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4375U - 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74375U CN210074375U CN201921344154.7U CN201921344154U CN210074375U CN 210074375 U CN210074375 U CN 210074375U CN 201921344154 U CN201921344154 U CN 201921344154U CN 210074375 U CN210074375 U CN 2100743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re box
- protection device
- insertion part
- short circuit
- tempor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用于与硬压板连接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临时短接工具包括: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线柱插接;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接线柱插接;连接导体,所述连接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另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另一端固接;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U型腔,所述第一插入部、连接导体和第二插入部位于所述U型腔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可实现保护装置两接线柱间的安全可靠短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
背景技术
常规的变电站保护装置均采用硬压板来控制跳闸和重合闸功能的投退,正常运行状态下,用于线路跳闸及重合闸的硬压板均为投入状态。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温湿度等影响,投入的硬压板暴露于开放环境中,会因氧化、锈蚀等原因导致虚投,由于这在常规的巡视过程难以被发现,所以在线路发生跳闸故障时容易出现因跳闸回路无法导通导致越级跳闸,或者在线路保护重合闸动作时,因重合闸回路不通导致无法合上开关等情况。因此,检查出口及重合闸硬压板是否可靠投入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采用的检查方法有:
1、线路停电进行保护调试及传动,验证硬压板投入的可靠性;
2、线路运行状态下,申请退出跳闸及重合闸硬压板进行检查,无异常后恢复。但此方法会导致保护临时退出;
3、现场应用中也可用短接线及鳄鱼夹连通硬压板的接线柱,临时短接该硬压板,从而可以退出硬压板进行检查。
针对第3种方法,采用鳄鱼夹夹持接线柱时,容易出现鳄鱼夹与接线柱发生松脱或者鳄鱼夹容易触碰到其他接线柱的情况,导致该处理手段存在短接不可靠,操作不够安全,易误碰相邻压板的缺点。
因此,需要一种临时短接工具,可实现保护装置两接线柱间的安全可靠短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可实现保护装置两接线柱间的安全可靠短接。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用于与硬压板连接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临时短接工具包括:
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线柱插接;
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接线柱插接;
连接导体,所述连接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另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另一端固接;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U型腔,所述第一插入部、连接导体和第二插入部位于所述U型腔中。
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包括:
第一方盒,所述第一方盒的一端呈开口结构;
第二方盒,所述第二方盒位于所述第一方盒的下方,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方盒的另一端连通;
第三方盒,所述第三方盒位于所述第二方盒的下方且一端为开口结构,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方盒的下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方盒中,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第二方盒中,所述第二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三方盒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均由铜制成,所述连接导体为铜线或铜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透明材料为亚克力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可实现保护装置两接线柱间的安全可靠短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的导电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的绝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插入部;2、第二插入部;3、连接导体;
4、第一方盒;5、第二方盒;6、第三方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用于与硬压板连接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临时短接工具包括第一插入部1、第二插入部2、连接导体3和绝缘外壳。所述第一插入部1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线柱插接;所述第二插入部2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接线柱插接;所述连接导体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入部1的另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入部2的另一端固接;所述绝缘外壳设有U型腔,所述第一插入部1、连接导体3和第二插入部2位于所述U型腔中。
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包括第一方盒4、第二方盒5和第三方盒6。所述第一方盒4的一端呈开口结构;所述第二方盒5位于所述第一方盒4的下方,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方盒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方盒6位于所述第二方盒5的下方且一端为开口结构,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方盒5的下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1位于所述第一方盒4中,所述连接导体3位于所述第二方盒5中,所述第二插入部2位于所述第三方盒6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入部1和第二插入部2均由铜制成,所述连接导体3为铜线或铜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导体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入部1和第二插入部2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透明材料可以为亚克力板。透明材料的设置一可以方便对插入部与接线柱的连接情况进行观察,二可以便于人员操作且不会误碰相邻保护压板。
需要说明的是,冠簧状的第一插入部1的最小直径应当比第一接线柱的直径稍小,然后依靠冠簧结构的弹力就可以使第一插入部1与第一接线柱可靠连接,而且方便插拔。对于第二插入部2和第二接线柱同理。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临时短接工具采用冠簧状的连接端子设计,所以容易插拔且连接可靠,不易松脱,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该(the)”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某某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例如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用于与硬压板连接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短接工具包括:
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线柱插接;
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呈冠簧状,其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接线柱插接;
连接导体,所述连接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另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另一端固接;
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有U型腔,所述第一插入部、连接导体和第二插入部位于所述U型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
第一方盒,所述第一方盒的一端呈开口结构;
第二方盒,所述第二方盒位于所述第一方盒的下方,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方盒的另一端连通;
第三方盒,所述第三方盒位于所述第二方盒的下方且一端为开口结构,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方盒的下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方盒中,所述连接导体位于所述第二方盒中,所述第二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三方盒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均由铜制成,所述连接导体为铜线或铜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为亚克力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44154.7U CN210074375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44154.7U CN210074375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74375U true CN210074375U (zh) | 2020-02-14 |
Family
ID=69431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44154.7U Active CN210074375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743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11386B (zh) * | 2022-12-07 | 2023-07-18 | 东莞市崧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排针连接器用两脚连接帽及其使用方法 |
-
2019
- 2019-08-19 CN CN201921344154.7U patent/CN2100743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11386B (zh) * | 2022-12-07 | 2023-07-18 | 东莞市崧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排针连接器用两脚连接帽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62053A (zh) | 一种用于架空绝缘线的新型接地线装置 | |
CN210074375U (zh) | 适用于变电站保护装置的临时短接工具 | |
CN207624566U (zh) | 一种利用弹簧连杆输出投退位置的智能压板 | |
CN210325680U (zh) | 一种插入式全范围保护用限流熔断器 | |
CN204271013U (zh) | 一种具有小额过载报警大额过载脱扣功能的热磁式断路器 | |
CN201449437U (zh) | 具有高压保护电路的耐电压测试仪 | |
US12206233B2 (en) | Leakage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 |
CN207474856U (zh) | 一种自动短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连接器 | |
CN206725617U (zh) | 高压断路器继电保护传动试验专用连接工具 | |
CN205901293U (zh) | 一种过电压保护器 | |
CN105449828A (zh) | 一种发电车低压应急接入装置 | |
CN211016980U (zh) | 一种压力驱动式开闭线夹 | |
CN204651645U (zh) | 可更换插头的安全取电转换器 | |
CN208888277U (zh) | 一种电气设备测试用辅助插针 | |
CN215866870U (zh) | 一种用于天然气管道地级保护器的电流检测装置 | |
CN107748281B (zh) | 一种具有状态识别的互联回路测试端子 | |
CN208334617U (zh) | 一种校验变电站直流系统泄漏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夹 | |
CN207602798U (zh) | 具有辅助接线保护的接线端子装置 | |
CN218385096U (zh) | 一种跌落式熔断器与验电接地环新型集成组装结构 | |
CN103236381B (zh) | 一种耐浪涌型温度保险丝 | |
CN107290570B (zh) | 一种失灵保护测试端子 | |
CN201038257Y (zh) | 锂离子电池 | |
CN206877955U (zh) | 一种新型微型漏电保护断路器 | |
CN211480928U (zh) | 一种电涌保护器 | |
CN221766669U (zh) | 一种具有电流采样结构的物联网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