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5958U -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 Google Patents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5958U
CN210095958U CN201920785615.8U CN201920785615U CN210095958U CN 210095958 U CN210095958 U CN 210095958U CN 201920785615 U CN201920785615 U CN 201920785615U CN 210095958 U CN210095958 U CN 210095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lant
root
natural anatomical
natural
b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56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黄元丁
李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Engineering Port Zhihui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7856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5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5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5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涉及口腔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种植体根部、穿龈部和基台;通过种植体根部与拔牙窝更吻合,初期稳定性更好,无需以骨材料填补骨与植入体之间的空隙,无需逐级预备植入孔,种植手术简单,临床医生容易掌握,风险降低,缩短了手术时间;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生物力学分布更可能接近生理状态,利于剩余牙槽骨骨量的保存,减少骨吸收;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不密合、存在间隙,造成的稳定性不足以及增加二次手术的成本和愈合时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背景技术
口腔种植体是近年口腔医疗市场中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产品;尽管口腔种植学已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中充满活力并且飞速发展的分支学科,但是,种植治疗的周期过长,从拔牙到最终牙冠修复需要耗费半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治疗时间,并且需要多次就诊,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因而现有的种植治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日益提高的医疗需求,也跟不上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为此,口腔种植技术正朝着简化手术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种植成本、尽早修复、尽早恢复美观和功能的方向发展。
现有技术中的种植体通常是在拔牙后3个月再进行植入种植体的手术(延期种植,Delayed Implantation),而在骨量适当的情况下,拔牙后即刻或者数天内就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方式(即刻种植,Immediate Implantation);与延期种植相比,即刻种植减少了从拔牙到种植手术之间的牙槽窝愈合时间,减少了手术的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牙槽骨改重建所带来的牙槽骨吸收。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即刻种植的种植体具有与拔牙窝形态不一致的问题,由于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不密合、存在间隙,需要同时进行植骨术(植入自体骨或骨替代材料),或者覆盖屏障生物膜来促进骨形成。为了保护薄弱的颊侧骨板和利于未来的修复和美观,对植入体的植入深度和角度有严格的要求,技术要求较高,易发生骨壁侧穿等风险,受初期稳定性不足的影响,传统种植体的即刻种植往往采用埋入式种植,增加了二次手术的成本和愈合时间,难以实现即刻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不密合、存在间隙,造成的稳定性不足以及增加二次手术的成本和愈合时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包括:种植体根部、穿龈部和基台;
所述种植体根部与对应的拔牙窝的形态契合,所述种植体根部包括多个胞元结构,多个所述胞元结构通过3D打印叠加连接,以使形成的所述种植体根部的外壁呈多孔形状;
所述种植体根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穿龈部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胞元结构包括多根胞丝,多根所述胞丝呈多面体结构依次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胞元结构的孔径范围为0.5-0.7mm,每一个所述胞元结构的胞丝直径范围为0.1-0.3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种植体根部多孔形状的壁厚范围0.8-1.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种植体根部的高度范围为低于牙槽骨的骨面0.5-1.2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颊舌向宽度与拔牙窝的骨壁的间距范围为0.5-1.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位于后牙区内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所述穿龈部与所述基台及所述种植体根部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位于前牙区内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所述穿龈部与所述种植体根部粘接固定,且所述穿龈部与所述基台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台和所述穿龈部的材料为纯钛、钛合金或氧化锆,所述种植体根部的材料为纯钛、钛合金、氧化锆、钽或钽合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穿龈部的外表面采用抛光处理,所述种植体根部采用酸蚀处理、喷砂处理或高亲水性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包括:种植体根部、穿龈部和基台;种植体根部与对应的拔牙窝的形态契合,种植体根部包括多个胞元结构,多个胞元结构通过3D打印叠加连接,以使形成的种植体根部的外壁呈多孔形状;种植体根部的一端通过穿龈部与基台固定连接;通过种植体根部与拔牙窝更吻合,初期稳定性更好,无需以骨材料填补骨与植入体之间的空隙,无需逐级预备植入孔,种植手术简单,临床医生容易掌握,风险降低,缩短了手术时间;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生物力学分布更接近生理状态,利于剩余牙槽骨骨量的保存,减少骨吸收;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不密合、存在间隙,造成的稳定性不足以及增加二次手术的成本和愈合时间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胞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种植体根部;200-穿龈部;300-基台;400-胞元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是指个性化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custom-made root-analogue implant,RAI)是指根据待拔除牙的原有牙根形态制作的种植体,其植入体骨内段与被拔除牙的牙根或者拔牙窝形态一致,可用于因为外伤、龋坏等原因致牙体缺损过大过深而无法保留,甚至牙槽骨吸收较严重的患牙的即刻种植。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包括:种植体根部100、穿龈部200和基台300;种植体根部100与对应的拔牙窝的形态契合,种植体根部100包括多个胞元结构400,多个胞元结构400通过3D打印叠加连接,以使形成的种植体根部100的外壁呈多孔形状;种植体根部100的一端通过穿龈部200与基台30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拔牙窝的解剖结构,种植体根部100完全与拔牙窝形态贴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跟原来天然牙牙根形态贴合,因为在临床实践中,有时根部有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等病变,种植体根部100必须跟病变刮除后的骨壁形态贴合。
其中,种植体根部100每一个胞元结构400均通过3D打印进行连接,经过多个胞元结构400一体成型,可以保证种植体根部100的刚度,而且每一个胞元结构400是呈孔间隙结构,当通过3D打印将多个胞元结构进行叠加连接时,使得多个胞元结构400形成的种植体根部100的外壁呈多孔形状,而且将种植体根部100固定于拔牙窝内部后,可以通过骨再生,牙槽骨会长入到多孔结构内部,能够使牙槽骨与多孔结构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还可以避免细菌侵入牙槽骨与种植牙的间隙导致发炎的问题;穿龈部200作为中间连接段,可以在种植体根部100进行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基台300的构型与天然牙预备体一致,无需采用传统种植体所用基台300构型,最后完成种植体的即刻种植。
优选地,穿龈部200和基台300的结构形状采用凸台结构,通过穿龈部200与拔牙窝的牙槽骨进行贴合,通过基台300与牙冠固定连接。
个性化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患者颌面部的CBCT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提出拔牙窝的三维数字模型;设计基台300部分,保证牙冠修复效果,完成虚拟牙冠修复;根据修复后的模型制作多孔的种植体根部100,做必要的减径设计;完成模型CAD设计后,利用增材制造方法,3D打印个性化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CBCT就是Cone beam CT的简称,即锥形束CT。顾名思义是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其原理是X线发生器以较低的射线量(通常球管电流在10毫安左右)围绕投照体做环形DR(数字式投照);然后将围绕投照体多次(180次-360次,依产品不同而异)数字投照后“交集”中所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中“重组,reconstruction”后进而获得三维图像。
具体地,经过生物力学分析,本实施例提供的种植体根部100采用多孔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其力学属性最接近牙槽骨力学特征,其弹性模型接近松质骨,抗压强度又接近皮质骨,最适合口腔种植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包括:种植体根部100、穿龈部200和基台300;包括:种植体根部100、穿龈部200和基台300;种植体根部100与对应的拔牙窝的形态契合,种植体根部100包括多个胞元结构400,多个胞元结构400通过3D打印叠加连接,以使形成的种植体根部100的外壁呈多孔形状;种植体根部100的一端通过穿龈部200与基台300固定连接,通过种植体根部100与拔牙窝更吻合,初期稳定性更好,无需以骨材料填补骨与植入体之间的空隙,无需逐级预备植入孔,种植手术简单,临床医生容易掌握,风险降低,缩短了手术时间;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生物力学分布更接近生理状态,利于剩余牙槽骨骨量的保存,减少骨吸收;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不密合、存在间隙,造成的稳定性不足以及增加二次手术的成本和愈合时间的技术问题。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胞元结构400包括多根胞丝,多根胞丝呈多面体结构依次固定连接,其中,优选采用正多面体结构,可以采用正十二面体或者钻石形体,优选地,胞元结构400采用正十二面体,且多个正十二面体随机分布,可以更好的保证种植体根部100的刚度;需要注意的是,胞元结构400为镂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胞元结构400的孔径范围为0.5-0.7mm,优选地,胞元结构400的多孔形状的孔径采用0.6mm,每一个胞元结构400的胞丝直径范围为0.1-0.3mm,优选地,每一个胞元结构400的丝径为0.2mm;种植体根部100内部呈中空结构,且种植体根部100的壁厚范围0.5-1.2mm,优选地,种植体根部100的壁厚为1mm;种植体根部100的高度范围为低于牙槽骨的骨面0.5-1.2mm,优选地,种植体根部100的高度为低于牙槽骨的骨面1mm;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颊舌向宽度与拔牙窝的骨壁的间距范围为0.5-1.5mm,优选地,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颊舌向宽度与拔牙窝的骨壁的间距厚度为1mm。
具体地,沿着口腔的颊舌侧的方向,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颊舌向侧作减径设计,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在颊舌向必须保证有至少1毫米与骨壁的厚度,因为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颊舌向宽度太宽,会对颊侧和舌侧骨壁产生骨挤压,导致应力过大而骨吸收;颊舌向宽度太窄,又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种植体根部100的高度太高,会导致多孔部分暴露,增加细菌感染可能性,高度太低,影响种植体根部100的多孔结构与牙槽骨的骨整合效果,因此,种植体根部100的多孔结构高度维持在骨面以下1毫米,效果为最佳;种植体根部100的壁厚太薄会起不到固位的作用,太厚又会影响种植体整体强度,并且对固位也起不到更多的作用,因此,种植体根部100的壁厚维持在1mm时效果最佳。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穿龈部200与基台300一体成型,优选地,穿龈部200和基台300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优选地,基台和穿龈部的材料为纯钛、钛合金或氧化锆,种植体根部的材料为纯钛、钛合金、氧化锆、钽或钽合金。
由于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会在后牙区或者前牙区进行即刻种植,针对不同区域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穿龈部200和基台300的材料以及穿龈部200与种植体根部100的连接方式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当对于后牙区时,因为没有美学要求,穿龈部200和基台300的材料可以为钛合金,且穿龈部200与种植体根部100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又如:当对于前牙区时,因为有美学要求,穿龈部200与种植体根部100采用单独制作,而且穿龈部200和基台300的材料为氧化锆,且穿龈部200与种植体根部100粘接固位,其中,穿龈部200和基台300可以采用数控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穿龈部200的外表面采用抛光处理,通过穿龈部200的外表面采用高度抛光处理,可以更好的是的穿龈部200与拔牙窝的牙槽骨贴合,种植体根部100采用酸蚀处理、喷砂处理或高亲水性处理,而且基台300部分维持粗糙表面以利于粘接牙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体根部、穿龈部和基台;
所述种植体根部与对应的拔牙窝的形态契合,所述种植体根部包括多个胞元结构,多个所述胞元结构通过3D打印叠加连接,以使形成的所述种植体根部的外壁呈多孔形状;
所述种植体根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穿龈部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胞元结构包括多根胞丝,多根所述胞丝呈多面体结构依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胞元结构的孔径范围为0.5-0.7mm,每一个所述胞元结构的胞丝直径范围为0.1-0.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根部多孔形状的壁厚范围0.8-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根部的高度范围为低于牙槽骨的骨面0.5-1.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的颊舌向宽度与拔牙窝的骨壁的间距范围为0.5-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位于后牙区内的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所述穿龈部与所述基台及所述种植体根部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位于前牙区内的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所述穿龈部与所述种植体根部粘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和所述穿龈部的材料为纯钛、钛合金或氧化锆,所述种植体根部的材料为纯钛、钛合金、氧化锆、钽或钽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龈部的外表面采用抛光处理,所述种植体根部采用酸蚀处理、喷砂处理或高亲水性处理。
CN201920785615.8U 2019-05-28 2019-05-28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Active CN210095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5615.8U CN210095958U (zh) 2019-05-28 2019-05-28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5615.8U CN210095958U (zh) 2019-05-28 2019-05-28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5958U true CN210095958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5615.8U Active CN210095958U (zh) 2019-05-28 2019-05-28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59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9543A (zh) * 2020-07-06 2020-10-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薄壁鞍形钛牙槽骨植入件的制备方法
WO2023059295A1 (en) * 2021-10-04 2023-04-13 Pakyurek Abdullah A physio-dynamic implant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9543A (zh) * 2020-07-06 2020-10-1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薄壁鞍形钛牙槽骨植入件的制备方法
WO2023059295A1 (en) * 2021-10-04 2023-04-13 Pakyurek Abdullah A physio-dynamic implant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917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bone growth
Mangano et al. Custom-made, root-analogue direct laser metal forming implant: a case report
US9707058B2 (en) Patient-specific implants with improved osseointegration
Figliuzzi et al. A novel root analogue dental implant using CT scan and CAD/CAM: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
Regish et al. An overview of immediate root analogue zirconia implants
US10299895B2 (en) 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a dental implant
Katsuyama et al. Sinus floor elevation procedures
CN210095958U (zh) 天然解剖根形种植体
Moin et al. Immediate Nonsubmerged Custom Root Analog Implants: A Prospective Pilot Clinical Study.
Göçmen et al. Maxillary sinus augmentation for dental implants
CN111870372A (zh) 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
US11484396B1 (en) Root-analog dental implants an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same
CN115721457A (zh) 一种用于同期使用骨块的个性化钛网的设计方法
CN116785000A (zh) 一种骨材料植入导板的制备方法
US20110262882A1 (en) Natural Tooth Replacement (NTR): An Alternative to Tooth Root Canal (RCT) Therapy and Immediate Root-Form Implant Placement Into Extraction Socket
Deng et al. Modified internal sinus elevation for patients with low residual bone height: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WO2017106135A1 (en) Gingival socket seal membran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212592510U (zh) 一种愈合基台
Marongiu Keys to achieving predictable single-unit implant esthetics in the smile zone
RU2816069C1 (ru) Способ сохранения альвеолярной костной ткани при помощи трансдентальной экструзии зуба
Lee et al. Novel Use of Silicone Sheets for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in Fresh Molar Extraction Sockets
Rodrigues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on Alveolar Preservation
Yang et al. Prefabricating Implant-supported Interim Prosthesis from CBCT Scans: a Case Report of Digital Immediate Implant Restoration
MacBeth RIDGE PRESERVATION FOLLOWING TOOTH EXTRACTION
Sikri et al. 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9

Address after: 400060 office production plant, building 1, No. 43, Baihe Road,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Engineering port Zhihui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20 no.426, Songshi North Road,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