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7551U -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7551U
CN210067551U CN201920713802.5U CN201920713802U CN210067551U CN 210067551 U CN210067551 U CN 210067551U CN 201920713802 U CN201920713802 U CN 201920713802U CN 210067551 U CN210067551 U CN 210067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tage
base
platform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38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勇
田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Fengche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Fengche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Fengche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Fengche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38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7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7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7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包括底座、安装架、支撑杆和小舞台,所述底座的中部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中部贯穿有下端与底座焊接固定的限位柱,所述安装架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且安装架的上端内侧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端中部贯穿有随动杆,且随动杆的外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安装架的上表面相连接,且支撑杆的内侧表面预留有防脱槽,所述小舞台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支撑杆的上端相连接。该多功能特效舞台,结构简单,且站台在调整过程中足够稳定,保证了站台上演员的安全,且在调整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保证了演出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效舞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背景技术
舞台是一种用于表演同时方便观众更加清楚的观察到演员的设备,随着观众要求的不断提高,舞台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目前表演多采用多功能特效舞台,提高演出效果,但是目前使用的多功能特效舞台仍存不足之处;
比如目前使用的多功能特效舞台结构复杂,站台在调整过程中不够稳定,给演员带来安全隐患,且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影响演出的正常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多功能特效舞台结构复杂,站台在调整过程中不够稳定,给演员带来安全隐患,且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影响演出正常进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包括底座、安装架、支撑杆和小舞台,所述底座的中部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上的驱动电机,并且驱动电机的上端安装有与支撑柱构成啮合连接的齿盘,所述支撑柱的中部贯穿有下端与底座焊接固定的限位柱,且限位柱的上端嵌套有中心舞台,所述安装架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且安装架的上端内侧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的内端与支撑柱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外端中部贯穿有随动杆,且随动杆的外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安装架的上表面相连接,且支撑杆的内侧表面预留有防脱槽,所述小舞台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支撑杆的上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心舞台与支撑柱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中心舞台与限位柱构成滑动结构,并且限位柱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关于随动杆对称设置,且随动杆呈“T”型结构,并且随动杆与调节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而且随动杆外端的滚轮与防脱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小舞台单体之间组合构成正方形结构,且小舞台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随动杆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小舞台包括站台、连接杆、空腔、滚珠和拼接杆,站台的外侧表面一体化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中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外端嵌入式安装有滚珠,站台与固定有连接杆的相邻的侧面一体化设置有拼接杆,拼接杆与连接杆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拼接杆的竖直截面呈“T”型结构,且拼接杆的内端与空腔卡合连接,并且拼接杆的外表面与滚珠的外表面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特效舞台,结构简单,且站台在调整过程中足够稳定,保证了站台上演员的安全,且在调整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保证了演出的正常进行;
1、通过站台、连接杆和拼接杆组合构成正方形结构,保证了站台在调整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晃动的现象,保证了站台上演员的安全,且结构简单;
2、通过滚珠保证了拼接杆在空腔内滑动的稳定性,避免了卡死现象的出现,避免了出现故障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
3、通过随动杆两侧的支撑杆将安装架与站台连接在一起,保证了站台运动时的稳定性,同时随动杆通过滚轮与支撑杆内壁上的防脱槽卡合连接,保证了随动杆带动支撑杆运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舞台与支撑柱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滚轮与随动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小舞台与支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小舞台单体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柱;3、驱动电机;4、齿盘;5、限位柱;6、中心舞台;7、安装架;8、调节杆;9、随动杆;10、滚轮;11、支撑杆;12、防脱槽;13、小舞台;1301、站台;1302、连接杆;1303、空腔;1304、滚珠;1305、拼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包括底座1、支撑柱2、驱动电机3、齿盘4、限位柱5、中心舞台6、安装架7、调节杆8、随动杆9、滚轮10、支撑杆11、防脱槽12和小舞台13,底座1的中部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1上的驱动电机3,并且驱动电机3的上端安装有与支撑柱2构成啮合连接的齿盘4,支撑柱2的中部贯穿有下端与底座1焊接固定的限位柱5,且限位柱5的上端嵌套有中心舞台6,安装架7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且安装架7的上端内侧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调节杆8,并且调节杆8的内端与支撑柱2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调节杆8的外端中部贯穿有随动杆9,且随动杆9的外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10,支撑杆11的下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安装架7的上表面相连接,且支撑杆11的内侧表面预留有防脱槽12,小舞台13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支撑杆11的上端相连接,小舞台13包括站台1301、连接杆1302、空腔1303、滚珠1304和拼接杆1305,站台1301的外侧表面一体化设置有连接杆1302,连接杆1302的中部开设有空腔1303,空腔1303的外端嵌入式安装有滚珠1304,站台1301与固定有连接杆1302的相邻的侧面一体化设置有拼接杆1305,拼接杆1305与连接杆1302垂直设置;
如图1和图2中中心舞台6与支撑柱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中心舞台6与限位柱5构成滑动结构,并且限位柱5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方便了中心舞台6的升降,如图1、图3和图4中支撑杆11关于随动杆9对称设置,且随动杆9呈“T”型结构,并且随动杆9与调节杆8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而且随动杆9外端的滚轮10与防脱槽12卡合连接,保证了随动杆9能够带动防脱槽12稳定的转动;
如图5中小舞台13单体之间组合构成正方形结构,且小舞台13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随动杆9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合,方便了小舞台13的合并和展开,拼接杆1305的竖直截面呈“T”型结构,且拼接杆1305的内端与空腔1303卡合连接,并且拼接杆1305的外表面与滚珠1304的外表面相贴合,保证了拼接杆1305在空腔1303中滑动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功能特效舞台时,首先将底座1固定在预定的位置,通过驱动电机3带动与支撑柱2构成啮合连接的齿盘4进行转动,带动支撑柱2进行转动,由于中心舞台6与支撑柱2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从而使中心舞台6进行升降,对其高度进行调整,同时由于调节杆8与支撑柱2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从而使调节杆8进行转动,随动杆9与调节杆8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从而使随动杆9在调节杆8内伸缩,从而使随动杆9带动支撑杆11进行转动,随动杆9通过外端的滚轮10与支撑杆11内壁上的防脱槽12卡合连接,保证了支撑杆11跟随随动杆9转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杆11的转动,带动站台1301跟随运动,使拼接杆1305在空腔1303中滑动,通过滚珠1304与空腔1303的外表面相贴合,减小了空腔1303受到的摩擦力,保证了空腔1303运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拼接杆1305、站台1301和连接杆1302组合构成正方形结构,保证了站台1301不会出现倾斜,保证了站台1301能够时刻保持水平,保证了该舞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这就是该多功能特效舞台的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包括底座(1)、安装架(7)、支撑杆(11)和小舞台(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部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1)上的驱动电机(3),并且驱动电机(3)的上端安装有与支撑柱(2)构成啮合连接的齿盘(4),所述支撑柱(2)的中部贯穿有下端与底座(1)焊接固定的限位柱(5),且限位柱(5)的上端嵌套有中心舞台(6),所述安装架(7)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且安装架(7)的上端内侧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调节杆(8),并且调节杆(8)的内端与支撑柱(2)上端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杆(8)的外端中部贯穿有随动杆(9),且随动杆(9)的外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10),所述支撑杆(11)的下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安装架(7)的上表面相连接,且支撑杆(11)的内侧表面预留有防脱槽(12),所述小舞台(13)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支撑杆(11)的上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舞台(6)与支撑柱(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中心舞台(6)与限位柱(5)构成滑动结构,并且限位柱(5)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关于随动杆(9)对称设置,且随动杆(9)呈“T”型结构,并且随动杆(9)与调节杆(8)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而且随动杆(9)外端的滚轮(10)与防脱槽(12)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舞台(13)单体之间组合构成正方形结构,且小舞台(13)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随动杆(9)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舞台(13)包括站台(1301)、连接杆(1302)、空腔(1303)、滚珠(1304)和拼接杆(1305),站台(1301)的外侧表面一体化设置有连接杆(1302),连接杆(1302)的中部开设有空腔(1303),空腔(1303)的外端嵌入式安装有滚珠(1304),站台(1301)与固定有连接杆(1302)的相邻的侧面一体化设置有拼接杆(1305),拼接杆(1305)与连接杆(1302)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杆(1305)的竖直截面呈“T”型结构,且拼接杆(1305)的内端与空腔(1303)卡合连接,并且拼接杆(1305)的外表面与滚珠(1304)的外表面相贴合。
CN201920713802.5U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Active CN210067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3802.5U CN210067551U (zh)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3802.5U CN210067551U (zh)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7551U true CN210067551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3802.5U Active CN210067551U (zh) 2019-05-18 2019-05-18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7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2674U (zh) 一种计算机信息工程用信息展示装置
CN109680609B (zh) 一种跨障机构、移动小车及声屏障立柱螺栓巡检装置
CN210067551U (zh) 一种多功能特效舞台
CN109319573A (zh) 一种轨道交通电缆的移动式可转动调节高度的放线装置
CN218581129U (zh) 一种立柱悬挑梁安装移动施工平台
CN208474878U (zh) 一种体育新闻采访多机位摄像机支架
CN211691397U (zh) 一种水平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倾拉结装置
CN21164722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拆卸组装脚手架
CN211790359U (zh) 一种配电柜门的安装工装
CN21222469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可回收斜支撑结构
CN210454870U (zh) 一种用于木结构平移的装置
CN209163846U (zh) 一种抽拉式锚固剂填塞装置
CN111364358A (zh) 一种混凝土护栏外侧面修补用移动架
CN217176078U (zh) 一种具有高度调节机构的桥梁施工用防护栏
CN220642495U (zh) 一种带有自动平台延展效果的建筑工程升降平台
CN217173013U (zh) 一种起重机大车车轮组用纠偏装置
CN215107108U (zh) 一种工业钢结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CN218720079U (zh) 一种展览馆用多媒体展示架
CN210890643U (zh) 一种用于网络推广的视频宣传装置
CN216305321U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室内脚手架
CN107827034B (zh) 一种立柱式堆垛机
CN212802417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稳定型工程建筑施工架
CN221098164U (zh) 一种用于广播电视中心摄像机的移动装置
CN211783618U (zh) 一种便携式扬尘在线监测装置
CN210244978U (zh) 一种可升降的移动宣传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