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5173U - 折叠座椅 - Google Patents

折叠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5173U
CN210095173U CN201920595356.2U CN201920595356U CN210095173U CN 210095173 U CN210095173 U CN 210095173U CN 201920595356 U CN201920595356 U CN 201920595356U CN 210095173 U CN210095173 U CN 210095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olding seat
support leg
fold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53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條繁生
林诚
寺岛正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5953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5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5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5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该折叠座椅包括座部、背部和用于从所述座部的下方支撑座部的支撑腿组件,支撑腿组件能够展开和折叠以使得折叠座椅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还包括:卡接机构,其设置于座部,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卡接机构与支撑腿组件进行卡接来保持该展开状态;以及解除机构,其设置于所述背部,解除机构能够通过传动部解除卡接机构与支撑腿组件的卡接,传动部以沿着背部和座部两者的外轮廓延伸距离最短的方式从解除机构延伸到卡接机构。该折叠座椅通过卡接机构等实现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能够通过解除机构更便利地完成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转换。

Description

折叠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座椅的种类繁多,折叠座椅以其使用相对方便、便于携带和存放等优点而被人们所广泛地使用在浴室等场所。但是,现有的折叠座椅通常具有如下缺陷:折叠座椅在展开状态时不够稳定,可能导致意外情况发生;以及折叠座椅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操作不够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做出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座椅,该折叠座椅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能够更便利地完成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转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所述折叠座椅包括座部、背部和用于从所述座部的下方支撑所述座部的支撑腿组件,所述支撑腿组件能够展开和折叠以使得所述折叠座椅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座椅还包括: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座部,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支撑腿组件进行卡接来保持该展开状态;以及解除机构,所述解除机构设置于所述背部,所述解除机构能够通过传动部解除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支撑腿组件的卡接,所述传动部以沿着所述背部和所述座部两者的外轮廓延伸距离最短的方式从所述解除机构延伸到所述卡接机构。
优选地,所述卡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所述解除机构设置于所述背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所述传动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座部和所述背部两者的外轮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一致。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为一根传动缆线或者传动带;或者所述传动部为并排设置的多根传动缆线或者传动带。
优选地,所述传动缆线或传动带由树脂制成。
优选地,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部的收纳部和卡钩,所述支撑腿组件包括与所述收纳部配合的支撑梁,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并且所述卡钩与所述支撑梁进行卡接;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梁从所述收纳部脱离,并且所述卡钩与所述第三支撑梁解除卡接。
优选地,所述收纳部为在所述座部的底面设置的与所述支撑梁的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卡钩在与所述支撑梁卡接时将该支撑梁保持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卡钩之间。
优选地,所述解除机构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背部的握持部处,以使得在握持所述握持部时能够对所述操作部施加控制动作。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座部的背面且设置于所述背部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背部枢转,以使得所述握持部能够处于收纳于所述背部的收纳状态和从所述背部转出的转出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座部和/或所述背部形成有贯通该座部或该背部的通孔,所述座部和所述背部整体形成凹陷形状,所述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设置于所述凹陷形状的最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其通过卡接机构等实现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能够通过解除机构更便利地完成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再一立体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图1中的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部 11座面 12底面 13凹部
2背部 21背部主体 22把手 23贯通孔
3支撑腿组件 31前支撑腿 311前支撑腿主体 3111前支撑腿上部 3112前支撑腿连接部 3113前支撑腿下部 32后支撑腿 321后支撑腿主体 3211后支撑腿上部 3212后支撑腿连接部 3213后支撑腿下部 312、322支撑脚部 313抵接部 33第一支撑梁 34第二支撑梁 35第三支撑梁 36第四支撑梁
4卡接机构 41收纳部 42卡钩
5解除机构 51操作部 52传动缆线
6通孔
7连接件 71连接件主体 72定位突起
F前后方向 W宽度方向 H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说明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分别是指折叠座椅的高度方向H、宽度方向W和前后方向F。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折叠座椅的高度方向H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折叠座椅的宽度方向W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折叠座椅的前后方向F是指图2中的左右方向。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座椅包括座部1、背部2、支撑腿组件3、卡接机构4、解除机构5、通孔6和连接件7,其中支撑腿组件3能够在前后方向F上展开和折叠以使得折叠座椅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
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如图2所示,支撑腿组件3的在前后方向F上的尺寸最大,支撑腿组件3形成结构稳定的支撑框架来支撑座部1和背部2,座部1与用于支撑折叠座椅的支撑面大致平行并通过卡接机构4与支撑腿组件3进行卡接来保持该展开状态。
通过解除机构5解除卡接机构4与支撑腿组件3之间的卡接之后,折叠座椅能够从展开状态转换到折叠状态。
在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10所示,支撑腿组件3的在前后方向F上的尺寸最小,使得整个折叠座椅的体积缩小以便于储存和运输,此时卡接机构4已经与支撑腿组件3解除卡接且座部1与支撑面成例如45度至60度的预定的角度以保证整个折叠座椅的体积足够小。该折叠座椅在处于折叠状态下还能够实现自立,也就是说该折叠座椅依靠其自身的结构而不借助于其它附加的结构就能够在折叠状态下站立在水平的支撑面上。
以下将具体说明各部件的具体结构。
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座部1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重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如图1至图5所示,座部1为大致中央处凹陷的板状,座部1的边缘均形成为圆角形状以避免意外撞击等对其它物品或使用者造成损伤。座部1包括朝向高度方向H上的上方的座面11以及朝向高度方向H上的下方的底面12。座面11用于使用者就座,底面12用于与支撑腿组件3连接。
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背部2用于供使用者的后背倚靠。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如图1至图5所示,背部2与座部1例如通过成型等方式形成为一体,背部2为大致中央处凹陷的板状,背部2的边缘也形成为圆角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部2包括主要供使用者的后背倚靠的背部主体21、设置于该背部主体21的把手22和贯通孔23。
具体地,背部主体21的宽度方向W的大致中央部分且靠近背部主体21的高度方向H上的顶端的部分设置有在前后方向F上贯通背部主体21的贯通孔23,该贯通孔23呈椭圆形形状并且该椭圆形形状的长轴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手握持于由该贯通孔23与背部主体21的顶端所形成的结构来方便地对背部2进行操作以完成对折叠座椅的运输等。
在背部主体21的后部且在设置有贯通孔23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从背部主体21转出或者收纳于背部主体21的把手22。当把手22收纳于背部主体21的情况下,把手22不影响贯通孔23的上述作用。另外,通过上述贯通孔可以方便使用者将把手22转出。把手22形成握持部。这样,该把手22能够相对于背部2枢转,以使得把手22处于收纳于背部2的收纳状态和从背部2转出的转出状态。
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腿组件3整体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并且支撑腿组件3的上部从座部1的下方支撑座部1,支撑腿组件3的下部压抵于例如地面等的支撑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腿组件3包括两个前支撑腿31、两个后支撑腿32以及设置于各支撑腿之间的第一支撑梁33、第二支撑梁34、第三支撑梁35和第四支撑梁36。
两个前支撑腿31均位于两个后支撑腿32的在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一个前支撑腿31与一个后支撑腿32形成一对,每对前支撑腿31和后支撑腿3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使得每对前支撑腿31和后支撑腿32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如图2所示,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沿着宽度方向W观察的情况下,在每对后支撑腿32与前支撑腿31中后支撑腿32与前支撑腿31呈交叉形状配置、即后支撑腿32与前支撑腿31形成大致X型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前支撑腿31具有完全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并排地平行配置。主要如图2所示,各前支撑腿31均由前支撑腿主体311以及支撑脚部312组成。前支撑腿主体311整体具有呈弯曲形状的中空杆状,支撑脚部312位于前支撑腿主体311的下方且通过部分插入前支撑腿主体311的方式安装于前支撑腿主体311。
具体地,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主要如图2所示,前支撑腿主体311朝向高度方向H上的下方延伸的同时朝向前后方向F上的前方延伸。前支撑腿31的前支撑腿主体311在高度方向H上顺次包括前支撑腿上部3111、前支撑腿连接部3112和前支撑腿下部3113,前支撑腿连接部3112的两端分别与前支撑腿上部3111和前支撑腿下部3113连接。前支撑腿上部3111和前支撑腿下部3113均为直杆状,前支撑腿连接部3112为弯曲杆状。通过前支撑腿连接部3112的连接,使得前支撑腿上部3111与高度方向H所形成的锐角大于前支撑腿下部3113与高度方向H所形成的锐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后支撑腿32具有完全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并排地平行配置。主要如图2所示,各后支撑腿32均由后支撑腿主体321以及支撑脚部322组成。后支撑腿主体321整体具有呈弯曲形状的中空杆状,支撑脚部322位于后支撑腿主体321的下方且通过部分插入后支撑腿主体321的方式安装于后支撑腿主体321。
具体地,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主要如图2所示,后支撑腿主体321朝向高度方向H的下方延伸的同时朝向前后方向F的后方延伸。后支撑腿32的后支撑腿主体321在高度方向H上顺次包括后支撑腿上部3211、后支撑腿连接部3212和后支撑腿下部3213,后支撑腿连接部3212的两端分别与后支撑腿上部3211和后支撑腿下部3213连接。后支撑腿上部3211和后支撑腿下部3213均为直杆状,后支撑腿连接部3212为弯曲杆状。通过后支撑腿连接部3212的连接,使得后支撑腿上部3211与高度方向H所形成的锐角大于后支撑腿下部3213与高度方向H所形成的锐角。
前支撑腿上部3111、前支撑腿连接部3112和前支撑腿下部3113与后支撑腿上部3211、后支撑腿连接部3212和后支撑腿下部3213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分别大致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支撑腿31与后支撑腿32转动连接的部位位于前支撑腿上部3111和后支撑腿上部32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参照图3、图4、图8说明第一支撑梁33、第二支撑梁34、第三支撑梁35和第四支撑梁36的具体结构。
第一支撑梁33设置于两个前支撑腿连接部3112之间并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座部1的底面12通过两个连接件7与第一支撑梁33连接。两个连接件7彼此间隔开地位于第一支撑梁33的靠近两端的位置处。两个连接件7均具有条形形状,各连接件7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座部1,各连接件7的另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支撑梁33。
第二支撑梁34设置于两个后支撑腿上部3211之间并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座部1以能够绕着第二支撑梁34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二支撑梁34。
第三支撑梁35设置于两个前支撑腿上部3111之间并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设置于座部1的收纳部41用于收纳第三支撑梁35并且卡钩42与第三支撑梁35进行卡接;在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支撑梁35与收纳部41脱离并且卡钩42与第三支撑梁35解除卡接(如图10和图11所示)。
第四支撑梁36设置于两个后支撑腿连接部3212之间并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各前支撑腿31设置有用于抵接第四支撑梁36的抵接部313。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抵接部313抵接于第四支撑梁36;在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抵接部313与第四支撑梁36脱离接触(如图10和图11所示)。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的卡接机构4、解除机构5、通孔6和连接件7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卡接机构4包括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收纳部41以及设置于收纳部41的在宽度方向W上的大致中央处的三个卡钩42。该收纳部41为形成于座部1的底面12的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第三支撑梁35的形状相对应。三个卡钩42在宽度方向W上并排设置并且能够联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三支撑梁35的中央部分被收纳到作为收纳部41的凹槽中并且第三支撑梁35被收纳部41收纳的中央部分与三个卡钩42卡接在一起。三个卡钩42将第三支撑梁35保持于收纳部41与卡钩42之间。这样,通过卡接机构4与第三支撑梁35的卡接能够保持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解除机构5包括操作部51和一根传动缆线52。
操作部51设置于背部2的把手22,以使得在握持把手22的同时能够对操作部51进行握持,进而操作操作部51。由于将操作部51设置于把手22处,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传动缆线52的一端埋设于背部2且与操作部51相连,传动缆线52沿着背部2和座部1两者的外轮廓形状以在该外轮廓上距离最短的方式延伸到设置于座部1的底面12的卡钩42,传动缆线52的另一端与卡钩42相连。传动缆线52在操作部51与卡钩42之间绷紧,一旦通过握持把手22而对操作部51施加作用力的情况下,操作部51带动传动缆线52从而带动卡钩42转动。在卡钩42转动预定角度之后,第三支撑梁35能够脱离收纳部41。这样就实现了通过解除机构5解除卡接机构4与支撑腿组件3之间的卡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缆线52由树脂制成。通过树脂形成传动缆线52可以消除在浴室环境中使用导致发生锈蚀的风险并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传动缆线52能够将操作部51的控制动作传递到卡接机构4的卡钩42以解除卡钩42与第三支撑梁35的卡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部1和背部2两者形成为一体,卡接机构4设置于座部1的在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位置,解除机构5设置于背部2的在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位置,这样,传动缆线52的延伸方向与座部1和背部2两者的外轮廓在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线一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座部1和背部2形成有多个(在图示的示例中为四个)贯通座部1或背部2的通孔6。将座部1和背部2整体形成为凹陷形状。这四个通孔6中的至少一个通孔6设置于凹陷形状的最底部。这样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用于浴室,通过设置上述通孔6可以将溅射到座部1或背部2的水汇聚到具有通孔6的部位从而通过通孔6排出。虽然在此示出为在座部1和背部2均形成有通孔6,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只要在座部1或背部2形成至少一个通孔6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两个连接件7具有条形形状的连接件主体71以及设置于该连接件主体71的沿着宽度方向W相向延伸的定位突起72,座部1具有与定位突起72相对应的凹部13。在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定位突起72与凹部13卡合在一起以保持折叠状态(如图11所示);在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定位突起72与凹部13脱离卡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其通过卡接机构4、连接件7实现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时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能够通过解除机构5更便利地完成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转换;当该折叠座椅用于浴室时该折叠座椅的座部1和背部2具有良好的排水作用不会积存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但是还需要说明的是:
1.如图10所示,可以在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实现如下结构:使得前支撑腿下部3113和后支撑腿下部3213彼此平行。这样,能够充分地减小支撑腿组件3的前后方向F上的尺寸。
2.虽然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为了保证座部1保持大致水平的状态,可以使第三支撑梁35和第四支撑梁36处于高度方向上的大致相同位置。
3.虽然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没有说明,但是支撑脚部312、322可以设置贯通该支撑脚部312、322且分别与前支撑腿主体311和后支撑腿主体321的空腔连通的孔。另外,该支撑脚部312、322的用于与支撑面接触的底部可以包括在折叠座椅处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时分别与支撑面抵接的平面,也就是说支撑脚部312、322的底部可以包括彼此成角度的两个平面。
4.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解除机构5的操作部51设置于把手22,但是也可以使把手22本身起到操作部51的作用,利用把手22的转动等动作完成操作部51的控制动作。
5.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传动缆线52由树脂制成,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传动缆线52还可以由例如不锈钢等的金属制成。
6.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一根传动缆线52,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代替传动缆线52,还可以采用传动带或者并排设置的多根传动缆线或者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组合就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座椅,所述折叠座椅包括座部、背部和用于从所述座部的下方支撑所述座部的支撑腿组件,所述支撑腿组件能够展开和折叠以使得所述折叠座椅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座椅还包括:
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座部,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支撑腿组件进行卡接来保持该展开状态;以及
解除机构,所述解除机构设置于所述背部,所述解除机构能够通过传动部解除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支撑腿组件的卡接,所述传动部以沿着所述背部和所述座部两者的外轮廓延伸距离最短的方式从所述解除机构延伸到所述卡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座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所述解除机构设置于所述背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所述传动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座部和所述背部两者的外轮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部为一根传动缆线或者传动带;或者
所述传动部为并排设置的多根传动缆线或者传动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缆线或传动带由树脂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部的收纳部和卡钩,所述支撑腿组件包括与所述收纳部配合的支撑梁,
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并且所述卡钩与所述支撑梁进行卡接;在所述折叠座椅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梁从所述收纳部脱离,并且所述卡钩与所述支撑梁解除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为在所述座部的底面设置的与所述支撑梁的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卡钩在与所述支撑梁卡接时将该支撑梁保持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卡钩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机构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背部的握持部处,以使得在握持所述握持部时能够对所述操作部施加控制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座部的背面且设置于所述背部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背部枢转,以使得所述握持部能够处于收纳于所述背部的收纳状态和从所述背部转出的转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部和/或所述背部形成有贯通该座部或该背部的通孔,所述座部和所述背部整体形成凹陷形状,所述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设置于所述凹陷形状的最底部。
CN201920595356.2U 2019-04-26 2019-04-26 折叠座椅 Active CN210095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5356.2U CN210095173U (zh) 2019-04-26 2019-04-26 折叠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5356.2U CN210095173U (zh) 2019-04-26 2019-04-26 折叠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5173U true CN210095173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8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5356.2U Active CN210095173U (zh) 2019-04-26 2019-04-26 折叠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5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71183A (en) Folding wheel-chair
AU710679B3 (en) Stroller with detachable auxiliary seat
US20060061146A1 (en) Portable sling chair
EP2927090A1 (en) Foldable stroller frame
CA2594142A1 (en) Foldable bath seat
US20080179921A1 (en) Collapsible highchair
EP2586675A2 (en) Stroller frame
US6126234A (en) Portable baby seat
US6932425B1 (en) Foldable bench
JP4972464B2 (ja) 折り畳み椅子
GB2401035A (en) Foldable frame with position locking device for use in a hook-on type baby seat
EP2770863A1 (fr) Valise multifonctions
GB2353467A (en) Support structure in a folding chair
CN101357046B (zh) 幼儿用沐浴椅
CA2296452A1 (en) Collapsible rocking chair
EP1640237A2 (en) A shopping cart
US8118292B2 (en) Operation table with telescopic table board positioned with eccentric rocker
CN210095173U (zh) 折叠座椅
US20070294816A1 (en) Portable toilet and bathing chair
CN210204052U (zh) 折叠座椅
KR100929885B1 (ko) 환자용 절첩식 변기의자
CN210095172U (zh) 折叠座椅
FR2757033A3 (fr) Dispositif de blocage de securite pour chaise pliante
CN209733813U (zh) 便携式马桶
JP2019026078A (ja) キャリーカ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