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7410U - 汽轮机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轮机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7410U
CN210087410U CN201920728929.4U CN201920728929U CN210087410U CN 210087410 U CN210087410 U CN 210087410U CN 201920728929 U CN201920728929 U CN 201920728929U CN 210087410 U CN210087410 U CN 210087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turbine
steam
vertical section
layer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89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为
许和明
高峰
严志坚
王向阳
韩卫发
王树民
宋畅
刘志江
陈寅彪
王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Guohua Jinji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Guohua Jinji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henhua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anxi Guohua Jinji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289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7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7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7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发电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发电系统,其中,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锅炉房,所述锅炉房中设置有锅炉;汽机房(1);汽轮机组(3),所述汽轮机组(3)的蒸汽入口与所述锅炉的蒸汽出口等高设置并连通;空冷平台(5);U形的排汽管道(4),所述排汽管道(4)包括内部竖直段(41)、水平段(42)以及外部竖直段(43),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长度为9m‑11m,所述外部竖直段(43)的长度为10m‑15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U形的排汽管道可以减小整体的长度,自身的补偿效果更好,流量分配更为均匀。

Description

汽轮机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发电领域,具体地涉及汽轮机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包括锅炉厂房和汽轮机厂房,为了减少汽轮机与锅炉之间管道的长度和拐弯,可以将汽轮机设计为大致与锅炉等高。
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可以采用直接空冷系统,空冷平台设置有散热管排,由于空冷平台与汽轮机运转层存在高度落差,汽轮机与空冷平台之间的排汽管道设计存在较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轮机发电系统,以解决汽轮机组与空冷平台之间的排汽管道的设计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
锅炉房,所述锅炉房中设置有锅炉;
汽机房,所述汽机房中设置有汽轮机运转层和位于所述汽轮机运转层下部的排汽管道层;
汽轮机组,所述汽轮机组设置在所述汽轮机运转层上,所述汽轮机组的蒸汽入口与所述锅炉的蒸汽出口等高设置并连通;
空冷平台,所述空冷平台与所述汽机房水平间隔,所述空冷平台上设置有散热管排;
U形的排汽管道,所述排汽管道包括内部竖直段、水平段以及外部竖直段,所述水平段支撑在所述排汽管道层上并从所述汽机房中朝向所述空冷平台而延伸到外部,所述内部竖直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汽轮机组和所述水平段,所述外部竖直段连接于所述水平段并向上延伸,所述外部竖直段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管排,所述内部竖直段的长度为9m-11m,所述外部竖直段的长度为10m-15m。
优选地,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内部竖直段的一端设置有补偿器。
优选地,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低压加热器,所述低压加热器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部竖直段中,所述低压加热器位于所述内部竖直段中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汽轮机组连通的蒸汽接收口。
优选地,所述汽轮机组还通过设置有三级减温器的低压旁路管道连接于所述内部竖直段。
优选地,所述汽机房和所述空冷平台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水平段下部并支撑水平段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汽机房。
优选地,所述汽轮机运转层的高度为60m-70m,所述排汽管道层的高度为35m-40m,所述空冷平台的高度为35m-45m。
优选地,所述汽机房包括从下向上排列的0米层、第一中间夹层、凝结水箱层、第二中间夹层、第三中间夹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夹层的高度为6m-8m,所述凝结水箱层的高度为13m-15m,所述第二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0m-22m,所述第三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8m-30m。
优选地,所述空冷平台包括下部的风机阵列和上部的散热单元阵列,所述散热管排设置在所述散热单元阵列上。
优选地,所述空冷平台朝向所述汽机房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汽机房延伸的防风件,所述防风件能够至少部分地阻挡所述空冷平台与所述汽机房之间的沿竖直方向的气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U形的排汽管道可以减小整体的长度,自身的补偿效果更好,流量分配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汽机房 2 支撑架
3 汽轮机组 4 排汽管道
5 空冷平台 6 散热管排
7 低压加热器
11 汽轮机运转层 12 排汽管道层
41 内部竖直段 42 水平段
43 外部竖直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发电系统,其中,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
锅炉房,所述锅炉房中设置有锅炉;
汽机房1,所述汽机房1中设置有汽轮机运转层11和位于所述汽轮机运转层11下部的排汽管道层12;
汽轮机组3,所述汽轮机组3设置在所述汽轮机运转层11上,所述汽轮机组3的蒸汽入口与所述锅炉的蒸汽出口等高设置并连通;
空冷平台5,所述空冷平台5与所述汽机房1水平间隔,所述空冷平台5上设置有散热管排6;
U形的排汽管道4,所述排汽管道4包括内部竖直段41、水平段42以及外部竖直段43,所述水平段42支撑在所述排汽管道层12上并从所述汽机房1中朝向所述空冷平台5而延伸到外部,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汽轮机组3和所述水平段42,所述外部竖直段43连接于所述水平段42并向上延伸,所述外部竖直段43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管排6,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长度为9m-11m,所述外部竖直段43的长度为10m-15m。
所述锅炉可以向汽轮机组3(间接地或直接地)提供蒸汽,以驱动汽轮机组3做功,从而带动与汽轮机组3传动连接的发电机发电。其中,汽轮机组3设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保证接收蒸汽的蒸汽入口与锅炉的蒸汽出口大致等高,从而减少蒸汽管道长度,减少拐角、转弯部分,节省管道成本,减少蒸汽在管道中的能量损失。
做功之后的蒸汽从汽轮机组3排出,通过排汽管道4输送到空冷平台5的散热管排6进行空冷散热冷凝,随后进一步输送到凝汽器。其中,排汽管道4穿过汽轮机运转层11延伸到排汽管道层12,排汽管道4包括穿过汽轮机运转层11延伸到排汽管道层12的内部竖直段41、从汽机房1中延伸到外部的水平段42以及连接于水平段42并向上延伸的外部竖直段43,排汽管道4整体形成为U形,,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长度为9m-11m,优选为10m,所述外部竖直段43的长度为10m-15m,优选为11m,自身的补偿效果更好,流量分配更为均匀。
其中,所述水平段42连接于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一端设置有补偿器44。参考图1,补偿器设置在水平段42连接于内部竖直段41的一端,从而可以吸收整个排汽管道4由于热胀冷缩、振动等造成的位移。补偿器44具有向上的第一接口和水平的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可以连接于内部竖直段41、第二接口可以连接于水平段42。
另外,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低压加热器7,所述低压加热器7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部竖直段41中,所述低压加热器7位于所述内部竖直段41中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汽轮机组3连通的蒸汽接收口。低压加热器7可以包括蒸汽流路和供水流路,蒸汽流路通过蒸汽接收口接收汽轮机组3的蒸汽,将蒸汽的热量传递于供水流路中待加热的水,回收蒸汽的余热,随后通过蒸汽排放口将蒸汽排入下一级的蒸汽回收设备。低压加热器7可以部分地插入内部竖直段41中,便于蒸汽流路接入管路。
另外,所述汽轮机组3还通过设置有三级减温器的低压旁路管道连接于所述内部竖直段41。汽轮机组3通过低压旁路管道连接于内部竖直段41,以将蒸汽输送到内部竖直段41中,并且可以通过三级减温器降低蒸汽的温度、压力等。
另外,所述汽机房1和所述空冷平台5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水平段42下部并支撑水平段42的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安装于所述汽机房1和所述空冷平台5。参考图1,支撑架2安装于汽机房1的外壁以及空冷平台5的支撑柱,可以对汽机房1与空冷平台5之间的水平段42进行支撑,提高排汽管道4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汽轮机运转层11的高度为60m-70m,所述排汽管道层12的高度为35m-40m,所述空冷平台5的高度为35m-45m。汽轮机运转层11的高度提到60m-70m,以保证汽轮机组3与锅炉之间的蒸汽管道可以大致水平延伸,优选地,汽轮机运转层11的高度为60m。位于汽轮机运转层11下侧的排汽管道层12的高度也相应提升到35m-40m,优选为37.5m。另外,所述空冷平台的高度为35m-45m。
另外,所述汽机房1包括从下向上排列的0米层、第一中间夹层、凝结水箱层、第二中间夹层、第三中间夹层。也就是说,汽机房1大致包括从下向上排列的7个支撑层,排汽管道层12和汽轮机运转层11位于最高的6层和7层,以适应锅炉的高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中间夹层的高度为6m-8m,所述凝结水箱层的高度为13m-15m,所述第二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0m-22m,所述第三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8m-30m。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夹层的高度为6.9m,所述凝结水箱层的高度为13.9m,所述第二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1.5m,所述第三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8m。所述凝结水箱层可以用于支撑凝结水箱,其他各个高度的支撑层可以放置发电系统的各种设备,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具体地,所述空冷平台5包括下部的风机阵列和上部的散热单元阵列,所述散热管排6设置在所述散热单元阵列上。散热管排6包括多个并联的外径相对较小的支管,可以将来自排汽管道4的蒸汽分为多个分支,提高换热面积。散热管排6可以向散热单元阵列传递热量,所述风机阵列向散热单元阵列提供散热气流,散热单元阵列可以为具有散热通道的散热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空冷平台5朝向所述汽机房1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汽机房1延伸的防风件,所述防风件能够至少部分地阻挡所述空冷平台5与所述汽机房1之间的沿竖直方向的气流。其中,以上所述的风机阵列可以将空冷平台5下侧的低温空气形成向上的散热气流,散热气流经过散热单元阵列后将热量带走,并到达空冷平台5上方,可以向周围扩散,而防风件可以阻挡上部的气流向下流动,避免上部的高温气流影响空冷平台5下侧的空气温度,减少对散热能力的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
锅炉房,所述锅炉房中设置有锅炉;
汽机房(1),所述汽机房(1)中设置有汽轮机运转层(11)和位于所述汽轮机运转层(11)下部的排汽管道层(12);
汽轮机组(3),所述汽轮机组(3)设置在所述汽轮机运转层(11)上,所述汽轮机组(3)的蒸汽入口与所述锅炉的蒸汽出口等高设置并连通;
空冷平台(5),所述空冷平台(5)与所述汽机房(1)水平间隔,所述空冷平台(5)上设置有散热管排(6);
U形的排汽管道(4),所述排汽管道(4)包括内部竖直段(41)、水平段(42)以及外部竖直段(43),所述水平段(42)支撑在所述排汽管道层(12)上并从所述汽机房(1)中朝向所述空冷平台(5)而延伸到外部,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汽轮机组(3)和所述水平段(42),所述外部竖直段(43)连接于所述水平段(42)并向上延伸,所述外部竖直段(43)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管排(6),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长度为9m-11m,所述外部竖直段(43)的长度为10m-1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42)连接于所述内部竖直段(41)的一端设置有补偿器(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低压加热器(7),所述低压加热器(7)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部竖直段(41)中,所述低压加热器(7)位于所述内部竖直段(41)中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汽轮机组(3)连通的蒸汽接收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组(3)还通过设置有三级减温器的低压旁路管道连接于所述内部竖直段(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机房(1)和所述空冷平台(5)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水平段(42)下部并支撑水平段(42)的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安装于所述汽机房(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运转层(11)的高度为60m-70m,所述排汽管道层(12)的高度为35m-40m,所述空冷平台(5)的高度为35m-4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机房(1)包括从下向上排列的0米层、第一中间夹层、凝结水箱层、第二中间夹层、第三中间夹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夹层的高度为6m-8m,所述凝结水箱层的高度为13m-15m,所述第二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0m-22m,所述第三中间夹层的高度为28m-3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平台(5)包括下部的风机阵列和上部的散热单元阵列,所述散热管排(6)设置在所述散热单元阵列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轮机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平台(5)朝向所述汽机房(1)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汽机房(1)延伸的防风件,所述防风件能够至少部分地阻挡所述空冷平台(5)与所述汽机房(1)之间的沿竖直方向的气流。
CN201920728929.4U 2019-05-20 2019-05-20 汽轮机发电系统 Active CN210087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8929.4U CN210087410U (zh) 2019-05-20 2019-05-20 汽轮机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8929.4U CN210087410U (zh) 2019-05-20 2019-05-20 汽轮机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7410U true CN210087410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9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8929.4U Active CN210087410U (zh) 2019-05-20 2019-05-20 汽轮机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7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15324C2 (ru) Конденсатор пара с воздуш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и естественной циркуляцией,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KR20160002643A (ko) 모듈형 공랭식 응축기 장치 및 방법
EP2427703B1 (en) Indirect dry cooling t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2980417B (zh) 塔式直接空冷凝汽器及其塔式直接干冷系统
KR20160016886A (ko) 모듈형 공랭식 콘덴서 장치 및 방법
CN210087414U (zh) 汽轮机发电系统
CN210087410U (zh) 汽轮机发电系统
CN210068253U (zh) 汽轮机发电系统
CN211115030U (zh) 汽轮机发电系统
CN107941036B (zh) 一种高位布置的辅机冷却水系统
CN203454834U (zh) 机力通风空气冷却凝汽器
CN210087411U (zh) 高位布置汽轮机空冷排汽系统
CN210602870U (zh) 叠式防冻深度降温凉水塔
CN114739196A (zh) 塔式直接空冷系统
CN207132756U (zh) 电厂空冷岛用防风度夏节能系统
CN210152739U (zh) 高位布置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系统
CN215725236U (zh) 一种光伏遮光板加挡风墙的封闭式抽风直接空冷凝汽器
CN202973945U (zh) 在汽机房屋顶上布置的直接空冷系统
CN213873288U (zh) 一种高效集成式冷凝器总成
CN205027153U (zh) 一种立式三角形式干式空冷凝汽器结构
CN204240826U (zh) 空气冷凝器系统
CN216898452U (zh) 一种自然通风式循环水干式冷却系统
CN216558384U (zh) 一种高效冷却节能型逆流闭式塔
CN218034542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CN208751313U (zh) 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