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3352U -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3352U
CN210063352U CN201920471159.XU CN201920471159U CN210063352U CN 210063352 U CN210063352 U CN 210063352U CN 201920471159 U CN201920471159 U CN 201920471159U CN 210063352 U CN210063352 U CN 210063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body
elastic sleeve
rod
steering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711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林弟
肖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711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3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3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3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舵机连杆及无人机,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避免在发生机械故障时,连杆通过摇臂对舵机轴造成损伤,以对舵机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舵机连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弹性套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弹性套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弹性套并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保护舵机。

Description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舵机是无人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倾转旋翼无人机中,飞机的各种倾转姿态均是由舵机来驱动实现的,因此,舵机的正常工作对无人机来说非常重要。
目前,在倾转旋翼无人机中,舵机摇臂通过连杆与电机座转动连接,以驱动电机带动螺旋桨倾转,然而,由于连杆与摇臂,以及摇臂与舵机之间通常为刚性连接,在电机带动螺旋桨倾转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机械故障,连杆将无法随舵机运动,此时连杆会通过摇臂对舵机轴造成损伤,从而导致舵机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舵机连杆及无人机,主要目的是避免在发生机械故障时,连杆通过摇臂对舵机轴造成损伤,以对舵机进行保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舵机连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弹性套和连接件;
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弹性套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弹性套并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上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弹性套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弹性套;
所述螺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螺栓穿过相应所述弹性套并与对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该舵机连杆还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弹性套,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盖板将所述弹性套封堵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
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第一台阶内,且所述盖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的头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
所述螺栓的头部将所述弹性套封堵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的头部形状相适配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的头部外径;
所述螺栓的头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台阶;
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
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台阶相适配的第三台阶;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台阶的台阶面;
所述第二台阶和所述第三台阶相互扣合,且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齐平;
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和所述第三台阶的台阶面均为光滑表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舵机、舵机连杆和电机座,所述舵机连杆采用前述的舵机连杆;
所述舵机连杆的第一杆体与所述舵机的摇臂转动连接,所述舵机连杆的第二杆体与所述电机座转动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舵机连杆设置为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分体结构,且在第一杆体的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其内部的弹性套,并通过连接件穿过弹性套与第二杆体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通过连接件和弹性套进行连接,实现了在无人机的电机倾转过程中,如果遇到机械故障而导致连杆无法随舵机运动时,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会通过弹性套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起到对突然出现的外力进行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了连杆通过摇臂损伤舵机轴,进而避免了舵机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舵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舵机连杆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舵机连杆,包括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弹性套3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杆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弹性套3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第一通孔11内;连接件的一端穿过弹性套3并与第二杆体2连接,以使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通过连接件和弹性套3进行连接。其中,弹性套3可以优选为橡胶套。
在一些示例中,该舵机连杆可以应用于旋翼可横向和/或纵向倾转的无人机机型中。其中,第一通孔11可以呈圆形,而弹性套3可以为圆柱状,由于将舵机连杆设计为分体结构,即由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构成,且二者通过弹性套3和穿设在弹性套3内的连接件进行连接,使得舵机连杆自身具有对突然到来的外力进行缓冲减震的功能,具体为:当无人机的倾转机构在倾转过程中遇到机械故障,使得舵机连杆无法随舵机运动时,第一杆体1能够通过弹性套3的弹性形变而相对第二杆体2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对外力进行缓冲减震,进而避免了连杆通过摇臂对舵机轴造成损伤,实现对舵机的有效保护。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套3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第一通孔11内,即弹性套3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通孔11的轴向长度,只要可以实现对外力进行缓冲减震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生机械故障时,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可能会受到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相对外力,此时,由于弹性套3为筒状结构,且第一杆体1通过第一通孔11套设在弹性套3的外部,因此,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能够通过筒状弹性套3的弹性形变来接收来自三百六十度范围内各个方向上的外力,可靠有效地避免了连杆通过摇臂对舵机轴造成损伤,实现对舵机的可靠有效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舵机连杆,通过将其设置为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分体结构,且在第一杆体的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其内部的弹性套,并通过连接件穿过弹性套与第二杆体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通过连接件和弹性套进行连接,实现了在无人机的电机倾转过程中,如果遇到机械故障而导致连杆无法随舵机运动时,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会通过弹性套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起到对突然出现的外力进行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了连杆通过摇臂损伤舵机轴,进而避免了舵机受损。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套3的中心线可以与第一通孔11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以使得弹性套3的厚度均匀,便于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通过连接件和弹性套3进行连接,从而使得二者能够更好地通过弹性套3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相对运动,进而更好地避免了连杆通过摇臂损伤舵机轴,避免舵机受损。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并结合图1,第二杆体2上可以设置有螺纹孔21;而连接件可以为螺栓,该螺栓穿过弹性套3并与螺纹孔21螺纹连接。通过在将连接件优选为螺栓,并使其通过螺纹孔21与第二杆体2进行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和弹性套3可拆卸,从而实现弹性套3的维修和更换,使用更方便。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并结合图1,第一杆体1上的第一通孔11数量可以为多个,且该多个第一通孔11沿第一杆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螺纹孔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螺纹孔21沿第二杆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多个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通孔11内均设置有弹性套3;螺栓的数量亦可以为多个,每个螺栓穿过相应弹性套3并与对应螺纹孔21螺纹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多个弹性套3可以沿第一杆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11内,且每个螺栓可以依次穿过相应弹性套3并与第二杆体2上所对应的螺纹孔21进行螺纹连接,不仅提高了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更好地实现舵机连杆的传递力矩功能,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该整个舵机连杆对外力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更好地避免了连杆通过摇臂损伤舵机轴,进而更好地避免了舵机受损。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并结合图1,该舵机连杆还可以包括盖板4,该盖板4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通孔41,盖板4扣合于第一杆体1的外表面,且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41相对应;连接件可以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和弹性套3,并与第二杆体2连接,以使盖板4将弹性套3封堵于第一通孔11内。当然,第二通孔41的内径应小于第一通孔11的内径,以便连接件,即螺栓将盖板4固定在第一杆体1的外表面。
上述实施例可以适应于前述的弹性套3长度等于第一通孔11轴向长度的情况,通过盖板4的设置,使得盖板4能够在连接件即螺栓的连接作用下将盖板4压紧固定在第一杆体1的外表面,从而实现将各个弹性套3封堵在相应第一通孔11内,避免弹性套3在第一通孔11内窜动或从第一通孔11内脱出,保证了弹性套3能够正常地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当然,具体在实施时,盖板4上第二通孔4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通孔11的数量相同,且沿盖板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多个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中,盖板4的结构可以通过相应改变而适应于前述的弹性套3长度大于第一通孔11轴向长度的情况,具体可以为在盖板4的内表面设置凹槽,使得弹性套3的凸出于第一通孔11的部分可以容纳在该凹槽内,此时,盖板4同样可以起到将弹性套3封堵在相应第一通孔11内,避免弹性套3在第一通孔11内窜动或从第一通孔11内脱出,保证了弹性套3能够正常地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盖板4的结构还可以通过相应改变而适应于前述的弹性套3长度小于第一通孔11轴向长度的情况,具体可以为在盖板4的内表面设置凸柱,使得该凸柱可以插入第一通孔11内并与弹性套3抵接,此时,盖板4同样可以起到将弹性套3封堵在相应第一通孔11内,避免弹性套3在第一通孔11内窜动或从第一通孔11内脱出,保证了弹性套3能够正常地起到缓冲减震作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该凸柱的外径应小于第一通孔11的内径,以便为弹性套3发生弹性形变提供足够的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并结合图1,在第一杆体1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台阶12;第一通孔11可以设置于该第一台阶12的台阶面;盖板4可以扣合于该第一台阶12内,且盖板4的外表面与第一杆体1的外表面齐平。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避免盖板4凸出于第一台阶12的外表面而影响该舵机连杆的整体美观性,还可以减小无人机在飞行时所收到的阻力。
其中,实现防止弹性套3从第一通孔11内脱出的实施方案并不限于上述采用盖板4的方式,在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螺栓的头部外径可以大于第一通孔11的内径;螺栓的头部将弹性套3封堵于第一通孔11内。在该可替代的实施例中,通过将螺栓的头部外径设计为大于第一通孔11的直径,从而使得螺栓的头部可以封堵第一通孔11,进而将橡胶套封堵在第一通孔11内,同样避免了弹性套3从第一通孔11内脱出,保证了弹性套3能够正常地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杆体1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与螺栓的头部形状相适配且与第一通孔11连通的容置槽(图中未示出),该容置槽的内径可以大于螺栓的头部外径;螺栓的头部容置于容置槽内。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避免螺栓的头部凸出于第一台阶12的外表面而影响该舵机连杆的整体美观性,还可以减小无人机在飞行时所收到的阻力。同时,容置槽的内径大于螺栓的头部外径,使得螺栓头部与容置槽之间具有可供第一杆体1通过弹性套3发生形变而产生位移的间隙。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并结合图1,第二杆体2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二台阶22;螺纹孔21设置于第二台阶22的台阶面,即多个螺纹孔21可以间隔排布在该台阶面;第一杆体1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与第二台阶22相适配的第三台阶13;第一通孔11设置于第三台阶13的台阶面,即多个第一通孔11可以间隔排布在该台阶面;第二台阶22和第三台阶13相互扣合,且第一杆体1的外表面与第二杆体2的外表面齐平。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该舵机连杆的整体美观性,还可以减小无人机在飞行时所受到的阻力。
在一些示例中,前述的第二台阶22的台阶面和第三台阶13的台阶面均可以为光滑表面,以便于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能够顺利地通过弹性套3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相对运动,从而更好地避免连杆通过摇臂对舵机轴造成损伤,以实现对舵机的有效保护。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舵机10、舵机连杆20和电机座30,该舵机连杆20采用前述的舵机连杆;且该舵机连杆20的第一杆体201与舵机10的摇臂转动连接,舵机连杆20的第二杆体202与电机座30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包括舵机连杆,该舵机连杆通过将其设置为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分体结构,且在第一杆体的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弹性套,并通过连接件穿过弹性套与第二杆体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通过连接件和弹性套进行连接,实现了在无人机的电机倾转过程中,如果遇到机械故障而导致连杆无法随舵机运动时,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会通过弹性套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起到对突然出现的外力进行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了连杆通过摇臂损伤舵机轴,进而避免了舵机受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弹性套和连接件;
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弹性套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弹性套并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套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杆体上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弹性套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弹性套;
所述螺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螺栓穿过相应所述弹性套并与对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弹性套,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盖板将所述弹性套封堵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
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第一台阶内,且所述盖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的头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
所述螺栓的头部将所述弹性套封堵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的头部形状相适配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的头部外径;
所述螺栓的头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舵机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台阶;
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
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台阶相适配的第三台阶;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台阶的台阶面;
所述第二台阶和所述第三台阶相互扣合,且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齐平;
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和所述第三台阶的台阶面均为光滑表面。
10.一种无人机,包括舵机、舵机连杆和电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舵机连杆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舵机连杆;
所述舵机连杆的第一杆体与所述舵机的摇臂转动连接,所述舵机连杆的第二杆体与所述电机座转动连接。
CN201920471159.XU 2019-04-09 2019-04-09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Active CN210063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1159.XU CN210063352U (zh) 2019-04-09 2019-04-09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1159.XU CN210063352U (zh) 2019-04-09 2019-04-09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3352U true CN210063352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6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71159.XU Active CN210063352U (zh) 2019-04-09 2019-04-09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33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700A (zh) * 2019-04-09 2019-07-19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700A (zh) * 2019-04-09 2019-07-19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7004B2 (en) Transformable aerial vehicle
EP3509172B1 (en) An aerial vehicle and a signal line protection assembly thereof
RU2570983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 шаровой шарнир для передней подвес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7310740B (zh) 一种云台相机和无人机
CN210063352U (zh) 舵机连杆及无人机
CN102123908B (zh) 机翼与飞机机身的连接部件
EP3409592B1 (en) Shock-absorbing structure, pan-tilt assembly using same,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20130105621A1 (en) Pylon mounting system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CN102765475B (zh) 一种飞行器及其抗大弯矩电动舵机
CN203996880U (zh) 无人机弹簧脚架及无人机
CN109436310A (zh) 旋翼倾转机构和无人机
CN205010465U (zh) 无人飞行器
CN218892684U (zh) 飞行器及其舵面铰链结构
CN203996908U (zh) 无人机的电机安装结构及无人机
US9169892B2 (en) Mechanical connection device
CN108016624B (zh) 用于飞行器发动机的后部安装件
CN203558203U (zh) 减震装置和应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CN108482650B (zh) 起落架及使用该起落架的无人飞行器
KR101491181B1 (ko) 차량용 부시장착구조
CN210437381U (zh) 航空用双传力路径副翼及舵面配平传动机构
CN212243816U (zh) 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机旋翼摆振结构
CN211107955U (zh) 一种双向可调的万向转动机构
CN208731212U (zh) 一种减震轮机构
CN207791187U (zh) 一种无人机及其云台减震机构、云台组件
CN209290672U (zh) 旋翼倾转机构和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