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8975U -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8975U
CN210088975U CN201920825958.2U CN201920825958U CN210088975U CN 210088975 U CN210088975 U CN 210088975U CN 201920825958 U CN201920825958 U CN 201920825958U CN 210088975 U CN210088975 U CN 210088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valve
main pipe
turbin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59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柏青
曾耀宗
张宏
王民祥
董家林
张瑞中
丁虎
周文凯
马长荣
靳兰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Lan Pu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Lan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Lan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zhou Lan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59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8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8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8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管路节能隔压系统,具体为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包括有主供水母管和主回水母管,还包括透平型机组、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主供水母管与透平型机组通过管路连接组成隔压系统,主回水母管与透平型机组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增压系统,透平型机组与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冷却系统;实现热力站处不超压,回水管路热源处不缺压,可自行冷却,是一种节能、高效、隔压的供热管路系统;本实用新型设备成本低,所需基础设施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隔压过程中无端差、无热量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管路节能隔压系统,具体为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因此大型煤发电热电厂在建设时设计有供暖需求,叫做热电联产。
但热电厂选址一般都在城市周边,离城市中心较远,势必存在长距离输送问题,现有技术的供热管路往往在供热介质输送的过程中,易遇到因地势高差造成的用户端超压、热源位于高位、回水管路上因各种损失而压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管路内各阀门及隔压机组的配合,实现管路系统内不超压、不缺压,供热系统管路的运行稳定等。
现有技术的供热系统中一般都用换热器型隔压站来进行隔压处理,解决供热管线上超压问题,换热器型隔压站:通常设置在主干线上,目的是隔绝系统压力。换热器型隔压站采用组合式换热机组,将板式换热器、循环泵、定压补水泵及附属管路、阀门整合成一套设备。根据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当单台换热器串联的换热板片超过一定数量后,易出现末端板片失效的问题,因此单台换热器的板片数量不易过多,从而换热器型隔压站一般存在供热能力不足,换热效果不好,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现有技术的换热器型隔压站是将供热管道系统分为高压回路和低压回路两个回路,现有技术的隔压技术是将供热系统内多余压力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损耗,进而隔压,降低系统内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能够将现有技术供热管道因地势差引起的势能加以合理利用,实现热力站处不超压,回水管路热源处不缺压,是一种节能、高效、隔压的供热管路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包括有主供水母管和主回水母管,还包括透平型机组、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主供水母管与透平型机组通过管路连接组成隔压系统,主回水母管与透平型机组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增压系统,透平型机组与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冷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压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Ⅰ和管路Ⅲ,管路Ⅰ与主供水母管并联,管路Ⅲ与管路Ⅰ并联,透平型机组串联在管路Ⅲ上。隔压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供热系统内供水管线上由于地势差引起的超压问题,隔压系统是将供热介质由高地势向低地势输送过程中,地势差引起的势能通过该系统隔压并且回收能量来达到管道允许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增压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Ⅱ、管路Ⅳ和过滤器,管路Ⅱ与主回水母管并联,管路Ⅳ与管路Ⅱ并联,透平型机组串联在管路Ⅳ上,过滤器连接在路Ⅱ上,过滤器连接在管路Ⅳ前端。增压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供热系统内回水管线上由于管道损失、隔压系统隔压等造成的回水管道压力不足的问题,增压系统是利用隔压系统回收的能量及补充能量来驱动增压系统为回水管线补充压力能,使回水管线压力达到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Ⅴ、管路Ⅵ、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管路Ⅴ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透平型机组串联在管路Ⅴ上,管路Ⅵ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透平型机组串联在管路Ⅵ上。冷却系统主要是为了给系统降温、冷却,使系统运行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供水母管上还连接有阀门Ⅰ,阀门Ⅰ连接在主供水母管与管路Ⅰ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Ⅰ上还连接有阀门Ⅸ,阀门Ⅸ连接在管路Ⅰ与管路Ⅲ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Ⅲ上还连接有阀门Ⅲ和阀门Ⅳ,阀门Ⅲ和阀门Ⅳ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两端,阀门Ⅲ连接在透平型机组前端,阀门Ⅳ连接在透平型机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回水母管上还还连接有阀门Ⅱ,阀门Ⅱ连接在主回水母管与管路Ⅱ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Ⅱ上还连接有阀门Ⅹ,阀门Ⅹ连接在管路Ⅱ与管路Ⅳ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Ⅳ上还连接有阀门Ⅴ和阀门Ⅵ,阀门Ⅴ和阀门Ⅵ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两侧,阀门Ⅴ连接在透平型机组前端,阀门Ⅵ连接在透平型机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路Ⅱ上还连接有阀门Ⅶ和阀门Ⅷ,阀门Ⅶ和阀门Ⅷ分别连接在过滤器两端,阀门Ⅷ连接在过滤器前端,阀门Ⅶ连接在过滤器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设有多个,两个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设有多套,多个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包括有主供水母管和主回水母管,还包括透平型机组、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主供水母管与透平型机组通过管路连接组成隔压系统,主回水母管与透平型机组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增压系统,透平型机组与冷却水供水母管和冷却水回水母管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冷却系统;实现热力站处不超压,回水管路热源处不缺压,可自行冷却,是一种节能、高效、隔压的供热管路系统;本实用新型设备成本低,所需基础设施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隔压过程中无端差、无热量损耗。本实用新型的隔压系统是将这种高压回路和低压回路整合为单一回路,在单循环回路中形成高压区域与低压区域,使供热管道系统减少了一个回路,一套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的隔压系统是利用供热系统内多余压力来推动叶轮、叶轮带动机组进而降低压力,将叶轮回收的能量传输给机组,机组工作,从而进行能量回收。该系统充分利用供热系统内的压力能、势能,不仅隔压而且可回收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中:1.主供水母管;2.主回水母管; 3.管路Ⅰ;4.管路Ⅱ;5.透平型机组;6.管路Ⅲ;7.管路Ⅳ;8.过滤器;9.冷却水供水母管;10.冷却水回水母管;11.管路Ⅴ;12.管路Ⅵ;13.阀门Ⅰ;14.阀门Ⅱ;15.阀门Ⅲ;16.阀门Ⅳ;17.阀门Ⅴ;18.阀门Ⅵ;19.阀门Ⅶ;20.阀门Ⅷ;21.阀门Ⅸ;22.阀门Ⅹ;23.管路Ⅵ;24.管路Ⅶ;25.管路Ⅸ;26.管路Ⅹ;27.管路Ⅺ;28.管路Ⅻ;29. 阀门Ⅺ;30.阀门Ⅻ;31.阀门ⅩⅢ;32.阀门ⅩⅣ;33.阀门ⅩⅤ;34.阀门ⅩⅥ;35.阀门ⅩⅦ;36.阀门ⅩⅧ;37.阀门ⅩⅨ;38.阀门ⅩⅩⅩ;39.阀门ⅩⅪ;40.阀门Ⅹ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包括有主供水母管1和主回水母管2,还包括透平型机组5、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主供水母管1与透平型机组5通过管路连接组成隔压系统,主回水母管2与透平型机组5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增压系统,透平型机组5与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冷却系统。所述的隔压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Ⅰ3和管路Ⅲ6,管路Ⅰ3两端均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上,管路Ⅰ3与主供水母管1并联,管路Ⅲ6两端均连接在管路Ⅰ3上,管路Ⅲ6与管路Ⅰ3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Ⅲ6上。所述的增压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Ⅱ4、管路Ⅳ7和过滤器8,管路Ⅱ4两端均与主回水母管2连接,管路Ⅱ4与主回水母管2并联,管路Ⅳ7两端均与管路Ⅱ4连接,管路Ⅳ7与管路Ⅱ4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Ⅳ7上,过滤器8连接在路Ⅱ4上,过滤器8连接在管路Ⅳ7前端。所述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Ⅴ11、管路Ⅵ12、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管路Ⅴ11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Ⅴ11上,管路Ⅵ12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Ⅵ12上。所述的主供水母管1上还连接有阀门Ⅰ13,阀门Ⅰ13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与管路Ⅰ3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Ⅰ3上还连接有阀门Ⅸ21,阀门Ⅸ21连接在管路Ⅰ3与管路Ⅲ6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Ⅲ6上还连接有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端,阀门Ⅲ15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Ⅳ16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主回水母管2上还还连接有阀门Ⅱ14,阀门Ⅱ14连接在主回水母管2与管路Ⅱ4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Ⅹ22,阀门Ⅹ22连接在管路Ⅱ4与管路Ⅳ7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Ⅳ7上还连接有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侧,阀门Ⅴ17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Ⅵ18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分别连接在过滤器8两端,阀门Ⅷ20连接在过滤器8前端,阀门Ⅶ19连接在过滤器8后端。
使用时首先开启阀门Ⅶ19、阀门Ⅷ20、阀门Ⅸ21和阀门Ⅹ22,关闭阀门阀门Ⅰ13、阀门Ⅱ14、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供水经过管路Ⅰ3流向系统末端热力站,回水经过管路Ⅱ4回到热源。然后打开阀门Ⅴ17,启动透平型机组5,然后打开阀门Ⅵ18,关闭阀门Ⅹ22,此时透平型机组5正常运行,回水经过透平型机组5回到热源。再依次打开阀门Ⅳ16、阀门Ⅲ15,透平型机组5中的进行运转,系统稳定工作后,关闭阀门Ⅸ21,供水经过透平型机组5向系统末端热力站,系统正常运行。
停机,打开阀门Ⅸ21,关闭阀门Ⅳ16,透平型机组5中停止运行;打开阀门Ⅹ22,切断透平型机组5电源,关闭阀门Ⅴ17;关闭阀门Ⅲ15和阀门Ⅵ18,系统退出管网。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共设有两套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两套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联使用,实施例二共设有两个透平型机组5,两个透平型机组5共设有一个管路Ⅰ3和一个管路Ⅱ4。
其中一个透平型机组5的管路Ⅰ3两端均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上,管路Ⅰ3与主供水母管1并联,管路Ⅲ6两端均连接在管路Ⅰ3上,管路Ⅲ6与管路Ⅰ3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管路Ⅲ6上。管路Ⅱ4、管路Ⅳ7和过滤器8,管路Ⅱ4两端均与主回水母管2连接,管路Ⅱ4与主回水母管2并联,管路Ⅳ7两端均与管路Ⅱ4连接,管路Ⅳ7与管路Ⅱ4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Ⅳ7上,过滤器8连接在路Ⅱ4上,过滤器8连接在管路Ⅳ7前端。管路Ⅴ11、管路Ⅵ12、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管路Ⅴ11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Ⅴ11上,管路Ⅵ12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Ⅵ12上。所述的主供水母管1上还连接有阀门Ⅰ13,阀门Ⅰ13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与管路Ⅰ3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Ⅰ3上还连接有阀门Ⅸ21,阀门Ⅸ21连接在管路Ⅰ3与管路Ⅲ6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Ⅲ6上还连接有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端,阀门Ⅲ15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Ⅳ16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主回水母管2上还还连接有阀门Ⅱ14,阀门Ⅱ14连接在主回水母管2与管路Ⅱ4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Ⅹ22,阀门Ⅹ22连接在管路Ⅱ4与管路Ⅳ7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Ⅳ7上还连接有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侧,阀门Ⅴ17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Ⅵ18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分别连接在过滤器8两端,阀门Ⅷ20连接在过滤器8前端,阀门Ⅶ19连接在过滤器8后端。
另一个透平型机组5的管路Ⅸ25两端均连接在管路Ⅰ3上,管路Ⅸ25与管路Ⅰ3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管路管路Ⅸ25上。管路Ⅹ26两端均与管路Ⅱ4连接,管路Ⅹ26与管路Ⅱ4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Ⅹ26上。管路Ⅺ27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Ⅺ27上,管路Ⅻ28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管路Ⅻ28上。所述的管路Ⅸ25上还连接有阀门Ⅺ29和阀门Ⅻ30,阀门Ⅺ29和阀门Ⅻ30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端,阀门Ⅺ29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Ⅻ30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管路Ⅹ26上还连接有阀门ⅩⅢ31和阀门ⅩⅣ32,阀门ⅩⅢ31和阀门ⅩⅣ32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侧,阀门ⅩⅢ31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ⅩⅣ32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
实施例二中的两个透平型机组5可同时开启也可一开一备。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共设有两套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两套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串联使用,实施例三共设有两个透平型机组5。
其中一个透平型机组5的管路Ⅰ3两端均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上,管路Ⅰ3与主供水母管1并联,管路Ⅲ6两端均连接在管路Ⅰ3上,管路Ⅲ6与管路Ⅰ3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管路Ⅲ6上。管路Ⅱ4、管路Ⅳ7和过滤器8,管路Ⅱ4两端均与主回水母管2连接,管路Ⅱ4与主回水母管2并联,管路Ⅳ7两端均与管路Ⅱ4连接,管路Ⅳ7与管路Ⅱ4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Ⅳ7上,过滤器8连接在路Ⅱ4上,过滤器8连接在管路Ⅳ7前端。管路Ⅴ11、管路Ⅵ12、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管路Ⅴ11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Ⅴ11上,管路Ⅵ12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Ⅵ12上。所述的主供水母管1上还连接有阀门Ⅰ13,阀门Ⅰ13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与管路Ⅰ3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Ⅰ3上还连接有阀门Ⅸ21,阀门Ⅸ21连接在管路Ⅰ3与管路Ⅲ6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Ⅲ6上还连接有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端,阀门Ⅲ15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Ⅳ16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主回水母管2上还还连接有阀门Ⅱ14,阀门Ⅱ14连接在主回水母管2与管路Ⅱ4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Ⅹ22,阀门Ⅹ22连接在管路Ⅱ4与管路Ⅳ7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Ⅳ7上还连接有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侧,阀门Ⅴ17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Ⅵ18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分别连接在过滤器8两端,阀门Ⅷ20连接在过滤器8前端,阀门Ⅶ19连接在过滤器8后端。
另一个透平型机组5的管路Ⅵ23两端均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上,管路Ⅵ23与主供水母管1并联,管路Ⅸ25两端均连接在管路Ⅵ23上,管路Ⅸ25与管路Ⅵ23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管路Ⅸ25上。管路Ⅶ24、管路Ⅹ26和过滤器8,管路Ⅶ24两端均与主回水母管2连接,管路Ⅶ24与主回水母管2并联,管路Ⅹ26两端均与管路Ⅶ24连接,管路Ⅹ26与管路Ⅶ24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Ⅹ26上,过滤器8连接在管路Ⅶ24上,过滤器8连接在管路Ⅹ26前端。管路Ⅺ27、管路Ⅻ28、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管路Ⅺ27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Ⅺ27上,管路Ⅻ28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上,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Ⅻ28上。所述的主供水母管1上还连接有阀门ⅩⅤ33,阀门ⅩⅤ33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与管路Ⅵ23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Ⅵ23上还连接有阀门ⅩⅪ39,阀门ⅩⅪ39连接在管路Ⅵ23与管路Ⅸ25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Ⅸ25上还连接有阀门Ⅺ29和阀门Ⅻ30,阀门Ⅺ29和阀门Ⅻ30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端,阀门Ⅺ29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Ⅻ30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主回水母管2上还还连接有阀门ⅩⅥ34,阀门ⅩⅥ34连接在主回水母管2与管路Ⅶ24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Ⅶ24上还连接有阀门ⅩⅫ40,阀门ⅩⅫ40连接在管路Ⅶ24与管路Ⅹ26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Ⅹ26上还连接有阀门ⅩⅢ31和阀门ⅩⅣ32,阀门ⅩⅢ31和阀门ⅩⅣ32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侧,阀门ⅩⅢ31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ⅩⅣ32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所述的管路Ⅶ24上还连接有阀门ⅩⅦ35和阀门ⅩⅧ36,阀门ⅩⅦ35和阀门ⅩⅧ36分别连接在过滤器8两端,阀门ⅩⅧ36连接在过滤器8前端,阀门ⅩⅦ35连接在过滤器8后端。
实施例三中的两个透平型机组5可同时开启也可一开一备。
某管网中,热源与热力站之间的地势差为100m,在管网中使用了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热源允许压力为1Mpa,热力站允许压力为1.5MPa;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热力站供水管路压力为1.5Mpa,满足热力站允许压力,解决了供水管路上由于地势差引起的超压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热源的回水压力为1Mpa,满足热源允许压力,解决了回水管路上压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不同热源允许压力与热力站允许压力进行设置,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热力站处不超压,回水管路热源处不缺压,可自行冷却,是一种节能、高效、隔压的供热管路系统;本实用新型设备成本低,所需基础设施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隔压过程中无端差、无热量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隔压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供热系统内供水管线上由于地势差引起的超压问题,隔压系统是将供热介质由高地势向低地势输送过程中,地势差引起的势能通过该系统隔压并且回收能量来达到管道允许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供热系统内回水管线上由于管道损失、隔压系统隔压等造成的回水管道压力不足的问题,增压系统是利用隔压系统回收的能量及补充能量来驱动增压系统为回水管线补充压力能,使回水管线压力达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主要是为了给系统降温、冷却,使系统运行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包括有主供水母管(1)和主回水母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平型机组(5)、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主供水母管(1)与透平型机组(5)通过管路连接组成隔压系统,主回水母管(2)与透平型机组(5)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增压系统,透平型机组(5)与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冷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压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Ⅰ(3)和管路Ⅲ(6),管路Ⅰ(3)与主供水母管(1)并联,管路Ⅲ(6)与管路Ⅰ(3)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Ⅲ(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Ⅱ(4)、管路Ⅳ(7)和过滤器(8),管路Ⅱ(4)与主回水母管(2)并联,管路Ⅳ(7)与管路Ⅱ(4)并联,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Ⅳ(7)上,过滤器(8)连接在管路Ⅱ(4)上,过滤器(8)连接在管路Ⅳ(7)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有管路Ⅴ(11)、管路Ⅵ(12)、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管路Ⅴ(11)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Ⅴ(11)上,管路Ⅵ(12)连接冷却水供水母管(9)和冷却水回水母管(10),透平型机组(5)串联在管路Ⅵ(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供水母管(1)上还连接有阀门Ⅰ(13),阀门Ⅰ(13)连接在主供水母管(1)与管路Ⅰ(3)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Ⅰ(3)上还连接有阀门Ⅸ(21),阀门Ⅸ(21)连接在管路Ⅰ(3)与管路Ⅲ(6)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Ⅲ(6)上还连接有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阀门Ⅲ(15)和阀门Ⅳ(16)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端,阀门Ⅲ(15)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Ⅳ(16)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回水母管(2)上还连接有阀门Ⅱ(14),阀门Ⅱ(14)连接在主回水母管(2)与管路Ⅱ(4)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Ⅹ(22),阀门Ⅹ(22)连接在管路Ⅱ(4)与管路Ⅳ(7)并联的一段上;所述的管路Ⅳ(7)上还连接有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阀门Ⅴ(17)和阀门Ⅵ(18)分别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两侧,阀门Ⅴ(17)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前端,阀门Ⅵ(18)连接在透平型机组(5)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Ⅱ(4)上还连接有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阀门Ⅶ(19)和阀门Ⅷ(20)分别连接在过滤器(8)两端,阀门Ⅷ(20)连接在过滤器(8)前端,阀门Ⅶ(19)连接在过滤器(8)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设有多个,多个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设有多个,多个隔压系统、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串联。
CN201920825958.2U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Active CN210088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5958.2U CN2100889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5958.2U CN2100889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8975U true CN210088975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5958.2U Active CN2100889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89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8045A (zh) * 2019-06-03 2019-07-30 兰州兰泵有限公司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8045A (zh) * 2019-06-03 2019-07-30 兰州兰泵有限公司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5776B (zh) 一种热电解耦系统及运行方法
WO2015120782A1 (zh) 一种气体液化方法及系统
CN210088975U (zh) 一种透平型绿色节能供热隔压系统
CN109798573A (zh) 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
CN210663030U (zh) 一种基于煤矿余热利用的绿色供热系统
CN211598766U (zh) 分布式热电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16202128B (zh) 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储能压缩热余热供暖的方法
CN107387177A (zh) 高效无补燃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9869205B (zh) 一种用于热电联产机组的储热、发电和供热系统
CN215804739U (zh) 一种与背压机耦合的电、热、气、水联供系统
CN115539156A (zh) 一种集成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的天然气场站综合能源系统
CN214741487U (zh) 天然气涡轮减压发电系统
CN209744495U (zh) 300mw以上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211976981U (zh) 集中耦合式梯级换热大温差隔压机组
CN210717768U (zh) 一种利用火力发电厂凝汽器乏汽的热网首站系统
CN109751651B (zh) 300mw及以上等级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3184906B (zh) 能源供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48254A (zh) 基于太阳能加热的天然气压差发电转换机组及其实现方法
CN102192555A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9530971U (zh) 一种热泵供热系统
CN218495067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及系统
CN217899841U (zh) 一种空压机热能利用系统
CN217464611U (zh) 一种多机组协同的双热网热电联产系统
CN214223209U (zh) 一种采用空气源热泵的电厂集中供热系统
CN214406203U (zh) 一种基于低压蒸汽引射的高效宽负荷采暖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