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4352U -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4352U
CN210074352U CN201920789966.6U CN201920789966U CN210074352U CN 210074352 U CN210074352 U CN 210074352U CN 201920789966 U CN201920789966 U CN 201920789966U CN 210074352 U CN210074352 U CN 210074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udio
connection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99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99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4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4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4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属于音频技术领域。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多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的连接区域,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与连接器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将所述主板输出的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连接器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因此,通过在移动终端的壳体表面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能够避免在壳体内开孔,即避免耳机孔的设置,移动终端的外观面保持完整,结构上的防水防尘和可靠性的设计更简单。

Description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移动终端厂商开始选择拓展显示屏中显示区域的面积,以实现全面屏的效果。
全面屏手机不仅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而且具有更加优美的外观。然而,目前手机仍然需要开设耳机孔,以便用户使用该耳机孔实现手机与耳机的连接,则该耳机孔会影响整个手机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以改善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音频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音频设备连接。多个第一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音频连接端子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外部音频设备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信号的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主板;多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的连接区域,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与上述连接器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实现所述主板与所述连接器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的音频信号的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频设备,包括音频设备本体和上述连接器,所述音频设备本体与所述连接器的音频连接端子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移动终端和外部音频设备通过连接器连接,具体地,连接器包括音频连接端子和多个第一连接端子,该音频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音频设备连接,移动终端的壳体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与移动终端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实现所述外部音频设备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信号的传输。因此,通过在移动终端的壳体表面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能够避免在壳体内开孔,即避免耳机孔的设置,移动终端的外观面保持完整,结构上的防水防尘和可靠性的设计更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播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的A-A’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的A-A’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与连接器的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部音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示屏通常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中所起到的作用为显示文本、图片、应用程序图标或者视频等内容。而伴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所设置的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在设置触控显示屏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用户在触控显示屏上进行拖拽、单击、双击、滑动等触控操作时,可以对用户的触控操作进行响应。
随着用户对所显示内容的清晰度以及精细度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移动终端采用尺寸较大的触控显示屏,以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但是,在设置尺寸较大的触控显示屏的过程中,发现移动终端前端所设置的前置摄像头、接近光传感器、听筒等功能器件会影响触控显示屏所能扩展到的区域。
通常移动终端包括前面板、后盖以及边框。在前面板包括上额区、中部屏幕区和下部按键区。通常,上额区设置有听筒出音孔以及前置摄像头等功能器件,中部屏幕区设置有触控显示屏,下部按键区设置有一到三个物理按键。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下部按键区被逐渐取消,原本设置在下部按键区的物理按键由触控显示屏中的虚拟按键替代。
一些移动终端,在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设置孔,将上额区设置的功能器件集中设置到孔内的方式来实现将原本的上额区扩展为触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以增大显示区域的面积,从而实现全面屏的效果。
但是,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的全面屏的移动终端,始终需要设置耳机孔,以便用户使用该耳机孔实现手机与耳机的连接。但是,该耳机孔的设置不仅破坏了整个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完整性,影响外观,而且在结构上设计也需要考虑防水和防灰尘,避免进水和堵孔,增加了壳体的设计成本。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移动终端和连接器,从而能够实现外部音频设备通过该连接器与移动终端连接时,可以不必在移动终端设置耳机孔,但仍然能够实现外部音频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播放系统,该系统包括:外部音频设备10、连接器20和移动终端30。外部音频设备10通过连接器20与移动终端30连接。其中,外部音频设备10可以是耳机、音箱等音频播放设备,也可以是麦克风等音频采集设备,当然还可以是具备麦克风的耳机等通话设备。
其中,连接器包括:音频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音频设备连接;多个第一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音频连接端子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外部音频设备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信号的传输。
请参阅图2和6,其中,图2至4示出了连接器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6示出了连接器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连接器20包括音频连接端子210,具体地,连接器20包括连接器壳体230,该连接器壳体230包括第一壳体部分2301和第二壳体部分2302,该第一壳体部分2301设有第一安装表面231,在该第一安装表面231开设有音频连接端子210。该音频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音频设备连接,具体地,该音频连接端子可以是音频设备的连接孔。具体地,可以是图2所示的耳机插孔,例如,可以是3.5mm耳机插孔;还可以是图3所示的type-c接口,还可以是图4所示的lightning接口,针对不同接口的音频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连接孔。
如图5所示,该连接器壳体230的第二壳体部分2302包括第二安装表面232,在该第二安装表面23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和所述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用于与移动终端30连接,从而实现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信号的传输,并且,该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能够将从移动终端30所获取的音频信号传输至音频连接端子,并通过音频连接端子将该音频信号传输至外部音频设备10,还可以将从外部音频设备10获取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频连接端子210和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传输至移动终端30。具体地,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一音频线与多个第一连接端子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麦克风触点221、第一右声道触点222和第一左声道触点224、第一检测触点223和第一接地触点225。具体地,所述第一麦克风触点221与所述第一接地触点225之间,依次为所述第一右声道触点222、第一检测触点223和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如图4所示,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麦克风触点221、第一右声道触点222和第一检测触点223、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和第一接地触点2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第一音频线包括多条连接线,具体地,可以包括第一左声道连接线、第一右声道连接线、第一麦克风连接线、第一检测信号连接线和第一接地线,则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一麦克风连接线与第一麦克风触点221连接,能够实现麦克风信号的传输,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一右声道连接线与第一右声道触点222连接,能够实现右声道信号的传输,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一左声道连接线与第一左声道触点224连接,能够实现左声道信号的传输,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一检测信号连接线与第一检测触点连接,以实现检测信号的传输。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可以是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230的表面的导电金属片。具体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为导电金属片时,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与连接器壳体230的第二安装表面232共面,从而使得该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在第二安装表面232上未凸出也未凹陷,而是与第二安装表面232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另外,图7示出了图6中的连接器20的第二壳体部分2302的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还可以包括导电金属针226和与所述导电金属针连接的弹性件241,所述导电金属针226包括顶端2261和底端2262。导电金属针226能够在连接器壳体230内移动,从而使得导电金属针226能够伸缩。具体地,弹性件241可以是一个弹簧,在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下,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音频连接端子210断开连接,而在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261被按下或者受到朝向连接器壳体230内部的外力的时候,即弹性件受到挤压的时候,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而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音频连接端子210接触,从而实现导电金属针226与音频连接端子210的导通。
具体地,当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6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弹性件被挤压且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器20还包括导电器件240,导电器件240设置在连接器壳体230的内部,该导电器件240与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导电器件240断开连接,进而使得导电金属针226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断开连接。当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6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弹性件被挤压且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导电器件240连接,进而使得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
而在施加在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621的外力消失时,例如,当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6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断开连接时,弹性件的弹性势能能够将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621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音频连接端子210断开连接。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器内包括多个滑动通道,每个第二连接端子对应一个滑动通道,该第二连接端子能够在所对应的滑动通道内滑动,在该滑动通道的顶端开口,该顶端开口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壳体上,第二连接端子的顶端2621能够从该顶端开口移出,导电器件240设置在滑动通道的底端,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能够靠近或远离导电器件240。在导电器件240与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之间设置有绝缘器件243,该绝缘器件243上设置弹性件241,滑动通道的靠近底端的底部位置处的内侧壁设置有导电层242,该导电层242与导电器件240连接。
当第二连接端子的顶端2621受到挤压,而导致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朝向导电器件240移动的时候,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与弹性件241相抵,弹性件241被挤压,且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与该导电层242连接,则第二连接端子通过导电层242与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此时,当第二连接端子的顶端2621受到的挤压力消失的时候,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远离导电器件240移动的时候,随着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的移动,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与导电层242不接触而断开连接,并且,弹性件241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二连接端子的底端2622朝向远离导电器件240的方向移动。
另外,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在连接器壳体230内部的最大移动距离取决于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音频连接端子210之间的间距,具体地,可以是最大移动距离取决于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导电器件240之间的间距,具体地,如图7所示,导电器件240可以是多个,并且其数量与第一连接端子220的数量一致,即导电金属针226与导电器件240数量相同,每个导电金属针226对应一个导电器件240,则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该导电金属针226对应的导电器件24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长度,其中,该第一长度为导电金属针226在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伸出连接器壳体230的长度,即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261与第二安装表面232的垂直距离。从而使得当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6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弹性件被挤压,所述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的移动距离等于该第一长度,从而使得在导电金属针226的底端2262与导电器件240接触时,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261恰好与第二安装表面232持平,即导电金属针226的顶端2261端面与第二安装表面232共面,从而能够减少连接器20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与移动终端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二者之间的间隙。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端子220为金属弹片。也就是说,该第一连接端子220为由弹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导电金属片,在初始状态下,金属弹片突出于连接器20的第二安装表面232,则此时,金属弹片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210断开连接,当金属弹片被挤压时,具体地,当金属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金属弹片处于挤压状态,且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而当该挤压消失的时候,即金属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断开连接时,金属弹片回复到初始状态,即与音频连接端子210断开连接。
具体地,如图8所示,连接器20还包括导电器件240,导电器件240设置在连接器壳体230的内部,该导电器件240与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当所述金属弹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金属弹片与导电器件240断开连接,进而使得金属弹片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210断开连接。当金属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金属弹片被挤压且金属弹片与导电器件240连接,进而使得金属弹片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210连接。
具体地,该连接器壳体230的第二安装表面232设置有多个开孔,金属弹片与导电器件240均设置于该开孔处,且每个开孔对应一个金属弹片和导电器件240,其中,导电器件240设置与连接器壳体230的内部,且位于该开孔处,金属弹片处于初始状态的时候,金属弹片凸出于第二安装表面232的表面,具体地,该金属弹片在初始状态下为半圆形,则该金属弹片的弧顶突出于第二安装表面232的表面。当金属弹片被挤压时,金属弹片朝向连接器壳体230的内部即开孔处形变,然后,金属弹片与导电器件240,以实现金属弹片与导电器件24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连接器与移动终端连接时,避免连接器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因外力,以及连接器或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发生移动而导致连接器与移动终端连接断开,可以设置紧固件将连接器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固定,具体地,连接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夹扣,用于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夹紧所述壳体,将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壳体固定。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第二连接端子突出于移动终端的表面,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夹扣夹紧第二连接端子的突出于壳体表面的部分,具体地,在后续实施例中介绍。
请参阅图9和10,其中,图10为图9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移动终端30包括壳体310、主板(图中未示出)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设置于所述壳体310表面的连接区域311,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用于与上述连接器20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用于将所述主板输出的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连接器20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
其中,主板集成有多个模块,该多个模块用于实现移动终端的多个功能。具体地,该主板上集成有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音频电路、输入模块和电源模块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相对于所述处理器来说,所有其他的组件均属于外设,所述处理器与这些外设之间通过多个外设接口相耦合。所述外设接口可基于以下标准实现: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GPIO)、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SPI)、内部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但不并限于上述标准。
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所述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所述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主板或主显示屏。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音频电路、听筒、音频接口、麦克风共同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具体地,所述音频电路从所述处理器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听筒。所述听筒将电信号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所述音频电路还从所述麦克风处接收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传输给所述处理器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音频数据可以从所述存储器处获取。此外,音频数据也可以存储至所述存储器。
另外,当移动终端连接外设音频设备时,移动终端通过上述的第二连接端子320与外设音频设备连接,则该上述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与主板的音频接口连接,所述音频电路从所述处理器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至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并且在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通过连接器20与外设音频设备连接的时候,该电信号能够传输至外设音频设备,当然,也可以通过外设音频设备获取音频数据。
所述输入模块可包括设置在主显示屏上的所述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所述触摸屏上或在所述触摸屏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所述触摸屏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其中,所述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所述触摸控制器;所述触摸控制器从所述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该触摸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所述处理器,并能接收所述处理器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所述触摸屏的触摸检测功能。
所述主显示屏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数字、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在一个实例中,所述触摸屏可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从而与所述显示面板构成一个整体。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处理器以及其他各组件提供电力供应。具体地,所述电源模块可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如电池或者交流电)、充电电路、电源失效检测电路、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灯以及其他任意与所述移动终端电力的生成、管理及分布相关的组件。
该壳体310包括中框、背板和前框,其中,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设置在前框,该中框将前框和背板连接,则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中框或背板,如图9所示,该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中框且靠近移动终端的底端的连接区域311。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该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中框的底侧的表面,当然,还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背板或中框的顶侧的表面或其他区域,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0所示,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第二麦克风触点321、第二右声道触点322和第二检测触点323、第二左声道触点324和第二接地触点325。具体地,所述第二麦克风触点321与所述第二接地触点325之间,依次为所述第二右声道触点322、第二检测触点323和第二左声道触点324。如图8所示,由壳体310的前框至背板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二麦克风触点321、第二右声道触点323、第二检测触点323、第二左声道触点324和第二接地触点3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板通过第二音频线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第二音频线包括多条连接线,具体地,可以包括第二左声道连接线、第二右声道连接线、第二麦克风连接线、第二检测信号连接线和第二接地线,则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二麦克风连接线与第二麦克风触点连接,能够实现麦克风信号的传输,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二右声道连接线与第二右声道触点连接,能够实现右声道信号的传输,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二左声道连接线与第二左声道触点连接,能够实现左声道信号的传输,音频连接端子通过第二检测信号连接线与第二检测触点连接,以实现检测信号的传输。
作为一种实时方式,第一麦克风触点221、第一右声道触点222、第一检测触点223、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和第一接地触点225的排列方式记为第一排布方式,第二麦克风触点321、第二右声道触点323、第二检测触点323、第二左声道触点324和第二接地触点325的排列方式记为第二排布方式,则第一排布方式与第二排布方式对应,即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与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的排布方式相同,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一麦克风触点221、第一右声道触点222、第一检测触点223、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和第一接地触点225沿一条直线排布,第二麦克风触点321、第二右声道触点323、第二检测触点323、第二左声道触点324和第二接地触点325也沿一条直线排布。
如图12和13所示,则在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0与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连接的时候,第一麦克风触点221与第二麦克风触点321连接,第一右声道触点222和第二右声道触点322连接,第一检测触点223和第二检测触点323连接,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和第二左声道触点324连接,第一接地触点225和第二接地触点325连接。
其中,第二检测触点323可以是一个测试端子。例如,可以是DET端子。而第一检测触点223可以是接地端。则在第二检测触点323与第一检测触点223连接时,该测试端子与接地端之间的测试信号被导通,从而移动终端的主板能够当前有连机器连接,进而能够判断当前有外设音频设备连接至移动终端。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和第二左声道触点324用于实现音频信号的左声道信号的传输,第一右声道触点222和第二右声道触点322用于实现音频信号的右声道信号的传输,第一麦克风触点221与第二麦克风触点321用于实现用户通过外设音频设备的麦克风录入的语音数据的收集。
另外,为了减少在移动终端的壳体310的表面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使得用户在握持移动终端的时候,影响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则可以将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设置为导电金属片,该导电金属片贴在移动终端的壳体310的连接区域311。
具体地,该导电金属片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连接区域311共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20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主板连接。因此,由于导电金属片的第一表面与连接区域共面,从而使得导电金属片与移动终端的壳体310共面,也就是说,该导电金属片未突出于所述壳体,也未凹陷与壳体310的表面,从而使得整个壳体310的结构更加完整,而外观更加美观。
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连接端子320为导电金属凹槽,即可以是在上述导电金属片的基础上,将第二连接端子320设置成凹槽的形状,该导电金属凹槽设置在壳体310的连接区域311,第二连接端子320为与所述导电金属凹槽匹配的导电金属凸起,当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0与所述连接器20连接时,所述导电金属凸起位于所述导电金属凹槽内,并与所述导电金属凹槽接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导电金属凹槽可以是圆弧形,则导电金属凸起的顶端形状也为半球形凸起,并且该导电金属凹槽的圆弧形的弧度与导电金属凸起的弧度相同,从而使得在导电金属凸起位于所述导电金属凹槽内时,导电金属凸起与导电金属凹槽形状匹配。
另外,为了保证连接器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以在移动终端设置固定件,从而能够在连接器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时候,将连接器和移动终端固定,还可以是在连接器也设置紧固件,从而该紧固件和固定件可以配合使用,以使在连接器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时候,将连接器和移动终端固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可以是在移动终端设置固定件330,并且在连接器设置紧固件250,则该固定件为第一磁铁,而该紧固件为第二磁铁,当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时,第一磁铁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磁铁吸附,将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器固定。具体地,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可以是设置多对。例如,在每个第一连接端子的旁边设置一个第二磁铁,在每个第二连接端子的叛变设置一个第一磁铁。
另外,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仅仅在连接器设置紧固件250,而在移动终端不设置固定件330。例如,该紧固件250为上述的夹扣,则第二连接端子可以突出移动终端的壳体的连接区域的表面一定高度,而该夹扣能够夹紧第二连接端子的突出移动终端的壳体表面的部分,从而能够夹紧该第二连接端子,以实现移动终端与连接器的连接牢固。
再者,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移动终端设置固定件330,而连接器不设置紧固件,并且,该固定件可以是上述夹扣,则该夹扣能够夹住第一连接端子的突出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二安装表面的部分,以实现移动终端与连接器的连接牢固。
再者,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移动终端设置多个固定件330,并且在连接器设置多个紧固件250,即同时包括上述的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夹扣。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音频设备10可以与连接器20作为两个分立的元件,使用的时候,外部音频设备10与连接器的音频连接端子连接,则如图15所示,该外部音频设备10包括音频设备本体11和音频连接头12,该音频连接头12能够与连接器的音频连接端子连接,具体地,该连接器的音频连接端子为耳机插孔,而外部音频设备10为耳机,则音频设备本体11为耳机本体,频连接头12而耳机插头,例如,可以是3.5mm耳机插头。其中,音频设备本体内包括外部音频设备的各个电路模块,具体地,可以是音频处理电路和供电模块等。
在使用的时候,以外部音频设备10为耳机为例,则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连接器的耳机插孔,然后将连接器的第一麦克风触点221与第二麦克风触点321连接,第一右声道触点222和第二右声道触点322连接,第一检测触点223和第二检测触点323连接,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和第二左声道触点324连接,第一接地触点225和第二接地触点325连接,从而实现耳机与移动终端的连接,则用户能够通过该耳机获取移动终端输出的音频信号,并且能够通过耳机的麦克风录入语音信号至移动终端。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外部音频设备10的音频设备本体与连接器20构成一个完整的元件,即为音频设备100。如图16所示,音频设备100包括音频设备本体11和连接器20,所述音频设备本体11与所述连接器20的音频连接端子连接,构成一个音频设备。
在使用的时候,以音频设备100为耳机为例,则用户将音频设备100的连接器20的第一麦克风触点221与第二麦克风触点321连接,第一右声道触点222和第二右声道触点322连接,第一检测触点223和第二检测触点323连接,第一左声道触点224和第二左声道触点324连接,第一接地触点225和第二接地触点325连接,从而实现耳机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音频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音频设备连接;
多个第一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音频连接端子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外部音频设备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信号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麦克风触点、第一右声道触点和第一左声道触点、第一检测触点和第一接地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为金属弹片;
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金属弹片处于挤压状态,且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导电金属针和与所述导电金属针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导电金属针包括顶端和底端;
当所述导电金属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所述弹性件被挤压且所述导电金属针的底端与所述音频连接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夹扣,用于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时,夹紧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将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壳体固定。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主板;
多个第二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的连接区域,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与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连接器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实现所述主板与所述连接器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的音频信号的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连接区域共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主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为导电金属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为与所述导电金属凹槽匹配的导电金属凸起,当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时,所述导电金属凸起位于所述导电金属凹槽内,并与所述导电金属凹槽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第二麦克风触点、第二右声道触点和第二左声道触点、第二检测触点和第二接地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用于当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时,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磁铁吸附,将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器固定。
11.一种音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设备本体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连接器,所述音频设备本体与所述连接器的音频连接端子连接。
CN201920789966.6U 2019-05-28 2019-05-28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Active CN210074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966.6U CN210074352U (zh) 2019-05-28 2019-05-28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966.6U CN210074352U (zh) 2019-05-28 2019-05-28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4352U true CN210074352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5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9966.6U Active CN210074352U (zh) 2019-05-28 2019-05-28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4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79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display with switch
CN212229529U (zh) 集成声卡功能的多功能扩展坞
CN211928482U (zh) 电子设备
US11431181B2 (en) Wireless sound output device with charging function
WO2016201688A1 (zh) 用户设备
CN11067915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557471A (zh) 移动终端
US10331596B2 (en) USB type-C connector with a secondary port
CN109525919B (zh) 开关机控制装置、开关机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9913088U (zh)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CN107317138B (zh) 一种耳机插座组件及移动终端
US10439326B2 (en) Button structure and terminal applying same
CN207543153U (zh) 移动终端
CN211928483U (zh) 电子设备
US10997109B2 (en) Device with USB port
CN210074352U (zh)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CN109684241B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设备
CN209913193U (zh)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音频设备
CN207802275U (zh) 触摸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06961791B (zh) 一种模块化组件及移动终端
KR102032281B1 (ko) 터치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213024150U (zh) 电子设备
CN116156373B (zh) 耳机
CN213423810U (zh) 一种新型扩展坞
CN11040173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