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2039U -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2039U
CN210062039U CN201920768987.XU CN201920768987U CN210062039U CN 210062039 U CN210062039 U CN 210062039U CN 201920768987 U CN201920768987 U CN 201920768987U CN 210062039 U CN210062039 U CN 210062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refrigeration
recess
printing platform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89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共乐
樊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7689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2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2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2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该3D打印平台包括具有凹槽的打印区块;凹槽的槽底为打印面,凹槽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凹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制冷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共同形成制冷区,打印面位于制冷区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打印平台控温能力尚存在欠缺,导致打印材料成型效率低,且打印平台还会出现凝露和结霜,进而影响打印效果和打印质量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特定的3D打印领域中,例如某些生物3D打印,不同打印材料的快速成型温度是不同的,故而在实际打印过程中,对打印平台是否能精确并稳定的控温要求甚高。在目前市场上,可控温的打印平台结构较为多样,且具有一定的控温效果,其中在进行低温控温普遍采用的方式为:通过温控器根据设定温度调控制冷片运作,同时通过水循环系统保证制冷片的工作环境适宜,进而达到良好的低温控温目的。
虽然上述的打印平台能够实现控温效果,但是由于其制冷效果大多仅仅作用于打印平台的表面,进而导致在打印过程中邻近打印平台的温度低于远离打印平台的温度,使得在远离打印平台处的打印材料较难快速成型。另外,对于在某些无湿度控制的环境中,更是很难避免打印过程中打印平台上产生凝露和结霜,进而影响打印质量和打印效果。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平台,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打印平台控温能力尚存在欠缺,导致打印材料成型效率低,且打印平台还会出现凝露和结霜,进而影响打印效果和打印质量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3D打印平台,包括具有凹槽的打印区块;
所述凹槽的槽底为打印面,所述凹槽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所述凹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共同形成制冷区,所述打印面位于所述制冷区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冷组件环绕所述凹槽的外侧壁设置;
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制冷片和导水铜块,所述第一制冷片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外侧壁,所述导水铜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制冷片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制冷片和水冷排,所述第二制冷片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外侧底面,所述水冷排连接于所述第二制冷片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测温件;
所述凹槽设置有预设孔,所述测温件安装于所述预设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具有安装槽,所述水冷排固设在所述安装槽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水冷排一侧的保温垫。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接头组件;
所述底板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接头组件固设于所述安装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电气组件和液路组件;
所述电气组件包括电气接头和与所述安装架固接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电气接头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所述液路组件包括液路接头和与所述安装架固接的第二支撑块,所述液路接头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用于与3D打印机连接的卡爪,所述卡爪固设于所述底板;
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用于与3D打印机连接的磁钢,所述磁钢固设于所述底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平台还包括扣设于所述底板的顶盖;
所述顶盖上与所述打印区块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3D打印时控温能力尚存在欠缺,导致打印材料成型效率低,且打印平台还会出现凝露和结霜,进而影响打印效果和打印质量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上述的3D打印平台,还包括3D打印机;
所述3D打印平台可拆卸安装于所述3D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3D打印平台,包括具有凹槽的打印区块,凹槽的槽底为打印面,凹槽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凹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制冷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共同形成制冷区,打印面位于制冷区内。
该3D打印平台在打印区块上设置凹槽,且在凹槽的侧壁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进而通过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的共同作用形成制冷的低温区,进而确保打印面温度适宜,且当打印材料脱离打印面时仍然能够处于快速成型的温度范围内,增加材料快速成型的效率,保证打印成品的质量良好。同时,因为在打印面的四周分别为凹槽的侧壁,且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故而在打印过程中,环境中的空气会先接触到具有低温的第一制冷组件,并优先在第一制冷组件上凝露、结霜,进而确保凹槽的内部空间环境处于较为干燥的状态,进一步保证打印效果和打印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上述的3D打印平台,还包括3D打印机,3D打印平台可拆卸安装于3D打印机。
需要注意的是,3D打印平台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平台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平台无顶盖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的主视图。
图标:10-打印区块;20-第一制冷片;30-导水铜块;40-第二制冷片;50-水冷排;60-测温件;70-底板;80-保温垫;90-安装架;100-电气接头;101-打印面;110-第一支撑块;120-液路接头;130-第二支撑块;140-卡爪;150-磁钢;160-顶盖;170-接水头;701-安装槽;1601-通孔;1000-3D打印平台;2000-3D打印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平台包括具有凹槽的打印区块10;凹槽的槽底为打印面101,凹槽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凹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制冷组件,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共同形成制冷区,打印面101位于制冷区内。
具体的,打印区块10呈长方体结构,且具有呈长方体结构的凹槽,凹槽的槽底为打印面101,以便于进行3D打印。第一制冷组件固设在凹槽的外侧壁上,第二制冷组件固设在打印区块10的底部,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共同形成一个制冷区,且打印面101位于该制冷区内,进而增加了打印时对打印材料的制冷性,便于其快速成型。
该3D打印平台通过形成一个凹槽结构,且在凹槽的侧壁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进而通过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的共同作用形成制冷的低温区,以对凹槽内部空间进行冷却,进而确保打印面101温度适宜,且当打印材料脱离打印面101时仍然能够处于快速成型的温度范围内,增加材料快速成型的效率,保证打印成品的质量良好。同时,因为在打印面101的四周分别为凹槽的侧壁,且侧壁上直接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故而在打印过程中环境中的空气会先接触到具有低温的第一制冷组件,会优先在第一制冷组件上凝露、结霜,进而确保凹槽的内部空间环境处于较为干燥的状态,进一步保证打印效果和打印质量良好。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优选的,第一制冷组件环绕凹槽的外侧壁设置;第一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制冷片20和导水铜块30,第一制冷片20设置于凹的槽外侧壁,导水铜块30连接于第一制冷片20远离凹槽一侧。
具体的,在凹槽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进而四个第一制冷组件形成环形的制冷空间,并与凹槽底部的第二制冷组件相配合,形成制冷区。
其中,第一制冷片20与凹槽的侧壁直接接触,以便将第一制冷片20的冷量能够直接传递至凹槽的侧壁,降低冷量传递的消耗。在第一制冷片20远离凹槽的一侧压设导水铜块30,导水铜块30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水管的接水头170,进而便于向导水铜块30内加入冷却水,以便冷却水在导水铜块30内循环,以带走第一制冷片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对第一制冷片20进行散热,确保第一制冷片20能够更好的发挥制冷效果,保证制冷区内的低温环境始终处于能够使得打印材料快速成型的温度范围内。
在实际使用时,在凹槽的侧壁上预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导水铜块30以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同时第一制冷片20夹设在导水铜块30与凹槽的侧壁之间,拧紧螺钉以加固导水铜块30与凹槽的固定,确保第一制冷片20不会掉落或从凹槽的侧壁上滑脱。
需要补充的是,并不仅限于“第一制冷组件环绕凹槽设置”这一种设置方式,也可以是“凹槽的至少一个一侧壁设置第一制冷组件”这种设置方式,其只要能够与第二制冷组件共同形成制冷区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第二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制冷片40和水冷排50,第二制冷片40设置于凹槽的外侧底面,水冷排50连接于第二制冷片40远离凹槽一侧的。
具体的,第二制冷片40与凹槽的底部直接接触,以便将第二制冷片40的冷量能够直接传递至凹槽的底部,降低冷量传递的消耗。水冷排50固设在第二制冷片40远离凹槽底部的一侧,通过水冷排50对第二制冷片40进行散热,以带走第二制冷片4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确保第二制冷片40能够更好的进行制冷工作。
其中,位于凹槽底部的第二制冷组件为主制冷组件,而位于凹槽侧壁的第一制冷组件为辅制冷组件。
其中,导水铜块30和水冷排50均为采用水冷循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能够吸收大量热量同时温度上升较为缓慢,能够明显提高对第一制冷片20和第二制冷片40的散热性,确保打印区块10内的制冷效果良好。
需要补充的是,并不仅限于“采用导水铜块30对第一制冷片20散热,采用水冷排50与第二制冷片40散热”这一种散热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散热的方式,其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制冷片20和第二制冷片40的散热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3D打印平台还包括测温件60;凹槽设置有预设孔,测温件60安装于预设孔内。
具体的,在凹槽的侧壁与底部的相接处还设置有预设孔,测温件60固设在该预设孔内,进而通过测温件60检测凹槽所具有的温度,进而便于操作人员调控第一制冷片20和第二制冷片40的制冷量的大小,使得制冷区内的温度范围更适宜打印材料的成型。
其中,测温件60能够与打印机的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同时第一制冷片20和第二制冷片40也能够与打印机的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以便于信号的传输和指令的传递。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3D打印平台还包括底板70;底板70具有安装槽701,水冷排50固设在安装槽701中。
具体的,底板70位于水冷排50的底部,在底板70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701,水冷排50固设在该安装槽701内,能够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的紧固件与底板70固接,以确保连接稳定性。同时,水冷排50也可以与凹槽的底部用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进而降低打印时打印区块10与第二制冷组件脱离等事故的发生率。
请继续参考图3,在实际使用时,3D打印平台还包括固设于底板70背离水冷排50一侧的保温垫80。
具体的,在底板70的底部还粘结有保温垫80,通过保温垫80降低第二制冷片40的冷量消耗,确保第二制冷片40产生的冷量不对传递至打印机其他区域。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3D打印平台还包括设置于底板70上的接头组件;底板70设置有安装架90,接头组件固设于安装架90。
具体的,安装架90设置在底板70的边缘处,接头组件固设在安装架90上,以确保接头组件的安装稳定性。接头组件可以是电气接头100组件,也可以是液路接头120组件,也可以是其他用于打印或者安装打印区块10的接头组件。
请继续参考图2,优选的,接头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电气组件和液路组件;电气组件包括电气接头100和与安装架90固接的第一支撑块110,电接头通过第一支撑块110安装于安装架90;液路组件包括液路接头120和与安装架90固接的第二支撑块130,液路接头120通过第二支撑块130安装于安装架90。
具体的,电气组件和液路组件沿底板7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电气组件设置有一组,液路组件设置有两组。电气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块110和电气接头100,电气接头100用于接入电信号或者电能等能量所需,电气接头100通过第一支撑块110固设在安装架90上。液路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块130和液路接头120,液路接头120用于接入需要的液体或者液压能量等,液路组件通过第二支撑块130固设在安装架90上。
其中,电气组件和液路组件用于快速安装与拆卸打印区块10。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在实际使用时,3D打印平台还包括用于与3D打印机连接的卡爪140,卡爪140固设于底板70;3D打印平台还包括用于与3D打印机连接的磁钢150,磁钢150固设于底板70。
具体的,对应的在打印机上设置有与卡爪140以及磁钢150相适配的结构,以通过磁钢150实现该3D打印平台的快速定位,通过卡爪140能够实现该3D打印平台的限位安装。
请继续参考图1,优选的,3D打印平台还包括扣设于底板70的顶盖160,顶盖160上与打印区块1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601。
具体的,顶盖160扣设在打印区块10上,并与底板7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接,进而对打印区块10上的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形成保护作用。同时顶盖160上设置有与打印区块10尺寸相适,且与打印区块10位置相适配的通孔1601,以便于从顶盖160能够接触到打印区块10内的打印面101进行材料打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上述的3D打印平台1000,还包括3D打印机2000,3D打印平台1000可拆卸安装于3D打印机2000。
具体的,3D打印平台1000通过磁钢150定位安装在3D打印机2000上,通过通过卡爪140进行两者连接的限位,以防止3D打印平台1000晃动或与3D打印机2000出现错位。
需要注意的是,3D打印平台1000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中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凹槽的打印区块(10);
所述凹槽的槽底为打印面(101),所述凹槽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制冷组件,所述凹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和所述第二制冷组件共同形成制冷区,所述打印面(101)位于所述制冷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组件环绕所述凹槽的外侧壁设置;
所述第一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制冷片(20)和导水铜块(30),所述第一制冷片(20)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外侧壁,所述导水铜块(30)连接于所述第一制冷片(20)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制冷片(40)和水冷排(50),所述第二制冷片(40)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外侧底面,所述水冷排(50)连接于所述第二制冷片(40)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70);
所述底板(70)具有安装槽(701),所述水冷排(50)固设在所述安装槽(70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底板(70)背离所述水冷排(50)一侧的保温垫(8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70)上的接头组件;
所述底板(70)设置有安装架(90),所述接头组件固设于所述安装架(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电气组件和液路组件;
所述电气组件包括电气接头(100)和与所述安装架(90)固接的第一支撑块(110),所述电气接头(100)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块(11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90);
所述液路组件包括液路接头(120)和与所述安装架(90)固接的第二支撑块(130),所述液路接头(120)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块(13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9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设于所述底板(70)的顶盖(160);
所述顶盖(160)上与所述打印区块(1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601)。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件(60);
所述凹槽设置有预设孔,所述测温件(60)安装于所述预设孔。
10.一种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平台(1000),还包括3D打印机(2000);
所述3D打印平台(100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3D打印机(2000)。
CN201920768987.XU 2019-05-24 2019-05-24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Active CN210062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8987.XU CN210062039U (zh) 2019-05-24 2019-05-24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8987.XU CN210062039U (zh) 2019-05-24 2019-05-24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2039U true CN210062039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8987.XU Active CN210062039U (zh) 2019-05-24 2019-05-24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20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0489A1 (zh) * 2021-01-26 2022-08-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冷却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0489A1 (zh) * 2021-01-26 2022-08-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冷却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2039U (zh) 3d打印平台以及3d打印装置
CN105500711A (zh) 低温打印平台及应用其的3d打印设备
CN212231976U (zh) 一种带有降温散热功能的电路板
CN103868167A (zh) 空调室外机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562000U (zh) 一种计算机用快速散热机箱
CN216530567U (zh) 一种高压svg补偿装置用风冷换热降温机构
CN21042544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嵌入式温控器
CN201294450Y (zh) 变流器用新型冷却装置
CN211980524U (zh) 一种带有安装座的便于安装的继电器
CN212085467U (zh) 一种指挥平台用配电柜
CN205439270U (zh) 低温打印平台及应用其的3d打印设备
CN215320051U (zh) 一种中空塑料模板整平器
CN215320668U (zh) 一种打印机喷头装置及3d打印机
CN215235545U (zh) 模组刮胶机构
CN113251692B (zh) 半导体控温装置和使用其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CN219433898U (zh) 一种高紧固的板式换热器保温罩
CN217385542U (zh) 一种传感器安装支架及热管理试验系统
CN214792001U (zh) 一种高效的半导体制冷系统
CN219188933U (zh) 一种调节式液冷板nb炉钎焊工装
CN214372988U (zh) 一种车用水温传感器结构
CN210573621U (zh) 一种全自动ccd检测一体机的散热机构
CN220965440U (zh) 一种可移动液冷数据服务器机柜冷热交换槽
CN215008906U (zh) 一种高稳定激光冷水机装置
CN219512613U (zh) 一种方便更换风扇的cpu散热器
CN214581611U (zh) 低温热管换热器及新风热回收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