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2086U -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2086U
CN210072086U CN201920280263.0U CN201920280263U CN210072086U CN 210072086 U CN210072086 U CN 210072086U CN 201920280263 U CN201920280263 U CN 201920280263U CN 210072086 U CN210072086 U CN 210072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hallow sea
platform
situ
beach sha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802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永刚
段志刚
刘晓磊
魏志明
马彬
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oastal Defense Engineering Design Naval Academ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oastal Defense Engineering Design Naval Academ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oastal Defense Engineering Design Naval Academ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oastal Defense Engineering Design Naval Academ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riority to CN2019202802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2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2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2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包括平台船、滩浅海触探单元、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和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滩浅海触探单元包括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和滩浅海动力触探装置;平台船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依托搭载多种海洋工程地质测试仪器,实现对指定海域工程地质性质快速测量,即可以停在水面做一个固定平台,又可以进行跑航测试测流动参数,能够短时间内对同一区域做多种工程地质参数进行测量,实现20m水深范围以浅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快速综合的调查,量测参数包括水深、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原位沉积物土力学参数等,对测试区域做出更加可靠的工程地质评估,极大的提高在不同海域测试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地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背景技术
滩浅海主要指20米水深范围以浅的沿海滩涂、潮间带和浅海地带,其具有重要的科研、经济与军事价值,不仅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阵地,滩海工程建设基地,也是国家海防设施部署的战略营地。
海洋工程地质原位测量是获取工程地质性质最直接最可靠的系统。当前海洋工程地质原位测量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滩浅海特殊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受波浪和潮汐影响较大,滩浅海的区域存在潮间带,退潮时为滩涂,无法使用船只等其他手段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涨潮时较浅,较大船只无法进入此区域进行调查,鲜有针对滩浅海的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测量系统。
现有的大部分浅海域测试勘探平台均为桩式设计,能够进行静力触探等定点的勘探调查,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653860A】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浅海域测试勘探平台,其结构设计虽然稳定性好,但是还是面临传统测量平台设备拆卸组装困难、整体运移和更换勘探地点困难的问题,同时受平台尺寸影响很难搭载多种设备,且仅能进行定点勘察;另外,申请公布号为【CN103469775A】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水上可移动升降式多功能工作平台,其可以适应水上恶劣风浪条件下的施工,可以根据海洋工程建设的需要很方便的移动到施工位置,并且不受风浪影响,但是,其同样仅能进行静力触探调查,无法对该区域做出综合评价和综合数据的获取。
故而,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亟待提出一种能够在滩浅海区域既进行跑航测试又进行定点测试的综合测量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可对同一滩浅海区域同时进行多参数测量,实现仪器稳定下放回收,降低海况影响,免除了测量平台的组装转移的步骤,而且可短时间对多个海域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包括平台船、滩浅海触探单元、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和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所述滩浅海触探单元包括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和滩浅海动力触探装置;
所述平台船包括船体以及设置在船体上的缆绳、月池、起吊装置、摆臂起吊车和沉积物实验室,月池设置在船体的中间,月池上配设有盖板,起吊装置采用固定式龙门绞车并通过缆绳导向,摆臂起吊车设置在船尾处,在船体的两侧还是设置有托臂,所述平台船用于搭载下放和回收滩浅海触探单元、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和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同时对取样沉积物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且所述平台船前后抛锚后可静止于海面;
所述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实现对沉积物的强度测试,包括安装框架、贯入单元、控制舱和液压单元,所述贯入单元和液压单元与控制舱电连接,所述液压单元用以为贯入单元提供动力,所述贯入单元包括探杆及探杆升降机构,探杆升降机构与探杆相连,并在控制舱控制下实现探杆的上下移动;
所述滩浅海动力触探单元采用自由下落式CPT,自下而上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贯入探杆、配重、耐压控制舱及释放器;所述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采用箱式取样器,并基于重力贯入沉积物的方式进行采样;所述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包括海底地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双频测深仪和侧扫声呐,以对测试区域海底地形地貌、地层情况水深情况进行快速、精细化测量;所述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包括坐底式观测平台及设置在其上的观测传感器,所述坐底式观测平台包括顶部矩形框架及底部四脚架,所述观测传感器包括自容式波潮仪和海流计。
进一步的,所述探杆升降机构包括滑轮机构和贯入油缸,所述滑轮机构包括升降框架、滑轮组和传动钢缆,所述滑轮组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框架上部的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升降框架下部的第二定滑轮以及设置在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之间的两组动滑轮,升降框架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动滑轮可沿所述滑槽上下运动,第一定滑轮与其中一组动滑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钢缆相连,第二定滑轮与另一组动滑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钢缆相连;
所述升降框架上还设置有滑轨以及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的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上夹持气缸,升降框架的下方设置有下夹持气缸,所述上夹持气缸和下夹持气缸用以夹持所述探杆;且第一传动钢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板的上侧相连,第二传动钢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板的下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包括第一水下船体和第二水下船体,第一水下船体和第二水下船体沿平台船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并通过加强架构相连,整个船体采用独特的流线型设计在两个分离的水下船体上部用加强构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船舶”的“双体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能够在一级至三级海况下正常作业,在水深小于1m的潮滩环境下,平台船可用拖车拖动,至目标点,水深大于1m的环境,平台可直接开至目标点,开展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长20m,宽6m,中间月池尺寸为2.2m×2m,平台船排水量为20吨,吃水1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第一定滑轮和两组第二定滑轮均水平设置,两组动滑轮上下设置,采用液压驱动滑轮组合的行程放大机构,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高度,提高了设备在海底的稳定性,最大贯入深度可达20m。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架整体外形设计为六棱柱框架结构,安装框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安装框架的整体高度不大于1500mm,更适合滩浅海特殊的工程地质环境,以保障设备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还包括与控制舱电连接的传感器单元和动力电池舱,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用以检测静力触探单元下放姿态的姿态传感器和高度计以及检测探杆贯入状态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动力电池舱用以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耐压控制舱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导流罩,以减少设备在贯入过程中由于水流波浪造成的旋转和倾斜,保证设备垂直贯入海底,获取有效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矩形框架的高度可调,底部四脚架的下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并设有配重,以保证四脚架在海床上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方案依托平台船,搭载多种测量仪器,可短时间对同一区域做多种工程地质参数测量,综合多种参数,能够实现20m水深范围以浅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快速综合的调查,量测参数包括水深、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原位沉积物土力学参数等,可对测试区域做出更加可靠的工程地质评估,极大的提高了在不同海域测试的效率;
平台船船体采用独特的流线设计以及在两个分离的水下船体上部用加强构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船舶的双体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能够在一级至三级海况下正常作业,极大的降低了海况的测量的影响;另外,结合月池结构设计,可以将静力触探装置垂直下放至水下,不需悬臂吊出,且月池上固定龙门绞车便于安装静力触探探杆及线缆的输送;并且可以在涨潮时进行走航式工程地质调查,退潮时进行定点的调查。其次,与现有的浅海域测试勘探平台相比,其具有可移动、调查面广、获取数据类型丰富等特点,通过调查可以获取调查区域原位土样品和力学参数,能够结合原位样品与水动力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该调查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滩浅海工程地质勘察与工程设施设计维护,有效降低调查成本、提高调查速率、缩短调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平台船及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安装框架后的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去掉安装框架后的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探杆升降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FF-CPT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观测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依托搭载多种海洋工程地质测试仪器的平台船,实现对指定海域工程地质性质快速测量,即可以停在水面做一个固定平台,又可以跑航测试测流动参数,具体的,所述调查平台包括平台船、滩浅海触探单元、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和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所述滩浅海触探单元包括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和滩浅海动力触探装置;
所述平台船用于搭载下放回收各种测试和勘探设备,同时对取上来的沉积物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且所述平台船前后抛锚后可静止于海面;
所述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实现对沉积物的强度测试,包括安装框架200、贯入单元、控制舱220和液压单元,所述贯入单元和液压单元与控制舱电连接,所述液压单元用以为贯入单元提供动力,如图2-4所示,所述贯入单元包括探杆202和探杆升降机构,所述探杆202 的下方设置有探头201,所述探杆升降机构与探杆202相连,并在控制舱控制下实现探杆202 的上下移动;所述探杆升降机构包括滑轮机构和贯入油缸211,所述滑轮机构包括升降框架 205、滑轮组和传动钢缆,探杆通过一导向套204设置在升降框架上;所述滑轮组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框架205上部的第一定滑轮206、设置在升降框架205下部的第二定滑轮207以及设置在第一定滑轮206和第二定滑轮207之间的两组动滑轮208,升降框架205的两侧设置有滑槽209,所述动滑轮208可沿所述滑槽209上下运动,第一定滑轮206与其中一组动滑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钢缆210相连,第二定滑轮207与另一组动滑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钢缆 212相连;
所述升降框架205上还设置有滑轨213以及沿所述滑轨213上下滑动的导向板214,导向板214上设置有上夹持气缸215,升降框架205的下方设置有下夹持气缸216,所述上夹持气缸215和下夹持气缸216用以夹持所述探杆202;且第一传动钢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板214的上侧相连,第二传动钢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板214的下侧相连。
所述贯入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滑轮206、第二定滑轮207和动滑轮208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第一定滑轮206和两组第二定滑轮207均水平设置,两组动滑轮208上下设置,探杆贯入时,贯入油缸活塞杆伸出,通过传动钢缆和整个滑轮组带动导向板向下运动,固定在导向板上的夹持机械手带动探杆缓慢匀速插入沉积物中,插入深度由位移传感器测量,探杆上提时,油缸活塞杆缩回,导向板向上运动,即可将探杆提出沉积物,探杆升降机构采用液压缸驱动滑轮组合的行程放大机构,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高度,提高了设备在海底的稳定性。所述控制舱包括耐压密封舱和相关控制电路,主要用于控制探杆的上下行动作和供电切换,并实现采集、控制信号与作业船甲板显控单元的实时通信,所述静力触探单元还包括与控制舱电连接的传感器单元和动力电池舱,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用以检测静力触探单元下放姿态的姿态传感器和高度计以及检测探杆202贯入状态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动力电池舱用以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电源。密封舱针对不同的水下耐压部件功能要求,采用适当的耐压结构和密封设计,对动力电池舱采用压力补偿自平衡设计,对水下电子设备采用耐压壳体式承载结构;控制电路以微处理器为信息处理控制中心,通过电缆及水密接插件与相应传感器、控制对象连接,完成对上位机动作指令的执行,并完成水下模拟量、数字量和频率信号的采集、存储和上传,本设计采用以STM32F103型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技术完成水下实时测控电路的设计。
所述液压单元主要用于实现锚杆及探杆的贯入,包括深水直流电机和液压泵,控制舱发出指令控制各电磁阀完成设备工作,液压单元的压力传感器测量的系统压力可以用来计算贯入力,贯入油缸的位移传感器及探杆位移传感器测量的参数,可检测探杆下插深度,当探杆下插到设定深度或工作压力时,由作业船的甲板操纵平台根据当前检测的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并下发下一步操作指令,直至全部工作完成。
其中,安装框架200整体外形设计为六棱柱框架结构,以提高机体框架稳定性,安装框架200的各侧面上设置有通孔,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结构,且更适合滩浅海特殊的工程地质环境,所述安装框架200的顶部设置有吊环203,可用于与固定龙门式绞车上的缆绳相连,安装框架的底部对应设置有6根锚杆(图中未示意),在设备座底后锚杆贯入沉积物,可防止设备在作业时移动,根据设备的探测深度要求及控制舱和液压单元等部件的结构,根据设备的探测深度要求以及控制单元和水下动力单元等部件的结构,本实施中安装框架尺寸设计为 1740mm(对角)×1450mm(对边),安装框架的总体高度为1500mm。另外,在安装框架上还设置有与控制舱电连接的摄像照明装置,所述摄像照明装置包括摄像机218和照明系统219,摄像机和照明系统的角度均可调。
本实施例中,所述滩浅海动力触探单元采用自由下落式CPT(FF-CPT)完成,如图6所示,滩浅海动力触探单元自下而上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贯入探杆304、配重303、耐压控制舱 302及释放器,耐压密封舱30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导流罩301,贯入探杆304的下方设置有贯入探头305,所述贯入探头用以采集贯入过程中的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等数据,以满足滩浅海调查需要;为保证对滩浅海各种底质海域进行调查,并配备了可增减配重,以增大或降低设备重量,满足调查需要;耐压控制舱采用分层设计结构,从上至下包括电源控制层、加速度姿态传感器层和数据采集层,其内对应的设置有供电单元、数据存储与控制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通过耐压控制舱实现对设备下落及贯入过程进行记录,从而得到贯入深度及设备贯入状态等信息;导流罩可减少设备在贯入过程中由于水流波浪造成的旋转和倾斜,保证设备垂直贯入海底,获取有效数据。贯入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加速度数据,经姿态校正与二次积分可推算位移,进而可知不同时刻FF-CPT贯入海床的深度,通过与相同时刻数据采集单元所测的侧摩阻力、锥尖阻力、孔隙水压力等数据一一对应,可知不同海床深度处的侧摩阻力、锥尖阻力、孔隙水压力等数据,最终实现海底浅层沉积物强度原位快速测试。
所述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采用箱式取样器,采用重力贯入沉积物的方式进行采样,安置于平台船月池处,根据需求调用,使用时将取样器通过月池下方至海底,取样结束后回收至甲板进行样品采集;箱式取样器是为专为表层沉积物调查而设计的底质取样设备,适用于各种河流、湖泊、港口、海洋等不同水深条件下各种表层底质的取样工作,并可取到多达20cm 深的上覆水样,现已广泛用于表层沉积物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物探验证调查、矿物调查、生物及地球化学调查,取样成功率较蚌式采泥器大大提高(在“铁板砂”地区也可达到90%以上的一次取样成功率),取样器开口尺寸0.1m2,设备重量200kg。
所述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包括海底地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双频测深仪和侧扫声呐,可对测试区域海底地形地貌、地层情况水深情况进行快速、精细化测量。其中,侧扫声呐与双频测深仪分辨率高达1cm;探测深度不小于120m,分辨率不小于30cm。
所述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包括坐底式观测平台及设置在其上的观测传感器,如图7所示,所述坐底式观测平台包括顶部矩形框架401及下部四脚架402,矩形框架的高度可调,观测传感器安装在顶部矩形框架内,四脚架的底部设置有圆盘403,圆盘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并配设有配重,以保证四脚架在海床上的稳定性。所述观测传感器包括自容式波潮仪和海流计,以完成目标海域的水动力情况的快速测量;同时预留功能设计,可添加搭载多种水动力及泥沙动力观测传感器可搭载相关仪器(声学多普勒海流计-ADCP、高频海流计-ADV、侵蚀淤积探测仪、悬浮泥沙浓度剖面仪、孔压计等)直接坐底于沉积物表面,长期观测波浪、海流、潮汐、侵蚀淤积、悬浮泥沙、孔压等海洋及泥沙动力参数,分析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性质在真实海洋环境作用下的动态变化。
本实用新型所述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测量系统,针对性强,稳定性高,获取的数据全面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船采用独特的流线型双体船设计,包括船体100、缆绳102、月池 103、起吊装置104、摆臂起吊车105和沉积物实验室106等,所述月池103设置在船体的中间,月池103上配设有盖板,以放置静探主机,中间设计起吊装置104,所述起吊装置104采用固定式龙门绞车,双缆起吊,并配置缆绳导向,可防止设备打转并限制设备通过月池口时的平移,起吊能力两吨。上述所述的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108、原位沉积物取样器、FF-CPT和搭载海洋动力观测设备的坐底式观测平台都可以通过固定龙门绞车104和缆绳102从月池 103下放至海底。沉积物取样器取上样品后可在沉积物力学性质实验室106做简单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的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双频测深仪、侧扫声呐等设备都可以通过船尾摆臂起吊车105下放至水中,通过缆绳与托臂107连接,实现对海底的跑航测试,所述托臂107设计在船体两侧,避免了船尾发动机形成的漩涡对测试的影响;摆臂起吊车105设计在船尾处,可将船上的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从船尾处摆出船体,下放至海底,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十字板剪切强度测量设备)从船尾处摆出船体,下放至海底;平台船设有沉积物测试实验室,以对现场获取的沉积物样品完成一部分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另外,平台船设计装配各类仪器设备的空间结构,静力触探装置、沉积物取样器等均由月池下放至海底,设计以上设备在船甲板月池处的布放空间位置,以及各类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设备的使用安装及闲置位置。
为满足走航式调查和定点调查的需求,本实施例中优选船体长20m,宽6m,中间月池尺寸2.2m×2m,平台船设计排水量20吨,吃水1m,船载发电机可提供380V/50Hz,不小于8kw 系统用电,船体发动机采用汽油或柴油发动机,设计船速5节。整个船体采用独特的流线型设计在两个分离的水下船体上部用加强构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船舶”的“双体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能够在一级至三级海况下正常作业,在水深小于1m的潮滩环境下,平台船可用拖车拖动,至目标点,水深大于1m的环境,平台可直接开至目标点,开展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
总之,本方案所提出的调查平台的设计可以排除外界环境干扰,精准的到达浅滩目标区域,既可以走航测量,又可以抛锚固定,当做一个固定平台来测试;故而,该平台可以搭载多种仪器,实现目标区域多种参数测量。跑航测试时:通过搭载海底地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双频探测仪、侧扫声呐等设备完成,可对测试区域海底地形地貌、地层情况、水深情况进行快速、精细化测量;固定平台测试时:结合滩浅海静力触探和滩浅海动力触探,用沉积物原位取样器取样,可在船上的实验室进行土样性质测试,水动力原位观测部分,水动力原位观测基于坐底式观测平台,坐底式观测平台搭载自容式波潮仪、海流针,可完成目标海域的水动力情况的快速测量。可广泛应用于滩浅海工程地质勘察与工程设施设计维护,并有效降低调查成本、提高调查速率、缩短调查周期,具有广泛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船、滩浅海触探单元、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和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所述滩浅海触探单元包括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和滩浅海动力触探装置;
所述平台船包括船体(100)以及设置在船体上的缆绳(102)、月池(103)、起吊装置(104)、摆臂起吊车(105)和沉积物实验室(106),月池(103)设置在船体(100)的中间,月池(103)上配设有盖板,起吊装置(104)采用固定式龙门绞车并通过缆绳导向,摆臂起吊车(105)设置在船尾处,在船体的两侧还是设置有托臂(107),所述平台船用于搭载下放和回收滩浅海触探单元、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和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同时对取样沉积物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且所述平台船前后抛锚后可静止于海面;
所述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实现对沉积物的强度测试,包括安装框架(200)、贯入单元、控制舱(220)和液压单元,所述贯入单元和液压单元与控制舱电连接,所述液压单元用以为贯入单元提供动力,所述贯入单元包括探杆(202)及探杆升降机构,探杆升降机构与探杆(202)相连,并在控制舱控制下实现探杆(202)的上下移动;
所述滩浅海动力触探单元采用自由下落式CPT,自下而上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贯入探杆、配重、耐压控制舱及释放器;所述原位沉积物取样单元采用箱式取样器,并基于重力贯入沉积物的方式进行采样;所述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单元包括海底地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双频测深仪和侧扫声呐,以对测试区域海底地形地貌、地层情况水深情况进行快速、精细化测量;所述水动力原位观测单元包括坐底式观测平台及设置在其上的观测传感器,所述坐底式观测平台包括顶部矩形框架及底部四脚架,所述观测传感器包括自容式波潮仪和海流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杆升降机构包括滑轮机构和贯入油缸(211),所述滑轮机构包括升降框架(205)、滑轮组和传动钢缆,所述滑轮组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框架(205)上部的第一定滑轮(206)、设置在升降框架(205)下部的第二定滑轮(207)以及设置在第一定滑轮(206)和第二定滑轮(207)之间的两组动滑轮(208),升降框架(205)的两侧设置有滑槽(209),所述动滑轮(208)可沿所述滑槽(209)上下运动,第一定滑轮(206)与其中一组动滑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钢缆(210)相连,第二定滑轮(207)与另一组动滑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钢缆(212)相连;
所述升降框架(205)上还设置有滑轨(213)以及沿所述滑轨(213)上下滑动的导向板(214),导向板(214)上设置有上夹持气缸(215),升降框架(205)的下方设置有下夹持气缸(216),所述上夹持气缸(215)和下夹持气缸(216)用以夹持所述探杆(202);且第一传动钢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板的上侧相连,第二传动钢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板的下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00)包括第一水下船体和第二水下船体,第一水下船体和第二水下船体沿平台船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并通过加强架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00)长20m,宽6m,中间月池(103)尺寸为2.2m×2m,平台船排水量为20吨,吃水1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206)、第二定滑轮(207)和动滑轮(208)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第一定滑轮(206)和两组第二定滑轮(207)均水平设置,两组动滑轮(208)上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00)整体外形设计为六棱柱框架结构,安装框架(20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且安装框架的整体高度不大于1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滩浅海静力触探装置还包括与控制舱电连接的传感器单元和动力电池舱(217),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用以检测静力触探单元下放姿态的姿态传感器和高度计以及检测探杆(202)贯入状态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动力电池舱用以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控制舱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导流罩。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矩形框架的高度可调,底部四脚架的下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并设有配重。
CN201920280263.0U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Active CN210072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0263.0U CN210072086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0263.0U CN210072086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2086U true CN210072086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0263.0U Active CN210072086U (zh) 2019-03-06 2019-03-06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20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722A (zh) * 2019-03-06 2019-06-1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CN111610526A (zh) * 2020-04-28 2020-09-0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
GB2583180A (en) * 2019-03-06 2020-10-21 Ocean Univ China Second-generation in-situ test device for strength of shallow water sedimen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722A (zh) * 2019-03-06 2019-06-1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GB2583180A (en) * 2019-03-06 2020-10-21 Ocean Univ China Second-generation in-situ test device for strength of shallow water sediment
GB2583180B (en) * 2019-03-06 2021-10-27 Ocean Univ China Second-generation in-situ test device for strength of shallow water sediment
CN111610526A (zh) * 2020-04-28 2020-09-0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
CN111610526B (zh) * 2020-04-28 2023-12-12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床蚀积动态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3485B (zh) 第二代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
CN109870722A (zh)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EP3351973B1 (en) Long-term seabed-based multi-point 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CN107631720B (zh) 海底沙波原位实时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07328552B (zh) 一种海底界面层动态变化原位观测系统
CN106802132B (zh) 一种贯入式多功能海底沉积物原位观测探杆
JP6941907B1 (ja) 内部波発達エリアに使用される海底サンドウェーブの長期観測装置及び観測方法
CN209894604U (zh) 一种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测试系统
CN210072086U (zh) 一种滩浅海工程地质性质原位综合调查平台
CN109579801B (zh) 基于电阻率探杆的多级贯入式海底沙波原位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09579802B (zh) 一种多级贯入式海底沙波原位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03439082B (zh) 新型浮式海上多功能试验平台
CN108267126A (zh) 深海内波对海底沉积物再悬浮量的观测系统及方法
CN109883841B (zh) 一种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测试系统
CN103144751B (zh) 一种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1913233B (zh) 适用于陆坡区的自调节液压静力贯入装置的贯入方法
CN115588276B (zh) 一种海洋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警站及监测预警方法
CN203078741U (zh) 一种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
CN107700458A (zh) 用于海洋超软土原位测试的梨形扩底全流触探探头
CN107063196A (zh) 基于压力计的海底沙波迁移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10206007A (zh) 一种海底沉积物原位测试装置
CN104369838B (zh) 自升式连体潜标测量系统
CN209795762U (zh) 第二代滩浅海沉积物强度原位检测装置
Lu et al. Offshore cone penetration tes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ull water-depth geological surveys
Meunier et al. First tests of Penfeld: a new seabed penetrom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