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5084U -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5084U
CN210085084U CN201920612369.6U CN201920612369U CN210085084U CN 210085084 U CN210085084 U CN 210085084U CN 201920612369 U CN201920612369 U CN 201920612369U CN 210085084 U CN210085084 U CN 210085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frame main
frame body
floating islan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23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I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I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I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23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5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5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50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包括第一框架主体和第二框架主体,第一框架主体和第二框架主体均为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包绕在第二框架主体外侧,第二框架主体的内部构成矩形的空腔,第一框架主体内部铺设有尼龙渔网,第二框架主体由若干个浮岛基座单元组装而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框架主体和第二框架主体均设置为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包绕在第二框架主体外侧,两者构成了双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浮水植物,第二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挺水植物,双回形结构便于内外两种类型的湿生植物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提高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且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的塔式结构形态,提高景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黑臭水体治理要求的日益严格及人们对河、湖水面感官视觉要求的提高,人工生态浮岛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原理在于浮岛中植物对多种污染物的吸收、净化及植物的景观美化效果。包括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利用、植物叶面的光合作用产氧及根、茎组织的泌氧与氧传递,以及水下根茎表面附着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同化、异化作用等。但现有大多数人工浮岛基于建造者对其功能定位上的偏差,结构布局的不合理、不便于挺水、浮水等湿生植物的合理、分区配置,植物种类单一和品质参差不齐,削弱了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通过将第一框架主体和第二框架主体均设置为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包绕在第二框架主体外侧,两者构成了双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浮水植物,第二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挺水植物,双回形结构便于内外两种类型的湿生植物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提高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包括第一框架主体和第二框架主体,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和第二框架主体均为回形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包绕在第二框架主体外侧,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内部构成矩形的空腔,所述第一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浮水植物,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挺水植物。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内部铺设有尼龙渔网,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由若干个浮岛基座单元组装而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框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将尼龙渔网分割为区块的第一横档支管,所述第二框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将浮岛基座单元分割为区块的第二横档支管,所述第二横档支管的结构与第一横档支管的结构相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框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层围管,所述第一框架主体与第二框架主体之间设置有中间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框架主体和第二框架主体均设置为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包绕在第二框架主体外侧,两者构成了双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浮水植物,第二框架主体用于种植栽培挺水植物,双回形结构便于内外两种类型的湿生植物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提高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且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的塔式结构形态,提高景观效果。第二框架主体的内部构成矩形的空腔,空腔具有便于水体表面复氧及各种植物间的氧传递,还具有便于人工维护、植物修剪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浮岛基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框架主体;2-第二框架主体;3-外层围管;4-中部围管;5-空腔;6-浮岛基座单元;61-安装孔;62-花盆坑;63-通孔;7-第一横档支管;8-第二横档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包括第一框架主体1和第二框架主体2,第一框架主体1和第二框架主体2均设置为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1包绕在第二框架主体2外侧,两者构成了双回形结构,第一框架主体1用于种植栽培浮水植物,第二框架主体2用于种植栽培挺水植物,双回形结构便于内外两种类型的湿生植物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提高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第二框架主体2的内部构成矩形的空腔5,空腔5具有便于水体表面复氧及各种植物间的氧传递,还具有便于人工维护、植物修剪等作用。第一框架主体1内部铺设有尼龙渔网,第二框架主体2由若干个浮岛基座单元6组装而成,各个浮岛基座单元6之间的连接采用订购的连接件及铆钉连接固定。第一框架主体1和第二框架主体2用于固定植物植株,同时保证植物根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氧气条件以及能作为湿生植物肥料的载体,从而形成强大的生物修复群体,为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氮磷营养物质等和生存条件,有利于河道水体的生态修复。
采用人工生态浮岛治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释出大量氧气及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从而加速了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随着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尤其是植物根茎释放的溶解氧大幅度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和利用,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割植物体的形式,将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的污染物移出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框架主体1的外侧通过熔接固定有外层围管3,第一框架主体1与第二框架主体2之间通过熔接固定有中间围管4。为提高构建物的强度,外层围管3和中间围管4的结构相同,均优选PPR管、PE管等比重较轻、经过热熔封闭后可自然浮于水面、具有耐水浸泡、耐腐蚀性的塑料管材进行切割制作。第一框架主体1和第二框架主体2的外侧框架也同样采用此结构制作,还可在外框塑料管外以毛竹片进行绑扎加固,进一步增强其整体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框架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将尼龙渔网分割为区块的第一横档支管7,第一横档支管7也具有加强第一框架主体1整体强度的作用,第二框架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将浮岛基座单元6分割为区块的第二横档支管8,第二横档支管8的结构与第一横档支管7的结构相同,均由PPR管、PE管等塑料熔接制成。第二横档支管8和第一横档支管7均具有提高构建物强度的作用,并且适应不同地区水面风浪、洪水等的冲击,增强人工生态浮岛对环境的适应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浮岛基座单元6为中空的正方形饼状结构,由塑料制成,浮岛基座单元6可通过采购获得。浮岛基座单元6的四端设置有安装孔61,用于连接相连两个浮岛基座单元6;浮岛基座单元6的中间设置有花盆坑62,用于放置塑料花盆对挺水植物进行栽种和固定;浮岛基座单元6内部的十字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63,用于浮岛基座单元6在水面上下透气和通水。植物的栽种和固定可采取两种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装入适量黏土,将植物栽植其中;或者采用市购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软泡沫塑料将植物幼苗的根茎裹夹后置于花盆内,栽培一定时间后,植物在污染水体中吸收营养复苏生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框架主体1用于种植栽培浮水植物,第二框架主体2用于种植栽培挺水植物。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须综合考虑植物对所在地季节、气温及污水条件的适应性、根茎的发达程度、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植物及花卉形态、色泽等。在第二框架主体2的平面上,植物可依据植物种类采取内高外低的塔式布置,这样成熟后可提高一定距离的视觉效果。优选适应不同季节、具有不同色泽花卉的四季常青挺水植物,比如选用紫叶美人蕉,其个头相对矮小、肥壮、花卉优美,西伯利亚鸢尾则可四季常青。在第一框架主体1的平面上,则采用具有一定网格大小的尼龙渔网与外环周边框架进行绑扎固定,网上铺洒圆币草、聚草等生长发育较好的浮水植物。植物的选取不只是为了美观或给水鸟栖息,也具有抗风浪的效果,浪花越大的地方越选用植根较强劲的植物,以增加对水流的阻力与浮岛重量来减弱水浪。
人工生态浮岛的定位,通常采用一定粗度和强度的尼龙绳固定于确定的位置。固定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在人工浮岛第一框架主体1的周边角点及中心选择1至2个节点,采用抗水性尼龙绳固定于近岸的桩体上;或者采用砼预制地锚抛置于河底,并留有一定的长度余地,使浮岛平稳地悬浮于所确定的水面处。
该人工生态浮岛可依河、湖水面的大小设计成不同尺寸和造型。随着浮岛建成并开始使用,植物开始落根生长并日趋成熟、植株变大,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日渐显现,绿叶及花卉提高了水面的景观效果。选择四季常青植物,即使在冬季,植物及根系活性尚存,仍具有净化和美化的双重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主体(1)和第二框架主体(2),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和第二框架主体(2)均为回形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包绕在第二框架主体(2)外侧,所述第二框架主体(2)的内部构成矩形的空腔(5),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用于种植栽培浮水植物,所述第二框架主体(2)用于种植栽培挺水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内部铺设有尼龙渔网,所述第二框架主体(2)由若干个浮岛基座单元(6)组装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将尼龙渔网分割为区块的第一横档支管(7),所述第二框架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将浮岛基座单元(6)分割为区块的第二横档支管(8),所述第二横档支管(8)的结构与第一横档支管(7)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外层围管(3),所述第一框架主体(1)与第二框架主体(2)之间设置有中间围管(4)。
CN201920612369.6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85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2369.6U CN210085084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2369.6U CN210085084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5084U true CN210085084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236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85084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5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8187A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CN103882828A (zh)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5130001A (zh) 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
CN104160864A (zh) 可移动沉水植物草坪块生产方法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CN204490613U (zh) 基于低矮无花苦草的水下草坪模块系统
CN104488480A (zh) 一种水上花卉的栽培方法
CN104429753A (zh) 一种水上景观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9328680B (zh) 一种土质生态沟渠建造方法
CN106495329B (zh) 一种浮岛单体及应用该浮岛单体的生态浮岛
CN203985221U (zh) 可移动沉水植物草坪块种植床
CN110915564A (zh) 杉木林仿野生铁皮石斛栽培方法及其树干固定装置
CN102633367B (zh) 利用中华萍蓬草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4262062A (zh) 一种沉水植物净化毯与水下生态修复系统
CN207469172U (zh) 一种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
CN203775859U (zh) 生态浮床组件
CN21919469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水塘净化装置
CN209242760U (zh) 一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203999153U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CN210085084U (zh) 一种双回形人工生态浮岛
CN204211545U (zh)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CN214612081U (zh) 一种小型可聚合组合型生物炭浮床生态浮岛
CN100519443C (zh) 一种原位修复富营养化地表水的方法
CN206156868U (zh) 一种用于红鳍东方鲀综合养殖系统的生物浮床
CN214571042U (zh) 一种用于水生态修复的生态浮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