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5324U - 一种婴儿定型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婴儿定型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5324U
CN210095324U CN201920054832.XU CN201920054832U CN210095324U CN 210095324 U CN210095324 U CN 210095324U CN 201920054832 U CN201920054832 U CN 201920054832U CN 210095324 U CN210095324 U CN 210095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illow
intermediate level
cloth
inf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548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一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548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5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5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532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定型枕,包括有枕体和填充料,枕体包括有面层布、底层布和中间层,面层布位于底层布的上方,且面层布与底层布组合形成第一空腔,中间层位于第一空腔的中下部,且枕体位于中间层的位置形成一个与婴儿头部相适配的凹坑,中间层的上表面与面层布贴合固定,中间层的下表面与底层布贴合固定,且中间层与面层布和底层布组合形成第二空腔,中间层的内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复数个进料孔,第二空腔通过进料孔与第一空腔连通,填充料一部分位于第一空腔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空腔内,填充料为球状的木棉纤维。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木棉纤维结成块状产生移位现象,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婴儿定型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定型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定型枕。
背景技术
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头骨尚未硬化,其头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若由于睡觉姿势的不正确和使用的枕头不当,有可能使婴儿的头型发生偏斜等畸形变化,严重的会引起婴儿呼吸不畅顺,甚至导致窒息意外发生;因此,婴儿或儿童在睡觉需要使用定型枕。
婴儿定型枕,主要功能是防止宝宝脑袋转动,脑袋的重力一直压在一个位置,就很容易出现头扁平的现象。而定型枕就是可以有效的预防改善婴儿扁平头的生成。另外,新生儿颈部平直,用高枕头对宝宝的颈椎反而有压迫。为了不给宝宝的颈椎压迫,婴儿枕的要求就是中间有一个适合宝宝头型的凹坑。
婴儿定型枕在国内外近期用的材料是乳胶、硅胶、海绵等,化工材料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会增加碳排放。而且在枕体的密度相同时,不能改变局部凹坑密度,区分枕体与凹坑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只有一种回弹力的选择。
现有的婴儿定型枕通常是用模具成型固定定位人体头部颈椎部位,但是,婴儿0-6个月头部骨骼软薄,定型枕是针对婴儿的后脑勺塑形,没有顾忌在6-11个月时期,婴儿逐步发育在改变睡眠姿态侧睡时对脸部定型的要求。因新生儿出生男女各异身高和骨骼大小不同会产生受力不平衡、定型枕侧面两端应符合面部触觉适合自身头部重力的枕型,随着侧睡时位置方向的改变,定型枕的枕体吸收重量、重力方向也在改变,两侧自然形成贴合面部皮肤与支撑结构有关,在后脑勺定型的同时应满足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产生面部大小。
虽然现有的婴儿定型枕为了解决舒适度透气问题采取开孔方式来缓解,但是人体睡眠时皮肤的汗液汗渍是随着环境气温增高而排出,夜晚气温低在白天的光照作用下温度渐渐升高会使人体经常在发闷发热中热醒,在3个月以后阶段的婴儿生长发育习惯会改变睡眠姿态,其没有根本解决疏湿祛湿健康问题,提高不了睡眠质量。
木棉植物纤维是天然生态中最细、最轻、中空度最高的纤维材质,木棉在南方生长家喻户晓,传统使用填充枕芯有悠久的历史,百姓用于其木棉纤维是具有抗菌抑菌和疏湿祛湿保健作用,但木棉纤维形状为束状回弹性较低,填充定型枕芯经使用后的清洗过程容易导致结成块状和纤维移位不能回源的现象,影响使用。
而且,传统的手工缝制填充胆芯工艺繁琐且不能精准定位婴儿后脑勺的均衡受力回弹部位,因为枕体内部没有填充分区结构,不能局部分区枕体填充密度与凹槽的填充密度方式来改变回弹舒适性。
在实用新型申请号为CN201220480854.0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婴儿定型枕头,它包括慢性回弹材料制成的枕头本体,在枕头本体的中部设有与婴儿脑后头型相吻合的弧面凹槽,弧面凹槽的底部为水平设置的婴儿头型护型垫面,在婴儿头型护型垫面上及婴儿头型护型垫面外对应的弧面凹槽内均设有若干个气流孔。
但是,上述公开的婴儿定型枕头,其枕头本体所采用的化工材料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会增加碳排放。而且在枕体的密度相同时,不能改变局部凹坑密度,区分枕体与凹坑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只有一种回弹力的选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定型枕,该婴儿定型枕通过中间层、进料孔、第一空腔的设置,使木棉纤维一部分先填充到中间层外的第一空腔内,然后另一部分再填充到第二空腔内,改变了凹坑的填充密度,区分了凹坑内外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可以有2种回弹力的选择,使凹坑在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婴儿定型枕,该婴儿定型枕采用球状的木棉纤维来填充枕体,不仅使填充达到分布均匀、膨松柔软的效果,能够防止木棉纤维结成块状产生移位现象,而且减少化工合成和再生素材料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定型枕,包括有枕体和填充料,所述枕体包括有面层布、底层布和中间层,所述面层布位于底层布的上方,且面层布与底层布组合形成第一空腔,所述中间层位于第一空腔的中下部,且枕体位于中间层的位置形成一个与婴儿头部相适配的凹坑,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与面层布贴合固定,所述中间层的下表面与底层布贴合固定,且中间层与面层布和底层布组合形成第二空腔,中间层的内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复数个进料孔,第二空腔通过进料孔与第一空腔连通,填充料一部分位于第一空腔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填充料为球状的木棉纤维。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球状的木棉纤维来填充枕体,不仅使填充达到分布均匀、膨松柔软的效果,能够防止木棉纤维结成块状产生移位现象,而且减少化工合成和再生素材料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通过中间层、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设置,使木棉纤维一部分先填充到中间层外的第一空腔内,然后另一部分再填充到中间层内的第二空腔内,改变了凹坑的填充密度,区分了凹坑内外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可以有2种回弹力的选择,使凹坑在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层的中部设置有与婴儿后脑勺相适配的圆形的定型孔,所述定型孔的边缘设置有内固定圈,所述中间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固定圈复数个进料孔均匀设置在内固定圈与外固定圈之间,且中间层分别通过内固定圈和外固定圈与面层布和底层布固定连接后形成第二空腔。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中间层所在位置的凹坑在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通过进料孔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设置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孔的形状为圆角梯形,复数个进料孔之间均设置有分隔片,分隔片为中间层一体成型的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中,圆角梯形的进料孔能够能够更好地形成坡度防止木棉纤维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移动,而且能够贴合婴儿的脸部,满足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复数个进料孔之间的木棉纤维通过分隔片的设置实现防止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为10-20个,10-20的限位孔呈中心对称围绕分布在中间层的边缘处。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限位孔内的木棉纤维贴合婴儿的脸部,满足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布与底层布均为椭圆形,本实用新型中,椭圆形的面层布与底层布的结构更加符合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木棉纤维球的直径为6mm-12mm。在实用新型中,6mm-12mm的木棉纤维球的使用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的端部开设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为1个,1个填充口分别开设在枕体的侧面。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充绒机通过1个填充口进行木棉纤维的填充,效率高,填充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分为左端填充区与右端填充区,右端填充区的空间比左端填充区的空间大,所述左端填充区和右端填充区均与填充口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填充口对右端填充区进行填充球状的木棉纤维,然后对中间层的第二空腔进行填充球状的木棉纤维,最后通过填充口对左端的填充区进行填充球状的木棉纤维,通过上述设置,区分了凹坑内外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可以有2种回弹力的选择,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口的直径为3-8cm。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设置可以使填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球状的木棉纤维来填充枕体,不仅使填充达到分布均匀、膨松柔软的效果,能够防止木棉纤维结成块状产生移位现象,而且减少化工合成和再生素材料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通过中间层、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设置,使木棉纤维一部分先填充到中间层外的第一空腔内,然后另一部分再填充到中间层内的第二空腔内,改变了凹坑的填充密度,区分了凹坑内外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可以有2种回弹力的选择,使凹坑在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定型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定型枕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定型枕的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定型枕的填充球状木棉纤维时的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定型枕的填充完球状木棉纤维后的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定型枕,包括有枕体1和填充料,枕体1包括有面层布11、底层布12和中间层13,面层布11位于底层布12的上方,且面层布11与底层布12组合形成第一空腔10,中间层13位于第一空腔10的中下部,且枕体1位于中间层13的位置形成一个与婴儿头部相适配的凹坑20,中间层13的上表面与面层布11贴合固定,中间层13的下表面与底层布12贴合固定,且中间层13与面层布11和底层布12组合形成第二空腔3,中间层13的内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复数个进料孔131,第二空腔通过进料孔131与第一空腔10连通,填充料一部分位于第一空腔10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空腔3内,填充料为球状的木棉纤维2。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球状的木棉纤维2来填充枕体1,不仅使填充达到分布均匀、膨松柔软的效果,能够防止木棉纤维2结成块状产生移位现象,而且减少化工合成和再生素材料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通过第二空腔3、进料孔131、第一空腔10的设置,使木棉纤维2一部分先填充到中间层13外的第一空腔10内,然后另一部分再填充到中间层13内的第二空腔3内,改变了凹坑20的填充密度,区分了凹坑20内外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可以有2种回弹力的选择,使凹坑20在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13的中部设置有与婴儿后脑勺相适配的定型孔132,所述定型孔132的边缘设置有内固定圈4,所述中间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固定圈5,复数个进料孔131均匀设置在内固定圈4与外固定圈5之间,且中间层12分别通过内固定圈4和外固定圈5与面层布11和底层布12固定连接后形成第二空腔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中间层13所在位置的凹坑20在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通过进料孔131连通第一空腔10和第二空腔3的设置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孔131的形状为圆角梯形,复数个进料孔131之间均设置有分隔片133,分隔片133为中间层13一体成型的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中,圆角梯形的进料孔131能够更好地形成坡度防止木棉纤维在第一空腔10和第二空腔3之间移动,而且能够贴合婴儿的脸部,满足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复数个进料孔131之间的木棉纤维2通过分隔片133的设置实现防止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为10-20个,10-20的限位孔呈中心对称围绕分布在中间层13的边缘处。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限位孔内的木棉纤维2贴合婴儿的脸部,满足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布11与底层布12均为椭圆形,本实用新型中,椭圆形的面层布11与底层布12的结构更加符合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木棉纤维2球的直径为6mm-12mm。在实用新型中,6mm-12mm的木棉纤维2球的使用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枕体1的端部开设有填充口14,填充口14为1个,填充口14开设在枕体1的侧面。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充绒机30通过填充口14进行木棉纤维2的填充,效率高,填充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腔10分为左端填充区101与右端填充区102,右端填充区102的空间比左端填充区101的空间大,左端填充区101和右端填充区102均与填充口14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填充口14对右端填充区102进行填充球状的木棉纤维2,然后对中间层13的第二空腔3进行填充球状的木棉纤维2,最后通过填充口14对左端的填充区进行填充球状的木棉纤维2,通过上述设置,区分了凹坑20内外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可以有2种回弹力的选择,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口14的直径为3-8cm。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设置可以使填充更加方便,同时尺寸合适使得在后期的收口包边上也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球状的木棉纤维来填充枕体,不仅使填充达到分布均匀、膨松柔软的效果,能够防止木棉纤维结成块状产生移位现象,而且减少化工合成和再生素材料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通过中间层、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设置,使木棉纤维一部分先填充到中间层外的第一空腔内,然后另一部分再填充到第二空腔内,改变了凹坑的填充密度,区分了凹坑内外的密度形成的回弹力,可以有2种回弹力的选择,使凹坑在用于后脑勺定型的同时满足了脸部塑形生长发育要求,预防面部额骨两边变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婴儿定型枕,包括有枕体和填充料,其特征在于枕体包括有面层布、底层布和中间层,所述面层布位于底层布的上方,且面层布与底层布组合形成第一空腔,所述中间层位于第一空腔的中下部,且枕体位于中间层的位置形成一个与婴儿头部相适配的凹坑,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与面层布贴合固定,所述中间层的下表面与底层布贴合固定,且中间层与面层布和底层布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中间层的上设置有复数个进料孔,所述第二空腔通过进料孔与第一空腔连通,填充料一部分位于第一空腔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填充料为球状的木棉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中部设置有与婴儿后脑勺相适配的定型孔,所述定型孔的边缘设置有内固定圈,所述中间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固定圈,复数个进料孔均匀设置在内固定圈与外固定圈之间,且中间层分别通过内固定圈和外固定圈与面层布和底层布固定连接后形成第二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的形状为圆角梯形,复数个进料孔之间均设置有分隔片,分隔片为中间层一体成型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为10-20个,10-20的进料孔呈中心对称围绕分布在中间层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布与底层布均为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的直径为6mm-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的端部开设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为1个,填充口开设在枕体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分为左端填充区与右端填充区,右端填充区的空间比左端填充区的空间大,所述左端填充区和右端填充区均与填充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口的直径为3-8cm。
CN201920054832.XU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婴儿定型枕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95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4832.XU CN210095324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婴儿定型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4832.XU CN210095324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婴儿定型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5324U true CN210095324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0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54832.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095324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婴儿定型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5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9416A (zh) * 2019-01-14 2019-04-02 杨伟 一种婴儿定型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9416A (zh) * 2019-01-14 2019-04-02 杨伟 一种婴儿定型枕
CN109549416B (zh) * 2019-01-14 2024-04-02 杨一伟 一种婴儿定型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02654A1 (en) Pillow
CN210095324U (zh) 一种婴儿定型枕
CN202060442U (zh) 一种可以根据身体尺寸调节高度的保健枕
CN201861291U (zh) 科技棉保健枕头
CN109549416B (zh) 一种婴儿定型枕
CN206119858U (zh) 一种枕芯
CN214104019U (zh) 一种健康舒眠软管枕芯及分区枕头
CN212233958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贴合颈椎生理曲度结构的枕头
CN104095458B (zh) 枕头
CN209499334U (zh) 枕头及枕芯
CN112294057A (zh) 一种降噪供氧枕芯及降噪供氧枕头
CN205814100U (zh) 一种睡枕枕芯以及睡枕
CN206491604U (zh) 枕头
CN202234370U (zh) 一种羽绒乳胶保健枕
CN209018296U (zh) 一种婴儿枕头
CN215583750U (zh) 一种隔断式枕芯结构
CN216569389U (zh) 一种具有快速排热内胆的立方棉质枕头
CN203987255U (zh) 枕头
CN218484250U (zh) 两用护颈枕
CN210870853U (zh) 一种填塞有琥珀的记忆功能枕
CN218390623U (zh) 助眠陶塑枕
CN219594244U (zh) 一种多材质填充颈部支撑枕
CN214179964U (zh) 一种降噪供氧枕芯及降噪供氧枕头
CN220800682U (zh) 可调节颈椎枕
CN215502302U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孔阵与人机工学形态的支撑枕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