爆发力,后来逐渐应用于健身、医疗康复领域上面。
振动训练可以分为为全身振动训练与局部振动训练,其中全身振动训练的训练模式为训练人员站立于振动平台上,通过振动平台振动带动人体振动进行训练,可有效增强老年人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改善本体感觉、姿势控制和平衡功能,具有调整步态、缓解肌肉痉挛和腰背疼痛、治疗骨质疏松、促进慢性疲劳恢复的功能。
相较于已经得到商用的全身振动训练理论(已有各类商用站立式振动平台),目前尚未有应用于瘫痪患者上肢局部振动训练的专利以及相关的商用穿戴式设备。而且相近专利、产品中对抗缓解患者痉挛症状都采用支具对痉挛屈曲关节进行固定撑开的方式,这类康复方式不仅康复训练效率低且易造成关节僵直,康复效果较差。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不仅可以在瘫痪患者康复训练中缓解痉挛症状、提高患者肌肉活性,同时也促进了局部振动训练这一振动康复理念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患者局部肌肉进行针对性训练,缓解痉挛症状并提高患者肌肉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包括肩部套带、上臂套带、小臂套带和掌套,所述肩部套带、所述上臂套带、所述小臂套带和所述掌套上设置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的位置与人体肌肉分布相符。
进一步地,所述肩部套带的振动单元设置在三角肌和胸大肌。
进一步地,所述上臂套带的振动单元设置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进一步地,所述小臂套带上的振动单元设置在伸掌肌、腕桡骨屈肌、指伸曲肌。
进一步地,所述掌套上的振动单元设置在拇指屈肌、蚯状肌和小指屈肌。
进一步地,所述肩部套带、所述上臂套带、所述小臂套带和所述掌套通过松紧带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单元使用缝式固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动基底、振动电机和悬空块,所述振动基底中央部分镂空,所述悬空块的一端与振动基底相连,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悬空块的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悬空块的另一面设置橡胶按摩头。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电机被设置在10-30Hz下振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按摩器对患者的局部肌肉处进行振动训练,研究表明,对瘫痪患者上肢肌肉进行局部振动刺激训练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抗痉挛效果:直接针对肌肉的振动刺激可减少单突触反射兴奋,关闭Ia的释放,起到降低肌张力的效果。振动还可抑制H反射,完全及部分脊髓损伤患者经振动刺激后,肌张力及H/M比率均显著下降。
2)改善运动功能:局部振动可使局部的韧带、肌腹、肌腱和关节囊产生持续的感觉输入,兴奋相关的本体感受器,促进神经再生,从而起到改善本体感觉的作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戴于人体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振动片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振动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振动电机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架的示意图。
其中,101-环脖肩带,102-搭肩套带,103-松紧带,104-上臂套带,105-小臂套带,106-掌套,107-松紧带,108-振动片,201-振动片外壳,202-缝接孔,203-振动基底,204-橡胶按摩头,205-电机架,206-振动电机,207-悬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肩部套带、上臂套带104、小臂套带105和掌套106,共计四个部分。各部分套带上的振动片可分别调整振动频率与启停。
肩部套带由搭肩套带102、环脖肩带101组成,其中搭肩套带102上采用缝式固定有3个振动片,分别在三角肌位置上纵向固定两个,胸大肌上固定一个。环脖肩带101上具有松紧带103,用于调节肩部套带的尺寸。搭肩套带102采用两根带有调节扣的松紧带107与上臂套带互相连接。
上臂套带104为开式套带,由可调节松紧带将其紧固在人体上,在肱二头肌以及肱三头肌的位置上各纵向设置两个振动片,采用缝式固定。上臂套带104分别与搭肩套带102和小臂套带105通过松紧带107互相连接。
小臂套带105为开式套带,由可调节松紧带将其紧固在人体上。根据小臂周向纵向设置振动片,采用缝式固定并分布于伸掌肌、腕桡骨屈肌和指伸曲肌等。本实施例中每块肌肉设置两个振动片,共设置六个。小臂套带105分别与上臂套带104和掌套106通过松紧带107互相连接。
掌套106上设置有三块振动片,分别位于拇指屈肌、蚯状肌和小指屈肌位置上,手背处设置可调节松紧带,小臂套带105通过松紧带107互相连接。
如图3所示,各套带之间通过可选的松紧带107连接并且可以调整长度,使各套带贴合上肢,各套带本身也可自行调整大小,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上肢尺寸。每部分的套带上采用缝式固定有振动片108,根据人体肌肉分布不同,其振动片的位置也不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患者在上肢穿戴好振动训练仪后,根据患者实际康复动作需求进行物理动作训练,期间可以根据实际训练关节开启对应部位肌肉套带的振动片电源,调节到使患者舒适的频率(10Hz-30Hz)内,配合传统物理动作训练进行相应关节对应肌肉的振动刺激,以缓解患者因物理动作训练导致的痉挛现象,同时增强患者上肢肌肉活性,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部家庭交流电转直流电供电,各个套带部分通过电源分别控制通断,同时各个部分的振动片的振动频率可通过调压器分开控制。依据患者康复训练需求调整不同套带部分的振动频率和振动训练部位。
实施例2
如图4-7所示,振动片由振动片外壳201、振动基底203和振动电机206组成,振动基底203周边开有缝接孔202,用于缝式固定于各套带上,振动基底203中央镂空并且在镂空部分设置悬空块207,悬空块207的一端与振动基底203相连,其余部分与振动基底203分离。振动电机206位于悬空块207一面并通过电机架205固定,振动电机206外覆盖振动片外壳201。悬空块207的另一面设置橡胶按摩头204,振动电机206被设置为在10Hz-30Hz下振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肩部套带、上臂套带、小臂套带和掌套,所述肩部套带、所述上臂套带、所述小臂套带和所述掌套上设置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的位置与人体肌肉分布相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套带的振动单元设置在三角肌和胸大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套带的振动单元设置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套带上的振动单元设置在伸掌肌、腕桡骨屈肌、指伸曲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套上的振动单元设置在拇指屈肌、蚯状肌和小指屈肌。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套带、所述上臂套带、所述小臂套带和所述掌套通过松紧带相连。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使用缝式固定设置。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动基底、振动电机和悬空块,所述振动基底中央部分镂空,所述悬空块的一端与振动基底相连,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悬空块的一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空块的另一面设置橡胶按摩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电机被设置在10-30Hz下振动。
CN201920281655.9U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Active CN210096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1655.9U CN210096310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1655.9U CN210096310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6310U true CN210096310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1655.9U Active CN210096310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6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5490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ечения больных с нарушением позы и двигатель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Ferris et al. Robotic lower limb exoskeletons using proportional myoelectric control
US6945945B2 (en) Flaccid upper extremity positioning apparatus
KR100946186B1 (ko) 하지의 로봇 보조기
US2017024607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scl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viscera stimulation for wheelchair bound persons
JP2013512709A (ja) 痙性筋肉の筋肉弛緩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着具
US10729931B2 (en) Garment
KR20140061424A (ko) 감각운동자극 의류 및 방법
CN102441252A (zh) 下肢运动模式塑型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190343205A1 (en) Self-Adjustment Belt with Bumps
RU2513418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больных в раннем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м периоде церебрального инсульта
CN2172623Y (zh) 多功能治疗椅
CN202096315U (zh) 肩关节保护装置
KR101011011B1 (ko) 상지운동장치
CN103211695A (zh) 一种偏瘫辅助治疗装置
CN210096310U (zh) 一种上肢穿戴式振动康复训练仪
JP6742612B1 (ja) 着用可能な歩行中の腕運動器具
RU2573535C2 (ru) Способ ней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нейросенсорн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позных, сенсор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функц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 патологие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костюм для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CN109875864A (zh) 重症康复训练系统
CN101934127A (zh) 神经训导潜能开发康复训练系列装置
RU149204U1 (ru) Костюм ней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позных, сенсор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функц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 патологие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206198244U (zh) 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
RU216819U1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ходьбы после инсульта
CN108524072B (zh) 一种改善脑损伤患者上肢肌张力异常的牵张训练器
CN109173183A (zh) 握球式防抓按摩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